开场:
一、 开场:
(自我介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棋子落,我有三个标签:一是计划运营经理,二是学习促进者,三是跑步爱好者。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近《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起探索授权的奥秘。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伙伴们能掌握使用责任型授权对下属或孩子安排任务的方法。
(图书介绍)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的经历:
事件场景
事情是这样的,半月前我接到领导安排的统筹资产评估的工作任务,鉴于时间紧急,出于对小林的信任,我直接将此任务安排给了他。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林,资料的汇总和整理工作由你来负责,我已经列好了工作清单,你按照清单去收集,有问题及时反馈。”小林信心满满地回复没问题。
可没想到最后收集的资料存在部分缺失甚至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错误,面对公司领导和第三方的严厉批评,我一阵尴尬,小林也满脸委屈。
提问: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你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又如何安排下属工作呢?
影响
如果你选择自己亲力亲为,或许能确保万无一失,但也可能让你陷入琐事的泥潭,无法自拔,致使你没法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而规定每个行动步骤,虽然看似详细指导,却可能扼杀团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不利于自己和团队成员的成长。
解决
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出的责任型授权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要五步就可以帮你有效地向下属、孩子或其他人安排任务,进而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二、阅读原文
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用1分钟时间阅读下面的拆页,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下我。
R原文片段: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授权(高效能的秘密)【P184-185】
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事必躬亲者凡事不假外求。不放心子女、宁可自己洗碗的父母,自绘蓝图的建筑师或自己打字的执行秘书,都属于这一类。
反之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比如分派子女洗碗的父母,领导一群设计人员的建筑师,或监督其他秘书与行政人员的执行秘书。
假定事必躬亲者花1小时可产生1单位的成果(见图5-8),那么管理者经由有效的授权,每投入1小时便可产生10倍、50倍,甚至100倍的成果,其中诀窍不过是将杠杆支点向右移而已(见图5-9)。
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大部分生产者都具有这种指令型授权的行为模式。还记得丛林中那些挥舞大砍刀的人吗?他们就是典型的生产者,挽一挽衣袖,然后手脚麻利地干活。就算让他们去担任监督或者管理工作,他们仍然会沿用这种思维方式,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充分授权,让别人负责完成原定的任务。因为他们的关注重点是方法,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
这就是指令型授权,就工作方法的每一步进行详细的指导。有不少人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可是这样做事情的实际效果如何呢?如果事无巨细全部都要一个人来做的话,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
有一种方法比这好得多,也更加有效。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充分认可他人的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以及独立意志。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起初,这种授权方式费时又费力,但却十分值得。通过责任型授权,可将杠杆的支点向右移动,提高杠杆的作用。
三、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大部分伙伴们都读完了,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这部分内容。如果有没读完的,可以在我讲解的同时继续阅读。
WHY:
授权是高效能的秘密,只有正确地运用授权,把任务分配给适合的人去做,我们才能去做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WHAT:
授权并非简单地交代任务,而是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两种。指令型授权像是给下属或孩子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南”,更关注的是过程;而责任型授权更关注最终结果,它包括明确目标、给予指导、给予资源、明确责任、明确奖惩五个关键要素。今天将重点讲解责任型授权。
(强化理解)
下面我们来通过几个案例来看看什么是责任型授权。欢迎大家与我互动哈。
案例一:
张经理指示小王去整理一份客户反馈报告,告诉他具体的行动步骤,让他参照执行,请问这是责任型授权吗?
学习者答:这是指令型授权。
是的,这是一个指令性的授权,因为它给出了非常详细的一个详细的步骤,他更关注的是这个过程。责任型授权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结果导向。
案例二:
王主管让新来的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小赵去修订公司的财务制度,告诉他一定要充分调研,具体过程小王自己把控,需要的资源王主管已经安排好,请问这是责任型授权吗?
学习者答:不是。
这虽然明确了任务是修订制度,也给了要充分调研的方向和资源,但并没有考虑小赵的能力是否具备,因为小赵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让他去修订财务制度,他需要一定的经验;也没有明确目标的完成标准、更没有奖惩,所以这个安排无法充分调动小赵的工作积极性,最终的完成结果也很难保证。
案例三:
妈妈让儿子去负责洗碗,目标是将碗清洗干净、无油污,完成的好则奖励儿子1元钱,完成的不好则下午不能看电视,但家里的洗清精用完了。请问这是责任型授权吗?
学习者答:不是。
为什么不是呢?
学习者答:因为没有给资源。
是的,回答的很对,这不是责任型授权。虽然妈妈明确了标准、责任、奖励,但却没有提供方向和洗洁精资源,最终可能将碗打破或者未清洗干净。
我们再来看案例四:
张总监准备启动一个新的市场推广项目,他告诉团队成员:本次目标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并给出了具体的推广方向和策略建议。同时,张总监还提供了充分的资源支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张总监与小林共同制定了责任清单,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此外,张总监还设立了明确的奖惩机制,奖优罚劣。请问这是责任型授权吗?
学习者答:是的。
是的,这是标准的责任型授权。它包括明确目标、给予方向、给予资源、明确责任和明确奖惩五个关键要点,只有五项内容全部包括,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和创造力。
HOW(怎么做)
根据我们刚才讲的责任性授权的定义呢,我们要实施责任性授权,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操作,具体分为五个步骤,大家可以稍微记一下:
一是定目标:要确定期望的成果、评判标准、时间节点等,目标一定要很明确。
二是定责任:明确职责,尤其是人多的时候,要避免相互推诿。
三是定奖惩:明确事情完成后的奖励或惩罚,让对方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
最后两个步骤也很重要,这是任务完成的保障。
四是给方向:要通过提问、分享经验、给出方向上的指导或重点事项的强调,引导对方思考并制定出自己的行动方案。
五是给资源:确保对方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这五步可以简记为“三定两给”。
WHERE:
这个责任型授权的方法我们在哪种场合适用呢,通过前边的概念和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责任型授权主要适用于给下属或孩子安排任务,特别适用于提升团队成员技能、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场所。但并不适用于以下两处:一是下属或者孩子能力欠缺的事,他无法搞定任务,像我们刚才案例中新入职的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小赵,他不具备修订财务制度的能力,也就不能够用责任型授权;二是不适用于没有给明确的目标、职责、奖惩、资源或方向的任务,伙伴们在应用时要加以注意。
四、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催化应用】
我讲解完了,接下来请大家练习下,看看责任型授权这个方法掌握的怎么样。
请大家想想,在接下来的1个月里,你会因为什么事情用到责任型授权呢?(举例子)可以是要求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可以是要求下属组织一次会议,或者是你需要让其他人完成的事情呢?
请设想出当时的情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对话形式展现出事情的经过。大家需要运用我刚才分享的责任型授权的五个步骤,把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提前演绎一遍。
我设计了一个剧本的框架供大家参考。大家可以将设想的情景或者对话逐一填写到框架中。
现在给大家3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编写,仅填写关键词即可,稍后我会邀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
……
有没有小伙伴愿意第一个分享自己的剧本呢?越应用印象越深刻。
欢迎KK老师作分享。
【学习者分享】
时间:2025年初
地点:线上或者线下(形式待定)
人物角色:KK和棋子落(我)
事件起因:2025年西安分舵运营组成员调整,为了更好地落实分舵的活动组织和策划等,沟通下具体的细节。
事件经过(以过程对话体现)
KK:2025年我们西安分舵的运营组成员有所调整,为了25年活动更好的策划和组织,考虑到我平时事情较多,我要对你们进行一个责任型授权。
KK:我们的目标是每周组织一次过级活动,每月举办一场拆书课。
棋子落:这个目标是非常清晰的。
KK:责任是在策划、组织、落地上要充分协同,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做的比较好,可以在运营经费里拿一部分出来做团建或者准备礼品。
棋子落:这瞬间就很有动力了。
KK:方向是活动要定时定点,尤其是拆书课,要保持品质,拆书家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坚定自己讲的内容。资源是我可以在招生、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预期结果:授权很成功,西安分舵的活动会运营的非常好。
五、结束语
感谢KK老师的精彩分享。相信通过这种安排,我们很有信心办好2025年西安分舵的各项活动。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责任型授权的奥秘,大家还记得具体有哪几个步骤吗?是三定两给:分别是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给方向和给资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期待下一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