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108闽江分舵会员线上过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开场:

大家晚上好!


我是林德惠,来自福建三明,很高兴大家百忙之中支持我的TF1-1的过级。

我今天的分享分为四个部分:
1、 自我介绍。2、拆书法和拆书帮介绍。3、便签展示。4、结束语。


【自我介绍】1分钟

我先用三个标签来做个自我介绍:

1.小学教师: 我的职业,我是一名毕业后至今就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了20余年的小学教师。

2.觉察日记践行者:我的爱好,最近三年我一直在持续的爱好就是写觉察日记,通过自我对话来认识自己。

3.新手拆书家:热乎乎的刚贴上不久的标签,新手拆书家,虽刚起步,但我相信自己会一直在拆书路上前行。

【拆书和拆书帮介绍】2分钟

我是通过《这样阅读就够了》这本书认识了赵周老师,知道了拆书和拆书帮的。

可能很多人会在心里打一个问号:什么是拆书呢?

拆书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拆书的过程当中要学习者关联自身经验 ,并将知识进行规划和应用的学习方法。

拆书法分为供个人学习的RIA便签学习法和供组织学习的现场拆书。

所谓的RIA,R就是reading阅读原文,I指的是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对原文进行解释和重述,A就是Appropriation应用,一般分为关联过去经验的A1和帮助未来践行的A2。听起来有些懵对不对?没关系,这里大家只要有一个概念即可,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写的便签,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RIA。

说完了拆书法,那拆书帮又是什么呢?

拆书帮是拆书学习爱好者的社群,是一个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形式是各地拆书帮分舵,其使命是培养拆书家,释放拆书家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片段】2分钟

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许多年前,有个练习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惭愧。我将在下文中介绍这个练习,希望它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重述知识点】5分钟

【WHY】

“我讨厌做饭,因为孩子们中午要回来,所以,我不得不做。”

“我选择做饭,因为我想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午餐,以保证他们的营养和健康。”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上面的两句话,同样是在描述“做饭”这件事,当你用回避责任的语言来描述时,你感受到的是沮丧、烦躁。当你用负责任的语言来描述时,你感受到的是愉悦。

日常生活中我就时常陷入因“不得不”而感到烦躁的状态。一旦有了这样的感受,心里就会有一股无名火,好像随时都会爆发,而且手头上做的事也做不好。如果我理解了自己为何做,做的目的是什么,我就可以选择是继续还是放弃,有了选择权,做起事来就会是积极主动的,心情也会是开心、愉悦的。

【WHAT】

所以,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行为的动机,而且可以在正确理解后将负面情绪转变为正面情绪。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觉察的方法。

【HOW】

具体怎么做呢?:

1、列清单:在纸上列一个清单,写下你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

2、转想法:在每一个项目的前面加上“我选择做”,告诉自己你做这些事是因为你选择做,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去接受这个观点。

3、定选择:思考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并在“我选择做_____”的后面写出“是因为我想要______”,以此来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WHERE】

这种方法适用于本该属于你的责任,而你却不想去负责,想去逃避责任的场合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2分钟:

这里我要说一个刚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上个星期日下午,我忙完外面的事回到家,看见儿子还在电脑前坐着,马上要返校了,他什么都没有准备。我一边责问:现在已经14:45了,16:20的车子,你到现在还什么都没有准备?一边又动手帮他整理衣物。儿子听完以后呢,也带着责问的语气回答我:不是你叫我要回来的吗?我又没有让你帮忙?儿子回答我的语气和声量,瞬间就让我来气,我带着情绪说:你以为我爱干呀,还不是因为你到现在还坐着不动吗? 话说出口,看到儿子耷拉着嘴坐在床边,又有一点后悔和自责,难得的亲子时光就这样被我搞的不愉快了。

现在回头想想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在那个当下,我把自己的行为看成了“不得不”做,而不是自己的选择。现在如果让我回到那个当下我可以这样做,先停下来,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这是我选择做而不是不得不做。最后告诉自己我选择给儿子帮忙,是因为我想要儿子在短时间内把东西准备好。

【A2具体应用】3分钟:

现在我要把这个方法应用于我每日都需要面对的家务中,在接下来的7天里,在面对每天的家务时,尝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将当天的某三个家务带给我的负面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

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清单:把当天某三个不得不做的家务列出来。例如:拖地,煮早餐。

第二步,转想法:在所列出来的每一个家务前面写上“我选择做”,并告诉自己“我做这件事是我自己的选择”,觉察内在的感受。

第三步,定选择:在我选择做....后边补充上:是因为我想xxxx。例如:我选择拖地,是因为我想要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我选择煮早餐,是因为我看重家人的健康,我愿意为此早起30分钟来煮早餐。

【结束语】

相信这份清单可以让我感受到有选择的自由,还可以深入的理解自己每一个选择的意图,从而为自己的选择去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