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所属活动: 佛山有为筹备分舵拆书练武(第7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好方法助你养成好习惯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陆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的三个标签是家有二孩的东北虎妈、专注公益领域项目管理的社工督导、未来的专注自我管理的主题拆书专家。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好方法助你养成好习惯》,选自《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中的一个片段。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和大家分享呢?

【FAB法介绍图书】

F特征(Feature):

作者是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的董事长古川武士,介绍了顺利培养习惯的三个阶段,十二个持续开关,六个成功的故事,帮读者应对培养习惯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激励读者。

A优势(Advantage):

与其他同类型的书相比,此书全面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习惯养成方法,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习惯养成的科学原理,还能够让读者在实际操作中有所依据。

B利益(Benefit):

是不是觉得习惯养成超级难,就像爬山一样,总是怕到一半就气喘吁吁,想要放弃?阅读这本书,可以学会如何克服习惯引力,将坚持变成一种习惯,从而让任何习惯都能够坚持下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B2:有没有见过周围的人出现戒烟又复吸、减肥又反弹、想养成的好习惯刚坚持一星期就半路搁浅等现象?今天要学习的拆页片段,可以把自己想要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行为模式,来让习惯落地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现场运用我讲的方法写出一个习惯培养计划。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片段选《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P30-31。请大家利用1-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成的伙伴评论区回复”1“或者开麦告诉我。

所谓“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如前所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好多习惯。这些习惯被嵌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所以我们每天都会重复做出习惯性的动作。

因此,请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正确而规律的行为模式吧。比起每天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点采取行动,重复已化为模式的行动会更容易。这就是成功培养习惯的捷径。例如,许多上班族早晨一到公司就马上检查电子邮件。如果不看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同样地,每天都在上午六点起床的人,就算是假日也会在六点钟就自动醒来。

如果新的习惯已经养成的话,你就会在无意识中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行为模式化,如果你不在某个时间做某件事就觉得浑身不对劲的话,那你就成功地培养了这个习惯。

通过行为模式化可以得到以下两种效果。

效果一 培养节奏感。相同时间、相同地点开始做相同的事,利用这样的方式把固定的节奏渗透到身体里,可以顺利在无意识中开始活动。

效果二 不容易忘记。如果做事太随机的话,就会因“不小心忘记”而导致行动中断。不过,一旦建立了固定的行动节奏,身体就能适应“不做不行”的状态。

若想要模式化,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 时间:决定星期几、几点开始例如:每周一、三、五晚上八点开始阅读。

方法二 内容:决定数量与方法例如:每天花三十分钟听CNN的英语新闻。

方法三 地点:决定地点例如:在上班途中、办公室、家中或附近的咖啡店学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原文介绍了时间、内容、地点三种帮助养成习惯的行为模式化的方法。

这里提到的“习惯”原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习惯,就是对于外来的刺激做出无意识的反应,或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无论如何,当身体学会某种行动,不用思考或努力就可以轻松做出反应,这就是习惯。

【why】

为什么我们很难把自己想持续做的事情转化为习惯呢?

简单来说,那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勤奋地持续,最后就容易导致失败。

为什么行为模式化能帮忙成功养成好习惯呢?

行为模式化就是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这样做让大脑不需要思考就知道该做什么,执行力爆棚。要做的事情也容易记住,不会因为遗忘而放弃。还可以节约时间,到了固定的时间,身体就会自动开始行动,减少拖延。

对应的,如果不用行为模式化培养习惯就可能会有一些糟糕后果,比如说,很容易忘记要做的事情,或者会因为各种原因就偷懒不做,让习惯养成的过程变得乱七八糟呢,没有规律可循,会很难坚持下去,就很难形成稳定的习惯。

【How】

如何应用“行为模式化”养成新习惯?方法有三个:

规律的“时间”:不被其他事物干扰的某个固定时间;

确定的“内容”:明确的行动要求;

便利的“地点”:工作生活中方便行动的固定地点。

写作文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人物就是所有的学习者,剩下就是方法中的“时间、内容、地点”。

【举例】

自从开始时间管理主题的学习和实践后,我就开始培养做日总结的习惯:

1.规律的“时间”:每天下午5:00到5:30,

2.确定的“内容”:总结当天完成的任务和计划第二天要完成的任务。

3.便利的“地点”:坐在办公桌前。

tips:

1.这里所说的三个方法,可以合并使用,也可以一次使用1种或2种。但是通过例子可以看出来,使用的方法越多,描述越具体,执行起来越容易。

2.考虑一举两得的做法,每天坚持行动。如每天通勤时看书/听书半小时。

【where+异议预防】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伙伴会说,类似的方法我试过很多种了,都不太成功,这个保证有效果吗?(失败经验的影响)

我从三个方面回应一下这个疑问,也顺便说一下“行为模式化”三种方法的适用边界。

首先,本书将习惯分为三类,行为习惯,比如:阅读、写字;身体习惯:减肥、早起;思维习惯,比如:积极思维,而“行为模式化”只是适用于行为习惯。因为思维习惯和身体习惯涉及的因素很多,通常会分阶段、分步骤来实现。

其次,我们要了解培养行为习惯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平时说的三分钟热度、习惯养成21天、28天等底层逻辑。

阶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马上就想放弃,42%的人失败;(三分钟热度);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被预定事项或他人影响,40%的人失败;

阶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逐渐感到厌烦,18%的人失败

培养习惯的过程类似火箭发射穿过大气层一样,在习惯养成会有三大难关,本书对应有不同的应对方法,“行为模式化”在不稳定期作用凸显

最后,我们想要培养的习惯如果找到内驱力,会更容易完成,过程中还可以参考之前和大家介绍的游戏思维的方法,简单介绍下,”“游戏思维”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场景中,引入游戏元素(如角色、任务、奖励等),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建构成游戏闯关拿奖励的场景,增加趣味性、挑战性,激发我们搞定任务清单的动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行为模式化培养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习惯所产生的效果会通过“复利”而产生惊人的结果。小小的行动最初可能成效很慢,一旦重复累积,到了某个时期就会产生“爆发性”的效果。

当然,每个人的习惯和偏好都不同,行为模式化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独特性和需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行为模式。适合自己最重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分步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

2025年快到了,新的一年大家有什么新目标?你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习惯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2分钟时间,请大家两两一组,相互分享一下,你下个月想要养成一个什么习惯呢?等下邀请两位伙伴和大家分享。可以参考下面的“习惯清单”。

学习者案例记录:

水舍兴:每周三修改拆书预备表,思考怎么讲。

邹凯旋:我每年都有做梦想板,2024年想着跑100公里,在身体健康方面有所提升,因为时间等原因没能达成。新一年,我想每个月跑十公里,每周跑三五公里。

【A2:分布催化2】

接下来,请大家进一步想一下,针对刚才我们自己想要养成的这个习惯,应用今天的“行为模式化”的方法,给自己规划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

学习者案例记录:

水舍兴:我想每周三晚上6:30开始,在卧室的飘窗上,用一小时时间修改拆书预备表。具体可以是和师傅讨论拆书预备表里面需要注意点是什么。

邹凯旋:规律的时间:每周六上午八点;确定的内容:穿上跑鞋下楼到小区跑步半小时;便利的地点:就是小区。

感谢两位伙伴的分享,如果这个过程中你的脑海中已经有画面了,那么恭喜你,习惯培养的第一步你已经成功了,已经有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了。

总结: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一起回顾下”行为模式化“三种方法:规律的时间,确定的内容,便利的地点。

“行为模式化”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但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它可以很好的帮我们用很少的精力和时间,轻松的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