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郭世真。我也用这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刚加入拆书帮的一个新手拆书家。也是一个外科学硕士,主要从事就是胃肠外科、整形外科方面的工作。然后,我还还有一个标签,就是我是属于是消费医疗的一个从业者。这也是我就是想讲这本关于消费的书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启发帮助。
第四消费社会及作为其基础的共享意识
第三消费社会向第四消费社会的转变包括以下五个特征:
(1)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从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
(2)从私有主义到共享意识;
(3)从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休闲;
(4)从崇尚欧美、向往都市、追求自我到日本意识、地方意识(从集中到分散);
(5)“由物质到服务”的真正实现,或对人更为重视。
在从第一消费社会到第四消费社会这一演变过程中,纵观其国民的意识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说是由“National”(注重国家)到“Family”(注重家庭),再到“Individual”(注重个人),最后到“Social”(注重社会),其变化可谓非常之大。
而正如我们在前面一章中所说的,所谓第三消费社会,也是一个被称为“高度消费社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日本凭借着自身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在日元升值、通货膨胀中,可以说至少在表面上完全实现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便一直追求的梦想——居于日本,而享受到欧美式的消费生活和物质上的丰富成果。同时,还扩大了自身的消费自由,即不是生产大量的千篇一律的消费产品,而是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符合自身感性的商品。
然而,我们在上一章也提到了,这样的成果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矛盾,即个人感性中产生的个性化,带有使得人与人产生分隔的倾向,而同时,由于个性化的背景是阶层化,因此还会进一步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的产生和个人的孤立。
此外,高度消费社会导致过剩的物质主义不断蔓延,在这个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萌芽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被人们渐渐遗忘,甚至20世纪80年代一度抬头的反核电运动也逐渐烟消云散。
而第四消费社会的兴起,正为第三消费社会中产生的诸多矛盾提供了解决的途径。相比于一个过于个人化、孤立化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然地产生联系的社会。
社会(Socie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Socius,其本义正是“伙伴,联系”。然而,随着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私生活主义和个人志向的过度发展,人们越来越难以意识到自身和他人的关联,也就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矛盾:明明身处社会中,却感受不到和他人的关联。而第四消费社会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我今天拆解的这本书叫做《第四消费时代》,这本书是关于介绍日本消费变化趋势的。我们可以通过日本的这种消费变化趋势,来对现在中国的消费产生一些启发。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日本也经历过从1912年到2024年这期间的一些变化,包括社会背景上,经济的发展,也是从经济比较高速的增长,比如从百分之三四十,然后到现在比较低迷的增长,百分之零点几。包括人口少子化、结婚率降低、出生率降低、老龄化这些情况。然后这些背景就产生消费观念的不一样,整体上趋势就是从注重个人、注重家庭到更注重社会,然后更加共享。
第四消费时代,它有五个基本的特征:一个是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就是从利己到利他,就是大家会更从占有一些知识或者物质到更愿意分享出来这种趋势;还有就是从私有到共享,比如说咱们现在特别流行这种共享单车,包括共享住宿这些情况;还有第三点,是从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休闲这个过程,就是日本曾经也是有这种奢侈品热这种现象,到后来就是开始对这种没有品牌,就是对品牌越来越不在意,然后开始越来越追求物品的这种品质;然后第四点,是从崇尚欧美、向往都市到追求自我意识、日本意识(地方意识),对于我们来讲,可以把日本意识换成中国意识。它讲的就是说,从早期的生活方式模仿欧美,到开始注重自己这种传统文化,比如说咱们中国那种国学热,或者像我老家是洛阳的,就是洛阳这种传统文化旅游热,就是这种情况的一种代表;第五点是从物质到服务,这一点也是给我启发比较大的,就是他从单纯卖东西到卖服务的这个改变。
I便签:
what我们首先是讲了这个第四消费时代这个概念。
why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这两年大家也能感受到社会上大量的对经济缺乏信心的这种情况,就是也遇到了和当年日本类似这种情况,就是说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增加,然后大家普遍消费疲软这种情况。
who就是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学习这个概念的话,可以对这种现象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解释。
where然后我们学习的这些概念特征之后的话,也可以指导我们将来从事消费活动或者是商业活动,给我们的一些行为做一定的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从市场中获得一定的收益,或者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种情况。
A1便签:我也想用一个简单的一个故事来描述一下我对这个事情的一个体验。大概就是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也去镇江进行了一次旅游。我之所以去这个地方进行这种旅游,是因为当时读了几首辛弃疾的诗。这也是咱们现在旅游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不会因为想去那个地方而单纯的娱乐而去这个地方,更多的是这种体验,就是更在重这种文化体验。就像这种辛弃疾诗里面写的,比如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所以当时我也去了北固山,在山上也是实地感受了一下这种体验。就是目前现在的这种旅游,在国内就是非常的普遍,可能大家也会比如说去洛阳旅游时,都会穿汉服进行旅游。这也是现在这种旅行和之前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那种打卡式有很不一样的一点,这也是在第四消费时代中所体现的一个特点。
A2便签:这个概念并不是说第四消费时代之后,并不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它就是个第四消费时代。其实各种消费的特点,它是相互交叉的。就比如说我们在目前这个时代,它有这种第四消费时代的这种特征,但它同时也有第三消费时代的一些特征。比如说对这种家庭物质,比如现在就是买房买车,仍然会对我们的生活品质造成改善,我们并不是完全在意这种体验。然后学了这个概念之后,对我未来的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也想跟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在医疗服务上进行分享几点。
首先,可能大家都去医院,可能做过一些治疗,普遍感觉就是体验感会比较差,就是医生、护士的服务意识普遍是比较薄弱的。就是说他们可能更看重治疗效果,这也就是说他们这种意识上仍然是更重商品或者是物质,而还没有到一个过渡到一个卖服务的这个阶段。所以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尽量给患者提供比较舒适的治疗体验,能够降低他们对医院治疗的焦虑或者恐惧,而是能够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帮助引导,让他们比较顺利的能够从门诊到住院到手术这个整个过程,能够给他们比较多的引导,就是避免他们出现一些不知所措的这种情况。
还有一点就是说,对于这种术前谈话的话,会更注重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的心情,而尽可能的让他们感受到安心。还有就是在这种手术后的护理方面,也会更多的采用一些,比如说这种疼痛管理。可能传统治疗就是感觉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但是现在我们会更在意服务,更让患者有更好的体验,就会采用一些更多的积极的镇痛治疗。整体上目的就是让患者有一个更舒服、更舒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