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自我介绍+分组 】
大家好,我是小花匠,我是一名喜欢读书、终身学习的财税领域探索者。前几天我去准格尔召参加了燃灯节活动,回来的路上我在思考这一年的变化,从一个内耗焦虑、烦乱痛苦的状态到现在的清醒通透、自洽舒适,中间经历了很多事,而最核心的改变就是“自立”。我通过参加几次读书会活动,接触到拆书帮和致用类、心理学类的书籍,也在主持人的反问和深思之后醍醐灌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钻牛角尖的想法,改善了思维方式,看清了自己的内心,进而沿着更有利于实现个人想法的方向前进,这才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有目标的、不拧巴的我。而今天的拆页内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自主权,建立生活中的秩序感。
今天拆书的级别是TF2-2,现场有3位学习者,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分为一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运用自我管理方法在拆页后的表格内为自己规划下一周的事务安排。
【图书介绍】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是教育界泰斗,曾被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这本书能让你看到自己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很多方面欠缺的部分,是一部能真正付诸实际、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致用类书籍,是作者丰富实战经验的沉淀。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与其他致用类书籍相比,本书读着不会觉得枯燥,案例有故事、有寓言、有自己的、别人的,这些正向或反向的案例令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不足和改进方式,并且以点带面涉及到很多细节,不知不觉达到全面提升的效果。而且,每一次翻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它改变了很多国家的很多人,所以它才能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20多年。也成为拆书帮的“宠儿”,非常有助于我们逐步掌握拆书技能。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你有没有觉得明明你很努力,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或者每天忙碌焦灼、疲惫不堪却依然毫无改善。亲爱的,请停下来,别在再原地打转了。如果你真的迫不及待想改变现状,请翻开这本书,一步步引导你去思考--方向对不对?思维方式对不对?困难点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是不是陷在一个怪圈里?可能文中短短几句就让你大有改观。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借助“规划你的一星期”,可以更好的理解时间管理方法的原则和潜能,进而对你的家庭、事业带来正向影响。
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133-134页
虽然我的工作主要是教授高效率的原则性问题,一般不讲授具体的实施计划,但我认为,如果能够以原则为基础,以第二类事务为生活中心,对一个星期内的事务进行具体安排,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原则及其巨大潜能。
1、确认角色: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你可以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然后再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些事情。
你不必想得太复杂,只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七天时间里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
2、选择目标: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3、安排进度: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如果你的目标是起草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那就不妨在星期天安排两个小时专门做这件事情。通常星期天是进行个人思考和制订个人成长计划的理想时间,因为这时候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反省,寻求灵感,并根据各项原则和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确认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或者将它列为一项重要活动,或者每日调整使用这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列为一个特别约会。
4、每日整理:使用这种以第二类事物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当你每天早晨审视自己一天的日程安排的时候,你会看到,由于内心的平衡,自己已经为角色和目标进行了合适的优先排序。
【I便签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拆页讲述了一种时间管理方法,即对自己未来一周的事情或想要达成的结果提前进行预判,合理分配时间,在进行中还能结合实际动态调整。
Why:很多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感觉活的稀里糊涂,做事不分急缓,说话不分轻重,直到生命终结前夕才仿佛突然开窍,遗憾自己过往哪些事做的不够好,哪些人没善待,哪些机会没抓住不然还能更好。。。现在很流行一句话“这个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有的人深信不疑所以放弃成长画地为牢而且家人也跟着受罪,有的人嘴上自嘲但私下里并没有停止进步。因为他们知道,好多事情是提前可以预判的,不重要的事情是可以舍弃的,而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需要动脑子解决的。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就算拿着一把好牌也能打的稀烂。而主动的、自律的、聪慧的人,即使开局地狱模式,也能一步一个脚印合理规划时间和节奏,弥补不足有的放矢,将人生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反面案例】我今年8月份抛开一切专注的学习考证,但“孤注一掷”并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每天心猿意马患得患失怀疑自己,熬夜后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差,把孩子们放回老家每天备受相思煎熬,有临时工作也很敷衍领导很不满意,屏蔽一切社交朋友们颇有微词,最后备考的几科都因为一两分之差没通过,懊恼悔恨不已。
How: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方法
第一步:角色定位,基本上分为三类:个体、家庭、社会;
第二步:目标设置,按照每个角色分别列出一些想要达成的目标,且要属于第二类事务;
第三步:时间规划,将第二步骤的目标合理填充在一周时间表内;
第四步:灵活调整,根据目标进展或突发事件临时调整。
备注:这里的第二类事务是指“重要但不紧迫的:预防性措施、建立关系、明确新的发展机会、制定计划和休闲”
【反例纠正】仔细揣摩拆页后,我才知道人是要同时去努力达到个体、家庭、事业的多方平衡,以及循序渐进。考证只能做我其中的一个个体目标,而我还要将对个体的健康、家人的陪伴、对父母的关怀、与朋友的休闲时刻,以及工作进程和其他发展机会都要顾及到。
之后我按照这个方法规划我的下一周:每天上午工作完增加一小时的“素材积累时间”,收集适合写公文报告和宣传稿的词句和行业发展案例;下午专注学习专业知识三个小时;晚饭后半小时练习空灵鼓;周五晚上主动约一个很欣赏的女性朋友;周六上午陪孩子去海洋馆;周日下午送娃上兴趣班时阅读新书。
这一周结束之后,格外的感觉收获满满很有成就感,既展开了一段全新的、松弛的友谊之旅,也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中,点亮她们的童年,随后写年终总结时有进步有亮点很轻松。
【预防异议】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算了吧我每天上班就够痛苦了为啥整这个“紧箍咒”来约束自己呢?或者会想如果我定的目标没达成,岂不是又给自己增加内耗和焦虑?还有的人会觉得就算我好好的写了,我下周还是会把它抛在脑后没办法执行下去。
其实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例子,导致你觉得上班痛苦很大原因可能在于你预防性措施欠缺,而这个方法是帮助你减轻痛苦,甚至游刃有余、轻松高效的处理各类突发紧急事件;而设定的目标要考虑难易性与合理性,比如最初可以简单易达成,尝到甜头后边养成习惯就可以加深难度,以及多线程并行;至于容易遗忘的问题,我建议把表格拍照设置成手机屏保,每天能提示你好几遍呢。
Where: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自驱力较差的人,以及自我提升的认知初步觉醒又不知道该如何有效拔高的人。不太适用于那些心智不成熟、缺乏责任感或者彻底躺平摆烂的人,比如那些“丧偶式婚姻”里的没用的伴侣,你让他去制定规划或者直接帮他做规划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无论如何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真的发现你如此优秀即将甩开膀子扔掉他了。
【A2分步催化1 催化学习者应用场景】
接下来呢,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1周内,你可能会遇到以下哪些情景?
比如部门要准备年终总结会议了,或者会计年底要结账了;比如其他公司老总说想要高薪挖你了,或者你有跳槽意向了;比如你的孩子感冒咳嗽了,而照顾者保姆或者公婆撂挑子不想干了,或者伴侣突然要出差几天了;比如总是追剧或打麻将到晚上1点多睡,或者体检结果亚健康状态了。。。可以分别按照你不同的角色写几条情景,之后在小组内分享。
赵老师分享了他最近工作和事业均有变动,同时孩子面临期末考试,个体、家庭及社会角色均面临着打乱需要重新努力平衡的局面。
【A2分步催化2 催化学习者行动计划】
假设现在是个周日空闲且清净的晚上,你把家人都安顿好了,没有任何人打扰你,你坐在书桌前思考你列出的这些场景,那么哪些属于第二象限类事务?请按照今天学到的方法,将你的目标填到这些小纸条上(粉色代表个体,黄色代表家庭,绿色代表社会),然后贴到拆页后的一周表格里,最后在组内分享。
现场:学习者们分别将自己的目标填入纸条中,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粘贴。赵老师简要分享了每个角色的目标以及时间规划,多朵表示这个方法很新颖很适合习惯懒散拖沓且总是被各种事情打断的自己,需要回去花更多时间耐心的书写并执行。
【结束语】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座每个人都因为掌握这个自我管理的方法而受益,可以持续运用下去,进而掌控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