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王茜,目前是烟台八仙过海分舵的1级拆书家。
我有两个标签:
1.终身成长的践行者,平均每年阅读20本书籍。
2.持续成长的翻转师,平均每年线下讲课40场。
未来希望成为一名带给听众力量与热情的专业讲师。
【分组】
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线下拆书活动。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分享,我们今天参加的人数比较少,我们就一组讨论。
【学习目标】
【片段1】
大家跟随我学习片段1后,能运用“积极主动”,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觉察自己行为的聚焦点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以此判断自己的行为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调整自己的聚焦点,最后让自己成为积极主动的人。在本次课程结束后,可以准确判断出一次自己的行为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
【片段2】
大家跟随我学习片段2后,能运用“自我管理四步骤”,让学习者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设定重要不紧急的目标,并为它们设定具体时间安排。
在本次课程结束后,可以写一个角色的时间安排。
【两个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先运用“打造影响圈”,让自己的行为变得积极主动。如果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消极被动的状态,是没法进行第二步,去主动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的。要先有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意识,把自己精力聚焦在影响圈中,然后再承担起对自己人生负责行为的重任,做好自己关键角色的时间管理,让自己的影响圈日益扩大。
二者可以单独使用,但是组合效果加倍。
【F】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斯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于1990年首次出版的一本经典的个人发展书籍。这本书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旨在帮助个人和组织提升效率,发展积极的习惯,和实现自我提升。
【A】
它自发布以来,该书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列表,持续多年保持畅销状态。在多个职场和自我提升相关的书单中,该书被列为“必读书籍”,如《哈佛商业评论》的推荐书单。
【B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思维框架和实用工具,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高效能。
【B2】
学习者通过学习“积极主动”和“要事第一”两个好习惯,把自己的能量聚焦在影响圈中,采取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去做。
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拆解这本书的一个片段。给大家2-3分钟的时间阅读片段。
主题:关注圈与影响圈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99-100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Circle of Concern,图3-3),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Circle of Influence,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前面提到我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我和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我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定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what】
这个片段是提供从个人的时间精力投入的事情去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的方法,即他是把精力放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在影响圈努力的人积极主动,在关注圈努力的人消极被动。
【why】
我学会这个方法可以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让自己一直聚焦在影响圈范围内,改变自己的现状,对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而不再怨天尤人。
【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不把注意力聚焦在影响圈上,我们会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为自己的消极行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如他人的行为、环境的变化,或是过往的错误,那种无力感就会愈发强烈。
【how】-【细化行动步骤】
第一步,找打问题:罗列出工作/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第二步,做出判断:判断它是否是自己可以直接控制或者间接控制的问题。
第三步,影响圈发力:在影响圈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例:
1.2021年03月01日,从上海坐飞机回烟台。结果因为交通问题,没有赶上飞机。
2.交通堵塞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问题。
3.我可以提早2小时到飞机场。
[意义案例]
书中的案例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离我们有点儿远,我身边一个这样的故事给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的孩子在学校里上课不注意听讲,他和妻子很担心,怕他因为这件事而被其他同学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他们夫妻俩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他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定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预防异议】
学完方法,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也太难了吧。领导派活儿,哪管你能不能做到啊?领导只看结果,做不好就走人。
是的,我们要接受我们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总有我们擅长和不擅长的。从影响圈的角度看,我们先从自己擅长能做的事情入手,积极去完成任务,对于那些我们不擅长不能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再找其他方式去解决,比如找人帮忙,咨询前辈,上网自学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调整我们的心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领导的任务。
举例:
第一步,罗列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领导让我购买当天去武汉的飞机票,但是当日飞机票已经售空。
第二步,判断它是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问题: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问题。
第三步,在影响圈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罗列出去武汉的其他方案①高铁多长时间到武汉②开车多长时间到武汉③第二天最早的一班飞机几点到武汉。
【where】
片段所给出的方法适用于想从怨天尤人不作为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的人。使用这个方法需要多思考如何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找解决办法,从而让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激活经验】
好的,刚刚我们学习了“区分影响圈和关注圈”。
1. 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是否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以下一些相类似的场景?
① 批评孩子总玩手机不学习。
② 抱怨上班路远,搞得自己奔波疲乏。
2. 假如再遇到相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如何应用今天学到的聚焦“影响圈”的方法去转变思路?
接下来请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2分钟,之后请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好,时间到,有请大辉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答案。时间是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大辉:我要分享的是孩子看手机的问题。孩子老看手机是我没法控制的事情,最关键的点就是我们能够做什么呢?
孩子看手机是因为无聊。我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参加读书会,还是去和有意思的人进行链接,都是可以把这段时间占据。那么他就不会过度的沉迷手机。这就是我能做的事情。
感谢大辉老师的分享。
接下来我们来看今天的第二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关注圈和影响圈”。第二个片段的主题是有“自我管理四步骤”。两者是递进的关系。
我们前面讲的是“区分影响圈和关注圈”,让我们可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是积极主动的,如果不是要赶紧调整,在影响圈里发力。
如何在影响圈发力呢?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第二个片段的“自我管理四步骤”,可以让我们在管理自己的时间上,发挥积极主动,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阅读第二个拆书片段,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下面的片段。
主题:自我管理四步骤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176-182
虽然我的工作主要是教授高效率的原则性问题,一般不讲授具体的实施计划,但我认为,如果能够以原则为基础,以第二象限事务为生活中心,对一个星期内的事务进行具体安排,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原则及其巨大潜能。
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确认角色 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如果你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先记下来。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
你可以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儿子或女儿,大家族中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姨婶或者表堂兄弟姐妹等等。然后再写下自己在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些事情,还可以将自己在教会或者社区事务中的角色也写出来。
你不必想得太复杂,好像在确立终身志向一样,只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七天时间里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
我在下面举了两个例子,总结不同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所扮演的一些不同角色:
A:
1.作为个体
2.配偶/父母
3.新产品经理
4.研发经理
5.员工培训经理
6.行政经理
7.联合道路公司主席
B:
1.个人成长
2.配偶
3.父母
4.房地产推销员
5.社区服务者
6.交响乐团董事
选择目标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象限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安排进度 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如果你的目标是起享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那就不妨在星期天安排两个小时专门做这件事情。通常星期天(或根据自己的信仰、生活方式、工作安排选择其他某个适当的时间)是进行个人思考和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包括周计划)的理想时间,因为这时候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反省,寻求灵感,并根据各项原则和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给自己定的目标之一是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那么就可以安排一周三到四,每天一小时的锻炼,当然也可以每天锻炼,以确保达到既定目标。有些目标可能必须在工作时间完成,有些要等到孩子们都在家的星期六才能实现。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周计划比日计划好了吧?
确认角色并制定日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目子去做了。或者将它列为一项重要活动,或者列为一个特别约会。你也不妨查看一下自己的年历或月历,看一下是否有什么事先定好的约会,并根据自己的既定目标确定这些约会是否重要。如果你决定履行这些约定,那么就为它们安排具体的时间,如果你认为它们无关紧要,那么取消就好。
表5-2的周计划中的19个重要目标大都属于第二象限事务,请注意看对它们的时间安排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此外,请留心标有“不断更新”字样的方框,这里列举的都是如何从四个最基本的层面让自己休整、充电和更新,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将在后面的第七个习惯中详细探讨。
即使为19个重要日标中的每一个都安排了具体时间,日程表的右侧还留有很多空白让你去安排别的事情。这种以周为单位、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日程表不仅能让你做到“要事第一”,还能让你有充分的自由和灵活性以应付突发事件,让你在必要的时候更改约会时间,让你从事一些联络感情和与他人交往的活动,让你享受到发自内心的乐趣。你会感觉很踏实,因为你知道自己已经安排好了一周的要务,照顾到了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领域。
每日调整 使用这种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what】
这个片段主要讲了以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物为中心的一个日程规划的自我管理法,可以解决角色过多,事情也太多,不能平衡多角色多任务的情况,这个自我管理法可以为每一个角色设定重要但不紧急的目标并安排具体时间。
【why】
[一般做法]
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会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对父母我们要做一个好儿子,好女儿,对朋友我们要做一个好兄弟、好姐妹,对领导我们要做一个好部属,对下属我们又要做一个好上级,而在这些角色的转换中,常会迷失自我,没有做好角色的转换。
[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不对角色进行划分,我们会意识不到自己有这么多身份需要兼顾。如果我们不为每个角色都制定好目标,明确好具体事情,我们会忘记每个身份所要履行的职责与义务。
[反面案例]
作为职场人,我每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会忘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作为女儿的角色,忽略陪伴父母的义务。每个月8日是超市会员日,我妈都都特别希望我能跟她一起去。上个月(9月)8日是周末,妈妈以为我能陪她逛超市,可我周末突然有活动安排,所以没能达成。这个月(10月)8日,我又要出去旅游也不能陪她。所以我常感到内疚。
【how】
那么怎么做,才可以有效的平衡各个角色,让我们的生活有条理,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呢?来看看文章片段的做法:
1.确认角色。写出家庭角色(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工作角色和社会角色。所有角色总共不要超过7个。
2.选择目标。做下周计划:为每个角色设定1-2个目标。这个目标是重要且不紧急的。
第三步,安排进度。为前面写的角色设定每个目标的具体行动时间。
第四步,每日调整。在目标实施当天,要根据当日计划进行再次调整。
[反例变正例]
针对上面的案例,如果按照书中的步骤,我会这样来做:
1.家庭身份:女儿,给父母更多的陪伴。
2.下周目标:因8号外出旅游,错过了陪妈妈逛超市的日子,我会在周末陪爸妈吃一顿饭。
3.具体时间:确定一个具体时间,如下周天中午12点,在家吃饭。
4.当天调整:上午有工作安排,改成晚上6点在家陪爸妈吃饭。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角色多事情多的人,可以让他们在多个角色中都能投入时间发挥能量。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促动参与】
好的,刚刚我们学习了 ,适合一对一沟通时使用。接下来我们来一场情景演练,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出来。我们先看一下,
【场景设计】
小李是一个职场宝妈,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太杂,她很苦恼,找朋友小刘诉苦。
我们先组内演练。请大家两人一组,分角色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小李,一人扮演小刘。扮演小刘的伙伴需要运用今天所学的“自我管理的四步骤”的方法,逐步引导小李思考。咱们的演练时间为8分钟。
8分钟后,我们邀请2位学习者在台前进行演练。
注意哈,咱们的演练以小李跟小刘抱怨最近很苦恼开始。
好,时间到,下面有请大辉和拆书家,大辉扮演小刘,拆书家扮演小李,到台前给我们展示你们演练的结果。时间是4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刘:最近工作挺忙的吗?看你心情还不好家里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小李: 是啊,最近工作忙,然后家里事也多,所以就感觉特别的疲惫呀。
小刘: 其实我也特别理解你。我以前跟你情况差不多少。然后我看了一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里有个片段我觉得可能对你会有一定帮助。不知道你想不想尝试来做一个练习?
小李: 那太好了。
小刘:首先需要你明确一下你的身份。你现在来思考一下对于你来说目前的困境里面有哪些身份。
小李:首先我是一个孩子妈妈,所以我有这个母亲的身份。我还有爱人,是妻子的身份。还是父母,是女儿的身份。然后现在上班是一名员工。我还最近参加了一个社区的义工组织,还有一个义工的身份。
小刘: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的身份。这也难怪你最近很忙,很苦恼了。对于这些身份,我想问问您觉得对于每一个身份来说,哪些事情来说很重要但是却不是你需要马上去做的事情,最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小李: 母亲的身份来说吧,我想陪孩子看书,阅读这个是我觉得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然后作为妻子而言的话,我觉得跟丈夫经常沟通,夫妻俩之间聊聊天,这个事很重要。然后作为女儿的话,我觉得陪父母吃个饭,这个事挺重要的。作为员工的话,我觉得完成领导的每日工作,我会去做总结规划,这个事情很重要。义工的话,目前的话就是去海边、公园做做义务劳动,检点垃圾什么的,大概就这些吧。
小刘: 我就不得不能问你了。对于这些目标,你还有没有给自己真正的想要去做些什么样的事情?有没有落实?
小李:好像就在想了,具体去做的时候就容易忘。
小刘: 我觉得你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把这些身份里头,哪怕你不能把所有的身份都写完,至少来说要把一些身份的近期的一周安排一些具体的行为。因为我们光是想是没有用的,还不如现在来想一想要关于你的目标有哪些具体的行为,想去做一下。可以来思考一下或者想一想未来一周之内符合这些身份的行为。
小李:比如说作为母亲的时候,陪孩子看书我可以安排在每周五晚上,每周五晚上的时候陪孩子看书。作为妻子的话,跟丈夫聊天,我可以安排在每周三的晚上,吃完晚饭后。作为女儿陪父母吃饭,我可以安排在周六中午,陪陪父母去吃饭。员工去做每日总结计划的话,我可以每天晚上大概五点左右,就下班之前的时间,去写这样一个总结报告。作为社区的话,我可以每周日下午的时候,去捡垃圾做做义务劳动。
小刘:我在这里注意到你每周五晚上小孩子读书,还有和你老公什么每周三晚上吃完饭饭后聊天,其实你这个想法挺好的,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周三周五要是加班或者有其他事怎么办?
小李:如果说有问题的话,我就再调整。比如说周三晚上加班的话我就调成周四,周五晚上要是有加班或者是有其他安排的话,我就调整到周六晚上。
小刘:已经很不错了,加一个调整的机会是因为其实我们计划是我们的理想状态,但实际上我们可能真的会遇到很多不同的情况。我们做计划最终目标是保证实施,不必拘泥一定要在某一个时间完成每日的目标。第四步调整还是对你有很大帮助了。也祝你通过这一周梳理之后,希望下周的时候,你能够对自己的身份和你的目标还有你自己工作的安排有一个很好的落地。然后我们下周天的时候,会再来聊聊,看看你的实际情况好不好?
小李:谢谢您。
【反馈沟通】
非常感谢大辉老师的引领,让宝妈小李找到五个角色,并且给每个角色都设定了目标,且安排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最后还对突发状况做了预设。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催化应用】
好的,刚刚我们情景演练了“自我管理”的四个步骤,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周你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情景。
比如,我们马上面临年底工作总结汇报,孩子的家长会,过年采买等等事情。
想到的学习者,首先写出具体的事情,然后写出用“自我管理”的四个步骤具体安排规划,写完之后在小组内讨论分享。
在这里,我给到学习者一个具体书写表格,大家可以依依据表格,书写未来一周的各个角色的目标和具体事情安排,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
好,时间到,有请XX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日程安排表。时间是4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大辉的分享
确认角色:1.老公2.爸爸3.儿子4.员工5.拆书家6.老友
选择目标:1.老公:陪妻子聊天
2.爸爸:帮孩子提升学习力
3.儿子:去父母家看一看父母
4.员工:组织员工总结大会
5.拆书家:参加拆书帮烟台2周年年会
6.老友:年底聚会
安排进度:1.老公:陪妻子聊天安排在每周三和周五晚上8点
2.爸爸:帮孩子提升学习力安排在每周六的晚上7点
3.儿子:去父母家看一看父母安排在周六下午1点
4.员工:组织员工总结大会安排在周四晚上7点
5.拆书家:参加拆书帮烟台2周年年会安排在周三的时候晚上7点
6.老友:年底聚会安排在星期二的晚上7点
【反馈沟通】
感谢大辉老师的分享。
优点:从6个角色去做角色安排,给每个角色人都设定了一个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和时间安排。
缺点:有一个可以提升的点就是,我们在考虑安排弹性的时间。比如在老友聚会这个事情上,多预留点时间,要把老友他们可能有时间聚会的时间点设想出来,根据对方的时间去做一个调整。
【结语】
今天这二个的拆书片段都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从第一个片段中,我们学会“聚焦影响圈”,可以让我们的行为变得积极主动,实现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好习惯;从第二个片段中,我们学会“自我管理四步骤”:第一步,确认角色;第二步,选择目标;第三步,安排进度;第四步,每日调整。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实现高效能人士的第三个好习惯。
从“聚焦影响圈”让自己的行为积极主动,然后把这种积极主动在“自我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出来,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加高效的人生。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学习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