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拆书帮宇宙中心分舵NO.538】《提问力》+《刻意练习》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练习才能更好地提升技能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大梦儿,感谢大家来听我分享。我的3个标签是分舵组织长老、探索者,学习中的拆书家。在正式拆书之前,我们先分一下组哈,组长-组织大家发言、记录本组讨论成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1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可学习1万小时后我们真能成为大师吗?《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指出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还取决于练习方法。
<图书介绍>&<实用类图书>
【场景】在开始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去年我想学数据分析,觉得自己能啃下这块骨头,我就在网易花了2000元买培训课程,看视频、跟着视频操作,坚持3个月,结果课程学完了,但技能没多大提升,让我很苦恼。
【提问]大家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学习技能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是想到哪学到哪?有没有反馈呢?遇到了问题难点怎么办?有没有想过更系统的学习方法
【影响】 如果没有合适的练习方法,就不容易提高技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自我否定。
【解决】那可以怎么做呢?《刻意练习》这本书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让自己更好的提升技能。今天的第一个片段会区分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用有目的的练习法提升技能;第二个片段讲没有导师指导或资源缺乏时,如何自己设计练习方法。


<学习目标-总>
大家通过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能够使用一次有目的的练习法三步骤,也能够在没有导师指导时,用设计自我练习法提升技能。

下面我们先开始今天的第一个片段,大家用1分钟阅读一下原文片段。看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1>&<未超2页图书内页>《刻意练习》P32-33
史蒂夫·奥尔(Steve Oare)是威奇托大学从事音乐教育的专家,他曾提供过一段假想的对话,假设对话在一位音乐导师和年轻学生之间进行。这种关于练习的对话,音乐导师经常会跟学生讲。在这个例子中,导师试图搞懂为什么年轻的学生一直没有进步。
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你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只有C的成绩。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次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唔,我不知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哦…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简单地讲,这就是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干!我刚刚挥起球拍,努力去击球。我刚刚听到了那些数字,想办法去记住。我刚刚看到了那些数学题,正试着解答。有目的的练习这个术语,意味着要比这种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而且更为专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1>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提升自己的技能时,使用“有目的的练习法”,设计一套有目标、有专注、有反馈的练习方案。
<互动、概念讲解>what
小伙伴们都看完了吧,没看完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原文片段。
拆书家:拆页中提到了哪两种练习方法?
学习者: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
拆书家:是的
拆书家:片段中天真练习的表现是怎样的?每天练习多少次?每天练多长时间?弹对了多少次?
学习者:10次或20次;1小时;不知道,1次或2次
拆书家:从表现来看,“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做某件事,期望靠那种重复练习能提高水平。
拆书家:有目的的练习有什么特点?
学习者: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更专注。
拆书家:有目的的练习、天真的练习,哪种方法更有效呢?
学习者:有目的的练习。
对啦,在练习前确定的目标上更具体可衡量,演奏15次正确达到10次;在练习过程中,每天1小时集中注意力、更专注;
考虑更周全这个怎么理解呢?有了具体的目标、专注练习就周全了么?是不是还缺练习后的步骤呀?也就是练习效果怎样?可以通过对比/指导寻求反馈来检验自己对错,让练习改进更有方向。
<匹配例子>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一起看几个案例。
案例1:
小梦打算锻炼身体,决定每天慢跑,不关注跑步时长、距离。
拆书家:请问这是天真的练习还是有目的的练习?
学习者:天真的练习
拆书家:是的,这是天真的练习。她只想重复跑步,也没有具体的规划。
案例2:
小梦一周跑步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目标,但在跑步时,一会儿回复信息,一会儿打电话,结果半小时没跑多长距离。
拆书家: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是的,虽然有了具体的目标,但她跑步时不专注,有目的的练习要求专注、集中注意力。如果在跑步前静音手机,注意力会更集中在跑步上,以及自己身体的感受上。
案例3:
小梦一周跑步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目标。跑步前静音了手机,不打电话回消息,跑步时也很专注身体的感受。但她跑完步了,没有总结当日跑步的情况,最多晒晒朋友圈。
拆书家: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是的,她没有总结当日的跑步情况,心率、呼吸怎样,是轻松还是很累呀,跑步姿势对不对。
案例4:
小梦一周跑步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目标。跑步前静音了手机,不打电话回消息,跑步时也很专注身体的感受。跑完后将跑步训练的视频、数据(心率、呼吸次数等)发给专业老师,老师分析数据后反馈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改进点再进行强化练习。
拆书家: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
学习者:是。
拆书家:是的。有了反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练习的方向。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有目的的练习一定要有具体的目标,在练习期间专注投入,针对性找到反馈指导。

How那么具体步骤是什么呢,我给大家总结了3个步骤:
1、明确具体目标。确定的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有时间期限。比如,我每天比前一天多跑5分钟,之后每天要跑30min,。
2、专注投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保持专注,尽量屏蔽外界的干扰(人、手机等),投入自己的练习中。
3、寻求反馈。可以想办法获取外部反馈(如师父/教练/专业领域人员的指导),也可以自己反馈(对照答案)来辨别哪些不足,获取提升建议,更好地达到练习的效果。

<适用边界>
“有目的的练习法”适用于有明确学习方向,且有技能提升需求,想要找到高效练习提升的方法,并通过这个方法进行练习;不适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练习结果又不重视的情况。
现在,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了,下面到了拆为己用的环节了。接下来请大家独立编写自己的小剧本,剧本需要包括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角色,人物对话等。
大家想像未来某个场景,你自己或身边的人(朋友或同事)想要学习某项技能,比如拆书晋级、学游泳、钢琴、备考职称证书等。请应用上面学习到的有目的练习三步骤,制定一个详细的行动方案(可以作为导师教导别人,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和心中的自己对话)。
请注意下面具体要求:
1、剧本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场景。比如未来的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内。
2、故事要有背景,时间,地点,经过,对话,动作。
3、人物要有角色的对话,对话中应用到有目的练习的三步骤。
4、自己独立编写即可。
大家可以参考刚才我给出的剧本表格,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将关键内容填写到我发的那个拆页表格右侧就行,如果提前写完也可以先在小组讨论一下。之后我们邀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1(Lily姐)

拆书家的反馈:感谢Lily姐的分享。她运用了有目的练习三步法,有具体目标一周准备2-1拆书,早上半小时可以更专注,寻求师父的反馈,通过者三个步骤来准备2-1的晋级分享。


学习者2(小欣)

拆书家反馈:非常棒!感谢小欣的精彩分享。这个案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有目的练习三个步骤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练习客户沟通技能,优化自己的行动。掌声再次感谢小伙伴xx的分享!
好的,谢谢2位小伙伴的分享。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2个片段间的关系:递进>过渡语
拆页1中说到反馈可以是来自外部专业导师的指导,这会非常省力。但有时候你没有导师或资源缺乏时,就需要自己练习。现在就进入到第二个片段,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我们要如何来设计自己的练习方法呢?
在读拆页2之前,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先做一个小测试,时间为1分钟,打完分请大家计算一下自己获得的总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完全符合。
<自测题>

测试结果分析:
有25分以上的小伙伴吗?(1人举手。)说明你太棒啦,你是自主学习的高手,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学习;
15-25之间,说明你也不错,在稍后的学习过程里,可以看看还有什么方法没有掌握;
低于15分的也不必气馁,我们在自主学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好,大家用1分钟来看看拆页2。

<学习目标2>
在跟随我完成拆页2学习后,学习者在练习技能时(where,适用场景),能够运用”自我设计练习法“(澄清),制定(行为)一个练习方案来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突破瓶颈(界定)。
<R2>《可以练习》P198-199
我最喜欢的一个关于这种自我设计练习方法的例子,是里约热内卢一所马戏学校的一位学生讲给我听的。他参与了马戏团演出指挥的训练,发现自己存在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在表演期间让观众保持兴趣。除了介绍各种各样的马戏节目,演出指挥还必须做好随时填补各个马戏节目演出间隙的准备,防止冷场,尤其是假如下一个节目的准备工作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导致演出推迟的话。
但是,这位学生找不到现场观众来练习他的方法,因此,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来到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开始和那些在下班高峰期间回家的人们攀谈起来。大多数人都急着回家,因此,他必须努力使他们有足够的兴趣停下脚步,来倾听他说些什么。在此过程中,他运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并且利用一些足够长但又不至于太长的停顿来制造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
不过,这个例子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如何进行刻意练习:他用手表准确记下每次与路人的对话可以持续多长时间。每天,他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这样练习,并且围绕哪些方法最管用、哪些方法根本不管用,做好了笔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简短互动>
大家都看完了吧,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片段讲了什么?
拆书家:马戏团学生总的学习目标是不是马戏团演出指挥的训练?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片段中写到:学生发现自己存在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在表演期间让观众保持兴趣。那他针对自己的问题确定了要练习的技能:让观众保持兴趣,这是不是他训练中的薄弱项?
学习者:对的。
拆书家:他针对自己薄弱项的问题,制定了专项目标。那他是怎么练习薄弱项的呢?
学习者:到市中心和路过的人做练习。
拆书家:非常好,专门对薄弱项问题反复练习。在做练习的同时是不是还记录了数据?用手表准确记下每次与路人的对话可以持续多长时间。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拆页中“围绕哪些方法最管用、哪些方法根本不管用,做好了笔记”,说明主人公在分析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对吗?
学习者:对的。
<How>通过拆页我们可以发现,想要掌握“自我设计练习”的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制定专项目标:找到提升技能的问题点是什么,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具体的”包括时间期限、可衡量的目标。
2. 聚焦弱项练习:聚焦同一个技能的易错薄弱点反复练习;
3. 记录反馈:记录练习的情况,如次数、时间、收集记录他人的反馈。
4. 及时总结改进:针对练习的技能记录,及时分析做的好的地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找到可行有效的提升方法。
<举例子>
在资金不足、资源匮乏,且没有导师指导的困境下,我通过一种高效的自我练习法成功通过了项目管理师考试,并取得了证书。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自我练习法的强大效果。
1.设定专项目标:我想通过项目管理师考试的目标,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写作方面问题很大,需要针对练习。
2.聚焦弱项练习:对于写作,我打算每个周末抽出固定3个小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阅读范文,自己练习主题写作。
3.记录真实反馈:我坚持每天记录写作的时间,对比范文。这些反馈帮助我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写作问题,并为我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4.及时总结改进:我定期对练习进行总结,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调整练习方法。
通过自我练习法,我成功地克服了资金、资源和导师指导的困难,通过了项目管理师考试。
这一经历说明在学习技能方面,自我练习法都是一种值得推荐和尝试的学习方法。
<适用边界>
本方法适用于在缺乏专业教练指导、资源受限的情况,且自身有强烈意愿、想得到提升某项专业技能的练习方法。不适应没有目标,拒绝改变的人和没有模拟训练场景的练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微行动学习>

我们下面要多次在小组讨论,我们再明确一下分组,确认一下组长。存在做第一组组长,Claire是第二组组长。组长的任务就是组织现场讨论,然后分享的时候指派组员出来分享。我们下面就正式进入我们的现场演练环节。

<1明确问题>
2024年快要到年尾了,大家肯定有练习技能的经历吧?请回忆一下,在自己练习某个技能的时候,有没有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在小组内花2分钟时间进行分享,之后大家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场景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1】:Lily姐外科学习腰椎穿刺手术的经历,开始时看老师示范特别简单,自己操作时却失败了,有一个定位进针方向找不准,最主要是自己关键点没有把握住就去操作了。
拆书家回应:好的,谢谢Lily姐的分享。
【学习者2】:嘉璇分享过去3个月内减脂经历,体重降低了20斤。期间遇到的问题就是管不住嘴,在不该吃东西的时候忍不住吃东西了。有一句话叫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五花三层非一日之馋。
拆书家:好的,谢谢小伙伴。Lily姐分享的是失败的经历,嘉璇分享的是成功但也遇到了问题挑战的经历,那自己遇到的卡点是什么呢?对应到我们前面提到的自我设计练习法四步骤:
1. 制定专项目标:
2. 聚焦弱项练习:
3. 记录反馈:
4. 及时总结改进。
小伙伴们感觉跟进计划中哪个步骤最难实现呢?问题是什么?2分钟时间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习者讨论结果:
第一组:步骤2-聚焦弱项练习和步骤3-记录反馈 比较难
第二组:步骤3-记录反馈和步骤4-及时改进总结 比较难


拆书家反馈:大家在4个步骤中选了步骤2、3、4,那这3个步骤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第二步聚焦弱项练习是要通过第3步记录反馈才能看出效果的,而且如果不记录,怎么知道哪些地方做的不好,然后及时总结改进呢?

所以说第3步记录反馈相较于大家选的第2步和第4步更重要一些,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拆书家:正好第3步记录反馈被2个组同时认为是比较难的问题,而且今天我们时间有限,今天就讨论一个问题,也就是第3步,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重述并明确问题>
拆书家:那大家一致同意讨论步骤3:记录反馈。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在做自我设计刻意练习的时候,如何更好地记录反馈?对吗?

学习者:是的。

<2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那再关联一下你们自己的经历场景,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记录反馈的原因有哪些?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一下。
好,时间差不多了,请两个组分享一下?

小组1讨论出问题的原因有:

1.不知道记录些什么,

2.记录完了不知道有啥用(硬编2条也不知道有啥用)

3.挺难坚持

4.反馈什么。
小组2讨论出问题的原因有:

1.不够重视

2.挺难坚持。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谢谢2个小组的精彩分享,现在我们总结一下。那不知道记录些什么指的是不知道怎么确定记录指标,指标确定了也就知道有啥用了。是不是可以合并为一条。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两个小组都提到了挺难坚持,那算一个原因。那合并完,最后提到的原因有:

1.不知道怎么确定记录指标

2.挺难坚持

3.反馈什么

4.不够重视。

<3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现在请大家再进一步讨论,大家觉得上面这几点原因中最核心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个点能再往下深挖一下吗?如果你足够重视,你会不会想尽办法去确定练习的记录指标?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如果足够重视,因为跟你关系很大,那你就会坚持下去,对吗?

学习者:对的。

拆书家:还有,如果你足够重视的话,即使你自己不知道反馈什么,但是你会去查,你会去找人,是不是你就知道反馈什么了。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所以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记录反馈的本质原因是?

学习者:不够重视。

拆书家:也就是说问题的本质是如何提高提高重视度,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反馈?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在找到具体解决方法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大家是比较满意的?比如问题得到解决,会有哪些标志或者特征?或者说,是仅需要相关概念,还是有落地方案拿来即用。

拆书家:大家讨论出来的目标是什么?
讨论结果: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是有一个落地方案,来增加重视度,帮助自己记录反馈。

在写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再对齐一下问题哈。问题是:有一个落地方案,来增加重视度,帮助自己记录反馈。
请大家继续在小组内讨论,出一个解决方案,可以有哪些方法,并记录下来,5分钟后请伙伴们进行分享。
讨论中……
<5最终方案呈现>

拆书家:请大家分享一下讨论出的方案。

第二组讨论出的方案:

1.寻求有经验人的分享,给自己鼓励

2.强化好处

3.阶段性奖励

4.设定提醒

拆书家:第一组有补充的方案吗?

学习者:没有。

拆书家:我们来看一下这4步有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一步寻求有经验人的分享,给自己鼓励,这一步其实是在给自己增强动力对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第二步强化好处也是说有了更多的好处,我们也更有动力去记录,是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那前两个步骤是不是刻意合并为增加动力?

学习者:可以。

拆书家:有了动力,接下来是不是设置提醒去做记录呀?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然后有了一定成果后可以奖励自己,对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所以后两个步骤可以调换一下顺序。那最终方案呈现为:

1.增加动力(寻求有经验人的分享给自己鼓励、强化好处)

2.设定提醒

3.阶段性奖励

拆书家:这个解决方案大家都满意吗?

学习者:满意。

拆书家:好的,感谢小伙伴的参与讨论。我们结合了自己的经历,讨论了如何更好地记录反馈这个问题,并且找到了问题本质和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共创的结果,我们一起鼓个掌吧。


<A2 布置作业:特定任务的A2>
下面呢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回去后梳理下自己正在学习或准备学习的某个技能,然后用自我设计练习法制定一个练习方案。
请大家在下周三之前将跟进计划通过微信分享给我,谢谢!
<学习者分享>

<强有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是“有目的练习”;还进一步学习了“自我设计练习方法 ”,最后大家一起讨论了过往练习环节中困惑点,然后共同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还一起共创出了一个关于如何提高重视度来帮助记录反馈的解决方案。
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陪伴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