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欢迎来到南昌火炬分舵拆书练级1-2的活动现场。首先我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我叫陈绘宇。
我的三个标签是:
【分组】为了方便后续大家的交流讨论,我给大家简单分下组,左手边一组,右手边一组,谢谢大家的配合!
【学习目标0.5分钟】
下面分享我今天的拆书内容,片段来源于《故事思维》P.15-16,在跟随我完成这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讲一个“我是谁”的故事进行自我介绍,取得别人的信任。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先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原文片段 2分钟】
一项由《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在1999年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63%的受访者相信与“大多数人”相处,你“一定要小心再小心”;37%相信“大多数人一有机会就想利用你”。如果你认为这代表了你想影响的对象,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证明你可以被信任。
如何做到呢?刚才的那个研究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应答者也表示在他们“有交情的人”当中,85%能够“尽力做到公正”。嗯……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让人们了解你是谁,促使他们认为自己与你有“私交”,那么你的信任度必然会提高三倍吗?想象一下我们的口头语:“他人不错,我了解他”或“不是因为我不信任她,我只是不了解她”。
我们不让人们了解我们是谁,他们怎么会信任我们,并且受到我们的影响呢?要是我们不能把说服他人的企图,与回答我们是谁很好地结合,那就无异于与人们心中的评判标准擦肩而过。我们对理性的大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忽略了感性的大脑。感性的大脑对于被忽视非常敏感。感性的大脑更要重视、防患于未然,虽然毫无根据,但是它更能影响人们的结论。
【why】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痛苦往往源于人际关系的不良。因此人际关系一直是我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人际关系也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压力,人类的情感需求使我们需要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在建立亲密关系中,其实信任是我们的第一步。
【What】:原文片段的民意调查,可以发现100%的人对“大多数人”存有戒心,很难做到相互信任。主要因为产生不信任的原因是人们不了解你。大家都不知道你是谁,怎么信任你呢?
“我是谁”的故事,具有真情实感的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或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能够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其他故事,从故事中,在人们的大脑中画出你的画像,更加容易产生对这个形象的认可,从而取得信任。
【How】 怎样讲好“我是谁”的故事呢?可分为三步。
1、 收集故事: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般随手拿来,其他的故事需要把功夫用在平常,收集这些故事,判断这些故事可以帮助自己树立什么样的形象。
2、确定目标:每次讲关于“我是谁”的故事之前,一定确定好目标是希望对方了解什么样的你,有助于提升你的影响力。
3、生动表述:讲故事不是讲案例,需要生动的语言表达,有趣、有料、有结果,最终才能打动对方。
【举个例子】
【where】
讲到这里了,可能有同学有疑问了,介绍自己的时候讲一个故事也太麻烦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不就好了吗?是的,我们通常认为的介绍“我是谁”,仅仅限于姓名、性别、职务,从履历表上巴拉下来的数据信息,这能让别人了解你吗?不能!人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往往会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凭着以往的经验判别眼前的人是否值得信赖,这种天生的防备心态,仅仅靠履历表的数据信息,无法打破人们的预防心态,反而加深了他们理性的思考:这些信息是真的吗?你无法得到对方真正的信任。而如果讲述一下亲身经历呢,一种形象代替了人们的经验判断,产生了新的经验,那么人们将更容易信任你。一般适合相对正式的场合。
【A1(激活学习者经验)5分钟)】
各位小伙伴,通过我介绍以上的原文片段,接下来邀请小组花3-5分钟进行组内分享,近期在生活或者工作有没有遇到需要自我介绍的场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可以讨论。
谢谢大家的讨论,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A2便签(学习者规划应用)(3分钟)】
感谢XX小伙伴的分享,拆书帮倡导的就是拆为己用,学以致用,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讲好我的故事”,我们来试着把它用起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接下来一个周或一个月里,你会遇到哪些情况,可以用这种方式去讲自己的故事呢?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在便签上写下你的行动方案。
特别提醒:这里的方案不能仅仅是表决心,要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已经如何表达。
学习者案例记录:
【总结1分钟】
以上就是我用今天的拆页,讲好“我是谁”的故事的方法的分享,希望在生活、工作中对大家有帮助,我的1-2晋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