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线下拆书活动。我是王茜,目前是烟台八仙过海分舵的1级拆书家。
我有两个标签:
1.终身成长的践行者,平均每年阅读20本书籍。
2.持续成长的翻转师,平均每年线下讲课40场。
未来希望成为一名带给听众力量与热情的专业讲师。
【分组】
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分享,我们今天到场人少,就大家一组讨论。
【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希望通过学习“大脑的工作原理”让学习者可以了解影响我们习惯养成受阻时候,能运用“大脑的工作原理”的四个步骤,重新开启自己的好习惯养成之路。 在课程结束后,可以为自己的习惯制定一套可执行的计划。
【场景】
2021年2月开始在朋友圈分享读书的复盘。持续了2个月坚持不下去。
【提问】
在场的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确定好想要养成的习惯,却又因为没有足够的动力或者其他因素,最终坚持不去放弃了?
【影响】
每次习惯养成失败都是对我们自信心一次的打击。长此以往,我们对养成好习惯会越来越没有动力,陷入无助自卑的状态。
【解决】
今天我们学习的《微习惯》,作者斯蒂芬·盖斯告诉我们大脑运行的机制,如何让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养成好习惯。
我用这个方法,也开始在我的朋友圈去做阅读后的文字复盘。
下面,先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来做一下自测题,回顾过去自己曾养成的习惯或没养成的习惯。1代表几乎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请大家凭直觉去思考,测完后,请大家算出总分。
我看到大家已经完成了自测。
15-25分的小伙伴,恭喜你,这个分数区间的小伙伴,你们基本已经有1-2个好习惯,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背后的原理,可以让你拥有更多好习惯。
5-14分的小伙伴,你们已经开始有自己习惯,但还有些不稳定,相信通过今天拆页学习,结合方法,能帮助你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向,找到养成习惯的方法。
5分以下的小伙伴,你们一定是今晚收获最大的人,相信通过今天的拆页学习,你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养成习惯时的问题并解决它。
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拆解这本书的一个片段。给大家2钟的时间,来阅读下面的片段。
主题:大脑的工作原理
片段来源:《微习惯》P23
在这一章里,我擅自把大脑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潜意识部分和意识部分。大脑由许多部分组成,远比这种分法更复杂,但对我们的目的来说,这种分法已经足够了。
请你把接下来的观点渗透到大脑最深处,永久保存在那里,请记住: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
多重复几遍,就不会忘记。这是最初也是最后一个关于大脑的笑话。
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可是大脑会抗拒改变,除非它们能大方地给大脑一些回报。因此,从大脑的角度看,在事实上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重复和回报。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
你有没有开过不带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方向盘转了好几圈,车的反应却很小。大脑对改变的反应就像不带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一样。每次重复产生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如果不断重复下去,这些微小的变化会给大脑(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习惯的原因。当你重复某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大脑就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了。比起每次都要有意识地进行权衡和选择再决定以同样的方式行动,这种做法更节能。如果你快速地做出了决定,即使你认为自己在主动思考,很可能还是习惯在起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你之前就已经做出了决定。选自己最喜欢的冰淇淋口味就是一个例子。
这个片段讲述大脑的工作原理,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好习惯。
下面我出两个问题看看大家有没有理解。
【互动提问一】
建立习惯的目标是什么?
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
【互动提问二】
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
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重复和回报。
【how】
我们怎样用大脑的潜意识部分去达成我们的习惯养成呢?
1.写下习惯:选择一个自己特别想养成的习惯。
2.安排计划:把习惯拆成每天一小步的微习惯,定好时间和地方。
3.重复去做:每天在定好的时间和地方完成微习惯。
4.即时奖励:每天完成目标后,可以奖励自己。
【举例】
【时间】2020年11月
【起因】我参加了高效学习力训练营,看到张萌老师通过持续早起改变自己的人生,很羡慕。自己也想养成每天早起的习惯。
【经过】训练营期间,开始早起,设定了5点半的闹铃。
【结果】第一天起来了,第二天很艰难的起来了,第三天起不来了。
【反思】我想养成每天早起的习惯,但我并没有坚持重复去做,也没有在达成后给自己奖励。
【规划运用】学习了大脑的工作原理,我会按照工作原理去设计我的早起。
1.写下习惯:写下我想要养成每天5点半早起的习惯。
2.安排计划:以前在家是早上6点半起,我循序渐进,先让自己6点20起,然后持续21天后,再提前10分钟,一直到5点半可以起床。
3.重复去做:每天在家6点20起床,持续21天适应。
4.即时奖励:每天完成目标后,可以奖励自己一杯香甜的果汁。
【适用边界】
适用于习惯养成之前,用大脑喜欢的方式去做规划,逐步养成习惯。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书友会说,这个方法这么简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做不到。
这个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每天的重复是很漫长的。它遵循幂次法则,前期一点也看不到变化,需要有强大的耐心,一旦到转折点就是质的飞跃。很多人在前期看不到变化就放弃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场景演练】
分享这么多,接下来进入学以致用的环节。
小刘最近想要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她看了很多关于提升效能的书籍,希望能通过书写日清单来规划自己的时间,但她经常会忘记书写,为此头痛不已。
小李作为小刘的好朋友,最近知道了大脑的工作原理,想告诉小刘利用好此原理就能轻松完成。
现在请一位小伙伴扮演小刘,一位小伙伴扮演小李。小李运用大脑工作的四步法,帮助小刘达成每天写日清单的习惯。
接下来请在小组内演练分享,时间为5分钟,之后邀请一组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大辉扮演小李,兴宝扮演小刘:
小刘:每天事情太多了,咋整啊?
小李:时间效率不高,是因为你没有清单。
小刘:写清单玩意有什么用啊?
小李:你那么忙是不是经常把一些重要自己给忘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不是?写下来。
小刘:有的时候忘了写,忙的时候也忘了写。
小李:把事情缩短。咱们可以安排一些重要的事情。之前讲过要事第一,把工作重点罗列一下加进来是不是?这样你可以给自己每一个很好的安排。
小刘:一次写两三件事还行。
小李:关键这个事情得重复,你知道吧?不能光写一天两天,短期内可能不一定有效果。你得长时间写。
小刘:每天都写呗。
小李: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年底目标啊。
小刘:年底换个新手机吧。
小李:完成目标给自己一个奖励,每天攒一点钱。最后买手机
【回应】
大辉扮演小李跟兴宝扮演小刘去沟通日清单,帮助小刘捋顺了杂乱无章的状态,然后每天重复去写日清单。整体完成度可以达到80%,还有20%是在安排计划的时候,我们要写上时间和地点。时间可以安排在每天早上或者晚上,几点去做。地点是在家还是在单位。有了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会让这个事情更加容易重复去做。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把时间和地点固定了,这之后你发现今天就忘了,然后可能第二天又忘了,最后这个事情就没有办法继续第三步重复去做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布置任务】
感谢小伙伴的倾情演绎,我们拆书的目的是让大家真的用起来。
所以,在学习会的最后,给大家留一个作业。
请大家回去后试着运用拆页中学到的方法来付诸行动。
试想在未来一周或者是一个月内,会有哪些自己想要养成的习惯,比如运动、阅读等等,运用大脑工作原理的四步法,针对其中一个习惯去制定养成计划。
在三天内将你的应用分享到会员群里,我非常期待大家的作业。
【学习者案例记录】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是《微习惯》中的“大脑的工作原理”。四个步骤:第一步,写下习惯。第二步,安排计划。第三步,重复去做。第四步,即时奖励。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学习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