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人涂问。我有三个身份:宝妈、新晋的生涯规划师,以及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创始人。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一种叫SCQA的沟通模型,它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经常会用到。
我先用FAB的方法来介绍一下《金字塔原理》这本书。
“F”《金字塔原理》是由前麦肯锡顾问芭芭拉·明托所著,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思考和沟通的框架,强调了逻辑性、结构性和条理性。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练习和图表,用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金字塔原理。
“A”这本书的优势在于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金字塔的结构提供了一种清晰、高效的思考和表达的方式。我们读者可以通过金字塔原理学习如何结构化复杂信息,使沟通更加简洁、更为有利。书中的这些工具和方法会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写作和演讲的场合。
“B”利益,对于希望提升职场沟通效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读者来说,《金字塔原理》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掌握金字塔原理可以使我们更为有效地传达我们的思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
一会儿有小组讨论的环节,今天人不多,我们就一个组。现在先请大家阅读一下接下来的几页,用2到3分钟。
书籍《金字塔原理 》2010年8月,南海出版社,
运用结构思考中描写序言的工具SCQA,可以有效地确定和描述出问题。
图 8-6 SCQA 分析确定问题,如下所示:
S:描述当前的状态
C: 描述事件期望达到的状念及发生的冲突
Q: 针对冲突提出疑问
A: 结合问题给出答案
(1)SCQA 使用的四步骤。
用 SCQA 方法时,可以遵循这样的四个步骤。
① 描述当前的状态,即 S。这里的描述要尽量具体,比如时间、地点、当事人、发生了什么现象、现象发生到什么程度。
(2)描2述事件期望达到的状态以及发生的冲突,即C。C是问题或障碍,是因为现状和期望产生了落差。这个落差并非只是不良状态,也有可能是因为超过预期,证明这或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③ 针对冲突提出疑问,即Q。这个过程是确定去解决什么,是把冲突聚焦为待解决问题的过程。
④ 给出问题可能的答案,即 A。基于问题思考假设的方案,如果是简单问题,这时A 可以很容易获得;如果问题所处的情境过于复杂,就要经过仔细分析找到关键要素并建立假设,此时的A不用急于给出。
我先来进行一下知识的重述部分。
SCQA是一种帮助人们更有逻辑和结构化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
它由四个部分组成:S情境、C冲突、Q问题、A答案。
S 情境何时何地、什么人发生了什么情况,要越具体越好。
C 冲突这个事件的矛盾冲突点在哪里。
Q 问题针对这个冲突我们要提出质疑,这个冲突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A 答案根据这个核心问题我们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把这个工具应用在什么地方呢?生活当中发生的各种冲突、或者故事、或者事件的描述当中都是可以用到这个工具的。我还能想到,在广告创意、或者是稿件的设计上,这都可以成为很棒的创意出发点。我们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哪说哪,不停地讲着,以自我角度为出发的大道理。而SCQA模型可以让我们从混乱的思维当中跳脱出来,用一种更为系统、更为清晰的方式来组织一下我们的言语思路,来进行沟通。
我来给大家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我们想象一个场景,已经晚上11点多了,一个9岁的孩子还在写作业,老母亲的火早就按耐不住了,不停地在客厅踱步,不停地说教:“哎呀你还在写,早让你写你就不听,叨叨叨没停的在说。”可是我说的越多吧,对娃的影响就越大,他写作业的速度就越来越慢。我真诚地希望他能够在10点之前入睡,但是他总是10点之前完不成作业。一到要睡觉前,他就会跟你说还有什么什么作业也没完。哎呀,每天都是循环往复。这个问题困扰了我特别久。我每天在他放学回家的时候都告诉他,你要先写作业再玩乐高,因为他每天晚上都会有网球训练,教练是要来家里接的。教练来接之前,他经常是刚吃完饭,甚至还没有拼完他的乐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作业。他就被教练接走了。但是等到训练完了以后,回到家就已经9点半10点了,本身训练完以后就又累,精力也不行,还有些饿,再吃一点,时间就更不够,再开始补作业,一弄就到11点,往往到了11点作业还没完。我就着急上火的不行,因为作为妈妈来说,这个睡眠太重要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就没法跟他达成一致。我每天给他的要求和他自己希望的这个事情上,冲突点就在于他认为放学回来如果我要是先做作业,我就没有时间拼乐高了。而我总给他说的是你能不能先写完作业,再拼乐高。他就会认为这个压根就达不成一致。
那么我如果用SCQA模型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S描述当时的具体状况,时间地点,当事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已经现象程度。C冲突描述事件期望达到的状态,以及发生的冲突,这个冲突是希望现状和期望之间产生的落差。Q问题针对这个冲突提出质疑,这个过程是为了去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围绕着这个冲突聚焦,要待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在哪里。A答案基于问题,思考假设方案。如果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会很容易获得答案。如果问题比较复杂,那我们就要仔细分析,找到关键要素来建立这个假设方案。
我用这个工具尝试解决儿子的问题:S情景儿子放学回来要先玩乐高,一会要去打球,之后得回家赶作业。C冲突时间太紧张了,我希望他先完成作业,他嫌先完成作业就没时间拼乐高。Q阻碍如何解决这个写作业怎么也时间不够的问题。A方案提高效率,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这个写作业的时间不够是一个现实问题。他说放了学先写作业再拼乐高,时间不够也是事实问题。那么只能是高效利用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想法并不是说真的让他一放学回来全部时间都在用于写作业,而没有玩耍时间。我并不希望压榨掉他的玩耍时间。但是放学回家在家的时间又确实不多,我光把这个点纠结在这了。而事实上,教练来接他,他去训练的路上还有空余时间,他在球场由于他是教练接送别的小朋友到来之前等待也有时间。所以我就在想,那我们要利用上他在路上的时间,可以利用上这个完成一些没有必要听也没有必要看和写的作业,比方说什么英语听力呀,要背诵的课文的听力呀,这种只需要听的作业。或者提前构思一下要写的一些小作文,这种思路放学回来以后可以直接下手写。还有一些简单的作业,比方说什么读课文打卡,然后英语绘本朗诵,这种可以在球场上利用几分钟速速的把它完成一下。等到9点半回到家10点,他其实又饿又累了,这个时候给他补充一点食物,让他洗个澡,早点睡。然后把早起的时间调整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由于已经休息过后,精力也会更好,再加上一会要上学,要交作业,有了这个压力,写作业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了。这就是我的解决方案。
现在也请在场的小伙伴们想一下,你们生活中最近发生的问题,有没有和家人或者和同事发生过什么矛盾,你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是不是脑门一热起了争执,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还是说有了什么别的更好的方案进行了沟通,解决了问题。大家先回忆一下,花2分钟讨论一下,一会儿请小伙伴来分享,有没有想到什么相关的案例。
(现场实录)
现场小伙伴分享了一个为自己建的群不够活跃而苦恼的案例,这个群只有自己花时间精力去发言运营才很活跃,当他时间精力不够的时候,这个群就死气沉沉。后来她想清楚建群的目的之后就放下了这个纠结,因为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这个群活不活跃,其实没有必要太关注了。
那我们如果运用今天学的这个工具,SCQA套用到你现在这个例子上,你会怎么来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呢?
运用今天所学的工具SCQA来分析这个案例,S是建了一个有目标的聊天群,C是目标已达成,但是群不再活跃,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建群的任务已完成,而群主仍然希望保持热度。A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想明白这个群是为何而建。想明白了这个建群的目的,就不再纠结这个烦恼了。
还有别的想法吗?
另一个小伙伴的案例:
祥晴小伙伴分享了一个案例。S: 她妈妈做早饭的营养比较单一。Q:详情觉得营养不够,花样不够,和妈妈之间有一些冲突。C:原因是妈妈早上做饭的时间有限,认知也有限,只能做出一些简单的饭菜。A:给妈妈一些食谱,甚至提供好食材。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看来小伙伴们都已经非常清晰这个结构了。理清一件事情的结构,有逻辑的进行梳理,能够让我们更明确问题的所在,从而提出更为针对性的这样一个方案。这就是我今天拆书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