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涂问,一位比较自豪的妈妈。我有两个孩子,都是学霸。同时呢,我也是生涯规划师和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创始人。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沟通的艺术。
【图书介绍】
先介绍一下我今天拆解的这本图书。今天的这个拆页来自于《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这本书它是由一群组织行为和企业变革领域的专家共同撰写的。作者团队经过了20多年对全球的10多万人进行跟踪调查,才总结出了这本行之有效的沟通宝典。
【分组】
我们今天要展示的这个沟通技巧叫做对比说明法。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分成一个组就好。大家先看一下原文拆页,2分钟。
【原书拆页】
片段来自原文P64-65,大家可以花1-2分钟看下手中的拆页片段,看完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学会对比说明
对话高手在拒绝“傻瓜式选择”时会提出新的选择。他们会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转而寻找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比说明。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明确自己的真正目的。做到从心开始可以让对话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能明确对话对你自己、他人以及你们的关系的重要意义,那你就能成功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了。
“我想跟大家一起讨论将影响到所有孩子的课程改革计划。我希望我们这些家长能够坦诚地讨论,互相倾听。”
其次,明确你不想实现的目的。这一点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所在。想想看,如果你放弃战胜对方或明哲保身的想法,会发生哪些对你不利的情况?如果你停止咄咄逼人的表现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如果你不逃避问题,情况又会出现怎样的转变?是什么可怕的后果让耍花招变成一个很有吸引力和识时务的选择?
“我不希望看到有人把持讨论,侮辱别人,导致其他人都不愿说话。 我也不希望看到意见分歧导致我们关系受损。”
最后,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你应当把前两步结合起来,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迫使自己跳出沉默或暴力的怪圈,寻找更具创造力和建设性的选择。
“怎样既能坦诚地对话,又能增进关系?”
对那些从“傻瓜式选择”过渡到“对比说明法”的人来说,观察他们的表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会逐渐陷入沉思,眼晴慢慢变大,大脑飞速运转。令人惊奇的是,当我们问他们“你觉得有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吗?”时,他们的回答非常一致,都承认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大。
“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害或冒犯对方?”
“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指出邻居的讨厌做法,又不会让对方觉得你自以为是或对人苛刻?”
“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和配偶讨论你们的花钱方式,又不会和对方陷入争吵?”
【拆页讲解】
【What】
对比说明法是一种为了避免冲突、避免我们做出极端选择的沟通策略。通过我们首先明确自己的目的和不希望出现的情况,从而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这么一个沟通技巧。
【Why】
在面对极端选择的时候,人们往往是沉默或者是对抗,但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用对比说明法,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目标,可以让我们排除不想出现的情况,从而找到一种两全的解决方案。
【How】
对比说明法的执行步骤有三个:
第一点是首先明确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沟通沟通能够达到的效果;
第二是明确不希望会发生的情况;
第三是找到一个既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又能排除不希望发生情况的这么一种解决方案。
【Where】
这个方法一般可以用于几种场合:
第一种情况是指明确自己的立场或者目标的时候。比方说,当你需要清晰表达自己的立场或者目标的时候,在工作会议中或者在团队的讨论当中,你要表达出不同意见的时候,又害怕团队当中的小伙伴会有意见的时候。
第二种情况是降低对方防御心的时候。在批评或者反馈的时候,通过对比说明法可以减少对方的防御心理,可以让对方不会觉得你是针对他。比方说,领导对下属提出批评意见的时候。
第三种情况是缓和冲突。在团队当中提出不同建设性意见的时候,为了避免尴尬,让大家觉得“我怎么跟你们想的是不一样的呢”。那我们通过对比说明法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种是促进深入讨论的时候。在需要集思广益的这种场合下,鼓励大家能够重新出发,从自己的本真想法出发,提出积极解决方案,而不是盲从地跟着大部队的意见。
【现场实录】
在A1的环节,我们需要想一下我们的生活片段。最近的生活里有没有哪些场景也出现过这种关键的对话。你们都会面对什么样的“傻瓜式选择”呢?这些“傻瓜式选择”是否造成过什么不良的后果,还是说在不知不觉当中,你其实也运用了对比说明法来化解这个问题?
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一会儿邀请小伙伴来分享。我再重复一下问题,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傻瓜式选择”,不是A就是B,对,就是这个选择他会比较极端,但是他却不真正解决问题,容易引起人们的思想冲突,容易引起冲突。想一想,最近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在生活中跟家里人、跟孩子或者跟同事,这样的经历应该比较多吧。
KK伙伴分享了一个他的实例,每年要招收拆书帮的徒弟,但是有的徒弟不能及时完成任务,这样让师傅比较生气。K的做法是你要干就好好干,要么你就退出,另请师傅。
哈哈,这个案例的分享还是比较经典的啊。那我们如果要是运用这个对比说明法来进行这次关键对话的话,或者说你下次再碰到这种情况,你又收了一个徒弟,他还是墨迹着半天完不成你的任务,你要怎么办呢?你会怎么进行沟通呢?想一下这个对比说明法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明确一下你想实现的;第二步是明确一下不想看到的情况;第三步是找出一个既能达成目标,又排除不想看见的情况发生的这样一种方案。把那大问题拆解一下,可以拆解成小问题进行一下解决。思考一下,一会儿给我们再分享一下你的想法。A不选,B也不选,那要怎么办?当然,有的时候可能A的答案不是所有的事情,他都会直接能够轻而易举给出来的。如果说是简单的问题,我们可能能直接得到A的答案。那碰到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不必当时立即做出A的答案。我们可以把大问题拆分开,分析清楚,然后变成一个一个小问题逐步攻破。来再给我们分享一下。
KK今天学习完的解决方案: 第一,向徒弟表明自己的良苦用心,希望他能尽快达到3级拆书家的目标。第二,明确表达自己不希望看到半途而废的情况。第三,针对徒弟拖延碰到的卡点,愿意提供帮助,并且及时督促帮助其完成目标。
【结语】
好,谢谢KK的分享。那我觉得,好多时候误解和冲突都是因为无效沟通造成的。如果我们明确沟通的目的,能够直面问题,拆解问题,提出方案,这样就能避免很多的冲突风险。让我们的关键对话变得更为有效。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