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焦叶芝,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组织。我是一个在安徽滁州的河北保定人,因为随军从河北邢台到了安徽滁州,我是一个14岁男孩的妈妈,目前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大学毕业前15年,我把青春奉献在了青岛啤酒,我收获了工作上的肯定、赞美、荣誉,这三年,我想把自己奉献给家庭,孩子。在这两段过程中,我忽略了内在的自己,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才是引领孩子、影响家庭的根本因素。
这两年,我开始学习毛笔字,参加读书营,学习简单的中医知识,两年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一点,一群人学习才能走得更远,所以我持续链接了很多学习组织和大咖,我边学习边纠正,期待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拓宽自己的思路,实操到自己的生活中。
我与拆书帮相识于邢台,相知于滁州,相爱在南京,期待在拆书帮看到更好的自己,让自己从小白变成自己心目中的大咖。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法的核心是RIA便签法,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拆为己用,将知识拆为自己的能力。拆书法三个核心环节是阅读片段、引导促进、拆为己用。拆书法致力于内化和应用知识,实现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拆书法让我们成为学习促进者,不仅指导个人,还能积极主动引导他人,拆书法学习能形成我们的知识晶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
面质孩子的有效方法
父母的谈话也可以具有建设性。大多数父母一旦意识到贬损性信息的破坏力之后,就会迫切地学习更多与孩子面质的有效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未见过一个有意地希望破坏孩子自尊的父母。
“你一信息”和“我一信息”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父母们分别出面质方法有效还是无效,那就是“你一信息”或“我一信息”。当我们请父母们检査一下前面提到的无效信息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信息几乎都以“你”字开头,或者包含“你”字开头,或者包含“你”字。所有这些信息都是指向“你”的:
⊙ 你停止那样做。
⊙ 你不应该那样做。
◎ 你如果不住手的话,我就要…
⊙ 你难道不能…
⊙ 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 你真淘气。
◎ 你的行为像个三岁小孩!
◎ 你想要关注。
◎ 你为什么不能乖乖的?
◎ 你应该懂事一点。
但是当一个父母仅仅是告诉孩子,他那些不可按纳的行为带给自己的感受时,这些信息通常会成为“我一信息”。
@“累了的时候我不想玩。”
◎“我去接你,而你不在那儿,我会觉得很沮丧。”
◎“我刚收拾完厨房,就被你弄乱了,我肯定会觉得很不好受。”
父母很容易理解“我一信息”和“你一信息”之间的区别,不过,要全理解其重要性的话,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在介绍“积极倾听”时,首次引入沟通过程图。它可以帮助父母认识“我一信息”的重要性。
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以某种具体的方式阻碍了父母享受生活,或是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权利,令父母无法接受时,这个时候,父母便“拥有”了问题。她觉得沮丧、失望、疲倦、焦虑、烦躁、劳累等,为了让孩子了解她内心的威受,这位家长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编码。例如,一位感到疲劳,不想和5岁的孩子一起玩的爸爸,我们的图是像下面这样表示的:
但是如果这位爸爸选取了一个以“你一信息”为指向的编码,他就无法准确地对他“感到累了”进行编码,请看下图:
“你真烦人”对于表达父母的疲劳感受来说,是一个非常苍白的编码。在任何时候,一个清楚且准确的编码都应当是一个“我一信息”,例如:“我累了”,“我不想玩”,“我想休息”,这样的编码可以明确传达父母当时的感受。一个“你一信息”编码则无法传达这种感受,它更多地涉及孩子而不是父母。“你一信息”的矛头是指向孩子的,而不是以父母为指向。
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些信息:
第一个信息被孩子解码成了对他的评价,第二个信息被解码成了关于爸爸累了的事实陈述。“你一信息”无法传达父母的感受,它们大多时候会被孩子解码成他应当作什么(提供解决方案),或是他有多坏(责备或评价)。
what:“我信息”能准确传递父母的感受,不是对孩子的评价或责备。“我信息”是面质孩子的有效方法。
why:“我信息”能清晰的表达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对父母带来的影响,没有指向性,可接纳,使沟通可以继续进行,而且不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我信息”会让孩子爱沟通,会表达。
how:使用“我信息”时参考以下步骤:事实+感受+影响
第一步:正确组织语言,对不可接纳行为事实进行描述。
第二步:以父母为指向,描述这个不可接纳的行为带给自己的感受,如沮丧、失望、烦躁、担心等。
第三步:表达行为对自己产生的具体的影响。
where:此方法适用孩子有不可接纳行为时,父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父母有情绪时,比如孩子晚回家,孩子不收拾玩具,孩子玩耍的声音太大等。
A1便签:
读完这个片段,我想到了我日常中踩的坑还真不少,无效的面质信息会让我每次把场面搞得更糟。
周五、六晚上,孩子喜欢晚上写作业,睡觉比较晚,我睡的又早一些。他晚上洗澡的时间也比较晚,卫生间就在我们卧室旁边,他洗澡会吵的我睡不着觉。我跟他说:你又磨蹭到这么晚,下次早点洗。孩子很不开心,但是洗澡也时间也没有调整。
通过这个片段,我认识到:
1、我是因为被声音吵到不能入睡,没有表达清楚这层意思
2、给孩子扣上了磨蹭的帽子,伤害了孩子
这就是无效的面质方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亲子关系,伤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
A2便签:
目标:当孩子洗澡吵到我的时候或孩子的行为影响我的需求时,用“我信息”的方式表达:
1、描述不接纳行为:你洗澡的声音有点大,影响的我不能及时入睡。
2、传递感受:现在躺下了但是你洗澡的声音让我睡不着,让我觉得有点着急。
3、描述影响:因为明天还要早起做饭还有明天的事情,晚睡保证不了睡眠时间,会精力不足,做事没有精神。
其他孩子的行为影响我们的需求时,参考以上形式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