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昆明春城分舵第260场线上晋级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关注圈与影响圈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叫王欣,三横王,欣喜的欣,现居住在德国,加入了昆明春城分舵和德国准分舵。提起我的三个标签,让人不禁想到一杯画着心形图案的卡布基诺。因为我曾是一个很喜欢喝咖啡的软件工程师。我的专业是图像处理算法的研发与实践,曾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做过六年科研,之后又在光学检测仪器的图像处理方面工作了六年。有了孩子后我便成了全职妈妈。现在孩子四岁了。在养育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在脾胃调理,感统训练,亲子阅读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少挑战,也经历了许多的成长。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我也从一个忐忑的新手妈妈变得越来越笃定感恩。心中的目标是能作一个喜乐的妈妈。我的第三个身份是成长中的心灵陪伴者。六年前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心灵陪伴者的培训。通过学习,我经历了许多的恩典与内心深处的疗愈。在那期间,我经历了美好的陪伴,也正在成长为一个陪伴者。我心中的愿景是帮助自己与他人经历内心的疗愈,建立一个蒙福的家。


这就是我的三个标签。我是王欣,从心出发。认识拆书帮也是源于内心的惊喜。原来有这样一个高效的学习法,有这么一群爱学习的小伙伴。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拆书法与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2分钟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它不同于传统学习法中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拆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以拆为己用为目标。其中的“拆”字不是将知识拆解的意思,而是针对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通过深入理解知识,激活学习者的过往经验来内化知识,以及通过清晰的目标与行动规划来运用知识这三个步骤到达将知识转换成实践的目的。拆书法即可用于个人学习,也可用于组织学习。在个人学习的领域,拆书法的学习效果如同使学习者参加了一个主题培训。在组织学习的领域,拆书家的角色是学习促进者。他带领学习者通过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及运用知识这三个步骤激将知识拆为己用。一个三级拆书家的价值不亚于一位主题培训师。拆书帮是非营利的青年自发组织,它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拆书爱好者,即拆书家。拆书家门组成了拆书帮在各地的分舵。在拆书帮里,小伙伴们彼此陪伴,相互赋能,在提升个人学习力和促进他人的学习力上不断成长,共同朝着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的愿景努力。


【过渡语】

今天我就要通过TF1-1的晋级开启拆书之旅了。感谢大西区老师们和小伙伴们提供的宝贵机会。今天我们要拆解的片段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三十周年纪念版), P193-195。主题是关于关注圈与影响圈。下面我们花一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请大家在评论区打1。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拆页】1分钟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以区别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足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圖”,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珞,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我的一位老朋友,在他八十岁生日的时候,曾收到了一段祝福的话语 “愿上帝赐你勇气,接纳你所不能改变的;赐你力量,改变你所能改变的;并赐你智慧,区分两者的不同。” 这份祝福描述了积极主动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面对许多的人与事,其中有些是我们特别在乎的,它们形成了我们的关注圈,而在我们的关注圈里,又有一小部分,是我们能够 直接改变的,它们组成了我们的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生,是将我们宝贵的时间与心力从关注圈中收回到影响圈内,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同时也接纳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慢慢地,生命影响生命,改变带来改变,我们的影响圈就会扩大。


why:为什么关注圈与影响圈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呢?首先,它带给我们分辨的智慧,帮助我们将每天所接触的繁杂的信息,诸般的人与事分为不关注,关注与可影响三个层次,使我们的生活从杂乱变为有序。其次,面对不同层次中的人与事,关注圈与影响圈的视角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比如面对在关注圈而非影响圈内的人与事,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接纳。它帮助我们减少内耗,收获内心的平静,并将我们宝贵的时间与心力投入到影响圈内。专注其中,持续努力。正向的改变会带给周围的人与事积极的影响,也会带给自我生命喜乐与满足。


how: 怎样才能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呢?这个片段中给出了以下宝贵的指引:

1. 区分生命中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其中最重要的考量是我是否能够直接改变什么。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放下手机,专心学习。它属于父母关注的,却又不是能直接改变的事。

2. 以谦卑的心接纳我不能改变的人与事,放下直接改变的执念。比如父母在孩子沉迷手机时放下说教,惩罚的执念。

3. 思考什么是我能够直接改变的,将时间与精力持续地投入其中。比如父母可以先自己放下手机,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以生命的见证来影响孩子。


where: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是人生的智慧。它适用于我们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比如当我们低迷无力,感叹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或者亲密关系中因界限不清,剑拔弩张的时候,都可以安静地思考我的关注圈与影响圈,调整脚步,积极面对。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2分钟

个人经历:在我的孩子两岁到三岁的时候,触觉比较敏感。他不喜欢用手直接接触沙子,或者玩泥巴,玩水。他也非常爱干净。若小手有一点点脏,马上就想去洗。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我常常带他到易北河边玩。为了让他有丰富的触觉体验,我会把他抱在怀中,走近河边,然后蹲下身,轻轻地让他的小脚丫接触一下泥巴。然后再进到水里,蹲下身,让他的小脚丫轻轻地接触一下水。有的时候他在岸边安静地玩时,我也会想尽办法地让他用手接触泥巴和水。我以为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可是孩子很不开心,到后来非常抵制再去河边玩。而我也因为孩子内心的对抗感到非常无力。


反思:现在回顾这段经历发现,让孩子有丰富的触觉体验是我非常关注的,但却不是能直接改变的事。一方面,在我的影响圈内,我可以为孩子提供有丰富触觉体验的环境,另一方面,在我的影响圈外,我需要接纳并尊重孩子的感受,给他充分地自我探索的空间与时间。

【A2具体应用】3分钟

我的娃四岁了,他的触觉敏感得到了许多改善,但仍旧害怕玩水。而我想教他游泳,因为这对锻炼身体非常有好处,且它是求生技能,也要在小学里要考级。


目标: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接纳孩子怕水的心态,给孩子玩水/不玩水的选择自由,专注于自己在玩水及游泳的事上能做出的改变,记录在育儿笔记里并做复盘。


行动计划:

1.每周一次,自己去游泳馆游泳,并邀请孩子同行。若孩子不想同行,接纳他的不,在老公可以带娃的情况下,自己先去游泳。

2.在游泳馆中,允许孩子安静观察其他孩子玩水,以平和的心态接纳他不想参与其中的状态。

3.在儿童区,自己先拿着玩具玩水,享受重回童年玩水的乐趣。

4.若孩子有兴趣走到水池边,不催促,也不鼓励他下水,给他足够的时间与自由,按照自己感觉舒服的速度来接触水。

5.继续带孩子做触觉敏感的康复治疗。与康复老师沟通孩子怕水的现状,共同找出孩子能够接受的,在家可做的练习。


【结束语】1分钟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我们今天拆解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关于“关注圈与影响圈”这个主题。盼望我们在生活中都拥有分辨智慧圈与影响圈的智慧,面对不可改变的人与事有接纳的坦然,在自己的影响圈内有积极改变的力量。愿与大家共勉。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谢谢你的聆听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