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分享人王文倩,是一个努力想要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
我还想用三个标签来补充介绍一下我自己。
首先是职业标签,我是一名企业内训师,截止目前从事企业培训工作已经有三年多了。其次是我的爱好标签,我是一名音乐爱好者,会一些乐器,比如古筝吉他等,最近在学习吹陶笛~最后一个标签是终身学习者,我是一个拥有无限好奇心的学习者,最近在学习拆书相关内容,刚刚晋升成为一名以及拆书家。
欢迎各位对培训,对音乐,对学习感兴趣的朋友与我深度交流~
分组
正式开始之前先来给大家分个组,这边的伙伴一组,那边的伙伴一组,方便一会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习目标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的内容,主题是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将“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我们本次的学习目标就是,各位学习者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清楚地知道将“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包含的三步法如何做,并在现场构思一个未来可能经历的场景,通过运用这三步法帮自己转变心态。
FAB法介绍图书
内容: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书籍,《非暴力沟通》。F特征:《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由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是沟通领域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本书,被誉为沟通领域的“圣经”。旨在通过详细阐述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A优势:这是一本国际畅销书,销售数量已超过百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相比较其他沟通类书籍,这本书具有更深入的心理分析、书中的方法具备广泛的适用性,书中丰富的实践技巧和案例,能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并运用相关方法,具备很强的实用性,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B利益:
B1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好处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在感受和需要,从而更有效的进行沟通表达,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B2今天所要来学习的拆页呢,就是侧重在理解自己觉察自己的那部分,具体是教我们,当遇到不想做,但“不得不”做某事而感到内心有点不得劲不开心的时候,如何去转变自己的这个想法,变为是“我选择”去做这件事,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找回对事务的掌控感和积极性,让我们能更自由更快乐地去做这件事。
下面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面前的拆页,了解一下本次要学习的内容。如果提前读完了,也可以抬头示意下我。
《非暴力沟通》阅读拆页:P145-P146
“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第一步: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
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认定这些报告对我的咨询病人来说用处不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上面呢?最终我发现我选择写这些报告,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意识到这点,我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临床报告了。想到这35 年来,自己少写了无数的报告,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当意识到金钱是我的首要驱动力时我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我宁愿在垃圾桶里觅食,也不愿再多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列出的第二项不情愿做的事:开车送孩子们上学。当我仔细思索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我发现,对于孩子们从学校收获的好处,我心怀感恩。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现在的这所学校更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于是,我还是继续开车送孩子们上学,不过心态已经不一样了。我不再对自己说:“讨厌,今天我又必须做车夫了。”因为我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我很重视教育的品质。当然,有时候我需要在开车时提醒自己好多次,重新关注这样做的目的。
看到大家已经阅读完了拆页,那么现在就由我先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I便签,关于这个知识内容的理解。
What:这个片段介绍了一个当我们做不太想做的事情时,运用三步法让心态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从而提高我们做事的能动性,让心态更加的正面积极。
为什么要使用这个方法呢,Why: 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自己不太情愿去做,但是又好像不得不做的事,比如说做饭、打扫卫生、加班等等。自己做这些事的积极性不高,内心抗拒,导致效果也一般般,但如果我们运用片段中的这个方式的话,转变一下观念。那么我们心态也将更加的正向积极。具体如何做呢?我们可以用以下三步法来转变自己的观念。
How:
1、[梳理事件]:分析一下当前有哪些事情是做的时候自己不太情愿,但是又非要完成的那种事情。
2、[切换视角]:将“不得不”替换成“我选择”。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些事情,既然这些事都是要去做的,那为什么不能是我主动选择去做的呢?
3、[挖掘意义]:实施了观念的转变之后,再给这一观念进行“加固”。思考选择背后的意图,挖掘做这件事的意义,想一下自己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做这些事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梳理清楚这些,那么我们自然对这件事情的接受程度就会变高了。到底怎么去使用这三步法呢,举个例子:
首先第一步[梳理事件],找到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把清单列出来,例如我不得不去上班;我不得不去打扫卫生;我不得不去接送孩子;
然后第二步[切换视角],“不得不”改为“我选择”,我选择去上班,我选择去打扫卫生,我选择去接送孩子;
最后一步[挖掘意义],思考选择背后的意图,那么这些事就变成了:我选择去上班,是因为我想要赚钱生存,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我选择去打扫卫生,是因为我想要让生活环境更干净整洁,提高生活幸福感;我选择去接送孩子,是因为我想要确保孩子在路途中的安全,避免遇到坏人,还能多一些陪伴孩子的时间。
这样运用下来,是不是觉得这些事很有价值有意义呢,做起来是不是也更有干劲了?
【预防异议】听到这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话,不得不做的事情都可以转换成我选择做的,这不算是妥协了吗,不是自我催眠吗?其实,这不是妥协,是找到做这件事情的真正意义,是不是我们的需要,如果不是,那就换种方式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就像拆页中的作者举例他对于写临床报告的那件事一样。
Where:这个方法适合在什么时候用呢,当你面对不得不做的事情,内心很别扭很拉扯,想要寻找改变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方法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从而决定是继续还是换种方式来满足需要。
分享一下我之前的相关故事。三年前,工作中接到了新组别流程培训任务,流程文档下午五点多才出,而下班时间是七点,距离下班不到两小时,课件是没办法制作完的,当时自己心情很不好,觉得为什么这么晚流程才出,培训需求又那么急。于是把电脑背回去制作课件。先洗了个澡,在洗澡的时候就一直想,做这件事情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可以锻炼我的知识吸收能力,课件制作能力,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接全新的业务线的经历,我以前从来没有过,如果完美的处理下来,这将是一次重大突破。于是我及时切换了视角,让自己看到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不再是以被迫的态度去处理,而是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好课件。现在想来跟这个拆页里讲的是很类似的。
分步催化(引导联想未来场景)
刚刚我们分享了这么多了,不知是否有引发大家的某些思考?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周里,是否会有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注意,一定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哈。例如:1、下周日是休息日可以睡懒觉,但是孩子有兴趣班要上,得早起送他去上课;又或是2、马上有个项目要交付,周几晚上要加班等等这些情况呢?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是否有这样的事件,请写出几个事件,包含大致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不得不做什么事情,也可以小组讨论,稍后我邀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列的事件。
(现场记录案例)
三明治:未来一周要六点钟早起出门,自己睡眼惺忪的状态下,很想再睡半小时,但是要通勤很久去上班,是很不愿意的。
引导规划未来的应用
听了大家的分享,我也有很多的想法,现在,由于时间有限,请大家从上个环节中列举的场景里,只选择1个场景,结合我们刚刚所学的转念三步法,针对这个场景来完成第二三步【切换视角】和【挖掘意义】,句式可以使用,“XXXX,我选择做___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_______”在便签上写下来,然后小组内部分享一下,三分钟后我来请同学分享。
(现场记录案例)
秀秀:未来一周需要加班,切换视角:我选择加班,挖掘意义:因为加班可以获得更多的金钱收入,对于家庭来说,增加收入可以改善家庭的生活质量,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相信今天大家能通过这个环节学到了如何运用转念三步法,将“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希望大家后续能运用起来。让这个方式,帮助我们更坦然更积极的去做事去生活~
以上就是我今天TF2-2拆书分享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