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Hello,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分享人王文倩,文采斐然的文,倩姿丽影的倩。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我的家人希望我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当然,这也是我所追求的~
我还想用三个标签来补充介绍一下我自己。
首先是职业标签,我是一名企业内训师,截止目前从事企业培训工作已经有三年多了。
其次是我的爱好标签,我是一名音乐爱好者,会一些乐器,比如古筝,电吉他,木吉他等等,喜欢摇滚乐队,跟我斯文的外表还是比较有反差的~
最后一个标签是终身学习者,我是一个拥有无限好奇心的学习者,最近在学习拆书相关内容,现在在拆书帮里算是一位新手小白。
以上是我的大致信息,欢迎各位对培训,对音乐,对学习感兴趣的朋友与我深度交流~
【拆书帮介绍】
刚刚我提到了“拆书”,那么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以及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呢,其实是一种挺非常特别的学习方法论,特别适合想提升能力或者解决问题的成年人去使用。这种学习方式最特别也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而不是单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中心。它让我们把书里的知识和我们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并关联到未来的实际运用中。这样的学习,相比于从前的沉迷于知识本身,带来的实际效果会更好哦。
那具体什么是拆书法呢,它其实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是个人层面的便签拆书法,个人学习的拆书法是RIA便签读书法。具体什么事RIA便签读书法呢,就是通过R/I/A三张便签来进行学习,R是reading阅读原书的拆页,I是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的含义,需要避免附会旧知,A是appropriation用书中学习到的方法改变自己行为,学以致用,分为【A1】关联以往的故事,激活学习者相关经验,【A2】制定计划,促使学习者应用。
另一个是组织层面的现场学习法,是由一位拆书家通过对一本书的拆解,引导和促进一群人将书中的核心知识内化并运用。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帮。
拆书帮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组织,是以前面提到的拆书法,为理论基础的学习爱好者社区,是一个充满了友爱与智慧的组织,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拆书帮在全球已经有58家分舵了,我加入的就是武汉的珞珈分舵,虽然刚加入不久,但已经深深感受到了组织的良好氛围,大家都热情友好,积极向上,正能量满满。当前拆书帮的规模还在不断壮大中,期待有更多热爱学习分享的伙伴的加入~
关于拆书帮就先介绍到这里啦,感兴趣的同学后面可以再详细了解。
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书籍,《非暴力沟通》,这是一本非常受欢迎和有影响力的书籍,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解决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理念实用、易懂,不仅适用于个人之间的交往,也适用于各种组织和团队之间的沟通。通过阅读这本书,人们可以学会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减少误解和冲突,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非暴力沟通》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沟通视角和方式,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
那现在就由我来带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是《非暴力沟通》中针对如何请求对方诚实表达的一个拆页。首先我们花40秒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如果大家阅读完了,可以扣1告诉我一下。
《非暴力沟通》
请求诚实表达【p84-p85 】
在诚实表达了自己并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我们多半会很想了解对方的反应。请求他人给予诚实表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对方的感受和感受的原因
有时我们想要了解对方听到我们的话有什么感受以及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一种可能的请求方式是:“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呢?”
·对方的想法
有时,我们想了解对方在听了我们的话之后有什么想法。这时,重要的是说清楚我们想听的是哪方面的想法。例如,可以问对方:“我想请你谈谈我的提案是否可行。如果不太可行,你认为有哪些阻碍因素?”如果我们只是宽泛简单地问:“你对这个提案的想法是什么?”而不是具体说明想要哪方面的回答,对方也许会长篇大论,说的却不是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
·对方是否有意愿采取特定行动
还有些时候,我们想要知道对方是否愿意采纳我们的提议。我们可以问:“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将我们的会议推迟一周?”
在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需要清楚自己希望对方给予什么样的回应,并且清晰地提出相应的请求。
看到大家已经阅读完了拆页相关内容,就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拆页具体讲了什么。
先分享一下我的I便签。
What:这个片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沟通中更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反应,增进彼此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推进协作。
Why:当我们与他人沟通面临问题或无法达成一致时,使用这个方法有助于建立更加真诚、深入和有效的沟通。通过诚实地表达自己并请求对方给予诚实的反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感受、需求和期望,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当我们询问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就避免了单向输出的情况,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帮助我们消除沟通障碍,促进双方之间的顺畅交流。伴随着深入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尊重和理解对方,对方也能对我们敞开心扉,开放的对话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从而建立更加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How:当我们表达完自己观点并确认对方理解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对方的想法与我们的意见是否有出入。
1、[询问感受]:询问对方对于我们刚刚的表达的感受,“你听到我刚才说的话,有什么感受吗?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
2、[了解想法]:明确自己想要了解的是对方关于哪方面的想法,并具体提问。例如,“关于我提出的这个方案,你觉得可行吗,如果不可行,有哪里需要调整优化呢?”
3、[确认意愿]:在上面的沟通完毕后,询问对方是否愿意采纳自己的提议或采取某些行动。例如,“你是否同意我们按照这个计划进行?”。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需要增进理解、加强沟通、解决问题或建立和谐关系的情境。生活中,无论是与朋友、伴侣还是家人的交往中,当我们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或者当我们需要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时,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它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加强关系。工作中,当我们需要针对某工作事项进行协商或决策时,这个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对方的看法和意愿,从而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方法太好啦。但其实并不适用于所有沟通情况,例如在需要迅速做出决策或行动的紧急情况下,时间和效率是最宝贵的,没必要用这种方式交流。
A1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之前的相关故事。
是之前跟朋友的一次沟通,19年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有一次我打电话约朋友小冯一起周末出去玩:“明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走走吧,那里的风景很好。”小冯听后有些犹豫,但她只是简单地说:“嗯,好吧。”等到了周末,当我准备好徒步装备,准备出门时,小冯却穿着裙子和厚底靴出现了。我有些惊讶:“你怎么穿成这样?我们要去徒步啊。”小冯也愣了:“我以为只是去郊外散散步,穿这样也可以。”最后,我们也只是选择了公园稍微转了转。
关于这件事情,我的反思是,这就是由于我们的沟通不到位导致的,在我单方面表达了想法后,没有深入确认小冯的感受和想法,感觉到了她的犹豫但是没有邀请和确认她的诚实表述。导致出行计划上产生了分歧,我认为原本期待的愉快时光也变得不如预料中的那样。
A2:
于是在我学习了这个知识内容后,列出了一个运用计划
运用背景:室友每天下班后与亲朋视频通话声音大并且时间长,影响到我看书/看网课学习的问题。
计划将上面这个片段中介绍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促进我了解室友的想法并与室友达成一致。
目标:运用上面的沟通方式和室友完成一次沟通,让她在下班后的视频通话,减少对我的学习干扰。例如降低音量(我戴耳机可以听不清她讲话),或者调整通话时间(从通话两小时减少到通话90分钟以内)等。
行动:
1、提出我的想法并询问她的感受:如"今天电话结束了不,你每天打两小时电话,声音站门外听得到,但我想看书,心神不宁的,你们讲话的声音传到我这边让我有些看不进去。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2、询问她的想法,如“你觉得我们怎么样平衡这个问题呢?”“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达成一致?”例如改变通话地点(从室内转移到阳台)或是共同购买降噪耳机等
3、针对沟通的内容,确认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并达成一致,明确提问她是否认可我的方案:在视频电话时降低音量(我戴耳机可以听不清她讲话),调整通话时间(从通话两小时减少到通话90分钟以内),以减少对我的学习干扰,也不影响她打电话的需要。
三张便签分享完啦。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这个沟通的核心在于真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的基础上,如何倾听和理解对方的反馈。在诚实地表达自己并得到对方的确认后,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反应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有助于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确保双方都在同一频道上,并共同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