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认知觉醒》 所属活动: 湖州吴越分舵2024年第七场练级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获取关联能力

开场:

各位小伙伴晚上好啊,我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拆页是《认知觉醒》这本书里面,对于如何获取关联能力的片段。

《认知觉醒》是一本探索个人成长和认知过程的致用类书籍,这本体可以提供以下一些帮助,比如如何获取元认知,如何增强耐心,如何用潜意识帮助我们决策,如何凭感觉学习,如何提升关联能力等,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今天只给大家分享这其中一部分,关于如何获取关联能力的一个拆页。

接下来请大家花一到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看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或者在聊天框打个字讲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主题:如何获取关联能力——《认知觉醒》  P169-170    1min

成为大师并不神奇,只要开启了暗箱,我们也有机会成为大师。关联能力能够让人加速演化,获取杠杆。结合上文,我们很容易梳理出几条实现路径。

首先, 手中有锤子。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投入,没有极致的专注和思考,恐怕任何事物对你都没有意义。张继钢的访谈节目是我10年前看的,如果不是因为现在手中有了写作这把“锤子”,这个故事可能再也不会被我想起。

其次,输入足够多。不管是阅读获取,还是现实经历,知识和阅历越丰富,成功关联的概率就越大。很难想象空白的头脑和苍白的人生如何建立精彩的关联。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满屋子的食材,拙妇也能随便弄出点花样来,所以,多走走、多看看,多阅读、多反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再次,保持好奇心。瓦特好奇壶盖为什么会被热气顶起来,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落......这世间最伟大的哲思蕴藏在万事万物中,越不起眼的小事越有可能通过关联产生至深的启发。不过对于成年人来说,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若不时常净化自己,像孩子一样保持纯净,怕也只是遇到了任何失误都见怪不怪、视而不见,所以,成长这件事不仅仅是提高认知,更是一种自我修炼。

最后,常说一句话。总有一些话让人听过一次就难以忘记,比如李笑来的这句话我就一直记在脑中:“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很多高手都是这样学习的,比如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会停下来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不找出5个现象他是不会罢休的。

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坚持着这个思维准则:但凡收获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是学到一个知识,只要触动了自己,就要想办法让它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办法就是主动关联到别处,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所以你不妨也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时常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如何获取关联能力【拆书家讲解引导】简要重述行动建议,举例说明  5min

        这个片段说的就是对于专家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种工具——关联能力的获取方法。

给大家分享关联能力的获取方法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下关联能力是什么,有了基本概念理解后,我们后面的学习之路会更加畅通。

    关联能力指的就是能够发现万物之间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种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概念,物体,信息,事件等内容。比如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关联可以对两者都起到促进作用。

      一提到专家,相信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常常是条理清晰,字里行间有很多行话,对问题事件背后的原因理解很透彻并且能够深入浅出的分析并讲述给大众听,也正因此,专家往往在生活,工作中被我们很多人所敬佩,信任。信任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认知等等,其中塑造出专家这些身份技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底层能力就是关联能力。

      拥有关联能力可以助力我们成为专家,培养系统思维。生活中拥有关联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生活更有条例,做到井井有条,一切皆在掌握。工作中拥有关联能力,可以帮助我们预判风险,做到一法通,样样通。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做任何事情,有了关联能力都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快速上手,实现人生开挂前进。

这个拆页就是介绍如何帮助我们获取关联能力的。接下来我们对书中的四条路径进行逐一解读

第一种,要有合适的输出工具,合适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整合汇总思考内容,加速知识的结晶化。在我们想成为专家的过程中,首先要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足的时间,其次对路上的一切问题,现象,对你有感触的地方,要有深入本质的思考,最后要有一个工具把这些深入思考后的内容,具象化,也就是展示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

比如拆书帮常用的RIA读书法,对任何信息使用追问前因后果,明晰适用边界,然后输出具象化,长此以往,对某个专题输出的内容会逐渐连为一体,关联到一起。长时间这样做之后,同专题的很多关联的知识在你的输出中自动关联上了,我们就能获得基于深度理解的关联能力。或者就像原文里面的写作。

第二种,要“见”的多,见多才能识广,量变引起质变。要多看,多经历,多阅读,多反思,多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万物,我们就会发现万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化。世界万物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接触到,了解到的内容数量足够多之后,不同种类,不同维度,会自然而然在我们的脑海中以浑然天成的关联好的内容展示出来。

比如很多农村的老人,从来不看天气预报,只要关注一下昆虫,云,鸟等动物的异常行为,就能预判到未来的天气情况。。

第三种,要时刻保持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会有对世间万物有刨根问底的欲望,天理往往隐藏在微末小事之中。我们要不断的追问为什么,保持一颗好奇心,就可以触达万物的本质,就像对于天气变化的好奇,不断追问下产生了气象学,伽利略对于天体的好奇终结了日心说,对自己感兴趣,感觉好奇的事情,现象,不断追问,不断探索,研究,直到触及本质。这样就能拥有可以从现象看到本质,也就是洞察的关联能力

第四种,要刻意联想,联想到其他能用的场景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这样可以最大化提升自己获得感触之后的收益。凡是接触到的知识点,现象,感悟等等,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现象,知识,感悟除了我感悟到的这个场景,还能用到什么地方,做到对于思想感悟的最大利用化,并在联想到的场景中用上自己的感悟内容。这种刻意的联想,经历的次数足够多之后,关联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练习出来了。也就是场景上的关联能力

比如RIA便签读书法,一开始也只是一个读书法,后来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到现在可以用在拆解任何信息上面,比如短视频,文献,广告,童话等等,甚至经验都可以通过一些变种的方法来做到拆为己用。

以上四种路径,任意一种都可以帮助我们达成获取关联能力的目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多路径一起用,对自己来说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现在对于这四种获取关联能力的方法都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即将进入小组互动环节,

【分组】为方便讨论,请在场的小伙伴们分为两组,XX和XX一组,其他人另外一组。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看到某个事物,经历某个事件突然关联到了一些知识,深入的思考等等,并给我们带来了启发或者其他收获。

比如说看到了蚂蚁搬家,突然想到可能要下雨了,看到一个知识点,突然想到了一些生活现象,获得了深入的启发等等。

A1【激活学习者经验】 2min

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经历中,主动或被动运用关联能力的相关案例,并写出来,可以打字说明。两分钟过后我们将邀请一个代表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关联能力的案例。想出来之后可以问一下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时会关联到这个内容,和今天讲述的四个方法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当时的关联可能是怎么想到的呢?

【仅展示】举个例子:

比如说我最近这段时间,读到《影响力》里面的互惠原则,这一章节时,就老是想到之前购物时一些激情消费,买贵不买对,逛超市时看到很多免费试吃也想到了可能是利用了这一影响力原则,然后思维便发散到这个原则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请人帮忙等。

为什么我会从一个互惠原则,想到这么多内容,因为我有足够的输入,平时就喜欢观察,输入信息,而且学习过RIA便签法,手头上也有工具,好奇心也比较重等等。

【A1指令】 2min

接下来请X组的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运用关联能力的例子,还有为什么当时会想到这么多背后的原因?

【记录学习者案例】:

分享者:湖州吴越分舵——黄菊云老师

黄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健康方面关联的一个例子,她最近比较关注健康,然后就找了很多关于健康方面的书籍去看,然后看到了很多健康里面都有一个底层内容,也就是对于吃的方面,看得多了之后,现在她看到任何一种食物,都会下意识想,这个食物属于什么,碳水,还是高糖,热量有多少。因为她有大量的输入,还有RIA便签的刻意练习,提升了她对于食物方面的关联能力。

【A2】激活学习者应用。 2min

很好,相信各位小伙伴根据刚刚的讨论和案例分享,应该对于关联能力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获取关联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A2指令】接下来请各位小伙伴,根据今天我分享的内容,写一下未来对于如何获取关联能力的一个规划。

      也就是你打算用哪一种方法来获取提升自己哪一方面的关联能力,记住书写目标的时候最好按照SMART原则,写出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有时间限制的目标。不知道怎么写的可以参考下面我写的A2内容。

      【A2举例】学习者应用举例(仅展示)

       目标:按照片段中第一种实现关联能力的路径,在接下来的3个月培养关于自我认知,厂务管理的专项关联能力

       执行步骤:

       选择RIA便签法作为获取关联能力的工具

       标准:每份便签要包含I,A1,A2,I标签中每次都要包含3W1H,要融入自己的深入思考,不是照本宣科。

       便签主题:聚焦于自我认知,厂务管理专题。

       具体行动: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完成一份便签作业,笔耕不缀

       周六日每天至少完成一份自选拆页标签。

【记录学习者案例】

来源:湖州吴越分舵——海风老师

关联能力A2分享:

记得小时候会拿樟脑球在地上画圈,把蚂蚁圈起来。一道道白色的线,就像是一堵堵墙,蚂蚁碰到这条线就不敢穿过去,被困在里面。按照今天讲的关联能力,其实当时我看到这个现象,应该好好想一想,蚂蚁为什么碰到这条线就喘不过去呢?可以去查查相关的资料去找答案,到底是樟脑球里边什么成分,让蚂蚁感到害怕。这种现象在其他昆虫上是不是也存在呢?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我今天主要讲述了四种获取关联能力的方法,并引导各位写出了自己的对于关联能力的经验,以及未来获取关联能力的目标和行动规划,希望各位有所收获。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了,感谢大家参加我的分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