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167北京紫禁之巅分舵】线上过级场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责任型授权

开场: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马雯雯,雯是蒋雯丽的雯。(M)
目前在一家国内头部的企业软件公司做培训工作,主要是帮助公司的服务业务线做培训体系搭建和组织能力提升。(T)
工作之余我也喜欢烹饪和烘焙,如果将来有机会可以给大家露一手。(V)

二、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本次RIA学习后,学习者在需要授权的时候,能够运用责任型授权进行任务授权,并且能够在本次拆书现场运用一次责任型授权。
三、【图书介绍】

l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提出了七个关键习惯,包括: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且系统的自我提升框架。

l 在美国,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是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公司员工、军队官兵的装备书;

l 这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书籍,通过实践这些习惯,可以提升个人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人际关系,并在多个层面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

l 我们今天要拆的是其中第3个习惯中的一个工具——责任型授权。这个授权工具我们如果运用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进行授权,进而集中精力做重要的、关键的事,避免被各种小事缠住,助力我们成为高效能人士。

、【分组与过渡】

我们今天的拆书活动需要用小组协作,我们今天是线上,我先问一下能够全程参与的伙伴请在留言区扣个666提示我一下,因为等会我们有小组讨论和分享的环节。我们选一位伙伴担任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在讨论环节中把控时间节奏与流程、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五、【R阅读原文拆页】

今天我们要拆的拆页是来自于七个习惯的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好了,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读完以后请在留言区扣1示意我一下。

责任型授权,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244-246

如果事无巨细全部都要一个人来做的话,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

有一种方法比这好得多,也更加有效。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充分认可他人的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以及独立意志。

责任型授权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起初,这种授权方式费时又费力,但却十分值得。通过责任型授权,可将杠杆的支点向右移动,提高杠杆的作用。

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l 预期成果:双方都要明确并且完全理解最终想要的结果。要以“结果”,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要投入时间,有耐心,详细地描述最终的结果、具体的日程、明确截止期限。

l 指导方针:确认适用的评估标准,避免成为指令型授权,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不加约束的放任,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扼杀人们的能动性,让人们回到初级的指令型要求上:“告诉我你想要我做什么,我照做就是了”。事先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避免无谓的摸索,但是不要告诉他们要做什么。要让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明确指导方针,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

l 可用资源:告诉他们可以使用哪些人力、财务、技术或者组织资源来取得所预期的成果。

l 责任归属: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制订具体的时间表,说明何时提交业绩报告,何时进行评估。

l 明确奖惩:明确地告诉他们评估可能导致的结果,好的和不好的后果都要告诉他们。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财务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的使命的影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六、【I重述知识点】
好的,我看大部分伙伴都读完了,我先简单说一下这个拆页。

What:这个拆页主要讲了高效能人士要通过授权来提高效能,介绍了一种有效授权的方法,叫做责任型授权。

Why:先说为什么要授权?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授权是提高效能的秘诀之一,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处理高层次问题上。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有句名言: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意思是我们要做关键的、重要的事,如果你不授权,就会被芝麻绿豆小事缠住。

这时候作者给出了一个方法,叫责任型授权,这是和指令型授权相对应的。什么是指令型授权?小王我们需要走到对面的墙边,下面请你抬起右脚、落地、抬起左脚、落地、摸一下墙、任务完成,每一步都指导他怎么做,强调的方法。而责任型授权相反,允许被授权的人自己选择做事方法,我只告诉你,要在什么时间、到达哪一面墙,至于你是先抬左脚先抬右脚、跑着跳着我不管。

我们刚刚说了要授权,才不至于被芝麻绿豆小事缠住。但如果你是指令型授权,本质上你只解决了双手,并而没有解放大脑,不是真正的“放手”。 责任型授权顾名思义责任在被授权人,这从根本上提升被授权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

实现真正的“放手”。

How:责任型授权具体怎么做呢?分为五大步

1. 预期成果:告诉对方,要达成的结果以及期限,注意是结果,不是做事的方法。

2. 指导方针:强调重要原则,提示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障碍

3. 可用资源:可以用哪些资源,包括人、财、物、技术等等

4. 责任归属:责任主体是谁,谁来监督评估,评估时间与标准是什么

5. 明确奖惩:奖惩制度,很好理解

举个例子来说,我自己工作中的例子,我需要我的这个团队中的伙伴琪琪,他每个月来出具这个工作量化的一个运营报表。当他我第一次把这件事情交给他的时候,我会把他叫过来跟他说,我们每个月的八号要出具这个运营报表长什么样,我打开给你看一看。这是我们以前标准的运营报表,,那我会告诉他这个标准,第二步在这件事情中,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报表涉及到每个员工的一个排名,因为如果因为咱们的这个数据不准确,导致他排名滞后,那这个责任是非常大的,他肯定会跳,另外的话我会告诉他,这几个是问题,员工你一定要特别关注,把他的数据反反复复的核对,不能出现问题,这是我在交给他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有一个指导方针事先提示他,那么我会告诉他。就是我们以前做过的这个报表,你可以来参考。另外,在你的工作手册上面有几个步骤,然后你可以按照这个步骤,你可以去参照。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ok然后所需要的数据在哪个系统中,你可以去看到。另外,这个知识管理部的这个王老师,你可以跟他去要这个什么什么数据,我都跟他打好招呼了。我也是你的资源之一,但是你要自己去做这个事情,遇到问题你可以来问我。第四个我会跟他明确来说,那这个事情琪琪今后我就交给你了,然后我要每个月的八号你要给我负责来检查你这个结果是否ok,以便我能够在九号发出去。至于你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获取原始数据在哪个系统去运算图表的美化,那可以用的资源我也告诉你。这一切都是要你来负责的,当然遇到不会的问题,你可以来问我,这个是责任的归属。第五个明确奖惩,因为我这是一个常规的工作,所以我没有额外的去设置奖惩,那当他第一次做完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会用三级反馈的正面反馈法和负面反馈法来去向他做反馈。我们在工作中,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专项是有奖惩机制的,那在授权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说清楚,那这是它的一个用法。

Where:这个责任型授权可以用在职场中管理下属,同样也可以用在家庭中教导孩子,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身效能、进而提升团队效能的工具

预设异议:这是这个拆页讲的主要内容,可能有的伙伴听完以后可能也联想到自己过往的经验,可能会说,太复杂了,我有跟他说完这时间我自己都能做完两遍了。

这是授权中,特别是我们刚刚开始接受授权这个动作经常会有的一个困惑。事实上在授权一开始的时候确实会费时又费力,但是是值得的,因为后续的效益可以成倍得提升。授权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向对方培训。

还有的人会说,我以前也这么做过,但是到了时间一看对方做的根本不行,还得自己动手去改,还浪费了时间。

这个时候我们灵活运用这5步,对于一个生手来说,你给他授权的目标就不能太高,指导原则详尽一些,提供更多的资源,监督考核要频繁,做好过程监督、及时纠偏,避免到了截止日期一看不行,又来不及了,只能自己上手,奖惩要更直接。成长是一步一步来的。如果是一个熟练手,你就可以给他挑战性更高的任务,可以减少监督次数,从而解放自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七、【A2具体应用】

刚刚我大概说了一下这个拆页,我自己是非常认可这个方法,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刻意练习一下,
分步一:想一下,明天就是愉快的周五了,畅想一下,你下班后回到家,准备洗个澡、好好睡一觉,周末约了朋友一起去爬山,但又想到家里堆积着孩子的玩具还没收拾、还有一大堆需采购的东西,如果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爱人去采购,这样我就能和朋友去爬山了……

你周一早上到了公司,匆匆忙忙吃了早饭,打开电脑,开始一周手忙脚乱的工作,9点要去开一个重要的会议,但是下班前要交一个方案,分身乏术,如果我让团队中的小张来做方案,我去开会,这样是不是两全其美了?

想一下,你近期有没有需要授权的场景?每个人2分钟思考一下,一会找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注意只需要构思这种场景就可以了,一会我们有时间去具体运用。

分步二:根据你刚刚想到的应用场景,结合今天拆书中学习的责任型授权,你决定改变,释放自己的精力在关键工作上,你准备怎么运用责任型授权对下属或者家庭成员进行任务授权呢?

2分钟时间独自思考,3分钟时间小组内分享。根据刚刚的分组,请组长来组织进行分享并掌控时间。

好的,我们每组找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A2便签。

我们今天学习了责任型授权,接下来把你的A2便签贴在办公桌上行动起来吧。

现场案例

准备授权我儿子自己制定提高分数的学习计划。

1.为他制定目标,期末成绩要提高20分,学习计划要有学习时间、内容,周末完成;

2.要注意劳逸结合;

3.可以用电脑做计划,也可以用纸笔,过程中可以和我商量;

4.如果最终达成提升成绩的目标,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小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