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拆书帮烟台八仙过海分舵第77次常规过级会议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移情聆听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王茜,目前是烟台八仙过海分舵的1级拆书家。

我有两个标签:

1.终身成长的践行者,平均每年阅读20本书籍。

2.持续成长的翻转师,平均每年线下讲课40场。

未来希望成为一名带给听众力量与热情的专业讲师。

【分组】

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线下拆书活动。为了更好的学习与分享,我们今天参加的人数比较少,我们就一起讨论。

【学习目标】

【片段1】

大家跟随我学习片段1后,能运用“双赢品德”,让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不急不躁,坦然应对和处理人际关系和合作中的各种挑战。

【片段2】

大家跟随我学习片段2后,能运用有效的沟通——“移情聆听”,让我们在和他人一对一沟通时,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两个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先运用“双赢品德”,打造和谐融洽的沟通氛围,让双方处于合作共赢的状态,否则,你输我赢或者我输你赢,甚至两败俱伤,都没法进行第二步,让对方可以跟我们深度交流,把内心的想法吐露给我们听。

二者可以单独使用,但是组合效果加倍。

【F】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斯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于1990年首次出版的一本经典的个人发展书籍。这本书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旨在帮助个人和组织提升效率,发展积极的习惯,和实现自我提升。

【A】
它自发布以来,该书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列表,持续多年保持畅销状态。在多个职场和自我提升相关的书单中,该书被列为“必读书籍”,如《哈佛商业评论》的推荐书单。

【B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思维框架和实用工具,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高效能。

【B2】

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在后期与他人合作时,可以通过双赢思维提升合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共同学习与成长。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拆解这本书的一个片段。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阅读片段。

主题:双赢品德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233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诚信:我们将诚信定义为自己的价值观。习惯一、二、三教育我们养成并保持诚信的品德。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明确的价值观,能积极主动地以此为核心安排活动,信守承诺,就能够逐渐培养起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

如果我们不了解“赢”的真正含义及其与我们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那么就不可能做到“赢”​。没有了诚信这一基础,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

成熟:这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这是赫兰德·萨克森年(Hrand Saxenian)教授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

如果你认真研究那些用于招聘、升职以及培训的心理测试,就会发现不管它们的主题是个人意志/同理心平衡,还是自信/尊重他人平衡,亦或是关心人/关心任务平衡,其目的都是考察成熟度;而那些沟通分析和管理方式训练术语或评语也是在衡量一个人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平衡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际交往、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精髓,是产出/产能平衡的深度表现。敢作敢为的目的是拿到金蛋,而善解人意可以保障其股东的长远利益,领导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所有股东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很多人用非此即彼的两分法看问题,认为一个温和的人一定不够坚强,但是只有温和与坚强并重,才能实现双赢,这种坚强的作用甚至双倍于赢/输模式的那种强硬。双赢模式要求你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些,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见图7-2)

如果我勇气十足,却不懂体谅他人,我的交往模式就是赢/输——我强硬而自私,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却漠视旁人。如果我的内心不够成熟,情感有些脆弱,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可能要借助地位、势力、证书、资历和关系来获取力量。

如果我体贴有余,而勇气不足,我的交往模式就是输/赢。我事事以你的想法和愿望为先,却羞于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与愿望。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间的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如果我足够成熟,就会乐于聆听、善于沟通并勇于面对。

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一般人都会担心资源稀缺,认为世界如同一块大饼,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人生仿佛一场零和游戏。难怪俗语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见不得别人好,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成就也会眼红,这都是“匮乏心态”(Scarcity Mentality)作祟。

抱持这种心态的人,甚至希望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小灾小难不断,疲于应付,无法安心竞争。他们时时不忘与人比较,认定别人的成功等于自己的失败。纵使表面上虚情假意地赞许,内心却妒恨不已,唯独占有能够使他们肯定自己。他们又希望四周环境都是唯命是从的人,不同的意见则被视为叛逆、异端。

相形之下,富足的心态(Abundance Mentality)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因此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
【what】
这个片段的主要讲的是双赢品德的三个基本特征:诚信、成熟和知足。拥有这三个特征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更加轻松、自洽。

【why】
我拥有这个三个特征,遇事可以从互敬互惠的角度出发思考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情商,还可以让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更容易做到双赢。

【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不运用双赢品德,我们会意识不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明明可以用真诚友好沟通解决的问题,却一直没有沟通或者情绪化沟通,导致最后两败俱伤。

【反面案例】
我做事有条理,有规划,有效率,所以对于领导随口一说没有下文的工作很苦恼,这既会严重影响我的工作节奏,也会影响我跟领导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比如,8月份的时候,领导跟我说9月要做一场领读者的培训课,让我备课。结果8月说完后,一直没有招生,9月的培训课也就不了了之了。培训课没有开成,我很失落,同时因为没有上课也影响了我后续工作的安排。(如果我不跟领导沟通这个问题,后续没有结果的工作会影响我其他工作的开展,也会影响我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

【how】
第一步,诚实:和对方共事时,要真诚待人和坦诚沟通,实事求是的做事,信守承诺的做事。
比如,答应孩子周末出去玩,一定要遵守承诺。如果临时有事无法成行,那一定要真诚地孩子说明情况,并与孩子协商调整方案。
第二步,成熟:和对方相处时,要温柔且坚定,有自己的原则和处事方式。
比如,孩子吵着要手机玩,你可以跟他心平气和地跟他沟通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手机,每次用手机的时长,如果超时该怎么办等等。而不是对他严厉批评,拒绝他玩手机的请求。
第三步,知足:和对方交往时,要有富足的心态,宽容对方出错的地方。
比如,别人家的孩子考了第一名,真诚地祝贺他。而不是眼红嫉妒,责骂自己的孩子没出息。

【反例变正例】
通过“双赢品德”三个特征,我决定要跟领导好好沟通一下。

1.首先真诚地表达我的诉求:我希望领导可以明确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时间节点和具体内容。
2.然后跟领导说明自己的做事原则:如果有明确需要我执行的事情,请给我截止时间和具体要求。
3. 最后不管领导有没有满足我的诉求,我都保持温和的状态倾听。


【预防异议】
学完方法,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也太难了吧。孩子每次写作业都磨蹭,我还要哄着她吗?不打她根本不行。
请大家想一想,以前我们有可能发生过,孩子不愿意跟我们沟通或者沟通了也不愿意听话照做的情况,我们采取了暴力的方式让孩子屈服于我们。这既影响孩子身心的发展,又破坏了家长跟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这不是双赢,而是双输。
如果运用双赢品德中的三个特征来去沟通:
1. 真诚:孩子我看到你今天写作业花了3个小时,导致你晚上11点睡觉,这样会影响到你第二天早起。
2. 成熟:我希望你平常日子的作业可以在2个小时内写完,这样不会影响你作息时间。
3. 知足:你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再商量。不过不管你接不接受妈妈的提议,妈妈都是爱你的。

【where】

该片段提到的特征,适用于人际交往,像与父母、与爱人、与孩子、与朋友都可以运用,同样也适合职场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激活经验】

好的,刚刚我们学习了“双赢品德”的三个特征。

1. 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是否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以下一些相类似的场景?

① 孩子学习成绩差,你很生气,拿别人家的孩子跟他比。

② 孩子在商场哭闹买玩具,你最后碍于面子还是买了。

2. 假如再遇到相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如何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跟孩子沟通?

接下来请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5分钟,之后请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好,时间到,有请大辉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答案。时间是2-3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大辉的分享

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以前一直是责骂他。如果以后用这个片段跟孩子沟通的话。

1. 真诚地告诉孩子,让孩子学习不是说要考上清华北大,仅仅是希望他对得起他的学习生活。

2. 成熟:我会给孩子我曾经遇到过的建议,也希望他能认清自己的学习。

3. 理解他从小学到初中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希望彼此接受不同心态的变化。

第一个片段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双赢品德”的三个特征:①诚信②成熟③知足。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我们来看今天的第二个片段。第二个片段的主题是有效的沟通——“移情聆听”。我们前面讲的是“双赢品德”,让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我们接着运用第二个片段的“移情聆听”,可以让我们在融洽的氛围中,去和对方进行一对一的深度交流,能静下心去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F】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斯蒂芬·柯维于1990年出版的经典书籍,该书以“七个习惯”为主题框架,创新精神促进前六个习惯的完善,身心修炼是关键的内容。书中强调,高效能人士中的七个习惯是整体,它们相辅相成。个人要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

【A】

该书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并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十本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12。此外,《首席执行官》杂志也将该书列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两本书之一。

【B1】

书籍里讲述的七个好习惯可以帮助学习者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最终达到互赖期,实现个人和人际关系的效能提升‌。

【B2】

今天学习的这个片段是从移情聆听的四个步骤入手,真正去理解家人,打开彼此心扉,修复关系,让沟通更加有效,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第二个书籍片段,发给大家,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片段。

主题:有效的沟通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264-265

这个例子充分显示有效的沟通多么不易,了解他人又是多么重要。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运用这四个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达。

再以前面的例子说明。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对,这正是我的感觉。

子:​“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父:​“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想想看,我是那么说-的吗?

子:​“对,学校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乔伊,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父:​“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嗯……

子:​“嗯,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

父:​“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

子:​“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

父:​“教育很重要。​”

子:​“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吧?​”

父:​“你不想让你妈知道?​”

子:​“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今天学校进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儿子终于吐露真言,原来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此时才是父亲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的时刻。不过在开导过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谈间所传达的信息。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情绪性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聆听。

父:​“我有个构想,也许你可以上补习班加强阅读能力。​”

子:​“我已经打听过了,可是每星期要耗掉好几个晚上!”

父亲意识到这是情绪性反应,又恢复移情聆听。

父:​“补习的代价太高了。​”

子:​“而且我答应同学,晚上另有节目。​”

父:​“你不想食言。​”

子:​“不过补习如果真的有效,我可以想办法跟同学改时间。​”

父:​“你其实很想多下点功夫,又担心补习没用。​”

子:​“你觉得会有效吗?​”

孩子又恢复了理性,父亲则再次扮演导师的角色。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

【what】

这个片段的主要讲了有效沟通即移情聆听的方法。该方法分为四个阶段:复述、解释、感受和移情表达。

【why】

我学会这个方法可以提升跟他人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对方有难处的时候,可以用移情聆听帮助对方疏导情绪,打开心扉,也能增加彼此的信任。

【how】

【细化行动步骤】

1.复述对方语句。

先倾听对方心声,并重复对方说过的话。

2.解释对方语句。

回应时加入自己对对方话语内容的理解。

3.表述对方感受。

换位体会对方现在的感受,并表述出来。

4.(1)揣摩对方需求。

思考现在对方内心的需求及如何满足他。

4.(2)呼应对方需求。

融入对他关怀的情感反馈出对方的需求。

【意译案例】

书中的案例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离我们有点儿远,我身边一个这样的故事给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好烦,不想上班。

我:你对上班很反感。

朋友:是的,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太没意思了。

我:你觉得重复的工作对你没有帮助。

朋友:对,工作单调,没有挑战性。不适合我。

我:你有什么想法?

朋友:我想换个工作。我以前的同事现在在做书法老师。我也想去。

我:你觉得她选择的新工作很好。

朋友:她现在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赚的也不少。但是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法我要学习,要找个老师学一学。

我:理论和技法很重要。

朋友:但是这要花费我大量的时间,请老师也要花很多钱。

我:学习新技能的成本很高。

朋友:而且我现在刚谈了男朋友,时间上怕抽不开。

我:你不想错过跟男朋友相处的时间。

朋友:也许我可以和他商量一下,我们周末见面,他可以陪我练字。

【where】

片段所给出的方法不适用于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沟通。因为一对多沟通时,一个人诉说,多个人聆听,会出现七嘴八舌地混乱现象,有的人着急下结论,有的人会同仇敌忾,有的人会冷嘲热讽。这样会很难帮助到诉说者派遣内心烦闷,做到有效沟通。多对一沟通时,时多人诉说,一人聆听,大家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听者一时间很难把所有人的问题都听清楚并反馈出来。所以移情聆听不适用于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沟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促动参与】

好的,刚刚我们学习了“移情聆听”的四个步骤,适合一对一沟通时使用。接下来我们来一场情景演练,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出来。我们先看一下,

【场景设计】

小李是一个职场新人,最近她工作上遇到烦闷的事情。她想把自己的价值展现出来,参加一些项目。可领导认为她还年轻,所以总是给她安排一些零碎打杂的活儿,她特别苦恼,找朋友小刘诉苦。

我们先组内演练。请大家两人一组,分角色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小李,一人扮演小刘。扮演小刘的伙伴需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移情聆听”的方法,逐步引导小李思考。咱们的演练时间为8分钟。

8分钟后,我们邀请2位学习者在台前进行演练。

注意哈,咱们的演练以小李跟小刘抱怨最近很苦恼开始。

好,时间到,下面有请大辉和田女士,大辉扮演小刘,田女士扮演小李,到台前给我们展示你们演练的结果。时间是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李:最近再新单位,总干杂七杂八的事儿,我想做的事儿做不了,我不想干了,想辞职干点别的。

小刘:你真的明确想要辞职了吗?

小李:还在犹豫。

小刘:我对你的理解是你刚进入职场,对职场陌生的环境还有小李:对。我现在想辞职,但是下一步想要做什么还没想好。只是单单觉得眼前的事情没意思。职场新人一腔热血想做点实事,但是每天做着杂七杂八的零碎活,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所以干得不太顺心,所以想换个单位看看。

小刘:其实我特别能理解你对感受,我原来也是职场新人走到今天的。我刚到公司时,做化工。现在到人力资源的企业,跟我的专业完全不搭边,所以说新人来到新的单位遇到新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既然你想去新单位,我想问一下,你下一步的目标有没有?是想要休整一下,还是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小李:暂时还没有想法。只是想着不想干了。

小刘:我对你的理解是新的工作不适应,也没有新的目标,想要裸辞。我的想法是现在就业环境不是很好,你又是职场新人,先不要着急跳槽。我建议你可以先阅读书籍或者跟很厉害的人沟通后,再做出决定。

小李:你的提议很好,我接受,暂时先不辞职了。先工作着,看看书,再做决定。谢谢你的开导。

小刘:包括你在看书中有问题可以找我。我也希望可以帮助像你这样的新人度过职场的初期。

【反馈沟通】

两位学习者互帮互助的展现,还可以提升的点是倾听的大辉老师可以减少自己的发言,多让对方去说,因为我们是发挥倾听的技能,倾听就是他人多说,我们少说。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催化应用】

好的,刚刚我们情景演练了“移情聆听”的四个步骤,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周你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情景。

比如,发现孩子看电视时间太长,想跟孩子沟通看电视的时长问题或者看到爱人最近情绪不佳,想关心他等等。

想到的伙伴,请把它写出来,首先写出具体的场景,然后写出用“移情聆听”的四个步骤具体怎么沟通,写完之后在小组内讨论分享。

好,时间到,有请大辉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答案。时间是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大辉的分享

孩子面临期中考试,想玩游戏。

1. 分析孩子可能是考试前紧张,想通过玩游戏放松。

2. 孩子想交朋友,游戏是朋友间的谈资和纽带。

3. 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导致他从游戏上获得。

4. 叛逆期,想要表达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想法。

5. 想用游戏证明自己。

从以上五点跟孩子沟通。

【反馈沟通】

我觉得大辉老师的分享很好。

优点:针对孩子马上期中考试,想玩游戏这个点进行深度分析。从五个围读来梳理孩子的内心需求。

缺点:

1.没核实自己的理解对不对

2.加上自己的类似的经历,告诉孩子你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

可以先让孩子想一想解决方法,孩子没有思路咱们再建议。

今天第二个的拆书片段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移情聆听”:第一步,复述对方语句;第二步,解释对方语句;第三步,表述对方感受;第四步,移情反馈需求。

【结语】

从第一个片段中,我们学会“双赢品德”;从第二个片段中,我们学会“移情聆听”。

从“双赢品德”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再到“移情聆听”实际应用,让我们可以拥有更融洽从容的人际关系。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学习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