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欢迎参加拆书帮南昌火炬分舵的拆书活动。我是拆书家周姣姣,本次练级级别是3-1。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学习爱好者,练级中的拆书家。
【分组】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先分个组,后面有讨论环节,左边两位一组,右边两位一组。
【学习目标】
学完后,通过鼓励三段论发现孩子好的行为进行肯定,帮助家长和孩子说出鼓励的话语,促进亲子关系。
【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描绘场景生动细致化
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希望陪伴孩子写作业,孩子一会玩橡皮,一会和你说话,而作业本上写的字东倒西歪,练习册上错题一片。
【提问】通过提问引发学习者思考
这时候作为家长的你,可以好好和孩子说话吗?为什么不能呢?
【影响】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是催促、批评或者指责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厌烦学习,写作业变得越来越慢,成绩也会慢慢变差。
【解决】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书中的“鼓励三段论”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帮助家长看到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发现过程中孩子的好行为,用语言说出来。通过肯定孩子的努力,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塑造孩子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阅读好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原文拆页】P106:
由于我们习惯了表扬和称赞孩子,初学鼓励时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开始时可以借用鼓励三段论,以美言录的方式来鼓励孩子。这个句型需要持续地学习和运用,方能游刃有余地掌握。
例如,有一次家长讲座后,妈妈就和旁边写作业的儿子用鼓励的方式沟通。她看到孩子写的字“朝辞白帝彩云间”,其中的“彩”写成了“采”,妈妈就说:“我看到你写的字,感觉很舒服,你的‘采’字没有三撇(一边说一边添上三撇)。”这时儿子用手捂住妈妈的嘴,觉得当着我的面妈妈讽刺他,很生气。妈妈也很无奈,她觉得自己是在用鼓励的方法和句型,为什么儿子会不高兴呢?
原来妈妈虽然想鼓励儿子,由于惯性还是一眼就看到儿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看到儿子写错的字,这不是鼓励。我让妈妈从这些字中挑出她认为还不错的字,妈妈说是“白”,那么鼓励就说:“我看到你的‘白’字写得很棒,看起来很舒服,这个字横平竖直占满格。”(妈妈的美言录)也可以简化为:“这个‘白’字很好看,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引导孩子说细节(孩子的知心话)。总之,鼓励的核心是关注孩子的好行为和努力过程中的细节。
【原文拆解】:
【What】
在这个拆页中,通过表达好现象、好感受、好行为,对孩子进行鼓励的方法,激发孩子积极的感受。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书中说,鼓励的核心是关注孩子的好行为和努力过程中的细节。因为鼓励,强调的是孩子的好行为,可以对孩子的态度、细节、创意、参与等等内容进行鼓励,比如我看到你为这件事付出了努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
我们看书中给的例子:妈妈说“我看到你写的字,感觉很舒服,你的采字没有三撇。”结果是儿子感到很生气,觉得妈妈是在讽刺他,这是错误的鼓励方式。妈妈关注不是孩子的好行为,而是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引起孩子的反感。
正确的鼓励是:“我看到你的白字写的很棒,看起来很舒服,这个字横平竖直占满格。”或者可以说“这个白字很好看,你是怎么做好的?”让孩子自己说出细节过程。正确的鼓励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好行为,并说出来进行鼓励,尽量不说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通过案例,我们可以更准确的应用“鼓励三段论”,尽量说孩子的好行为,强化孩子的主观努力,忽视客观的条件,引导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他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信心,持之以恒,成就感和上进心就会随之提高。
【Why】
来自家长的信息是孩子接收到最早、最重要的信息。同时家长看待孩子行为的方式,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影响着孩子看待其它事物的方式。孩子越小,家长的影响越大。所以要学会正面、积极的方式看待孩子。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家长与孩子的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如果家长不能正面积极的看待孩子努力的地方,会让孩子不停的感受到挫折感,孩子变得越来越磨蹭、拖拉,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对学习越来越厌烦。
【预防异议】
当然会有家长说,我孩子身上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却要说孩子做的好,这不是违心吗?作为父母,可以先保持情绪稳定,看见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事后再找找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是否有做的好的地方。
当然这个方法要想用好,需要家长持续的学习和应用,不停的发现孩子的好行为。
【Where】
适用于父母对孩子、伴侣之间、领导或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表达鼓励的时候。
【How】
鼓励的方法包括以下三句话,即鼓励三段论。具体步骤如下:
1.好现象,描述你看到好情况。例如:我看到你整理的书包很整齐。
2.好感觉,描述你的好感觉。例如:我觉得特别开心。
3.好行为,用词语描述孩子具体做出的令人赞赏的行动。例如:你把明天上课的书用文件袋分别整理好,放在书包中。第三句最重要,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说出具体的细节,可以反问孩子:“你是如何做到的?”这句话非常关键,可以让孩子思考自己怎么做是好行为。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用欣赏的语气,把问题抛给孩子,他会详细的给你讲解他是如何做到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个人案例】
下面分享一个我的个人应用案例。这学期我女儿语文第一单元语文考试考了66分。我拿到试卷的第一时间,不是生气,而是找出试卷中孩子做的比较好的部分,找到后,我和孩子说:“我看到第一题和第四题写的全对,我感到挺惊讶的,这部分题目是不是平常练习做的比较多?”孩子听到我这么说,缓解了小心谨慎的心情,和我解释起来。后面我们对错题进行讨论,并且制定了下次考试目标。后面孩子对于完成作业、学习的积极性明细提高。上周孩子第二单元测试考了80分,达成初定目标,孩子还表示下次考试要争取达到90分。
家长与孩子的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如果家长不能正面积极的看待孩子努力的地方,会让孩子不停的感受到挫折感,孩子变得越来越磨蹭、拖拉,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对学习越来越厌烦。
【预防异议】
当然会有家长说,我孩子身上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却要说孩子做的好,这不是违心吗?作为父母,可以先保持情绪稳定,看见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事后再找找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是否有做的好的地方。
当然这个方法要想用好,需要家长持续的学习和应用,不停的发现孩子的好行为。
【Where】
适用于父母对孩子、伴侣之间、领导或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表达鼓励的时候。
【How】
鼓励的方法包括以下三句话,即鼓励三段论。具体步骤如下:
1.好现象,描述你看到好情况。例如:我看到你整理的书包很整齐。
2.好感觉,描述你的好感觉。例如:我觉得特别开心。
3.好行为,用词语描述孩子具体做出的令人赞赏的行动。例如:你把明天上课的书用文件袋分别整理好,放在书包中。第三句最重要,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说出具体的细节,可以反问孩子:“你是如何做到的?”这句话非常关键,可以让孩子思考自己怎么做是好行为。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用欣赏的语气,把问题抛给孩子,他会详细的给你讲解他是如何做到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个人案例】
下面分享一个我的个人应用案例。这学期我女儿语文第一单元语文考试考了66分。我拿到试卷的第一时间,不是生气,而是找出试卷中孩子做的比较好的部分,找到后,我和孩子说:“我看到第一题和第四题写的全对,我感到挺惊讶的,这部分题目是不是平常练习做的比较多?”孩子听到我这么说,缓解了小心谨慎的心情,和我解释起来。后面我们对错题进行讨论,并且制定了下次考试目标。后面孩子对于完成作业、学习的积极性明细提高。上周孩子第二单元测试考了80分,达成初定目标,孩子还表示下次考试要争取达到90分。
【A2】催化学习者应用,教学习者编剧本。
请大家编一段小故事:比如说孩子写完了作业拿给你检查,你看到伴侣做完某项家务,你可以对对方表示鼓励的小故事,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对方沟通的对话过程。其中与孩子沟通的部分要应用鼓励三段论方法(好现象、好感觉和好行为)。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编写,把故事写在刚刚发给大家的纸上。
下面在小组内分享您的小故事,让其他成员一起补充完善,尽量每个人都分享,用时3分钟。3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案例分享】:
背景:老公出差回来后,担心爱人这段时间吃的不好,开开心心做了一桌子。妍妍看到爱人做的晚饭,通过鼓励三段论,对爱人表达鼓励,让爱人感受到肯定,夫妻关系变得更好。
时间:周六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妍妍,妍妍爱人。
对话:
妍妍爱人:亲爱的,我回来啦。
妍妍:老公,欢迎回来。
妍妍爱人:嗯,我提前到家,把晚饭都做好了,你赶紧洗手,准备吃饭了。
妍妍:亲爱的,看到你做的满满一桌子菜,我感到好幸福呀,你的厨艺真是太棒了。
妍妍爱人听到妍妍这么说,马上笑了起来,心情也变得很舒服。
感谢妍妍老师分享的案例,很好的应用今天所学习的鼓励三段论,鼓励对方的好现象、好感受、好行为,让家庭关系变得更融洽。感谢小伙伴的参与,我的3-1练级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