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学会提问》 所属活动: 2024年7月南京分舵第二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学会提问

开场:

大家好!我叫黄潇,怎么记住我的名字呢?一句话:“炎黄子孙,潇洒走一回!”我的标签是:

1.企培管理者。目前担任某央企集团培训主任,在学习型组织打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哲学科班人。得益于大学6年的哲学专业训练,致力于成为一名用哲科思维赋能个人成长的拆书家,帮助有需要的人学习促进。这是我加入拆书帮的初心。

如果大家对思维提升、学习教育等方面感兴趣,我们可以深入交流,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上一次拆书,我拆解了原书第一章中的片段“如何让对话有效进行下去”,今天,我想带领大家拆解原书第3章中的片段“找到问题然后回答它”。并分享一个主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问题?

下面,我就把这个片段发给大家,请大家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阅读一下。如果读完了,可以像我举手或点头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在我们写作或发言时,我们会用自己的结论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其他人能够分享或至少留意到我们结论中所蕴含的智慧。

论证伊始,我们得界定好论题:我们要探究的具体问题到底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想要得出一个结论,尽管这个结论可能是试验性的。听起来很简单:找到问题然后回答它!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这其实并不简单。

在我们自己的写作和发言中,什么是一个好的论题?什么是一个好的结论?

·清晰而有趣的问题;

·重点突出、阐述明确的结论;

·有理由和证据支撑的结论,而且大多数人会觉得理由和证据有说服力;

·回应论题的结论;

·容易让读者或听众找到的结论。

很多学生和其他写作者、发言者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来讲清楚自己的论题,这样做是要自己承担风险的。含糊其词、不清不楚、散漫芜杂的结论往往是没有清楚地确定我们希望回答的问题而导致的结果。当我们接到一个写作或发言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不是以问题的形式来陈述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把它重新组织成一个问题。把论题当成一个问题来思考,你就能集中精力,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读者或听众明白,你是被某一个问题所困扰,与其他问题无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都看完这个片段了吧?下面,我大概用2-3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给大家讲解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先讲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片段?是因为有个问题在困扰我,也是TF1-2定级训练的首要目标“能够选出一个带有具体行动指导的拆书拆页”。正好看到《学会提问》的这个片段,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怎样找到一个更好的拆书论题,所以分享给大家。

What:这个片段的中心思想是说:当我们写作或发言时,首要的是找到一个好论题,并把它重新组织成一个问题,然后回答它!换句话说,就是找小切口,展大道理。

作者在书中举了个例子,如果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任务:“就你最喜欢的电子游戏,写一篇论述文”,那么你应该怎么着手去写?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把这个任务信息表述为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最喜欢的电子游戏《魔兽世界》成为一款了不起的游戏?”

Why:提出好的问题,相当于成功了一半。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好的科学家解决问题,伟大的科学家定义问题。”赵周老师也说:改变提问,改变人生。根据作者的意思,好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①好的问题能够启发好的结论,好的结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而这,就是一种智慧。

②然而现实却是,很多人在发言或写作的时候,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来讲清楚自己的论题,这样做是要自己承担风险的。想到哪里讲到哪里,结论也是不清不楚,导致听众或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How:如何找到一个好论题,并组织成一个好问题?

我优化为三个步骤:

①清晰有趣的问题。

②切题鲜明的结论。

③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

最后,这种思维方式比较适合用在什么场合?

作者已经讲了,写作或演讲。

而我想到的一个更具体的、贴近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就是: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拆书片段?

除了《拆书家成长手册》提到的“三个特别注意”,即——可行动性、新知、有一定的复杂性——之外,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三个步骤,或者说方法论去帮助我们思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那么,下面,让我们进入A1小组研讨环节。

在这里做个小调查:

请已经进行过拆书分享,有过相关经历的小伙伴举个手!

今天的研讨任务有两个方面,可以二选一:

【有过拆书经历】这部分伙伴,大家可以选择:

回顾你过往拆书选择过的拆书片段,根据以上方法,想想拆页主题是否可以改编成一个问题(以如何开头),并写出结论和理由。

【没有拆书经历】这部分伙伴,大家可以选择:

回顾自己在看过书中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片段,根据以上方法,想想是否可以改编成一个问题(以如何开头),并写出结论和理由。

研讨流程是:

①每人选择一个片段,改编成一个问题,并写出结论和理由,时间2-3分钟;

②选择2位代表上前进行分享发言,每人时间1-2分钟。

整个过程5-6分钟,请大家控制好时间,相互提醒,我也会提醒大家哦~

(小组研讨)……

我举上次我选择的《学会提问》“如何通过批判性提问让对话有效进行下去?”的例子。(将R片段放在PPT上)

第一条标准,清晰有趣的问题。论题是否清晰具体?问题是否有趣,且能够激发受众思考?“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第二条标准,切题鲜明的结论。这一点其实是比较薄弱的。

第三条标准,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找得到的。

【反思】:

选择拆书片段(或者演讲主题),找到一个好问题的“四个切忌”:

①切忌问题不聚焦或索然无味;

②切忌结论答非所问,没有启发性;

③切忌理由或证据牵强附会;

④切忌无法实操。

【A2催化应用】

下面,进入A2催化应用环节。大家都带了自己想要拆的书了吧?如果没带,微信读书也可以。

大家的核心任务是: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尝试用刚才提到的方法,选择一个拆书片段,在便签纸上简明扼要地写下你想要分享的问题,以及结论和理由。

比如我计划选择《影响力》第3章 喜好中的“赞美”这个片段,并把这个片段的论题改成:如何通过赞美别人,获得别人对我们的好感和喜爱?

(开始任务)……

由于时间关系,没写完的小伙伴,会后可以继续完成这个小任务,并拍照发到微信群里哦,谢谢大家!

【结束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主要是讲了一个如何找到好问题并回答它的方法论。并且通过小组研讨,具象化应用在了如何选拆书R片段上。其实,这个过程,也是我们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好的,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我的分享会对各位小伙伴的拆书学习之旅有所启发和帮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