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非常开心大家来参加我的3-3过级,我是二级拆书家倩倩、轩辕分舵的组织长老,还是一个乐器新手。
【流程】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拆书大体流程,本次拆书共两个片段,时间大概一个多小时,第一个片段大约50分钟,第二个片段大约20分钟。
【学习总目标】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在面对一些困境时,可以识别出固定型思维,并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然后通过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的办法,将一个模糊想法转变成为一个具体的行动。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分组】为了一会儿互动方便,咱们分成两组,左手是一组,右手是一组。
拆书技能观察点2: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拆书技能点观察5: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场景】接下来我先给大家分享几个场景:
①一个15岁的孩子学游泳,他说:“游泳太难了”,然后不再学了。
②一个18岁的孩子学英语,他说:“这一堆字母,记不住”,然后放弃英语。
③一个35岁的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了新的设备,他想:“我年龄大了,学不会。”于是拒绝去学习新设备。
【提问】在坐的小伙伴,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没?你是如何处理的呢?是知难而退,拒绝改变,还是直面挑战,想办法去解决呢?
【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甚至整个人生状态。那个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学游泳的孩子到18岁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约他游泳,他只好说“我不会耶”。那个18岁觉得单词记不住放弃英语的学生,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他只好说“我不会呀”。那个35岁觉得新设备难的员工,38岁出现在公司的裁员名单上。
【解决】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呢?在卡罗尔.德韦克写的《终身成长》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是如何影响你的想法和行为,并告诉你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如何行动起来,发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拆书技能点观察4: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接下来学习第一个片段,希望大家跟随我学习完第一个片段后,可以在需要突破困境时(界定),可以识别出(行为)思维方式(澄清)。
拆书技能点观察10:使用【A1】技能点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判断一下自己处在成长型思维的哪个阶段。这里有5道自测题,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然后计算出总分。现在开始。
//我看大家都做完了,都算出自己的总分了哈。
【自测解释】
有没有得分在25分以上的伙伴?请举手。
哇,超级厉害,高水平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有没有得分在16-24分之间的伙伴?请举手。
总分在16-24分,你具有一定水平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和工具,通过练习,不断向成长型思维模式去转变。
15分以下的有吗?
没有,恭喜大家。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成长型和固定型两种思维模式,只是表现得方面不一样而已,今天的测试也并不代表永远不变,它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的。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我们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现状,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看一拆页,读完后抬头示意我下。
拆书技能点观察3: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两个拆页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递进关系。
请想象一下,尽可能生动地去想,你是一个年轻人,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
你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怎么做?当我问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时,他们是这样对我说的:“我感到被拒绝了。”“我是个失败者。”“我是个傻瓜。”“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优秀。”“我太差劲了。”换句话说,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一个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直接的标尺。
他们会这样看待自己的生活:“我的人生太可悲了。”“我没有人生。”“楼上的那个人不喜欢我。”“这个世界跟我过不去。”“有人想要毁掉我。”“没有人爱我,所有人都恨我。”“生活是不公平的,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生活太糟糕了,我太傻了。”“我身上没发生过什么好事。”“我是地球上最不幸的人。”
他们是如何应对这些烦心事的呢?“我就不应该浪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办一件事。”(换句话说,不会再让任何人来评判我。)“什么都不做。”“吃东西。”“找机会冲别人大吼。”“边听音乐边郁闷。”“躲到壁橱里坐着。”“找人打一架。”“哭。”“摔东西。”“还能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你知道,在模拟这个情景的时候,我特意将成绩写成了C+而不是F,只把考试设定成期中考试而不是期末考试,你的车只是被贴了罚单而不是被毁了,打电话给朋友倾诉之举只是没有成功,你并没有被朋友直接拒绝。没有什么灾难性或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但仅仅是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就已经产生了这种彻底的失败感和无力感。
当我把这些情况原封不动地拿给那些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后,他们是这样说的:
“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过得不开心。”
“C+这个成绩告诉我,我必须在课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个学期的时间来提高我的成绩。”
那么,他们会如何应对呢?
“我必须开始考虑,为了下一次测验,我要更努力地学习(或者换个学习方法),我会缴清罚款,下次再给朋友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再好好聊聊。”
“我会总结我在期中考试到底犯了哪些错误,下一次要做的更好。”
“下一次停车的时候,我要小心一些。”
不是说你必须拥有某种思维模式,而拥有另一种思维模式的人就会产生挫败感。谁不是这样呢?糟糕的成绩、朋友或爱人的拒绝都不是什么开心的事,没有人会喜欢这些糟糕的事情。只是这些有着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也准备好了去承担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
拆书技能点观察8:有体现【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简短互动】
拆书家:好的,我看大家都看完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片段中说了哪两种思维模式?
学习者: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拆书家:固定型思维会让人产生什么感觉?
学习者:失败感和无力感
拆书家:成长型思维的人面对困难挑战是什么状态?
学习者:承担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
拆书技能点观察7:【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或者【1】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辨析概念】这个片段,通过“倒霉的一天”,展示了对待同样的事情“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典型想法和行为。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培养的,所以面对相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反应。具体的区别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图:
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遇到挑战时:固定型思维会避免挑战,成长型思维会迎接挑战
遇到阻碍时:固定型思维会自我保护或轻易放弃,而成长型思维会面对挫折坚持不懈
对努力的看法:固定型思维认为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或者会带来更坏的结果,而成长型思维认为熟能生巧
对批评的看法:固定型思维会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信息,而成长型思维会从批评中学习。
他人成功时:固定型思维感到他人的成功对自己造成了威胁,而成长型思维会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新知,获得灵感。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
例1: 小A被分配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他找借口推脱,不想干。这是哪种思维模式?
固定性思维,往往面对阻碍、挑战会放弃来逃避挑战。
而成长性思维会积极迎接挑战,渴望通过挑战来提升自己。
比如,主动申请参与重要项目,即使知道会面临很多困难。
例2:小A新项目干了几天,觉得太难,就放弃了,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这是哪种思维模式?
固定性思维,认为能力是天生的,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成功,面对阻碍也轻易放弃。而成长型思维认为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学习,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比如,为了完成新项目,会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怕困难。
例3:小A项目结束提交了一份报告,而这份报告在团队会议上遭到了其他成员的批评,指出报告中的一些数据错误和逻辑问题。小A很生气,觉得别人在挑刺。这是哪种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认为批评是对他的个人攻击。
成长型思维会感谢团队提供的反馈,并认真对待这些批评。
他会想:“虽然这次的数据有误,但我现在知道了需要更仔细地检查,下次我会更加注意细节。
例4:项目结束,团队中的小B因为工作出色获得了晋升。小A想:“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是我不如他聪明?”这是哪种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认为别人的成功,显示自己的不足,对自己造成威胁。
成长型思维会庆祝他人的成功,并从中寻找可以学习的地方。
他会想:“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我可以向他学习什么?也许我可以跟他聊聊,看看是否能学到一些新的技能或方法。”
【预防异议】这里再强调一下,这两种思维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并不是说你有这种表现就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而是在面对挑战、失败、批评等这样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固定型思维倾向。
拆书技能点观察6:【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How】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在需要突破困境时,如何转换我们的思维模式呢?共需四步:
1、 接受。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维模式的事实。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接受是转变的开始。比如:我们面对挑战想逃避而不是迎接,或者被批评时感到受到威胁而不是看到改进的机会,这都是正常的表现。
2、 观察。观察自己在遇到挑战、困难或失败时的内心想法是什么??把想法参考着上面固定型思维的表现,找到这件事背后的固定型思维是什么。(是挑战?别人批评?失败?巨大压力?)。比如:我前段工作调整,新工作总是有些不熟悉,一遇到不会的,我就开始烦躁不想做。这件事中我的想法是不会干就不想做。对应固定思维就是遇见阻碍就想放弃,逃避他。
3、 命名。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起一个中性而不是贬低自己的拟人化名字。比如“小固”。
4、 教育。像教育孩子一样教育“小固”,让它按照成长型思维的方式行动。比如:小固,我们一起来看看成长型思维怎么做?成长型思维面对阻碍时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怕困难,我们要和它一样,继续努力。
【适用边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当我们需要突破困境时,特别是当我们出现逃避挑战、害怕失败、觉得努力无用、批评很生气这些想法感受时,就要反思是否陷入了固定思维模式,并争取将其转化为成长型思维。
【举例子】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孩子最近开始有作业了,但是每次孩子写作业,我都是左催右催,我感觉孩子不会自己主动写、没有自驱力,很无奈只想打一顿。但是我又想打了也解决不了问题,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就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方法,是不是我的想法有什么问题?是不是陷入固定型思维?然后就发现了自己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并用接受-观察-命名-教育四步进行了转变。
一、接受:我有固定型思维,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
二、观察:我察觉了一下,这件事我背后的想法是,我很担心孩子,担心她未来没自驱力怎么办?对比着上面的图,我发现这件事我的固定型思维是1、对能力:我认为孩子的自驱力是不会变化的,是天生的。2、对挑战:面对提高孩子自驱力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做、觉得很难,在这个巨大的挑战面前,我逃避了这个挑战。
三、命名:给这个固定型思维模式起个名字叫“小固”。
四、教育:我给它说:小固,你又出来了,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可以提升,并会积极应对挑战,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办法和工具可以培养孩子学习自驱力。
通过“接受-确定-命名-教育”这四步转换思维后,我想法及关注点从抱怨孩子变成了积极寻找提升孩子学习自驱力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进行运用调整。
拆书技能点观察11:在未包含how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微行动学习环节包含了5个步骤: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2)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本质;3)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本质;4)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5)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拆书家>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我驾照十年不敢上路、考证没考过不想继续、运动三天觉得太难就放弃、被批评了觉得他人挑刺、想学摄影一直没开始,这些都是我经历的事情,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个自己遇的挑战、失败、阻碍、被批评固定型思维出现的场景,然后用转变四步法进行转变思维,请写在学习手册上,时间三分钟。注意需要写一个现在的你还没有解决的,正在困扰你的事情。
【微行动步骤】
一【明确问题】
拆书家: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刚才写的过程中,觉得这四步哪一步比较难?或者有疑问的?
学习者:教育/观察最难。
拆书家:现在请大家轮流在小组内用一句话讲一下刚才写下的事件,然后投票选出一个你们最有兴趣去解决的事件。给大家3分钟时间。
(学习者小组内讨论,投票)
【重述并明确问题】
拆书家:好的,我们确认了每组要讨论的场景,我们重述并明确一下问题:
小组一卡卡的问题是:在运动减肥这件事情上,觉得教育自己用成长型思维去行动这一步最难,是这样吗?
案主/学习者:是的。
小组二潇潇荷问题也是:在运动减肥这件事情上,觉得教育自己用成长型思维去行动这一步最难,是这样吗?
案主/学习者:对。
二【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
拆书家:请案主在小组内用1分钟的时间描述一下这件事情,及为什么难?有什么困扰?
以下为第一小组记录:
卡卡(以下用案主)描述:我早上晨跑,担心自己坚持不了,拉着家人一起跑,但是就是没有瘦,体重还增加了,控制不住嘴,教育自己减肥太难,想放弃了,但是又想减肥。
拆书家:现在我们一起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向案主进行追问和讨论,对案主而言,是什么原因导致刚才问题的产生,问题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追问的方法很多,建议大家可以用连续几个“为什么”向案主进行追问,比如你觉得难在哪里?为什么对你来说很难?你觉得自己卡在了哪里?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认为有哪些原因。请组长将原因写着便签纸上。
学习者1:那你为什么觉得很难?
案主:因为坚持跑步了三个月,体重没下降,反而涨了五斤,就觉得没啥效果,没有收到正向反馈。
学习者1:你爱运动吗?
案主:不爱,运动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是减肥。
学习者2:你是为什么想到要减肥呢?
案主:因为想健康
学习者2:体征正常?
案主:是的
学习者3:你还做了什么运动?坚持了多长时间?
案主:三个月
学习者3:你早上能起的来吗?
案主:还好
学习者1:你本身不爱运动,你有尝试过换个其他方式吗?比如练个瑜伽,跳个操?
案主:没有,可能我需要换另外一种方式
拆书家:那经过这些追问和讨论,大家可以总结一下都有哪些原因?
案主:原因有:1、实践后没效果、没正反馈。2、不爱运动、不擅长运动。3、目标不是减肥,是身体指征正常。4、坚持不够长。5、方式比较单一(晨跑)。
三【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初步讨论了一些原因,然而这么多原因中,只有一个是最重要最本质的原因,现在请大家继续讨论,从中找到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时间5分钟。
学习者1:我们刚讨论出来的原因有:1、实践后没效果、没正反馈。2、不爱运动、不擅长运动。3、目标不是减肥,是身体指征正常。4、坚持不够长。5、方式比较单一(晨跑)。你觉得这里面那个是最重要的原因?
案主:可能是方式单一。
学习者1:就是你还是希望通过运动来减重?
案主:是的,晨跑遇到困难后我就停止了,没有按照成长型思维坚持不懈,换个方法去尝试。
学习者1:还有其他原因吗?
案主:没有
学习者2:所以你的原因是,没有按照按照成长型思维多次尝试,是这样吗?
案主:是的
拆书家:大家本质原因讨论出来了吗?
学习者:本质原因是没有按照成长型思维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多次尝试。
拆书家:请问案主同意吗?
案主:同意
四【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问题的本质,请大家针对这个问题本质讨论一下解决方案,请记录员将解决方案写着便签纸上。
学习者:你的目标是什么?减肥还是什么?
案主:我的目标是体重减少10斤
学习者1:你可以请私教,就是贵。
学习者2:抖音上可多keep、运动手环健身环游戏,边玩边健身。
学习者3:还可以贴穴位
学习者1:对,按摩不用动。
学习者2:瑜伽
学习者1:减脂餐,美味还不减量。
学习者1:早睡早起你能做到吗?
案主:可以。
学习者1:跳绳你喜欢吗?
案主:我膝盖受过伤,不能跳。
学习者1:你愿意尝试的运动方式呢?比如游泳呢?或者瑜伽?上个体验课试试
案主: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跳舞之类
学习者1:那尝试广场舞,还有什么?
案主:拉丁舞、现代舞、
学习者1:还有吗?
案主:太极、八段锦。
学习者1:每月尝试一个。
学习者2:找一个最喜欢的。
五【每组派代表讲解成果】
拆书家:大家讨论这么热烈,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先暂停了,现在请各小组分享一下我们的成果。
学习者:我们组案主的问题是在运动减肥这件事上教育自己用成长型思维去行动挺难的,原因就是1、实践后没效果、没正反馈。2、不爱运动、不擅长运动。3、目标不是减肥,是身体指征正常。4、坚持不够长。5、方式比较单一只有晨跑这一项。案主认为本质原因是:方法单一,失败后没有按照成长型思维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换个方法,多次尝试。目标是体重减少10斤。方案就是:1、请私教。2、keep、运动手环健身环通过游戏方式提升兴趣。3、推拿按摩。4、美味减脂餐。5、早睡早起。6、尝试拉丁舞、现代舞、太极、八段锦等感兴趣的运动,每月尝试一个。
【总结】
拆书家:我总结一下,有三个方面:
1、外部:私教、keep、推拿
2、生活习惯调整:减脂餐、早睡早起。
3、运动方式多样化。
拆书家:请问案主,这些解决方案你满意吗?能解决你的问题吗?
案主:可以
拆书技能点观察12: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回应式反馈】
拆书家:非常好,看来经过我们的讨论,已经解决了案主的的问题了。大家怎么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习者:解决了
拆书家:再次感谢小伙伴们的思考和分享,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先讨论到这里。
【总结过渡】录音位置:53:00
刚才我们经过接受、观察、命名和教育这四个步骤,我们已经启动了向成长思维模式的转变,并制定了方案。然而,许多人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开始时充满热情,却难以维持持久的动力,最终导致行动力的减弱。这背后的一个关键原因,往往是我们在设定目标时未能做到足够具体和实际可行。接下来,让我们探讨如何制定更明确、更易达成的计划,以增强我们的持续行动能力。
拆书技能点观察4: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2】希望大家跟随我学习片段二后,通过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的“可实行的计划”三步法(界定),制定(行动)一个行动计划(澄清)。
下面请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拆页二,读完请示意一下我。
拆书技能观察点3:每个拆页未超过 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 how 的内容。两个拆页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递进关系。
这本书剩下的内容都是关于你的。这是一些思维模式练习,请与我一同面对一系列困境。在每个例子里,你会先看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反应,然后体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解决办法。
困境 1:假设你报考了一所研究生院。你在志愿上只填了这一家学院,因为这是你唯一心仪的选择。你对录取充满自信,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你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独具创见,令人兴奋。但是,你的申请被拒绝了。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反应:一开始你告诉自己,竞争太激烈了,所以被拒绝不能反映你的真实水平。也许有太多条件优秀的申请者,研究生院无法全部接受。然后,你脑海深处那个声音开始说话了。那个声音说,你是在骗自己,为自己找借口。它对你说,招生委员会认为你的研究工作不尽如人意。过了一阵,你对自己说,这可能是真的。你的工作也许真的平庸乏味,不值一提。他们发现了这一点。毕竟他们都是专家。对方已经做出了裁决——你配不上这所学院。
在一番努力之后,你又说服自己相信了一开始的结论。这个结论也很合理,而且对你更有利。你感觉好一点了。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下(在大多数认知疗法中也一样),事情到这一步就结束了。你重新找到了自尊,所以不用再多想了。但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下,这只是一个开始:你之前只是在自说自话,现在要开始学习和自我提高了。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解决办法:考虑好你的目标,然后想想你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它。你能采取哪些措施让自己获得成功?你能收集到什么信息?
也许下次你该多申请几个学校。也许与此同时,你应该去广泛收集信息,让你的申请书更具竞争性:他们希望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最看重哪些经验?在进行下一次申请前,你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知道那位被拒绝的学生采取了哪些措施她听取了一些有力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建议。几天后,她给那所学校打了一个电话。她找到了相关负责人,并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她说:“我不想质疑您的决定。我只是想问一下,如果下次我想再申请这所学校,我该怎么改进自己的申请书。如果您能在这方面给我一些反馈和建议,我将感激不尽。”
这位申请者最关键的反应就是给学校打电话收集更多信息,这并不容易。人们每天都计划着去做一些困难的事,但他们往往不会真的将其付诸行动。他们会想“我明天再做吧”,并发誓第二天一定要完成任务。但彼得•戈尔维策(Peter Gollwitzer)及其同事们的研究却显示,誓言,甚至是强烈的誓言,往往是没有一点用的。明天之后还有明天。
有效的做法是制定一个清晰具体的计划:“明天,在我休息的时候,我要喝杯茶,关上办公室的门,给学校打电话。”或者换个例子:“周三早上,我起床刷牙后,要马上坐在书桌前开始写报告。”或者是:“今天晚上,吃过晚饭洗完碗后,我要和我的妻子在客厅坐下,和她谈话。我会对她说:‘亲爱的,我想和你说点事,我想这会让我们更幸福。’”
想想你要去做的某件事,去学习的某些知识,或是要面对的某个问题。先明确目标,然后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你要在何时实行计划?你将在哪里实行计划?你准备怎样实行计划?要考虑到具体的细节。这些具体的、可以设想的计划涉及你做事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这会让你保持高效的行动力,当然会提高成功的概率。所以,不仅要制定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计划,更要设想具体细节,设想你要如何实行它。有效的做法是制定一个清晰具体的计划:“明天,在我休息的时候,我要喝杯茶,关上办公室的门,给学校打电话。”或者换个例子:“周三早上,我起床刷牙后,要马上坐在书桌前开始写报告。”或者是:“今天晚上,吃过晚饭洗完碗后,我要和我的妻子在客厅坐下,和她谈话。我会对她说:‘亲爱的,我想和你说点事,我想这会让我们更幸福。’”
想想你要去做的某件事,去学习的某些知识,或是要面对的某个问题。先明确目标,然后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你要在何时实行计划?你将在哪里实行计划?你准备怎样实行计划?要考虑到具体的细节。这些具体的、可以设想的计划涉及你做事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这会让你保持高效的行动力,当然会提高成功的概率。所以,不仅要制定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计划,更要设想具体细节,设想你要如何实行它。
拆书技能点观察7:【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或者【1】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What】这个片段中提出了一个成长性思维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可实行的计划”三步法,即通过设想具体细节,设想你要如何实行它,提前规划具体情境下的具体行为来实现目标。
【Why】当我们行动计划模糊不清时,很容易出现两个情况,一个就是计划始终停在脑子中,或者就是干着干着停了。而成长性思维的解决问题会通过一个清晰具体的计划,将目标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这样一个模糊的想法转变成了一个明确的行动计划,不仅能够使任务变得易于管理,还能增强执行的决心和效率,提高目标达成率。
【How】那么这个三步法具体如何操作呢?
一、明确目标。清晰地定义你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我想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或者“我想改善我和家人的沟通”。
二、决定行为。决定一个特定的行为或行动,这个行为将帮助你朝着目标前进。比如,“每天早晨安排半小时处理电子邮件”,或者“每周至少和家人共进一次晚餐”
三、制定计划。目标、行为清晰后,我们需要匹配具体的计划,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①行动的时间。比如,周三早上,我在起床刷牙后
②行动的地点。比如,书桌前、客厅里。
③行动的方式。比如,我要喝杯茶,关上办公室的门,给学校打电话。
④设想细节。细节越完善,越容易提升行动力。可以想象自己在这个时间地点做这件事的情景。考虑可能会遇到的任何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举例子】下面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和大家一样想锻炼身体。
一、明确目标。我的目标是锻炼身体。
二、决定行为。我的行为是在每天练习10分钟的瑜伽。
三、制定计划。
- 时间: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
- 地点:在客厅瑜伽垫上。
- 方式:设定闹钟提醒我起床立即去客厅瑜伽垫上开始锻炼。
- 设想细节:假如我正在运动时,孩子醒的话,我给他看10分钟动画片,不让他打扰我。
//好,我对拆页的讲解就到这里。
【场景演练】
现在,我们一起想一下在未来一个月的生活或工作中你可能遇到的你或者朋友家人想做但是没有行动的一件事情,比如运动、习惯养成、学习等等。请在转变思维模式后再制定一个行动计划,促进行动。现在请大家编写一个小剧本,请将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写在小剧本模板中,其中部分对话用到“可实行的计划”三步法。5分钟后我们请一位伙伴分享自己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时间:下个月月初
地点:办公室
人物:我和同事
起因:同事想提高会议记录的速度和总结能力。
对话:
同事:我想提高自己会议总结水平,但是总是做不好,会议后即完成总是做不好。
我:你在这过程怎么训练自己的呢?
同事:练习打字,但是练习后会议还是不行,我都想放弃,都想换个岗了。
我:是不是方法不太合适,咱换个思维方式,换个想法,比如成长型思维有个可实行的计划的三步法。
同事:好
我:你的目标是什么?
同事:训练我同步输入记录速度(明确目标)
我:你看做点什么能达到这个目标?
同事:那我就听讲座,然后做同步记录讲座视频来锻炼自己记录速度。(决定行为)。
我:现在我们明确和目标和行动,什么时候做呢?做多久?
同事:晚饭后,每天半小时(时间)
我:你在哪里做?
同事:家里(地点)
我:你怎么做?
同事:每天选一个会议视频做一个记录(方式)
我:有特殊情况,比如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呢?
同事:调整到早起的时间来做。(设想细节)
预计结果:同事每天饭后在家做视频同步录入,提升自己的速度。
反馈:感谢大米的分享,我觉得经过大米的帮助,同事的同步录入速度会有改善。
【特定任务】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对一直困扰自己的一件事,进行思维转变,并在转变思维模式后用“可实行的计划”三步法帮助我们的朋友或者家人或者自己制定一个行动计划,促进行动。请完成的小伙伴请把作业(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主要对话内容)编辑好,通过微信发给我,谢谢大家。
<学习者案例记录>
多加自己一直想做酒水相关的短视频推广,然而一直迟迟没有做。学到周日的内容,打算自己跟内在的“小我”沟通下:
我:你不是想做短视频为啥没做啊
小我:担心自己花太多时间,最后没有结果
我:对自己没信心:担心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
小我:对,是的
我:那你内心到底想做这个事吗?
小我:当然了
我:想做那就简单了,用可实行的计划的三步法来制定个计划。
小我:有道理,那我如何来做呢?
我:那我接下来给先明确一下目标:目标是做酒水的短视频推广?(明确目标)
小我:是的
我:接下来,决定一个行动,你打算怎么推广?
小我:我打算每天做一个短视频并发在账号里。(决定行为)。
我:那我们的行为就确定了,接下来我们定一个具体的计划。
我:你每天什么时间可以拿出来做短视频?
小我:上午那会相关时间宽裕(时间)
我:在哪里?
小我:物流园(地点)
我: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做?
小我:我打算用剪映去做(方式)
我:具体的该怎么办?(设想细节)
小我:我打算定个闹钟,每天上午10:00开始拍视频,拍完就把视频导入到剪映进行编辑,编辑完就发账号里。
我:假如这个时间有意外情况怎么办?
小我:那我就调整到晚上下班前做。
我:不错,挺详细
结果:小我可以行动每天中午发小短视频
【结束语】录音位置: 72:38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种自我提升的方法, 首先通过接受-观察-命名-转变四步在思想层面进行了转变,并通过明确目标-决定行为-制定计划三步,在行动上促进目标达成。
通过内在的反思与外在的实践,我们不仅在思想层面升华,更在行动中确立了清晰的目标导向路径。正是这样由内而外的改变,引领我们不断前进,实现自我超越。希望大家在人生道路,一直拥有和保持“我可以学”的勇气和态度,不论是在职业生涯中还是个人生活中,都能够持续成长和发展。
最后希望大家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说“好的,我们一起去”。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说“我正好适合”。38岁出现职场危机时,你说“展示我新技能的时候到了”。
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陪伴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