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白】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我是闪闪,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未来的三级拆书家、金融民工、学习爱好者。
<过渡语>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吧?他表达的意思呢就是,我们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需要我们进行表达,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表达,是不是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工具和方法呢?
我今天带来的这本书里提到,我们常见的逻辑表达结构有三种:一是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二是问题讨论型的表达结构,三是正式仪式型的表达结构。因为第三种不常用,我们今天着重讲前两种。
【总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学习后,能够掌握演讲发表型和问题讨论型这两种表达结构,帮助我们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情况,可以不惧临场发挥、清晰的表达。
【分组】
待会,咱们会有分组演练和讨论环节,因为今天这个人数比较少,我们就不分组了,大家一起演练、讨论哈。
拆书技能点观察:在FAB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集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FAB法介绍图书】( F特征、A优势、B利益)1分36秒处
<B利益>:
B1本书利益:你想不想掌握可以在多场合即兴表达的万能结构?想不想抓住工作、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机遇,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想不想在每一个需要即兴表达的时刻,都让别人看到那个最自信、最精彩的你?
<F特征>: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即兴表达》,是一本深度探讨如何提高个人沟通和表达能力的著作,包含了素质养成、思维训练、结构活用、场景应用和总结纠正五个模块内容。
<A优势>:
和其他书籍相比,这本书不仅提炼了适用于不同场合的万能表达结构,总结了沟通中常见的陷阱及应对策略,还深入浅出的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和场景模拟,非常容易理解和实践。
B2片段利益: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片段,不仅可以帮助你更有效的与他人沟通、应对突发情况、化解危机,还可以帮助你在重要场合自信、有效的表达观点和想法。
拆书技能点观察:2个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逻辑关系,现场的2个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
学习完第一个片段,当你被别人指责、抱怨的时候,可以使用问题讨论型的表达结构,理性的描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得到对方的理解、信任,而不是去反驳或辩解。
<过渡语>
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
拆书技能点观察: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拆书技能点观察: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片段来源:《即兴表达》
问题讨论型的结构:让难题迎刃而解
本节,我们将首先介绍问题讨论型的表达结构。
每一天,我们都会基于某一个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会参与各种各样的问题讨论。
先来看一个案例:有一对刚刚开始同居的男女朋友,女朋友特别勤劳,下班一有时间就会回家做饭。这原本是一件温馨幸福的事,但两人之间却出现了小小的矛盾:有时女孩做好了饭,男朋友却突然说不回家吃饭了,甚至有时不回家吃饭都不提前说,就导致女孩时常要独自面对一堆剩菜剩饭,不仅丧失了做饭的成就感,心情也不由得糟糕了起来。
他们之间的对话通常是这样的。男朋友回家了之后,女朋友就说:“你不回家也不说一声,又剩了一堆,真是浪费。”面对女朋友的抱怨,男朋友就回答了:“我也不想这样子啊!领导突然间请我们大家吃饭,我也不能不去。”于是女朋友又说了一句话:“每次你都是有理由的!”
针对女朋友的抱怨,如果男朋友换一种方式来回应,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假设男朋友是这样回答的:“对不起,我忘了提前说了!快下班时领导突然说要请我们吃饭,当时我手里面还有一堆的工作,所以我就抓紧时间处理工作了,把跟你报告这件事情给忘了。没关系,那些剩菜剩饭我来收拾,明天刚好我可以带到公司当午餐。最近事情比较多,下一次你下厨前要不也问我一下,以防我忘记向你报告?”
对比男朋友的两种回答,大家会更喜欢哪一种呢?想必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二种。
拆书技能点观察:2个拆页的【I】,加起来应涵盖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组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what】4分23秒处
该片段给我们分享了一个用问题讨论型的表达结构回应女朋友抱怨的案例。
【why】
通常情况下,面对别人的指责、抱怨,我们会习惯性的为自己辩解、使双方进入相互戒备的状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双方都很不愉快。
【意译案例】
我想到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个事情:
我儿子刚出生那会,老公每天都能够按时回家,回家之后就陪我聊天、洗尿布、带孩子,感觉特别幸福。等他初为人父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他就开始到晚上10点多才回来,到家之后开灯、倒水,叮叮当当的响,有时候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了,又被他吵醒,我还得重新哄,就很烦。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了了,就对他说:“你能不能少喝点酒?喝完到家后,能不能安静一点?”面对我的抱怨,老公回答:“你以为我想喝酒,还不是为了工作、挣钱?”听完之后,我觉得他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狡辩,就说:“那么多人工作,也没见天天喝酒呀!”然后,气呼呼的不理他了。
老公看到我生气了,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回答好像激化了矛盾,就轻手轻脚的走到我身边说:“对不起老婆,这段时间回来确实有点晚,有时候回来还把孩子吵醒,你还得哄他,老婆辛苦了。主要是单位要协调的事情比较多需要应酬,有时候朋友约吃饭我也不好意思推辞。以后,朋友约吃饭我能不去就尽量不去,争取早点回来陪你和孩子,如果有应酬实在躲不过去,我能不喝酒就尽量不喝,如果非要喝的话,我回来安静点,不把孩子吵醒,你看行么?”听完老公这次的回答,我感觉他态度还挺诚恳的,知道我为啥生气,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也就不那么生气了,对他说:“嗯,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少喝酒。”
<过渡语>
你看,我老公第二次的回应,不仅没有激化矛盾,还得到了我的理解,他其实就是使用了问题讨论型的表达结构,那么问题讨论型表达结构包括哪些步骤呢?我们来结合案例看一下。
【HOW—细化行动步骤】
“对不起老婆,这段时间回来确实有点晚,有时候回来还把孩子吵醒,你还得哄他,老婆辛苦了。”这一步,是不是在陈述问题?要点有两个:一是态度要诚恳,避免情绪化的表达,二是实事求是的陈述对方指出的问题。
“主要是单位需要协调的事情比较多需要应酬,有时候朋友约吃饭我也不好意思推辞。”这一步,是不是在分析原因?先分析了外界原因,又分析自身原因,没有把原因都归咎到别人身上,摆出一副自己很无辜的样子。
“以后,朋友约吃饭我能不去就尽量不去,争取早点回来陪你和孩子,如果有应酬实在躲不过去,我能不喝酒就尽量不喝,如果非要喝的话,我回来安静点,不把孩子吵醒,你看行么?”这一步,是不是提出了解决方案?要注意提出的解决方案最好不要超过三条,而且最好是可以立即付诸实践的。
<总结>
所以,根据我刚才分享的案例以及原文片段中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使用问题讨论型的表达结构有三个步骤:
(1)陈述问题。态度诚恳的、使用客观的语言重复对方指出的问题。
(2)分析原因。从外界和自身两个方面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3)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原因提出方案,告诉对方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Where】
问题讨论型表达结构,适用于解决冲突、改善关系或提升沟通效率的场合,比如:处理投诉、工作汇报、解决和他人之间的矛盾、误会等,但不适用于需要更多情感投入和故事讲述的场合。
拆书技能点观察:使用【A1】技能点的环节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够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且加工出假如再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激活经验)8分38秒处
好,现在请大家认真回忆一下你最近一次被别人批评、指责、抱怨、投诉的经历。
比如,领导给你安排了一项工作,因为需要协调、配合的人比较多,你已经尽力做了,但还是没有按照进度完成工作,领导批评你工作进度慢。
再比如:你答应了老婆,周末一起带孩子们泡温泉,他们满怀欣喜的期待着周末的到来,结果因为突发状况,你需要加班,没办法带他们出去了,他们抱怨你说话不算话。
【分组讨论】
请将具体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对方说了什么?你是怎么回应的?写在纸上,同时把写下来的内容在小组内分享,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2分钟后,我将邀请1位小伙伴分享。
因为今天这个人数比较少,我们就不分组了,大家一起来讨论。
(2分钟后)好,时间到,我看天后写的比较多,接下来,请天后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天后:
昨天晚上,我跟我妈说准备带孩子11出去玩,想带他去海南。
然后我妈就说:孩子这么小,出去能记住啥?他也记不住,吃也吃不好,你也折腾,孩也容易受罪,然后反正就这那了。
我听了就可烦,我就觉得我怎么带小带个孩儿出去玩儿,怎么这么难,我就想带我儿子坐个坐个飞机,怎么就这么难,然后我就回了一句,我说:你别管啊,你听我安排就行,你别管。
<现场反馈>谢谢天后的分享,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拆书技能点观察: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拆书技能点观察:结尾时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语
拆书技能点观察:第一个拆页没有少于10分钟,没有超过15分钟;第二个拆页没有少于30分钟,没有超过40分钟,整个拆书时长在50~60分钟之间。
【A1+反思加工经验】
刚才大家都回忆了最近一次被批评、指责、抱怨、投诉的场景,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怎样运用问题讨论型表达结构的三个步骤回应对方呢?
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请1位小伙伴进行分享哈。
(2分钟后)好,讨论结束,我们还请天后同学来分享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先陈述问题,就是:你说的就是孩子比较小,他可能出门就是容易吃不好,然后带着他太累了,这个问题呢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哈。
然后就是分析原因:我为什么想带他出去呢?就是儿子天天说妈妈,我要上天啊,我要住天上,然后我就想就是带着他坐一次飞机啊,去其它地方的话,天可能就稍微冷了,所以我们就去海南就暖和一点。
然后就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到了以后就找一个那种能吃能住的亲子酒店,他也可以在室内玩,也可以在室外玩,也可以在沙滩上玩,给他配一个挖沙工具,然后让他在沙滩上就挖一天,然后我们就晒个日光浴,其实也不是很累。
<现场反馈>
打消妈妈的顾虑是吧?
好,谢谢天后的分享,通过天后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她使用问题讨论型的表达结构,非常客观的去陈述妈妈指出的问题,也分析了原因,告诉妈妈为什么想要带孩子去海南,而且呢也提出了解决方法,打消妈妈的顾虑,是不是比第一次的这个回应要好很多,妈妈的感受也会更好一些。
【结语1】17分处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陈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解决方案”这个问题讨论型的表达结构,希望大家今后被指责、抱怨的时候都能够使用这个表达结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拆书技能点观察:2个学习,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逻辑关系,现场的2个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个和学习目标。
<过渡语>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这两种表达结构是并列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表达结构。
【学习目标2】
学习完第二个片段,当我们遇到需要发表意见、分享想法的场合时,可以使用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抓住大家的注意力,观点明确、有逻辑的进行表达。
请用1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拆页二,阅读完毕后请举手示意我。
拆书技能点观察:选择图书是或理论类图书。
拆书技能点观察: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片段来源:《即兴表达》
演讲发表型的结构:让听众印象深刻
提起发表演讲,大家很容易把它与传统的主题演讲联系起来,以为二者都有着完整的主题、令人瞩目的舞台以及台下热情的观众。但实际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大多数场景中,演讲的发表并不具备这些要素。更多的是,我们会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针对一些临时的问题,进行演讲发表型的即兴表达。
比如,在同事面前发表一段讲话、向领导汇报某个项目的进展、在孩子的幼儿园毕业典礼上讲话,这都属于演讲发表型的即兴表达。无论演讲发表的舞台是否正式,相信你在掌握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后,都可以应对自如。
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为:钩子—要点—论证结构体—呼吁行动。
钩子,即用一句话让对方对你接下来的表达充满期待,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要点,即用一句话概括你接下来所表达内容的要点,言简意赅。
论证结构体,即举例论证上述要点的正确性,需要注意的是,例子不要超过三个。
呼吁行动,即用一句话发出邀请,请对方参与进来。
拆书技能点观察:2个拆页的【I】,加起来应涵盖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组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what】19分5秒处
该片段告诉了我们一个演讲发表型的即兴表达结构。
【不这么做的坏处】
<人们常见的做法和后果>
在平常的生活或工作中,其实有很多场合需要我们进行即兴的表达,比如:总结、分享、作为代表发言等,面对突然的邀请,大部分人可能比较随缘,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表达没有主题、没有逻辑,说的乱七八糟、听众听完之后完全GET不到我们想表达的内容。
<反例>
7月底,赵周帮主来郑州培训,作为运营团队的一员,我有幸和帮主、还有拆书帮的小伙伴们一起聚餐,期间帮主提议让每个人分享一下自己和拆书帮的故事。现在想想我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分享了啥,只记得开头是:我也记不清自己是啥时候关注拆书帮的……然后,就云里雾里一通说,没有主题,没有重点……
<这样做的好处>
使用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逻辑清晰、观点明确的进行表达,让大家印象深刻;还可以帮助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层层递进地让别人了解到关键信息。
【how】
那么,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使用时具体步骤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抛出钩子。钩子嘛,就是要唤起大家的好奇心或情感共鸣,让大家愿意听下去。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比如:如果你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学会一项新技能,是不是会很兴奋?也可以用一句话表达当下的感受、想法等,比如:今天参加孩子的幼儿园毕业典礼,比参加我自己的大学毕业典礼还激动。
第二,概括要点。用一句话对钩子内容进行简单解释或补充明确自己的观点,或者简要概括要点,比如:我今天会从XX,XX,XX三个方面来介绍,让大家知道接下来会听到什么。整体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举例论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述或数据的引用,来支持和证明之前提出的要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举的例子最好不要超过三个。
第四,呼吁行动。用一句话发出邀请,明确告诉听众希望他们做什么,鼓励听众采取行动,或者说明自己下一步的行动与计划。
【反例变正例】
如果使用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分享我和拆书帮的故事,我会这样说:
第一步抛出钩子: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拆书帮的,但是,我很庆幸自己加入了拆书帮。(这个就是用一句话描述了我当下的一个想法)
第二步概括要点:我从这个大家庭里汲取了很多的能量。(这个呢是对钩子的内容进行了补充来明确我的观点)
第三步举例论证: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热爱学习、非常正能量的人,大家一起在学习的道路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成长;在这里,我遇到了认真、负责的师父,在拆书的过程中每次遇到卡点,都会给我发各种学习资料并耐心的指导,在她高标准的要求下,我的拆书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这里好像一个脱离了世俗的水晶宫,每个人纯粹、善良、热情,让人感觉很安全、很温暖。(这个就是举出例子来证明拆书帮确实让我汲取到了很多的能量)
第四步呼吁行动:希望今后的岁月里,能够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拆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年底前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这就是鼓励对方采取行动,也告诉对方行动与计划。)
【where】
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适用于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吸引听众注意并传达核心信息的场合,比如:产品推荐、团队激励、颁奖典礼、参加竞聘等,不适用于需要更深层次分析或高度互动的场合。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问: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进行即兴表达,可以准备的时间一般都是比较短,怎么样能够确保在短时间内用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组织语言呢?谁都不是天生的演讲家,也不是生来就能够清晰的表达,从表达混乱到逻辑清晰,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不可能今天学习了这个表达结构,明天就用的轻车熟路,刚开始可能会比较慢或者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刻意练习,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别人那样张口即来。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拆书技能点观察:使用【A3】技能咪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A3现场演练】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刚才学习了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接下来,我们使用这个方法,一起做一个现场演练。
<场景设计>
明明是一个特别关注身体健康的青年,他居住的社区准备组织一次活动,邀请明明准备一个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分享,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他觉得这是个特别好的事情,非常开心,但是又有点犯怵,不知道怎么说,就找到他的好朋友欢欢请教。
<小组讨论>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个人扮演明明,一个人扮演欢欢。
如果你是欢欢,你将怎么引导明明使用“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准备这个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分享呢?
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然后进行演练,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稍后邀请小伙伴进行分享。
【角色扮演】
我看到大家讨论的都比较激烈,我也不忍心打断大家。其实五分钟时间让大家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演讲稿,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这个讨论,最起码有了一个框架,回头我们可以进行细化嘛。现在,我们邀请多加和艾加两个小伙伴进行分享哈。
<学习者现场演练>
(艾加扮演明明、多加扮演欢欢)
明明:欢欢,我最近有遇到一个小困难,想要请教一下你。我的社区找我做一个健康生活方式的分享,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好,但是我有一点担心我做不好,我想找你请教一下,你给我几点建议可以吗?
欢欢:我刚好知道一个演讲表演型的表达结构,可以帮助你来完成这个分享。这个结构呢,第一步就是要抛出钩子,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对方,也可以用一句话表达感受或想法。那这个抛出钩子,你想怎么表达呢?
明明:我想先问大家认为最健康的一个生活方式是什么呢?
欢欢:就是你要通过提问来吸引对方。大家就是大家认为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啊?那这就是你的抛出钩子。然后第二步是概括要点,就是可以用一句话对钩子内容进行解释或补充,也可以简要的概括,那这里你想对你的那个提问怎么解释呢?
明明:我接下来的话会从饮食、运动、心理三个方面来分享。
欢欢:嗯,第二步你概括了三个要点,那我们就要到第三步了,第三步是举例论证,用具体的事例或者是数据来证明刚才你的那些要点,那你这第三步可以怎么去具体的再说一下呢?
明明:嗯具体的我们生活中的例子的话就有,比如说我们养成非常良好的饮食习惯,早餐和午餐的清淡饮食,补充丰富的营养和蛋白质。然后,还有我们的睡眠,要保证有八小时的充足睡眠,这样的话能够使我们更有精神、更有活力。第三呢是心理上也会非常的开阔和明朗。这三个方面是互相作用的,共同让我们能够拥有一个非常健康的一个生活方式。
欢欢:那这第三步做完以后就是最后一步呼吁行动,可以告,听众们希望他们做什么?那这个呼吁行动,你准备怎么讲呢?
明明:呼吁行动的话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实践这三个方面,让自己拥有健康的生命力,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鲜活。
欢欢:你看通过这四步,我们就完成了这个演讲发表型的结构,你只要把这四块儿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准备好这个分享。
<回应/反馈>
好的,谢谢两位小伙伴,把掌声送给你们哈。
其实接下来可能还需要花时间对这个稿子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美化,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哈,其实刚才第一步抛出钩子特别好,问大家认为最健康的一个生活方式是什么呢把大家兴趣给吸引过来,如果第三步可以稍微改进一下,举一些和饮食、运动、心理三个方面相关的具体的例子或者数据来支撑证明就更好了。
好,谢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
拆书技能点观察: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拆书技能点观察:使用【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过渡语>
接下来,咱们进入催化应用的环节。
【分步催化1】
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段时间,你会遇到哪些需要你发表意见、分享想法进行即兴表达的场景?
比如,参加分舵举办的现场学习活动,活动结束后,主持人邀请你分享学习感悟或收获。
或者,周一早上,公司召开例会,你负责的一个工作项目,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你需要去向几位领导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
或者,你发现了一家特别好吃的餐馆,周末朋友聚会的时候,你非常想推荐给大家,一起去尝一尝……
请把时间、地点和情景写下来,并在小组内分享,3分钟后,随机邀请小伙伴们分享哈。
好时间到,大家都写的怎么样了?好,那我们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倩倩分享一下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倩倩:我发现了一个小众的、特别好玩儿的博物馆,准备下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向他们推荐。
管芸:我参加分舵举办的拆书活动,准备在活动结束3天内把自己的学习感悟分享到微信群里。
<回应/反馈>好的,谢谢你们的分享。
【分步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才大家都已经想到了需要即兴表达的场景,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按照演讲发表型表达结构的4个步骤,分组讨论一下怎么样用“演讲发表型”的表达结构来进行表达。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结束后,我们邀请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好,时间到,那接下来我们就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刚才倩倩说完之后,我就特别期待她怎么推荐她刚才说的那个博物馆,我们先邀请倩倩来分享一下啊。
<学习者案例记录>
倩倩:
我发现了一个小众的博物馆,下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准备向朋友们推荐。
抛出钩子: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小众的博物馆,跟其他的博物馆都不太一样。
概括要点:这个博物馆呢,特别适合带孩子去玩。
举例论证:第一个它地点比较方便,就在紫金山公园旁边,然后有地铁可以直接到。
第二呢,里面是瓷器,包括它的墙都是瓷器、瓷片,里面还有展览,可以和孩子拿一个卡片打卡、然后盖章,上面写的是人间烟火,就是人间的吃喝玩乐,全部是瓷器的那一种。
还有一个,它是免费的,不用预约。
呼吁行动:大家一定要带着孩子去体验一下啊。
<回应/反馈>
好,谢谢倩倩的分享,听完倩倩的这个分享,我就觉得特别的期待,有一种想要带孩子去看一看、玩一玩的冲动。接下来,我们请管芸老师分享一下。
管芸:
我参加分舵举办的拆书活动,准备在活动结束3天内把自己的学习感悟分享到微信群里。
抛出钩子:有一句俗话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概括要点:我在第一个片段讨论用问题讨论型表达结构的三个步骤演练的时候,感触挺深,然后就想到了这句话。
举例论证:为什么感触很深?就是第一步陈述问题,当我们去客观的描述事情的时候,就是我们向对方在传达我看到了你的情绪,我接纳了你的情绪。然后第二步分析原因其实是在告诉对方就是我们是怎么看的、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两步,第一步我看到了你,第二步是我希望你能看到我,然后就是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用一个方法去化解我们的矛盾。通过这个演练吧,就让我加深了,对这个拆书法的认可,尤其是指导行动这一方面。
呼吁行动:也希望大家在你看到一个好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用行动去演练一下,会比单纯的看一看,让你收获更大。
<回应/反馈>
好的,谢谢管芸老师的分享,确实看到好的东西之后,我们一定要用起来。
【结束语】52分08秒
今天,我们的学习基本上就到这里了,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演练,大家已经掌握了问题讨论型和演讲发表型的即兴表达结构,当我们需要处理冲突、回应他人指责时,可以通过描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3个步骤,让难题迎刃而解;当我们需要分享想法、发表言论时,可以通过抛出钩子、概括要点、举例论证、呼吁行动4个步骤,清晰的表达并且让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刻意练习,让我们的表达越来越清晰,越来流畅,谢谢大家的陪伴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