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悦读乐拆·线下约(9.29)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开场:

开场(引出主题):爱学习的伙伴们晚上好,欢迎来到我的拆书分享环节。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出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是拆书帮东莞乐享分舵的新会员李小燕,今天要过的是TF2-1。预计用时20分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我介绍和图书介绍,第二部分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阅读我带来的拆页,即原文片段,第三部分,我来分享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最后,我们来尝试用一下这个片段,看怎么样去把这个“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自我介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的本职工作是vivo外销计划总监,负责统筹和协调制造资源,满足销售需求控制存货周转,同时也是一名得到终身学习者,我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用得到APP听书、看书,我还是一名AACTP认证TTT讲师,即培训培训师。

图书介绍

F:(Feature,特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片段,选自《非暴力沟通》,作者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该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模式。

A(Advantage,优势):本书中文版销量超200万册,豆瓣评分8.8分,还入选为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它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不仅讲述了道理,还教授了具体的实操方法。

B1(Benefit,利益)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长和心灵的升华。这本书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B2(Benefit,利益)今天的拆页——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将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确认内心真实的想法,来消除生活琐事带来被迫感,用爱与自己和解。

学习目标: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定一下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对自己认为“不得不”做的事,能够现场运用“选择做”去代替“不得不”的三个步骤,将它用起来,写下来并分享出来。

分组:接下来的学习过程有要求在小组内分享的环节,为保证学习效果,现在按人数平均分成两组,我左手边的是A组,右手边的是B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我刚才发的拆页,大家看完了可以向我举手示意一下,谢谢。

【R原文片段】:“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片段来源《非暴力沟通》P126-128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好的,我看到大家都看完了,我相信你们看完后都有很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先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场景引入】大家想象一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会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不得不加班,不得不做饭洗衣带孩子,不得不早起通勤1-2小时,不得不学习新的技能等等。遇到这些不得不做的事时,你是什么感受?恐惧、内疚、煎熬。怎么把这些被动做的事变成主动做的事呢?怎么让自己由消极变积极呢?

Why:通过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去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弄清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转变思维,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

【常见做法】而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去理解这些行为的动机,弄清内心的真实想法;

【不这么做的坏处】这样长此以往会让自己感到委曲求全,不开心,憋屈压抑,更有甚者还会淡化自己的责任,怨天尤人,甚至迁怒于人,这样于人于己毫无好处。

what: 刚才那个片段讲了一个什么理念呢?就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这样一转念,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从被迫行动变为自主选择,从而提升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HOW: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只需三步

1、列清单(列出“不得不”做的事情)

2、选择做(在所列事项前加上“我选择”, 转念为“选择做”)

3、找需求(确认内心真实的想法,并填写声明:“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反例】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学完上述片段后,我思考了一下我有什么“不得不”做的事,我列出了两件:

1.早上6:30起床

2.每天上下班开车来回2小时

(后果)如果我认定这是不得不做的,我内心就很不情愿,而且导致内耗。

【反例变正例】

但如果使用拆页片段中的“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的方法后,我静下心来这样做:

1、我选择早上6:30起床,是因为我想要给孩子做一顿丰富的早餐,让她上学能活力满满。

2、我选择每天上下班开车来回2小时,是因为我想要孩子能离上学的学校近一点,接受更好的教育。

(好的结果)这样转念后,我找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得不变成了我的选择,我心里舒服了,而且做事情也更有动力了。

where:在我们的工作(日常重复或不喜欢的工作)、家庭(照顾孩子或做家务等)、社交(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活动时)、个人成长与学习(学习一些新技能、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情绪管理等)等场景都适用“选择做”这一理念,以更加积极、自主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任务和责任,从而找到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价值所在。

但也有一些不适合用的场景,比如:法律道德约束(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权益)、紧急情况与责任义务(火灾、地震时需迅速应对)、生理需求和生物本能(饮食、饮水、休息是为了维持生命正常运行)等场景都不出于个人选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学习者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现在我想问一下大家,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职场中:因业务繁忙被临时通知加班;下班了刚好被领导撞上被邀约去应酬;或是你每天需要完成一份繁琐的工作报告,

家庭中:累了一天下班回家,赶紧给家人做饭,吃完饭干完家务还得陪孩子写完作业,

生活中:个人成长,每天练习英语口语、每天阅读一小时,参加在线课程等。

请大家回忆一下,近期是否有过以上类似不得不做的经历或事情,把它写下来并在小组内分享,给大家2分钟时间。等会儿我邀1-2位请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安安分享:我每天不得不早起上班,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晚上还要陪4岁的孩子在睡觉前打怪兽。

2.秀云分享:我小女儿喜欢养猫,我不得不每天做“铲屎官”。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请大家现在将你刚才想到的“不得不”做的事情,运用今天所学的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三步骤的方法,去弄清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将它写在便签纸上,时间2分钟,大家写完后我会邀请1-2位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1.慢慢分享:我做为一个准三级拆书家,TF3-3一直未过,感觉像是一座高峰,现在已经快到截止日期了,我不得不过TF3-3,学完今天的内容后,我选择过TF3-3,因为我想要成为三级拆书家。

2.天儿分享:我选择每天早上7:00起床给女儿洗漱、穿衣、整理书包、亲亲抱抱,是因为我想要女儿记住我的笑容,让她更有信心面对这一天。

[结束语]:

刚才听到小伙伴的分享,我想大家已经学会如何运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三个步骤。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会发现: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想法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多运用“选择做”来代替“不得不”的三步骤:1、列清单,2、选择做,3、找需求,去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并充满快乐!

那到这里我的TF2-1分享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