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常州龙城分舵练级2024第38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丁雪,来自江苏宿迁,是一名5岁孩子的妈妈。我想用3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

第一个是有声爱好者。我喜欢听书,也喜欢读书,曾经读过100万字4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普通话水平有所提升。

第二个是萌新写作者。我从今年7月份开始写育儿类笔记。正是因为写作,我结识了拆书帮,并且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第三个是未来拆书家。我希望能熟练运用拆书法,实现读书—写作—分享闭环学习,把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拆书帮介绍】

今天,是我加入拆书帮的第一次拆书过级活动。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曾经读了很多书,能力却没有提升的?那么,怎样不浪费时间,让我们每读一本书都能有所收获呢?

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拆书法”。

“拆书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书拆为己用。它是通过RIA便签法,让我们把自己的经验和书中的知识进行关联,并通过反思、实践,来提升我们的能力。其中R是阅读原文知识,I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A是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拆书法”有2种方式,一种是个人学习,通过便签法让学习一本书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另一种方式是组织学习,就像今天这样,和大家一起拆书,分享彼此的经验。

“拆书帮”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就是这样一群对拆书法的有兴趣的人组织起来的,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成长为拆书家,使用拆书法来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目前,拆书帮在全球共有58家正式分舵,定期举办拆书活动。

拆书帮使命:致力于培养拆书家,释放拆书家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

拆书帮愿景:帮助拆书家们升级学习力及促进他人学习的能力,影响身边的人,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拆书帮价值观:陪伴赋能,拆为己用,反求诸己,持续精进,共同成长。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我们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请大家示意我。

书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2012版【P27】

主题:如何接纳孩子的感受

【原文】

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1.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我看得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注:把本书里这样的提醒抄下来,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会对大家很有帮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都读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片段。

What:家长在遇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时,可以用倾听—回应—描述—幻想这样的方法,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并且这个沟通技巧,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熟练掌握和运用的。

Why:当孩子带着情绪找我们沟通时,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孩子的情绪可能会更加激烈,亲子的信任关系也会受影响,长期以往,对孩子的未来情绪管理也不利。而书中的这个步骤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又稳妥的,处理好每个孩子的情绪问题,并且能够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How:

那么,我们具体如何做呢?

可以通过这样的四个步骤来帮助孩子平复情绪,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一:认真倾听。我们要留给孩子一些时间,把问题表达清楚。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身份,进入他所描述的情境中,来切身体会孩子的感受。

第二:简单回应。用“哦……嗯……这样啊……”这种简短的词语,来回应他们的感受。注意表情要真诚,眼睛要对视着孩子。

第三:描述感受。我们可以把代入孩子体会到的感受,用词语描绘出来,认同孩子的感受。这个时候也要注意是描述客观事实,而不是加以评论,言语要尽量简洁。

第四:幻想结果。和孩子一起幻想,如果需求被满足会怎么样?其实这是很容易被遗漏的步骤。但也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

Where:

结合自身经验,我也总结了一下练习这个方法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呢,它不适合在人多的场合,以免沟通被打扰,影响了判断。比如,你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爷爷奶奶或其他家人有不同的意见,七嘴八舌的插话,那么孩子就会不知道该听谁的,还可能产生新的矛盾。

其次,不适合孩子发生不当行为的时候,文中有个特别提示:孩子的情绪应该被接纳和尊重,但是不适当的行为必须被及时制止。例如打人。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原则,要注意分辨孩子的行为问题,而不是一刀切,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和行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经验:就在上周的一天晚上,姐姐和弟弟,一人拿着一个平板,在床上看数学启蒙的APP,姐姐比弟弟大11个月,弟弟在做一道练习题的时候,思考的时间有点长,姐姐看不下去了,伸手把弟弟的正确答案给点了。弟弟就哭着来找我告状。

我当时呢,书里的内容是浏览过了,但是没有意识到,要运用书中的沟通步骤,而是习惯性的,出现问题咱就解决问题吧。我就直接盯着姐姐问了:“是谁给你点了?让姐姐来道歉”,姐姐过来跟弟弟说了声对不起,但是弟弟不买账,我又说:“那姐姐能帮你做什么呢,你的心情能好一点?”结果呢,也不管用。

然后,我就把孩子抱离了矛盾中心,来到另一间屋子,摸一摸抱一抱,用语言描述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很快不哭了,但其实,他还没有从情绪里走出来。因为这个情绪没有处理好,后面连续几件事,比如关平板、关灯,弟弟的心情都不好,哭闹了很久。直到睡觉前,我抚摸着弟弟的胸口,再次通过描述他的感受,慢慢的抚平了情绪,最终入睡。可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经验。

反思

1.没有倾听和简单回应。我在处理第一条情绪时就出了问题。弟弟被姐姐打扰了学习,向我求助,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倾听,而是让姐姐直接道歉。我的关注点根本就不在弟弟的身上,几乎是没有考虑弟弟的真正需求,可能弟弟并不需要姐姐的道歉,只想得到妈妈的安慰和认同。

2.没有共同幻想。我在描述弟弟感受的时候,干巴巴的,就说你现在很伤心,因为姐姐把你的平板给按了,你就没法按了,然后就没了。其实按照步骤,我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幻想,比如,我们去别的屋子里玩,让姐姐点不到!或者我们给姐姐一个惩罚等等,这样可能比让姐姐直接来道歉效果更好一些。

有效的对话可能是这样的:

我:宝贝,发生了什么?

孩子:“5555,姐姐点了我的平板,我不要,妈妈你给我点”

我说:“哦,这样啊……,姐姐点了你的平板,让你难受,你想自己事自己做,是吗?”

孩子:是的

我说:那如果你自己点了平板,会怎样?

孩子:我会觉得自己很能干。

我说:那我们和姐姐说下,我自己事情自己做,以后我们自己点平板,好不好?

孩子听了后就不会继续哭闹了。

【A2具体应用】

目标:

在未来的一个月里,当孩子遇到情绪问题来找我沟通的时候,我会运用今天所学的接纳孩子感受的这4个沟通步骤,减少孩子情绪的爆发次数和持续的时间。

具体行动计划:

1)每天观察孩子的情绪问题,在孩子向我求助/告状时,先告诫自己一定要三思,先不要急着说话,试着把自己代入情境,认真倾听。

2)用“嗯……这样啊……”来回应孩子的倾诉,耐心听完孩子的问题,但不要插嘴。

3)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观察孩子的表情,关注并跟随孩子的需求。

4)记得和孩子一起幻想,如果他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会怎样,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

【结束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当我们遇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时,可以运用倾听—回应—描述—幻想四步法来和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同时要注意孩子的不当行为,要及时制止。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