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沈丹萍,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继续拆书。
【自我介绍】:
若用拆书帮的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已:
首先,我是一个终身学习践行者,经常往返于各种不同的自习室学习,想了解常州,尤其是新北区各大性价比自习室,问我就对了。其次,基于我人力资源的职业方向,目前7月份也取得了高级职业规划师证书,新增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师新手的标签,希望专业精进,赋能未来。
最后一个标签,2级拆书家。
【分组】:
为了更好的带拆学习,讨论分享,我们可以先完成分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尝试使用培养孩子要事第一习惯的四步骤,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减少拖延症状,改进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事件场景】
周末我们几个闺蜜淘一起吃饭,本来是放松的机会,满场都是妈妈们暑假的吐槽。其中,我的一个好朋友小高更是苦恼,她说孩子学习一般,想暑假弯道超车,一放暑假就安排好了任务表,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但是孩子每次都是各种玩,作业都要拖到她下班,而且就算她来盯,也是天天气的不行。孩子坐在书桌前,3分钟看一下手表,5分钟削一次铅笔,10分钟上一次厕所……半小时过去了,作业本还在那一页,说一遍不听,说两遍就哼唧,说三遍那个眼泪啊,跟不要钱的一样哇啦哇啦的,最后连吼带哄才在睡觉前勉强做完一天的安排……暑假才过去了一个月,心累得不行啊,一次次刷新她对孩子拖延的认知。
……
【提问】如果你是我的这个朋友,你有怎样的想法呢?或者你会怎么做呢?
【影响】俗话说,拖拉不是病,拖起来真要命!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拖延,就是不能管理时间,之后便什么也不能管理,会一事无成。”所以孩子拖延的背后,其实是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没有计划的表现,而且孩子年龄越大越难改变。不早点纠正,不仅影响孩子当下的学习生活,还将影响一生的发展!
【解决】因此,儿童时间管理需要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孩子美好未来打下基石。本书凝结了作者在时间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用图文和思维导图,从情绪管理,理念工具,实战训练和案例集锦, 其核心是把家长的期望转化为孩子的目标,帮家长解决问题,让孩子快快乐乐地达到目标, 搞定一切还能玩。
《儿童时间管理21天习惯养成训练营》P69-70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在浪费时间,慢吞吞吃饭,慢吞吞穿衣服,慢吞吞写作业,其实是因为家长并没有教给孩子时间管理的要点一一要事为先。
孩子们在做时间管理的时候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罗列出任务,但却不进行排序,这样,他们做起事情来往往就随心而为,没有主次和轻重缓急。
按照时间管理大师史蒂夫柯维《高效能人士的 7个习惯》里的思想:只要我们教会孩子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出优先顺序,就能够保证以终为始,实现孩子人生的梦想和一个个重要目标。
案例:孩子不着急写作业,都是不会“排序”惹的祸
在进行儿重时间管理训练之前,妈妈对涛涛的评价是:“行动总是慢半拍。”涛涛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临出门要赶时间,妈妈急得不行,催促涛涛,涛涛却在不慌不忙地整理玩具。
放学回家,妈妈要求涛涛先写作业。涛涛却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懒洋洋地说:“不急,不急,让我歇一会儿。”然后打开电视,看了一集又一集的动画片,直到妈妈发了火,才不情愿地关掉电视,垂头丧气地走进卧室,还边走边嘟囔:“就知道催催催,过一会儿再写不一样嘛!
涛涛的案例非常典型。学龄前的孩子,可能对先做什么事情并不清晰,对排序重要性的需求也没有明显的意识,等上了小学、初中、高中后,作业越来越多,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才会被各种事物压得喘不过气来,家长看在眼里,也会非常着急。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家长要教给孩子时间管理的要点——要事为先,就是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把要事优先,集中,坚持去做,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顺序逐步执行。如果孩子只是知道了要做的事情,没有去排序,那孩子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就会变成家长眼中的“拖拉”、“不认真”。
【类似概念例子】
比如文中的案例,临出门要赶时间,妈妈急得不行,催促涛涛,涛涛却在不慌不忙的整理玩具,妈妈就觉得涛涛是一个“行动总是慢半拍”的孩子。
【概念难点】
这真的是行动慢半拍么?在座或许会疑惑,你看妈妈急死了,要赶时间的,他就在那边磨蹭,不就是慢半拍吗?但赶时间,是赶谁的时间呢?是重要的事情吗?我们往往把急事等同于要事,但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概念辨析】
那什么是要事呢?要事指的是对当事人来说是重要的,是对自身提高或实现目标有助益的,往往是是最具价值的事情。举例来说在中国教育下,写作业这个对学生来说是每天回家最重要的事情,正如文中提到的妈妈要求涛涛先写作业。
那什么是急事呢?就是按照时间来说,当前是迫在眉睫的,但往往也是短期性的。因为过了必要的时间点,可能这个事情就不急了。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区分要事和急事两者的差异。
【案例1】
周五晚上还在加班的你,接到10岁的女儿的电话,女儿说:妈妈,快点告诉我昨天刚买的铅笔刀在哪里?我的铅笔断了~请问这是要事,还是急事?
那每次做作业前多准备些铅笔,并检查是否都削好了,这个检查工作是要事还是急事?
【案例2】
再比如你和你孩子去买衣服,在家是喝了点水出门的,但是一出门结果发现没带杯子,你孩子一边哭着一边说:妈妈,我渴死了,我要现在喝水?请问现在喝水对你女儿来说,这是急事还是要事?
如果结合体检结果,医生说你女儿要多喝水,尤其不能渴着,一渴就马上要喝水,否则身体会不好的。这时候喝水是要事还是急事?
大家看了以上的拆页片段、要事和急事的定义、以及上面2个练习,是不是都能理解两者区别了呢?
每个人的“要事”不尽相同,人生不同阶段的“要事”也不相同。什么事属于“要事”取决于一个人的角色、理想和目标,取决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想做出什么样事。
总之,“要事”是指有助于实现你的价值、理想和目标事情,而急事只是因为时间紧迫而产生的,它可能是突发事件、紧急事件,让人措手不及,但是有些事情,虽然可能急迫,但不一定重要,对你并没有价值,你要学会放掉,要能对人说no!
有没有价值这就是二者最大的差异。
【how】行动步骤
结合拆页、要事和急事的定义,我把培养孩子要事第一的习惯拆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罗列任务。
我们可以结合孩子学习、兴趣和生活把当天或指定期间的事项罗列出来,比如说直接拿张白纸,让孩子来写,尽量不要遗漏,以免家长说的和孩子想的不在一个时段内。
第二步:沟通标准。
我们需要和孩子沟通,尝试让他们明白要事对孩子未来的价值,目标的实现,长期发展的好处等,形成基本共识。
第三步:排定顺序。
和孩子一起就目前任务和标准排列任务表的顺序,展示出清晰明确的时间计划表注的,然后按照这样的标准去排列当前任务表的顺序。例如:儿子已经列出了周末要做的事情:写作业,看动画片,户外踢球,体能兴趣班,午睡,打游戏。孩子了解学习很重要,锻炼和必要休息也比较重要,劳逸结合,也可以安排些娱乐或其他活动。这样孩子就可能会调整顺序为:做作业,户外踢球,午睡,体能兴趣班,看动画片,打游戏……
第四步:执行并适当优化。
习惯的养成,需要孩子不断的执行和演练,家长需要做好督促和鼓励的角色,让孩子体验要事第一之后带来的成就感。同时,有时候最重要的事情会因为情境,角色等变换也随之变化,我们要保持要事第一的习惯,也需要让孩子去调整。比如说:一直强负荷的学生难得有个周末,对于他这个周末来讲,也许做作业也重要,但是休息或者说劳逸结合是第一位的,那她认为她的要事就是睡觉,或者放松下,保持充沛的精力,然后适当开始学习或其他。
正例:
经过了本书的学习,我也有了一定的理论经验,我运用培养孩子要事第一习惯的四步骤是这么来和朋友说的:
第一步:罗列任务。
结合暑假作业,辅导课程以及孩子日常兴趣等可以把暑假中制定事项列出来,比如说直接拿张白纸,让孩子来写,尽量不要遗漏,以免家长说的和孩子想的不在一个时段内。
第二步:沟通标准。
可以和孩子先沟通下标准,尝试让他明白暑假学习提升的价值,对他以后长期发展的好处等,或者他可以有啥收获或开心的结果。
第三步:排定顺序。
和孩子一起就目前事项以及他也可以认同或接受的标准来排序,这里面还是要关注沟通,多鼓励交流,确保孩子认可,也愿意去排这样的顺序,千万不要家长一刀切。
第四步:执行并适当优化。
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好督促和鼓励的角色,让孩子体验要事第一之后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也关注好孩子的情绪、特殊情况等适当沟通,做好计划改善或优化,让孩子在执行中真正得到收获及成长。
【预防异议】
当然,大家也许会说,标准很难界定吧,可能我认为这件事重要,但是她看来不重要。而且突发事情也会很多。这也是我们为啥要在罗列完任务,一定要在标准上去沟通,达成一个初步的共识,这样才能尝试去排定顺序,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虽然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是沟通这个动作不能少,通过这个过程也是梳理大家需求的时候,找到那个共同认同的标准然后再启动后续动作,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开始了。
【适用边界】
培养要事第一的三步骤,适用于需要提高个人效能,合理规划时间和精力的职场人士,也适合于条理不清晰,没有排序概念的儿童去尝试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生活的习惯,更好地实现孩子的人生梦想和一个个重要的目标。
暑假已经过去一半啦,可是原定作业还没开始做,好多7月份游玩或锻炼的计划好像还没有完成,你需要和孩子来安排下最后三周的暑假要怎么过。大家也可以想象有没有类似的场景,需要你来计划安排未完成的任务或计划的。
请每组小伙伴各自独自编写一个小剧本,一两百字即可,内容要包含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背景、经过(需要有人物对话、动作,部分对话使用培养要事第一习惯的四步骤的技巧)、结果。
大家可以把编写的小故事填写在一张纸上,或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表格里,也可以参考我为大家准备的范例。
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小剧本!
现场提醒学习者:
有疑问的小伙伴可以举手喔!我会过去回答你的问题。
好,看看有没有哪位小伙伴可以分享。
学习者:暑假还有20多天就要开学了,今天来和女儿重新看下接下来的安排。
第一步:罗列任务:
妈妈:我们一开始也有暑假计划的,看2部电影并写读后感,还有看4本课外书,康复计划要完成。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下,看看当前哪些还需要做的。
女儿:是的啊,我现在还有1部电影读书感,课外书3本,康复计划每周三要去,这些我都要罗列下来。
第二步:沟通标准
妈妈:是的,尤其是康复计划对你身体后续能去上课必须的。
女儿:这个最重要的,还有其他的作业和任务,一开始制定了的,也是重要的。
妈妈:是的,这个是标准。
第三步:排定顺序
女儿:是的,我来看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形成接下来的计划。
第四步:执行并适当优化
妈妈:我们也看下接下来做的时候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或安排,也可以适当的沟通与调整。
女儿:可以啊
好的,非常感谢宋老师的剧本分享(鼓掌)。
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培养要事第一习惯的四步骤:
第一步:罗列事项。
第二步:沟通标准
第三步:排定顺序
第四步:执行并适当优化
希望今天4步骤的技巧,能够帮助大家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上有所启发,尝试引导孩子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减少拖延症状,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时间。谢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我的拆书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