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是今晚的拆书家敏姐,今天我要过的是TF2-4。今天我要带领大家进行两个片段的拆解,这两个片段是具有递进关系,我希望通过今晚的拆书,我们要能够知道画思维导图的原则,并根据自己的思维画出一张具有逻辑性的思维导图。F: 我今天要拆的书是《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它是东尼、思维导图官方机构联名推荐,全球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读本。
A: 与同类书相比,它更具有实操性和趣味性,用导图分步讲解,章节前有学习目的简介,正文讲解简化清晰,配有图例,章尾有重点整理。
B: 如果你想让你的工作更加有秩序、有条理变得高效、轻松、愉快;阅读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家更整洁舒适,轻松易于打理,与丈夫、孩子的沟通良好进行;如果你想让你每次的旅行简单易行……那么这本书就可以帮助到你。
【关于片段的拆页:
两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片段一
片段二
片段一讲理论,片段二讲HOW,有逻辑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第一个RIA
【I】拆书家讲解引导
相信大家,刚才在读片段的时候,看到了两个小朋友在分类的时候的出现了争执,你说他们两谁的分类是正确的,谁的是错误的,无法定论,因为分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思维不同,目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我在这里做个预防性的说明:有的人可能听到分类没有标准答案,思维不同,目的不同,分类方式就可以不同,这些自由的词语,就想到了随便的进行分类,于是一张图上多角度,多目的进行。这是不行的。我们只是说可以多角度地去进行分类,每个人站的角度、维度不一样,得到的分类也不一样,并不是把所有的维度都放在一起来进行。【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我们必须要注意这样的点:一图一维度,一图一目的,一图一主题。如果不这样,就会让别人做看图的时候,不知道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分类除了一图一维度,一图一目的,一图一主题。
每一个分类还需要依循逻辑的准则,【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否则就会显得很逻辑混乱分类就不清晰了。所以虽然分类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要有逻辑性。
【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给大家举个我教学中遇到的例子吧,下面是我在一次导图课之后,学员画的分类图:
对一堆蔬菜水果进行分类
一位学员是这样画的:(请大家看图01)
这张导图,他并没有对具体的事物来进行分类,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按照我出的题目的本意来进行分类,但是你能说这张导图就错了吗?我不能,因为她画的是对整个实物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进行分类,这是他的想法,他的思维,他的思考方式,而且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导图的思路,可以对蔬菜水果的分类画出至少4张以上另外的导图。
请大家看图02
【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的案例说明】一图多目的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的案例说明】
大家看看这张图,大家能读懂她想表达什么嘛?我想大家有些模糊对吧,有些地方有水果,有些地方没有水果,不明确到底是想对水果进行分类呢,还是想对水果分类的维度进行说明所以大家感觉混乱不清。
【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三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分类要遵循逻辑原则,否则混乱不清。
下面的三张图是五一计划出行画的导图,请大家看看图1.2.3,请大家先看图1
图1,你能确定到底他是坐火车去旅游还是坐地铁还是公交?是我和小张一起去,还是我就是小张?
请大家看图2.3
图2
图3
图2、3能让你清楚明白吗?不能对吧,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导图不是你画的吗?不是的,是因为这几张图1.2.3都是因为逻辑不清所导致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在画导图的分类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思维导图的分类没有标准答案。
二是一定要遵循逻辑性。
第二个RIA(35-40分钟)
学习目标:
通过这个片段的拆解学习,大家能够画出一张具有逻辑又有特性的思维导图。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了,大家都读完了,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刚才在我们第一个片段里,我们明确了思维导图分类的两个原则是分类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一定要遵循逻辑原则,而刚刚大家读的片段二,就是在向大家说明思维导图分类逻辑性的原则,【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可能大家对分类的逻辑性的原则是什么,如何才表示有逻辑性,在导图中又如何呈现出来等这样的疑惑在心中,下面我就做一个解释说明:
首先明确逻辑原则是什么:
一、分类的时候,要弄清楚事物之间存在的是递进关系还是并列关系。二、并列关系在同一层级下保持同一维度,并处在同一水平;
三、递进关系则层层深入,下一层级都和他的上一层级有关联。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把这两种关系不弄清楚,那么整个导图的分类就会出现逻辑不清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图的思维不顺畅,分类也就不明确了。这是我们在画思维导图时的核心问题,我们只要搞定了分类的逻辑关系问题了,那么生活工作也就越来越有条理了。
【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根据原文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为了让大家对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在导图中又如何将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呈现出来,下面我给大家做个示范:
回应与反馈【2-3min】
【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思维导图中的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及呈现方式,我已经讲解完了,大家有什么疑问吗?为确保大家的理解度,请大家做纸上画出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的线的画法,并注明是什么关系。
好,大家都画得不错,接下来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如何画出一张具有逻辑性的分类思维导图,【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 确定我们要分类的事物。
第二步 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需求和事物的特性确定一个分类的维度,然后根据这个维度来对事物进行分类处理。
第三步 根据思维导图的基本画法,画出思维导图;同一层级内容多,进行分类再分类并概括出关键词。
第四步 检查导图:不重不漏,并且同层次的同类,即同一层级为并列关系,上下级为递进关系。
【根据原文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下面我给大家做个示范
我最近两年,在我外出学习、教学的时候照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佐证,同时还有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照、聚会照,这些照片不得不保存在电脑里,但我在保存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把照片放哪里?需要的时候也会在电脑里乱翻,为了改进这一状况,上个月,我下了个狠心把电脑里的照片重新进行存放,在进行存放的时候,让我乱了手脚,因为在保存的时候发现:一张照片,我可以放这里也可以放哪里,最后,搞得不知道放哪里,于是我拿上了笔和A4纸,画导图看我的照片可以按照什么方式来存放,结果发现我可以按照拍照的时间、地点、人物、用途、节日、学习、聚会……等等方面来分类,后来我有分析我保存这些照片的目的,是为了做我的输出的素材和纪念意义,而素材占主要,于是我就确定按照这一目的进行分类,这样我就把我的照片分为了学习、生活、工作三类,在三类下面我有做了再分类,比如在学习的下面我分成了思维导图、拆书、幸福进化、动能,然后再接着往下分,这样我要用的时候,根据我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我就可以随意提取了,比如我要写345的回顾,那我就到幸福进化里去找了,为以后的存取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大家看我的导图你会发现有点不对劲,在个人资料那里,我开始放在了生活里,和旅游、聚会放在一起感觉特别别扭,于是我把它放在工作下面就没有那种感觉了,因为个人资料,看起来好像是和我们的生活有关,但我们在旅游、聚会的时候是不带个人资料的,而我们往往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需要填一些表格的时候才需要,所以我就把它挪动到了工作中,可是我一挪动到工作下我又发现,学习和生活中也需要啊,感觉工作下也不是个好地方,既然三个地方都可以放,那么我这三个地方都不放,把它单独地罗列出来,和学习、工作、生活并列在一起,这样就很有逻辑性了;生活中有很多自己、儿子和家人的随意照的照片于是在生活那一栏里我又增加了一个随手拍,就解决了生活的单照和合照的问题 ,我的照片分类就很清晰了,以后有了新的照片按照这样的放法直接放进就可以了,再有增加的类型也不拍,在同主干下添加新的分支就可以了。
图4
三)回应与反馈【2-3min】
【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好了,我的讲解完毕,大家对“如何画出一张具有逻辑性的分类思维导图”的步骤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特别是在逻辑层次这个问题上——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对这个还有没有不清楚的。只有理解透了思维导图中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的问题,才能画出逻辑性强的思维导图,所以弄清楚这个问题很关键。(大家有问题就做解答,没问题就进入下一环节)
【A1】激活经验
【A1技能点的环节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了,看完了几张导图,现在请大家想想在过去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有没有自己在分类时出现过分类混乱的状况,抑或自己做了分类,但是仍然感觉东西的存取混乱不便?请大家想想,自己的分类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符合分类原则了吗?给大家4分钟的讨论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
冬晴:家里和单位电脑里收藏的东西很多,桌面很乱,上周我对单位的电脑里的文档进行清理,花上2、3小时都还没有整理完,并且在进行分类的时候,很纠结。回家看到家里的电脑桌面好乱哦,想着去整理分类,脑袋里一片混乱,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找很久都找不到。
大家在学习完第一个拆页后,知道了生活中因为分类给我们带来了混乱,分类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个分类都需要遵循逻辑准则。那接下来,我们说的逻辑准则到底是什么?同时我们要如何才能画出一张具有逻辑性的思维导图?画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A3】促动参与
【使用【A3】技能点的环境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1明确任务
那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实际操作演练。大家根据我给的材料,小组讨论如何把这些事物进行分类,并用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请看画思维导图的步骤,(时间3分钟)大家做讨论的时候,或者看步骤的时候,有什么疑问请举手示意,我会来解答。
步骤用另外一张纸打印出来
如何画出一张具有逻辑性的分类思维导图,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 确定我们要分类的事物。
第二步 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需求和事物的特性确定一个分类的维度,然后根据这个维度来对事物进行分类处理。
第三步 根据思维导图的基本画法,画出思维导图;同一层级内容多,进行分类再分类并概括出关键词。
第四步 检查导图:不重不漏,并且同层次的同类,即同一层级为并列关系,上下级为递进关系。
要分类的事物请看图5:
2、小组内讨论演练10-12分钟
按照刚才写下的步骤,进行画图,不限张数,越多越好,小组合作,时间是6分钟。
3、演示
好,时间到,现在是小组演示时间,请在大家10秒内选出2名组员,好了,现在2名组员拿着你们小组的思维导图去你临近的小组演示,时间是2分钟。强调一点,听的伙伴要选出有逻辑性的导图,也就是看演示的小组则进行导图的聆听和检查,选出优质的具有逻辑性的导图——有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混淆的则为不合格的导图。
小组的导图展示:
4、分享、反馈及回应2分钟
【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说说刚才在演示或者看演示的时候的收获和感悟,或者遇到的关于今天知识点的问题。
分享感悟:
小六:他们的一级分类并不是有很严格的并列关系,只是他们感觉喜欢。
张涛:分类很随意,并不是要按照什么喜好啊,什么的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规定来。
很好,从大家的分享反馈中,再次明确了分类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要遵循逻辑上的并列和递进关系原则,这原则很好理解,但是这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起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把一个事物和另外一个事物区分得那么清楚明白。所以学习之后的刻意练习就很关键了。
五)A2 催化应用
【使用【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景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通过感才大家小组的活动,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的分类,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延伸活动,请大家现在思考,在未来的一周内,规划一下在生活或者工作上的分类上的逻辑应用,2分钟用导图画出来。只画到二级。时间是2分钟
代宝的下周计划分享
六)结语(1分钟)
结尾时给出了强有力的结局。
好,感谢大家刚才积极的参与,接下来我会对今天的拆书做一个小结
分类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我们也经常用到,但是要真的做好分类,却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分类可以多维度的进行,同时人不同,思维不同,经历不同,分类也就各异,所以分类没有标准,但分类一定要有逻辑上的递进或者并列关系,这逻辑上的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容易理解,但很难把握,所以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或者刻意训练,才能做到精准。
好了我今天的拆书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能够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让我有机会与你们做分享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