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77,大家还记得我之前的大禹、王岐山的自我介绍吗?我还是那个名字很霸气,希望通过拆书不断学习成长的77。今天我带来了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里的片段。这是一本关于思维方式的致用类书籍,能带领读者突破旧有心智模式的束缚,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探寻不一样的自己。
1.把你最恐惧的事情仔细写在一张纸上,至少要写10条,而且尽可能地详细,要到挖空心思也想不出来再多为止!2.找一个信任的人,或者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做你的恐惧保险箱。把这张纸叠好放到这个地方,确保没有其他人知道。3.告诉自己,我担心的事情有可能发生,但是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要先把我的恐惧安全地存在这里!等我做完以后,我会回来取走我的恐惧。4.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心里舒服很多,然后大胆地去做吧!5.回到你的保险箱,看看有多少担心发生了,有多少没有。我会在和重要人物谈话之前做这个游戏,这让我释然很多。因为我自己曾担心的那些东西,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恐惧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但过多的恐惧会造成自我设限,阻碍我们去尝试、去创新、去行动,让我们裹步不前。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这种本能呢?以前我们战胜恐惧可能更多是因为领导的压力、亲人的鼓励或者自己打鸡血,而今天的拆页则教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方法。这个方法的5个步骤我用5个词来提炼归纳:剥离、存放、对话、行动、回顾。剥离就是把恐惧写下来,让它离开我们的身体;存放就是把记录恐惧的纸条交在安全的人或地方;对话就是告诉自己放手去做;行动就是立即去做;回顾就是取回纸条看看有哪些发生了。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作为内部讲师在公司授课,之前也是各种担心,怕紧张忘词、怕控不了场、怕别人不喜欢我讲的内容……弄得那几天十分焦虑。但事后发现,自己完全是杞人忧天,事前担心的那些情况都没怎么出现。那次授课其实我是被领导逼上台的,但是如果我能运用恐惧保险箱这个方法,就可以早点放下焦虑,把时间精力用在完善课件、练习授课技巧上。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读完了这段文字,了解了这个方法的适应场景和效果,接下来就请大家想一想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有没有遇到过因害怕而迟迟没有行动的案例并分析内心活动,请在小组内讨论。时间3分钟。之后我会邀请一位朋友分享他们小组的经验。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希望家里更整洁,想把妈妈的杂物扔了,想跟她沟通,怕她不理解生气,所以放弃了,没有沟通,也没有扔东西。
2、想去争取喜欢的岗位,怕被刷下来,放弃提交简历。
3、想去读心仪的大学,怕自己不被录取,没敢报名。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才大家都分享了以前所经历的失败案例。今天学了这个段子后,我们就来思考一下今后如何运用这个新方法去战胜恐惧:1.找到一件必须要做而又因为内心的恐惧迟迟没有行动的事,在纸条上写下内心的恐惧,越多越好,直到写不出来为止。2.确认你的恐惧保险箱,是一个人或一个安全的地方,写在纸条上。思考什么时候去存放恐惧,把时间记下来。3.找个合适时间跟自己对话,把时间和内容写下来。4.思考什么时候行动,把时间写下来。5.计划什么时候取回恐惧进行回顾,把时间写下来。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大家手里拿着的就是我们对这件事所有的恐惧和行动指南了,之后我们就可以照着这张指南所写的一步一步去实践这个方法了。
学习者案例记录:
1、想去跟领导汇报工作上的想法。内心的恐惧:a、怕领导忙,没时间。b、怕领导不想见我。c、怕领导觉得我的想法不成熟,不可行。d、怕别人看见说我拍马屁。今天晚上把恐惧放在书桌抽屉里,找个安静的时间整理一下思路和语言,跟自己对话。周一上班去找领导,汇报完回来取回纸条。
2、前段时间跟闺蜜闹翻了,后悔自己当时乱发脾气,想跟她道歉。内心的恐惧:a、怕对方不理我,感觉很没面子。b、怕对方不接受自己的道歉,拒绝和好。c、怕对方情绪激动又争吵起来。今天好好想一想,把纸条放在家里衣柜里。明天一早约她,回家之后再拿出恐惧纸条来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