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金字塔原理》 所属活动: 镇江西津分舵第20240918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说话办事,直奔主题不走弯路

开场:

1、自我介绍1分钟

拆书帮的朋友们平安,我叫梁峰,梁山好汉的梁,山峰的峰,出生那天因为刮大风,于是起谐音名峰,寓意勇攀高峰直冲蓝天吧。

目前我有三个标签:

1. 飞机工程师:向往蓝天做飞行员,却做了16年的航空行业科班工程师,我喜欢大家叫我梁工;

2. 生活上装修、摄影靠自己的斜杠精;

3. 在拆书帮这里,我是已经躺平了一年的入门拆书家;

2、拆书和拆书帮介绍2分钟

很幸运哈,在一次分享会上,结识了罗老师,他向我介绍了“拆书”和“拆书帮”,去年这个时候在参加了两星期的训练营,然后目前还是0级拆书家。

"拆书"是一种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者个人实用能力的方法论,尤其适合成年人用来解决生活问题,或者提升职业技能。常规读书后知识利用率不足10%,而拆书家能够将书本知识进行内化,通过反思激活自己的亲身经历,强化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然后进行有效的输出并实际运用到将来的生活中,达到掌握这个知识的目的。"拆书"应用在个人身上,表现为RIA便签法,拆完一本书后可达到类似主题专业培训的效果。应用在团队中,就是一对多拆书,引导听众互动,将知识内化给更多人的作用。

"拆书帮"是拆书家们的社群,有严格的学习和评价体系, 非营利性的组织,特别是作为时间非常有限的成年人,每次线下活动愿意花费3个小时帮助伙伴们成长记,促进学习,真的让我这个初学者在这个社群很感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提起《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我是阴差阳错的因为做PPT经常用金字塔图,然后以为这本书可以指导如何画PPT金字塔图,然而它不止有具体的指导方法,还有训练结构化思维的理论体系,也正因为如此,麦肯锡公司40年来都用它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培训教材。

下面请花1分钟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请抬起手示意我一下,顺便竖起大拇指更是对我的鼓励哈。

[R:阅读原文片段] 《金字塔原理》P20,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段拆页讲的是解释观点或描述问题的时候,要先说结论,再说细节,因为先说细节,容易在细节上耽误听者的注意力,甚至把主题给冲淡了。比如求人办事儿,寒暄了半天终于把气氛烘托到位了,一提正事儿就被打岔,误解不断,“不是那样的”,“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呢?”等车轮话接踵而来;向领导汇报工作,准备了一大堆数据,还没说上三分钟就被质疑“你再整理一下报告”。我们常常把主题、重点、结论像宝贝一样藏到最后再请出来,结果适得其反。

WHY: 为什么含蓄一点,抽丝剥茧的表达方式容易引起误会呢?西方有一个谚语“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讲的是每个立场不同的人可以在哈姆雷特这本书里看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因为每个人的想象力、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位读者对书内的人物、对背景等等的描写,在心中呈现的印象、影像当然也不会相同。听者由于拥有不同的经历,对事物就拥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我们通过面对面聊天或者展示PPT的时候,每一个瞬间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都是有限的,那么听者对这一刻的见解也会因人而异,很难做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

HOW: 了解了如上的根本原因,我们的决策就容易执行了,前后脚共两步:

1. 结论先行:先说结论和重点,比如说“我想请你帮个小忙”,比先问“你有空吗”要更好;报告题目“产能不足投资一台设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好过“产能不足的解决方案分析报告”;

2. 细节后行: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统一好焦点后,大家便会朝着相近的问题探索为什么如此?有哪些可能性?如何做?继而找支撑的数据和证据来驱动达成一致的决策。

WHERE:这个方法比较适合时间有限制的情况下请求或汇报;工作汇报提出问题需要务必有解决方案或者潜在多个解决方案,避免被贴上光动嘴不动手的标签,提出的总结性思想是基于具体思想推理演绎出的结论而非决策,做决策需要尊重管理层和职能部门的团队智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1便签

作为工程师的职业病是啥事儿都要刨根问底琢磨透,同事都知道我自己家装修搞得不错,请教我镇江这装地暖好不好装。我就问你家房子多大呀?预算多少呀?打算用中央空调带地暖还是锅炉烧呀?全包还是半包呀?然后这姐们儿就说这么复杂,不装了。我还想说很简单呀,简单几步搞定就能省下一两万块钱呢。不仅没帮上忙,还给人家添了不少烦恼。

反思一下,如果用本拆页方法:

1. 先总的说不难,注意下几个要点还能省1/2万块钱。以此来打消顾虑并激起兴趣。

2.然后再列出根据房型、施工方案、购买途径来确定合适电器和实施方法

分享A2 便签

不爱张嘴求人也是刻在我基因里的小傲娇,怕被拒绝,能自己动手干的绝不张口求人,自己不会干的也宁可先自己研究研究再说。用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的方法也许可以提升我的沟通协作能力。

目标: 本周,在日常工作上主动请同事帮忙3件小事儿,并反馈以感谢之情;

行动:

1. 估算小忙小事儿的工作量在十分钟以内;

2. 请求时,用二句话概括出请求的内容和原因;

3. 完成后,即刻表达感谢,感谢内容具体到事儿并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总结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拆书内容,遵循金字塔原理的结论先行,细节后行的原则,适用于时间有限制的口头请求或者汇报,只是要注意借钱之类的敏感话题不要用这个原则,感谢大家的聆听,期望我们都能做到说话办事儿直奔主题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