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是今晚的拆书家敏姐,今天我要过的是TF2-1。 通过今天的拆书学习,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要。
F: 我今天要拆的书是2009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印刷了16次,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破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A: 这本书里讲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B: 四个要素,八个字,别小瞧了他们的作用,正是这8个字,让我和我儿子的僵硬关系发生了变化。非暴力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化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平静,让我们脱离烦躁不安、远离难以承受的痛苦,使我们的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同时,还可以重获生活的热情,明白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不得不去做,而是因为自己要去做这一点很重要。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社会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对妇女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他们的形象常常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一旦把照顾他人当作最高职责,他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
沟通是通用的,因为它关注的是人的基本需求:希望被理解、被重视。表达需要非常的重要,因为当我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失望、叛逆、生气、愤怒甚至痛苦,然而我们如何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从而避免自己受到无谓的伤害呢?下面的步骤可以帮助到你:
1. 不做感情的奴隶,正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必为任何人委屈自己迎合别人;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独立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感受,你和对方都是有需要的人,活自己爱自己。
2. 观察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并记录下来(注意是自己真实的内心需要,而不是表面的)。
3. 直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的内心需要,让对方感知你的需要。
4. 让自己和他人对你的需要关注形成习惯;(不期待一下就成功,当别人一下不接受你时候,给自己和他人时间和空间来接受和养成。)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我上周发生的一件事,
事情是这样的:我家里出了点事,刚好我的朋友微微的二姨在法院的,我想做下咨询,想通过微微认识她,但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觉得这给别人添了麻烦,于是我就这样对微微说
A:“你好,微微,你有个二姨在法院工作?“
B:“是啊,怎么了?”
A:“你能把我介绍给他或者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吗?”
B:“我会尽力而为的。你找他什么事?”
这种表达让微微有一种戒备心,会考虑做还是不做,给还是不给,同时微微在想你找的是我二姨,不是我,和我没多大关系,所以回答模糊;我呢就觉得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她,会想怎么找她这么个小事都不愿意呢,我会心里很不舒服。假如我当时这样的给他说,事情就会不一样了:
A:“微微,我需要你的帮助!”
B:“好的,明明,什么事?”
A:“我遇到点麻烦,想请你在法院的二姨了解一下情况,我需要你把我介绍给他或者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可以吗?”
B:“可以啊,你想什么时候见?他的联系方式是……”
这种表述让微微明白你需要她,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存在,所以微微很乐意就满足我,得到了朋友的帮助,心里就高兴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
进行了刚才的片段学习和模拟体验,我们知道了如何来表达自己的需要,这是我们理论上的学习理解和体验,现在我们来回归自我,在什么时候,在哪些地方或者场合——家里,单位……哪些人或事——亲人、朋友、同事…..,我们有着什么样的需要,平常我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呢?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是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还是考虑了其他的感情因素,而采取“委婉”的 表达?那样的表达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困惑或者是感受?
学习者案例记录:
加一:往往是自己加班工作累了,上班的时候没精力,本来很想回家休息,却忍者,不敢给领导表达,即使领导问起来,自己害怕也不敢把真实的情况说出来,真的很难受。
陈雪强:师姐由于暑假留校需要一张校园卡。考虑到我室友马上就要回家我就向他借,但是我并没有直接跟他说师姐借卡的目的,而是先问他:“你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来?卡里边有多少钱?”最后我告诉他:“师姐暑假想要用卡”。他拒绝了我。当时自己心里特别不舒服,觉得这么点小事都不愿意帮忙。
拆书家提问设计: 通过今天的片段学习,我们明确了正确表达我们的需要不但不会给我们带来生活痛苦,反而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和谐,那么请大家结合刚才的思考,为增加自己的幸福快乐指数,请把刚才大家想到的案例,做个设想:如果下次还遇到刚才分享的情景,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将会怎么做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陈雪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是我自己没有把自己的需要真实的表达出来,而是旁敲侧击地问出哪些问题,导致别人想:“你到底想干什么哦,是想找我借钱吗?还是真的是借卡而已。”如果以后有了这种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就直接说出我的需要帮助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不绕那么多圈子。我会这样对我的室友说:“我的一位师姐假期要留校不回家,需要一张校园卡,我的呢,自己又要用,不方便给她;你呢,刚好要回去校园卡就空置了,这样你可不可以借给我师姐,开学后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