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认知觉醒》 所属活动: 镇江西津分舵20240816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将知识内化成认知

开场:

大家好,我是汤敏,是今天TF3-3拆书家。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已,第一我是房地产公司的从业者,第二我植物美肌护肤英树护肤品牌的官方经销者,第三我是二级拆书家拆书法追随者。

因为今天参加的人比较少,不够分组,那我们今天就不分组了。

PART2:图书介绍1-2分钟

场景:

上周末皇甫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提问力》的拆书课,课程结束后我看到大家群里的反馈都非常的深刻且发自肺腑。我想请问下各位,关于那天学习的内容还记得多少呢?再过一周,大家又还记得多少呢?

学习者:不太记得具体内容了。

提问:

我想请问各位,你们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眼睛看过了,却没有理解,有时刚看完,一会儿又忘记了,看书的时候觉得这个好,那个好,可别人问起来的时候,却又回答不出来,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影响:

是不管它,还是怪自已记性不好?或者怀疑自已脑子笨?

如果读书的最终结果是,看书的那时候觉得有道理,心心念念要记住,但是合上书就不记得刚刚看的是什么内容了。

那么这样的读书就纯粹的变成了打发时间,没什么实质性收获。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还会给自已造成读书没有用的错觉,甚至怀疑自已不是读书的料。

解决: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今天我拆的书来自周岭的《认知觉醒》,这本书讲了学习力,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情绪力,觉知力六大原动力。教会我们如何“构建个人认知体系”的学习,从而实现有效学习,高效学习,又通过“获取正向反馈”的方式,让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到自已的闪光点,重拾信心,继续学习。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我选取了书中的2个拆页,拆页1是知识与认知的区别,拆页2是获取正向反馈,今晚我们的学习目标有2个:
第一个目标是:通过今天的现场学习,我们能够至少举出1例说出认知与知识的区别,提高自已对知识的认知。

第二个目标是:在自我学习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够运用正向反馈法至少找到一个属于自已的闪光点,帮助自已重振信心,愉快学习。

两个目标,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说到这,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1,给大家1分钟,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摘自《认知觉醒》P113-114

知识与认知的区别
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已)以前的观念里,知识就是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案例、道理,等等,它们都是有体系的。那个时候,我们至少坚信两件事:一是学术上的知识体系是确定的、通用的,是可供所有人学习和参照的;二是学霸或名师必然掌握了知识体系或知识框架,看到了知识的全景,所以才能游刃有余,因此参照他们的知识体系就是走捷径。这两种观点在求学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可反驳的,以致人们形成了思维惯性,在探索个人知识体系的时候,也不假思索地延续了这种观念:找一个最权威、最确定的认知体系去学习和照搬就好了。
如果有这种想法,就说明我们把“知识”和“认知”混淆了,这直接导致很多人以“寻找最优认知体系并全盘学习”为标准,忽略了他人的认知体系与自身实际需求的差异,因为个人成长的目的已经不是“知道和理解”了,而是“判断与选择”。正如万维钢所言,真正的知识不是你知道了它,而是能运用它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点正是“学术知识体系”和“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区别。
所以在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换句话说,知识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必然包含有效的知识。这部分有效的知识是能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改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也是本节要重点阐述的。为了避免混淆,下面我会使用“认知体系”来指代“知识体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到大家都读完了。

WHAT:

拆书家:

以上的拆页讲解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才是你的知识,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什么是认知能力?对不对

学习者: 对的。

拆书家:

那问一下在座的小伙伴,你们能在拆页中找到这些关键词吗,你能用一句话简短地说出你对这些词的理解吗?

学习者:.........

概念讲解: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来辨析一下知识与认知的含义:

所谓“知识”主要强调的信息的积累和存储,它是已经被证实、整理和归纳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知识通常可以通过书本、教育、他人传授等方式直接获得,知识往往是相对静态的,虽然也会更新和发展,但总体上是成体系、可传授的。

所谓“认知”则更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加工和运用的过程。他包含了个人对知识的感悟、体会、思考和整合。认知是动态的,是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经验积累和主观感受而形成的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认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及时面对相同的知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方式。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小薛在认真的听妈妈讲四面楚歌的故事。

拆书家:请问这个场景中:“四面楚歌的故事”是知识还是认知?

学习者:知识

案例2:小汤去某公司面试行政部经理,运用《冯唐成事心法》,准备了一份充分而又实用的自我介绍,当场应聘成功。

拆书家:请问小汤运用《冯唐成事心法》,这一行为说的是知识还是认知?

学习者:认知

案例3:小薛初入职场,读过一本书是《非暴力沟通》。

拆书家:请问:《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知识还是认知?

学习者:知识。

案例4:小汤在学完非暴力沟通四要素后,发现之前在处理跟老公的矛盾时没有很明确的表达需要,所以才会吵架。

拆书家:这一行为说的是知识还是认知?

学习者:认知

案例5:

拆书家:小汤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之后,再遇到跟老公吵架的场景时,会刻意提醒自己,觉察老公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通过四要素让老公主动敞开心扉。

拆书家:这是知识还是认知?

学习者:认知

结合以上所述,让我们明白:何为知识?何为认知?知识是静的,认知是动的,认知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学习成长的过程,如何做, 我们才能将静的知识转成我们动的认知呢?

How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提升认知”三个窍门:

1、 找问题:

将自己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找到自已最想解决的那个问题去选择书,并从阅读中找寻答案。

2、 找经验:

就是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要找寻自己的相关经验,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尽量找到它加强连接,加深理解。

3、 找帮手:

必要时,还要找一个帮手,对练,或者找一个帮手,问询,或者找一个帮手,验证等,从而更好地解决当下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Why

为什么要学这个提升认知这个方法呢?可以带着问题去找对应的知识点,学以致用,来解决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让我们的工作更顺利生活更美好幸福,如果不学,会让我们的学习没有目的性,从而导致看书的时候头头是道,合上书就不记得了,所以会造成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人会问我是带着问题去找相应的书看了,道理也明白了,可是我在具体落地的时候就还是不会操作。确实有的书会有很明显的步骤,一看就知道怎么做了,可是有的就很抽象啊,不能具体落地执行该怎么办呢? 那么你就来拆书帮吧,拆书帮能教会你像今天这样把一个片段掰开了揉碎了,拆解到落地执行。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自我成长式的学习,如果纯粹就是看看杂志漫画青春爱情小说等打发时间的就不需要这么复杂了。

案例:

周末,为了陪复习的女儿,我也在家看书《冯唐成事心法》,看的时候感慨这书真好,里面有好多实用的方法可以用在生活及工作中,晚上我推荐给老公让他也看看,老公一脸好奇的问我:你觉得好好在哪?说来听听呢。而我竟一下子被问住了,是啊,究竟好在哪?

通过今天的学习的提升认知三个窍门,我想我会这么做:

1、找问题。最近刚好忙着在找新的工作,所以想提升自己面试时的竞争力,《冯唐成事心法》里有很多通用的管理方法以及给出面试者经验的做法,可以称为管理者的心经。

2、找经验。上次去一家心仪的单位面见董事长,因为有些许紧张,反而被董事长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问住,表达不是那么惊艳甚至说令董事长满意,以至于董事长说可以给个机会试试,但并不是很满意。

3、找帮手。我跟老公建议他也看看《冯唐成事心法》,其中对于面试有帮助的桥段,请他帮我一起演绎。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我将邀请在座的小伙伴来做个练习,就是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给小故事

现在我要请大家想一想,在未来一星期或一个月,你的一个好朋友向你来诉说,自己读书了,但是总是没有成长这样的苦恼。请大家将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为朋友出主意。

请每位小伙伴各自独立思考,把你和朋友的沟通编写成一个小故事剧本,内容要包含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背景、经过(需要有人物对话、动作,部分对话使用)、结果。

时间是4分钟

4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小伙伴来跟我们分享她的故事。

晓亮老师分享:

一个朋友跟他吐槽,自己学炒股,看了很多炒股的书,可是跟同事聊股票还是不能融入进去。

晓亮老师建议他:

一、找问题。想学习炒股的话首先看炒股知识的书,掌握些基本知识。带着问题看书。

二、找经验。在同花顺开个账户进行模拟操作,将书中看到的知识进行实战演练。

三、找帮手。接着就是多看大咖的股评或跟同事朋友中炒股比较厉害的人取经。

好的,这位同学学习的非常好,帮助朋友解决了困惑。那么我们接下来在遇到类似场景时就可以学以致用了。

好,通过第一个片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知识与认知的区别,同时用三步法提升认识,但是从知道到做到还有一段路要走,在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时我们也会遇到困难,比如学不会就畏缩,裹足不前,不能持之以恒的去学习,那么接下来的拆页会教会我们如何找到内驱力从而实现愉快的学习成长。

PART7:【A1】量表自测1分钟

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做一下拆页上方的量表,然后统计一下总分写在上面,完成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PART8:【I】解释自测题1分钟

20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大家都是20分以上啊,可真厉害,说明你们都有主动获取正向反馈来促进自我成长的能力,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将这项能力更加精进。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读一下我们的第二个拆页,读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我一下。

R:来自:《认知觉醒》P135

我在这两年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得太深刻了。实不相瞒,我的电脑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是用来收藏读者留言截图的,这些截图都是大家对我的夸奖、肯定、表扬和赞赏。保留这些截图并非自恋、臭美,而是我深知这些反馈对自己行动力的影响实在是太重要了。每每看到这些留言截图,我都会动力十足,经常在电脑前一坐数小时而不知疲惫。我知道这就是在驱动情绪脑为自己工作,如果自己写的文章没有任何反馈,我真不敢保证仅凭意志力和长远的认知能走到现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拆页很短,我看到大家都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会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WHAT: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作者这两年的写作动力是通过收集读者的夸奖、肯定、表扬和赞赏来让自己产生愉悦的情绪,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使自己有价值感。这是持续成功的真正原因。

WHY:

我们先来探讨个问题:有人喜欢打游戏吗?

学习者:有

那么你是否知道,打游戏为什么容易上瘾呢?

学习者:所有游戏都有反馈,特别是正向反馈,哪怕是游戏失败了还是会说你好棒,再来一次吧。而且游戏都会配有舒适欢快的音乐,让人欲罢不能。

对的,游戏让人上瘾其实就是及时反馈,每获得一次反馈,大脑就分泌多巴胺爽一下,玩一次爽一次,就想一直玩一直爽。形成了奖赏的循环回路就停不下来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让学习跟玩游戏一样让人上瘾呢?

学习者:这有点难实现吧?

其实,在平时学习成长中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果能让自己在学习成长中持续获取到积极有效反馈,便会感受到学习内在的乐趣,大脑持续的兴奋,就会让自己像沉迷打游戏一样沉迷于学习。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很多的比如钓鱼,下棋等也容易上瘾,就是因为在其中找到了乐趣。如果不能获得反馈,我们往往会三分钟热度,遇到点困难就会放弃。

如何用正反馈让自己获得持续成长,我想可以这样做:

HOW:

第一、收集“反馈”。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他人对自己达成目标的态度、行为所产生的反馈,多收集正向的反馈并且保存好。

第二、欣赏“反馈”。经常看一看自己收集的正向反馈,从中汲取到行动力量。

第三、立即行动。在正向反馈的积极影响之下,立即去工作,这样工作会更有激情效率会更高。

预防异议:

也许有人会问,掌握了获取正向反馈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愉快的学习成长了吗?其实,获取正向反馈是学习成长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学习成长还需要其他如良好的学习环境,明确的学习目标,极度的专注力等条件。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想要自我精进,获得更好成长的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刚在分享这个方法时,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自己曾经遇到过的类似场景?比如:想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吗?为什么遇到问题只要一有卡点就容易放弃?还是反馈不够?还是没有学习方法?等等。今天因为人少我们就不分组了。(选出组长,由组长确定记录官和时间官)

大家选出晓亮老师为组长。

【各组分享】

好,来,请组长确认一下,想要分享的问题是什么?并用一分钟时间简述一下;

晓亮老师:如何突破从0到1的过程?作为保险人来说,现在经济环境不好,大家都会通过做自媒体来加大宣传,我也想拍视频,但是因为怕出镜就一直没有行动。

皇甫老师:如何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之前自己通过APP打卡等坚持过一段时间,可是一遇到卡点就放弃了。

【案例确认】明确问题:

由于今天我们的时间有限,现在只能选一个问题来解决,请问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那个问题? 我们来投票决定一个问题

案主介绍:

好,经过大家的投票,我们选择皇甫老师的问题来进行解决。请皇甫老师来跟我们简述一下他的前因后果。

皇甫老师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

皇甫:学习英语的念头一直有,包括去年还跟着儿子一起背诵七年级的单词,但是坚持不了多久。跟着多临国APP打卡也坚持了一百多天,但是坚持坚持就放弃。

微行动学习步骤2: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追问本质 :

好的,现在每人可以向案主提一个问题,来明确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挖掘更多的信息和真相;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开放的,比如说“为什么”“是什么”“怎么看”,避免提出假设性、引导性的问题,比如“是不是,有没有,可不可以等”,好,思考2分钟后我们从赵老师开始(现场反馈)

赵老师:为什么要学英语?

皇甫老师:想走出去看看

晓亮老师:你觉得学英语的难点在哪里?

皇甫老师:词汇量以及背单词

赵老师:你说“如何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你这句话里包含哪些假设?

皇甫老师:可以找到动力,找到动力我就能学好,学不好就是没找到动力。

晓亮老师:家人对你学习英语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皇甫老师:不怎么样,不支持也不反对。家人无感吧

亚红老师:学习英语是为了给孩子榜样,所以才想去学好的吗?

皇甫老师:有这个因素,但不完全是。我想让他们看到,终身学习是一种习惯。

赵老师:想要学好英语,你为此采取过什么措施?

皇甫老师:跟我儿子一起背单词,多邻国APP,报过51talk180天的班。

赵老师:学好英语的动力有哪些?

皇甫老师:内心有点久远的热爱。因为辍学的早,还是想要学,弥补内心的遗憾。终身学习是一种习惯。看最近奥运会奥运健儿英语说的都很好,很是羡慕。想去看看世界。做好孩子的榜样。等等

晓亮老师:学英语最大(最重要)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皇甫老师:最大的动力是弥补遗憾,也有想看世界,在摇摆。

晓亮老师:如果学英语这件事失败会怎样?

皇甫老师:有些遗憾,也没有太严重的后果。

赵老师:你觉得学好英语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皇甫老师:在培训及社交场合上自如的表达,对工作就职的帮助,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有帮助。

汤老师:其实我有跟皇甫老师一样的困扰,大学里学的还好,你是怎么学的呢?多临国打卡100多天了按道理也养成习惯了,怎么就放弃了呢?

皇甫老师:有难度了,就放弃了

汤老师:什么样的难度?

皇甫老师:单词,以及句子看不懂

赵老师:你身边的人有学习新技能成功的案例吗?

皇甫老师:有。妹妹从业务条口成功转型到管理岗。

赵老师:如果学习英语身边有哪些学习英语的资源?

皇甫老师:赵老师做老师,汤老师、凌老师做同学

能够归结一下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吗?

微行动学习步骤3: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本质;

明确本质:

好,通过大家的提问和皇甫老师的解答,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现在请大家回到组内继续讨论,针对她的这个问题,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出问题的本质是什么。2分钟的时间(组内讨论,找代表分享)

赵老师:如果没有我们,你拆书能走多久呢?

皇甫老师:一个人吗。遇到问题会去找导师,找同伴,找反馈。

晓亮老师:拆书跟学英语不一样。拆书跟你终身学习的观念是匹配,学英语跟终身学习不是很契合。你会因为没有学好英语而遗憾,但不会因为没有学习而遗憾,因为你还在做学习这件事。

赵老师:你有没有做成一件你认为很难的事情且成功的事情,但是你也扛下来了?

皇甫老师:拆书帮过三级。

赵老师:你靠的是什么走过这个卡点的?

皇甫老师:导师指导,同伴陪伴以及反馈。

赵老师:那问题清晰了,指导、陪伴及反馈。对于你学习英语这件事上能复制吗?

皇甫老师:可以复制

赵老师:能指导的人是谁?能陪伴和反馈的人是谁?

皇甫老师:指导的人是赵老师。陪伴及反馈的人是汤老师及凌老师

拆书家:时间到,根据刚才的问答,各位认为问题的本质可能是什么?

赵老师:如何挖掘学好英语的最大价值?

亚红老师:找到学好英语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皇甫老师:如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卡点和问题?

拆书家:最终皇甫老师确认本质问题是如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卡点和问题?

微行动学习步骤4: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

方案共创:

现在请大家回到小组里,针对刚才讨论的情况和这个问题的本质,结合今天的学习的“获取正向反馈”三步法讨论出一个解决方案,时间6分钟,开始。

赵老师:在过去学习难一点的知识及技能点时,遇到过困难的经历有没有?

皇甫老师:有。道德经写育儿相关的经验,对于我来书就像天书。

赵老师:你扛过去了吗?

皇甫老师:扛过去。

赵老师:这么难的事情你是怎么扛过来的?

皇甫老师:首先是有外部的机制监督,因为要打卡,不打卡就要罚600元。第二就是对于来说比较重要。第三,自己想要检验道德经的价值。第四,装逼。差不多就这些。

赵老师:你觉得这套方法能够复制到学英语中去使用吗?

皇甫老师:动力还是会差一些。目前我没有这个应用场景,感受不到学的价值。其他的部分是可以使用的。

拆书家:关于皇甫老师的本质问题,请问各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晓亮老师:我有建议。我做保险的经历就是很好的回答。其实我2013就开始做保险了,中间停了5年,当时其实是走的弯路,没学到什么,就自己买了几份保险,当时是失败的。后来回镇江到机关做党建工作,边卖保险,也觉得自己做不好,而且自己所在的团队也是最强的团队,包括我老婆都觉得我做不好。但是后来我克服了自己恐惧,在保险业上做出来,主要出于以下几点:1、我成家了,有经济压力。2、家里人也需要保障,需要有个专业的人来作指导。3、我信任的人还在保险这个行业,我们是2013年在南京认识的,而且现在经纪人的观点,这个观点跟我的三观很接近。4、找到很好的渠道。把保险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自己的感悟发到0511网站上,接受各个网友的质疑,让自己快速成长,突破难关。包括现在学习港险也是这个节奏。如果说掌握保险知识是我成年后的技能的话,是我学习的第一个技能,港险是我对这个技能的检验。

赵老师:晓亮老师你觉得最重要的点是什么?

晓亮老师:压力。皇甫老师对学英语这件事上没有压力。比如,跟孩子一起进步,或者想去看看世界,再比如考虑孩子的未来。

皇甫老师:这种压力我会有但是不持续。

晓亮老师:希望孩子更加自信。英语老师很漂亮就是因为很自信呀。

赵老师:我给你说个压力。其实像拆书就是个慢活,但是加个英语,就如同开了个外挂。

微行动学习步骤5: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方案分享:

刚刚我们针对皇甫老师的问题都给了些建议,皇甫老师你来说下你的收获

皇甫老师:

1、找压力。我不太容易找到。

2、找伙伴找导师。今天我已经找到了。

3、找虐。自动找虐,促进自己成长。可以搞个英语角,自我检验。

4、可用的资源。除了找导师,找伙伴,还有一些App之外,朋友圈也有一些资源也可以用的到,我觉得最差的就是没有反馈的地方。就像拆书稿子我写的很起劲,就是到日期了就会对我写出来的拆书稿有个检验和反馈,但是学英语就没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和地方让我去得到检验和反馈。

赵老师建议:首先花三个月踏踏实实的背单词,先有2000个单词词汇量再说其他的。要求就是听得懂。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反馈,关于皇甫老师今天的问题,我们共创的解决方案如下:

1、找压力。找到学习英语的内在压力,可能目前还不太容易找到,但是有个意识。

2、找伙伴找导师。现场已经组队成功。

3、找到可用资源。需要有英语角这样的可以检验及反馈的场合,未来我们一起去创造。

PART12:【A2】催化应用

我们拆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现在再布置一个小作业练习一下。

作业:在未来1-2周,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学习一项技能,你可以把今天学到的获取正向反馈三步法分享给他/她,帮他/她运用这个方法来制定获取正向反馈的策略,从而提高他/她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PART13:总结

我们今天一共学习的两个拆页,第一个拆页是知识与认知的区别,第二个拆页是获取正向反馈。知识是静态的,放在那没有用,只有把他内化成自己的认知用起来才是有用的,可是在获取认知的道路上总是漫长的,通过获取正向反馈法让自己的大脑产生多巴胺而快乐的学习成长。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美满。谢谢大家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