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所分享片段来自《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这本书,作者石田淳,他是日本行为科学第一人。
(事件)在我们生活或工作中可能常有过教别人做某项事情的经历,比如要教一个新人使用办公室打印机,可能三番五次的教了他怎么使用。但是每次到用的时候,不是出现问题,就是会再来找你帮忙。你可能心里就会想:“公司都招了些什么人,这么简单的事情教了几次都做不好,真是蠢到家了。”可我们真正分析过吗?是别人蠢,还是我们不会教呢?
(提问)罗老师,你如果遇到这类你教了别人几次,但还是不会做的时候,你之前是怎么做的(或怎么说的)?感觉效果怎么样?是不是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的呢?
(影响)面对这样与人协作和有效传递知识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会给别人、给企业和自己带来极大的损失。
(解决)而这本书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本书中列出了55种引导别人行为的实用技术,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就像一本实用的带人手册,让你随便翻开其中一页都能迅速地运用于实践和工作中。如果你想短时间内提高带团队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强烈推荐阅读这本书。
为了更有效地教育下属,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称赞或训斥”。
在我们讨论称赞和训斥的方法之前,我要先从理论的角度,说明人类行为原理的“ABC模式”。
(互动)原文比较短,我想问一下大家,你觉得这个片段的重点或者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有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一下。
是的,大家回答的和**伙伴分享的很好,也正是片段的重点和核心,也就ABC模式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对行为原理的ABC模式三要素及其它们之间关系进行进一步拆解。
ABC模式三要素分别为:先决条件、行为、结果(用关键词卡片展示)
在这三个要素当中,可能大家对行为和结果较好理解,对吧?但对这里所说的“先决条件”理解或许有些困难。(互动)提问:大家想一想,一起说说看,除了原文片段提到的环境外,“先决条件”还可能指什么呢?罗老师,你对这个“先决条件”是如何理解的呢?尽管说,也打开下大家的思路。 是的,讲的很对。其实就是指人在做出特定行为之前的环境,以及做出这个行为的目的、目标和期限等。
那这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A、B、C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如箭头所示,“行为”受“先决条件”影响,同样的,“结果”和“先决条件”也分别受到“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也就是说,为了目的A而做出行为B时,如果得到想要的结果C,C会影响A,而A就会影响B,当事人就会持续或反复出现这项行为B。(过程中使用关键词卡片进行说明)这里我举个例子:有人请我喝茶(先决条件),喝一口茶(行为),很好喝(结果1)/我不喜欢这茶(结果2)。
所以,我们分析一个行为或教一个行为,建议从这三个步骤着手:
1.先决条件是什么
2.具体行为是什么
3.产生结果是什么
(互动)从行为原理ABC模式三要素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做了拆解,我想请小伙伴试着来分享下,按这三个步骤分析一下你自己的或是见到过的一个行为。
刚才小王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补充两具体例子,加深大家理解。(利用A3纸和表格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第一个例子因为扇扇子让他变得凉快,所以这个人应该会继续“扇扇子”这个行为。
而第二个例子,如果吃饼干的结果是“很好吃”,你可能再拿一个来吃。如果结果是“你不喜欢的味道”,你可能就再也不会吃它了。
(适用边界)基本上正常行为都由此三要素构成,按照行为原理的ABC模式发生,但对精神不正常,不具有正常行为的人来说,用ABC模式来分析和管理会不适用的地方。
【A2】催化应用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特定任务)接下来的一周,各位小伙伴可能都会在自己身上或看到其他人发生一些行为,请大家记录下让你印象深刻的3个行为,再根据拆页ABC模式三个步骤进行分析。格式可以是:
A 先决条件:
B 行为:
C 结果:
请大家可以通过微信将你的记录和分析结果发微信群或我这里,一起交流学习,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
1.我想减肥(先决条件),下班后去健身房跑步(行为),跑步完后很开心,第二天也继续跑步,这样连续5天,体重减轻了2斤。(结果)
2.今天早餐想去吃米粉(先决条件),早上起来后就去吃了碗米粉(行为),米粉很好吃,打算明天早上再来吃一次。(结果)
3.我要赶晚上六点最后一趟班车(先决条件),所以在晚上5点45分出办公室(行为),刚好赶上了最后一趟班车。(结果)
【结语】
行为原理的ABC模式分为先决条件、行为、结果三部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所有行为建立在类似的因果关系上,所以说与其说别人蠢、鼓励别人加把劲或振作一点,还不如控制A、B、C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得有效。
那么,要如何控制和强化这个因果关系呢?在接下来的第二片段里,一起来学习。
我在前一篇介绍了“ABC模式”,以及要增加下属做出重点“行为”的频率,“结果”要比“先决条件”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用扇子扇风或吃饼干,在完成相关动作之后,都出现了“变凉快”或“吃了好吃的饼干觉得幸福”的“结果”。
但无论是工作或是培养人才,主管希望下属实践或学习的“行为”,有许多不会立刻出现明确的结果。
以拜访新客户的“行为”为例,照理说只要增加拜访的次数且持续不断,应该就会出现你所期待的“业绩增长”这个“结果”。但事实上下属在做出“行为”之后,几乎无法获得“好的结果”。
假设你每天听英文广播,这个行为应该会产生语言能力提升的“结果”,但遗憾的是,即使你听完一次广播,也无法期待立刻就获得“听懂美国人说话”这个简单易懂的“结果”。
此时在“行为”之后,刻意给予对方想要的“结果”的做法,就能够派上用场了。简单来说,就是赞美对方。
如果是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每次听完英文广播就能够拿到高级巧克力的话,应该会大幅提升继续这个“行为”的意愿。
行为科学将这样的现象解释成“听英文广播的‘行为’,被高级巧克力‘强化’了”。
行为分析学和行为科学的专家,通过许多实验证明,经过强化的行为,出现的频率的确会增加。
“强化”行为的工具有很多,对上班族来说,最有效的就是主管的赞美和认同。
赞美对培训人才很重要,从科学的角度也是说得通的。
【A1】请大家自测
接下来大家看手中的这份量表,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做一下。请相加所有得分,做完可以给我一个手势示意。
提醒:量表的测试结果无关好坏,只是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情况。
表达赞美量表题 | ||||||
下面题目,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在与人沟通过程中,表达赞美时会遇到的问题,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 | ||||||
1、我总是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 1 | 2 | 3 | 4 | 5 | 6 |
2、我总是能在别人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赞扬。 | 1 | 2 | 3 | 4 | 5 | 6 |
3、我对任何人总是能够做到就事论事。 | 1 | 2 | 3 | 4 | 5 | 6 |
4、我从不评价别人的人格或个性。 | 1 | 2 | 3 | 4 | 5 | 6 |
5、我总是会反思自己与人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并改正提高。 | 1 | 2 | 3 | 4 | 5 | 6 |
【I】解释自测题
在这个量表当中,第1题是关于发现优点意识的,第2题是关于给别人鼓励的,第3、4题是关于我们看待人视角问题,第5题是关于自我认知能力的。得分越高表示我们这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和意识。
18分以上(举手):说明有较强表达赞美的能力和意识,当然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13-17:我想大家平时可能已经注意到自己在给与他人赞美上存在一点问题,也很希望能有一个提升的方案; 还有13分以下的小伙伴, 表达赞美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当然也不用担心,今天强化行为的方法或许能够给你一些新的收获,让你在赞美意识和能力上有所突破。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我们在片段一学习了行为原理的ABC模式,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行为原理的ABC模式包括哪三部分内容:1.先决条件 ,2.行为, 3.结果。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明确的因果关系。
学习了行为的原理和关系,也就知道如何改变行为或给予行为持续动力。也就是如何控制和强化这种因果关系。
(互动)从这三者关系上来看,通常先决条件(环境、目的、目标及期限)一定的情况下,想要得到预期结果,大家觉得应该从那个方面着手?是不是行为。
原文片段也告诉我们,在“行为”之后,刻意给予对方想要的“结果”的做法,可以强化行为,使正确行为持续发生,获得最终结果。
举例来说:如果扇扇子就会变凉快,大家就会继续扇。如果吃饼干得到“很好吃”的结果,就会再吃一个。
在工作上如果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就能让下属更频繁地采取相关的“行为”,使行为得到强化,更主动地面对工作。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互动,明确问题)接下来请大家想想,强化行为有哪些方式方法呢?(明确问题)请各小组伙伴讨论,时间2分钟,2分钟后,请小组分享结果。
小组1:我们觉得表扬和认同可以强化行为。
小组2:我们觉得赞美和奖励可以强化行为。
通过小组的讨论结果,我们综合下大家结果,大家是不是都觉得赞美和奖励强化行为的好方式呢?是的。(互动,明确问题本质)大家认为赞美是强化行为的好方式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员A:得到及时肯定。
学员B:行为得到了反馈。
学员C:具体行为被尊重。
是的,赞美主要从心理上和行为上让我们得到满足。
那我们如何有效的表达赞美呢?
从原文片段及我们大家讨论的结果,可以学习到赞美是基于行为和行为后的即时奖励。比如:每次听完英文广播,就给高级巧克力。那么,大家过往经验里是怎么表达对别人的赞美呢?(互动)罗老师你是怎么做的?(罗老师:基于具体行为,还要当众,并给予具体的鼓励等等)
(反馈)感谢罗老师的分享,说的很好,也很具体。
现在接着请大家分组一起讨论,一个有效的赞美,包括哪些内容?把内容写在便签纸上。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做深入挖掘,最后形成一个表达赞美的方案。
学习者案例记录:
过程介绍:分小组讨论,引导并头脑风暴产出有效表达赞美的方式,并一起通过归纳
提炼,形成最后的方案。
有效、有影响力的赞美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行为描述)
(2)我们心情的变化;(肯定行为)
(3)我们给予的鼓励。(强化行为)
即包括客观事实,又主观感受。举例子:小王,这次活动总结写得很好,既有文字描述,也有数据分析和图片展示,特别还增加活动中小李帮助他人的感人事情。(行为描述)我开心能够看到你这么好的一个总结,真心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肯定行为)继续努力一定成为一个文字高手,鉴于你这次的优秀表现,部门觉得给你这个月200元绩效奖励。(强化行为)
【A2】催化应用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知道一个有效赞美需要包括三个步骤: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行为描述)
(2)我们心情的变化;(肯定行为)
(3)我们给予的鼓励。(强化行为)
那么现在,请大家编一段包含有效赞美的小故事,使用到有效赞美的三个步骤,几百字就行,要求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等。把主要内容写在纸上,编写分享。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背景介绍:小王作为导师的翻译助手,翻译了一篇文章,翻译的效果很好。导师运用了今天的技巧,表达对他翻译工作的认可。
角色1导师:小王,你几天前翻译的文章很好,用词准确,逻辑关系也好。我为你有这样的翻译能力感到高兴,这是这次翻译的报酬,作为你的生活费。
角色2学生:谢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通过翻译我也收获很多,还给我翻译报酬,非常感谢老师。
【结语】
我们今天拆解学习了行为原理ABC模式,(互动)包括哪三个要素呢?(反馈:先决条件、行为、结果)了解了行为原理,知道如何使用有效赞美来强化行为。记住在片段一环节任务,多加练习。拆为己用,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不管是在团队管理,还是自我管理上,都能够有很大的提升。今天我的拆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