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用提问法发现内心的重大假设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中午好,我是来自惠州的包不娴,很高兴见到你们。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用提问法发现内心的重大假设》。简单用三个标签自我介绍一下:一级拆书家,二孩妈,美食爱好者。欢迎大家多和我链接。
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开始。
先看一下,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之后,学习者能现场应用自我提问三步法,看见自己内心的重大假设。
今天的拆页片段来自《了不起的我》--------一本令人惊艳的大众向的心理学著作。
F:该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陈海贤博士。他吸收了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思想,将它们与自己多年的咨询经验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自我发展心理学。
A:《了不起的我》在豆瓣上有着8.8的好评分,并且入选2019年度十大高分图书榜。它离我们很“近”,案例来源现实生活,虽然是心理学的书,但没有什么门槛;同时,它很“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改变与发展的实用工具。
B1:如果你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与挫折,这本书不打鸡血,不灌鸡汤,而是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我发展工具,带领你直击人生的种种问题,帮你脱去自我的旧壳,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B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明白为何改变如此之难,找到自己内心的假设,为成功改变打下基础。
R (p30--p31)
下面我们来进入原文阅读,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片段,看完后在屏幕打1,谢谢各位!:
看见内心的假设
心理免疫的 X 光片告诉我们,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对人生的一些重要假设。卡尔·荣格( Carl Jung )说过:"如果潜意识的东西不能转化成意识,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指引我们的人生。"同样,如果你不知道阻碍改变的力量,不知道这种力量背后的重要假设,看起来,你是活在常识里,实际上,你是活在自己的假设里。
辨识出这些内心的假设,是突破心理免疫系统,让改变发生的第一步。这也是改变的第一个原则﹣﹣检验人生假设。
前文中的艾米内心有一个重大假设:发表不同意见会引发冲突。这个假设主导她心中恐惧的大象.让她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要怎么改变呢?有时候,看见这些假设本身就会带来一些改变,而不需要具体做什么。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假设藏得太深了,以至我们把这些假设当成不可动摇的常识。而它们一旦被看到,被带到意识中经受理性的拷问,它们对人心理的隐形操控力就会被打破。说出假设的那一刻,人们经常会恍然大悟,同时又会觉得奇怪: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现在才发现?
所以,检验人生重要假设的前提是,看见心中的假设。那怎么才能看见呢?
心理免疫的 X 光片里的第三栏,就能帮助我们看到这个假设。我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那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第二,如果做不一样的行为,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我们?
第三,为什么阻碍改变的行为带来的好处是必需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如果你认真而诚实地思考了这三个问题,就能知道内心深处阻碍改变的假设是什么。
我还有个小窍门。寻找重要假设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如果……就……"的句型来归纳它们。在这样清晰的句式中,我们会发现原本根深蒂固的信条,只是一个假设而已。
谢谢大家的反馈,下面我来分享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上面这片段提到的艾米,她有个目标是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然而却总是做出与目标相反的行为--------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家有试过做出类似的行为吗?定了减肥计划,面对宵夜和甜食却无法拒绝;想要认真学习提升自己,却总是分心去玩手机;想提前完成任务向老板汇报,但是拖到了最后期限才把工作勉强赶完……明明我们制定了要改变的美好行动目标,计划步骤也很合理,但执行起来往往事与愿违,经常做出与目标相反的行为,也就是破坏目标的负面行为。
这时就需要我们往深里去想一下,为什么改变那么难呢?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人生假设是一种自我限制的规则,如同隐形的人生信条,它指引我们做出一系列与目标相反的行为,从而使得改变的行为难以持续,我们要用办法发现心中的假设。
Why:(通常做法:)改变很难,当我们很想改变又做不到时,往往只是反思外在因素:我的计划是不是制定得不完善,会不会对自己要求过高。
(通常做法的坏处:)排除了外在原因后还是做不到时,容易感觉到“这事太难了”、“我糟透了”,从而失去信心,放弃了改变的念头。
(用自我提问法的好处):从心理学的层面去思考自己改变失败的原因,找出改变的愿望和不改变的动力之间,到底存在什么严重的冲突,看到“幕后黑手”,才能为下一步解决它打好基础。
HOW :那怎样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假设?有时候它埋藏的非常深。需要我们反向提问,向自己问出三个问题:
1.好处?与目标相反的行为(即负面的行为),带来了什么好处?
2.担心?如果我们做出了改变的行为,担心别人会怎样对待我们?
3必要性?阻碍改变的行为带来了潜在的好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以上三个提问我称之为“自我提问三步法”。认真诚实回答之后,我们就能看见内心的不合理的假设:如果我做了XXX(指正面的改变的行为),就会发生XXX的不良后果。
举个应用的真实例子。我想守时,各种场合都不迟到。但我出门总是想着卡点到,拆书帮召开网络会议的时候也是如此。当有一些小事稍微一耽搁,就很容易导致迟到。我不愿意自己迟到,很多时候我已经明明已有充足的时间提前进入腾讯会议室,但是我没有第一时间进去,还要忙些其他事情,其实大多数时候那些事情都不是紧急的,然后等我进去的时候呢,时间已过,主持人已经开始说话。现在我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好处?我卡点进会议室有什么好处?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别人注意到我。
2)担心?如果我提前进的会议室,别人会怎么对待我?我提前进入了会议室,但是我要是走开处理一点别的事情,不守在电脑前,别人会觉得我是一个不够认真的人;大家在聊天我没话讲,也许别人会觉得我很奇怪.
3)必要性?我卡点进入的必要性:不引人注目,会让我有安全感。被人发现有问题,会很糟糕。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有天上学穿了亲戚给的裙子,裙摆有个地方被勾破了,被班上一个女同学发现了,她大声嘲笑我裙子烂了,我当时害臊得真想钻到地下去,她很大声以致彪悍的班长听见了,凶凶地批评了她。我吓得什么都不敢说,连眼睛都不敢望向她们一眼,我怕她们两个人。这件事成了童年阴影。我需要这样的安全感------不被注意到就等于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年少时胆小畏缩的我。尽管我早已不在童年的那个可怕的场景中了,但是内心深处的想法依然深刻地影响了我。
这三个问题答完,我的重大假设就慢慢浮现出来了:如果我提前进入会议室,就被别人注意到我,我很可能会出错或者发言无趣,别人就会看不上我,鄙视我,我内心就会感觉惶恐不安。
现在我看见了这个假设,它是时候该松动了。我已经长大了,也有了成熟的内心和保护自己的能力,它不再是有必要的存在,我能舍弃它了。谁能永远不犯错永远保持完美呢?别人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就这样评判我不礼貌,我就正常说话,想太多完全是给自己加戏。
Where:我们希望达成的目标,我们谈论的改变,是可以用行为来标识的。当想有所改变,心中有美好行为目标而实际行为无法做到,非常适用这个方法。如果不是行为方面的目标,比如变得更快乐,变得更容易满足,希望身边人变成心灵伴侣之类的,三步提问法就不适用。
(防止异议)
对于这个方法,你也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例如:
1 .Q:那我们改变不了,就一定因为内心有了人生假设喽?
A: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是一切做不到的改变都能从中找到内心深处阻碍改变的假设。这可能和期待过高,目标不切实际,行动计划不合理以及外在的环境条件有关。
2.Q:看到自己的人生假设,那我就可以突破自己,做出改变了?
A:不是的,只看到假设是不够的,它只是会开始松动。我们还需要去验证它是否正确,用具体的行为去击破它。
分步催化1
<展示PPT A 内化应用及分步催化1>
小伙伴们,现在我想邀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的一周或是一个月内,在公司例会,拜访客户,日常应酬,家庭教育,亲戚来往......等等众多的工作和生活方面,你们会有想改变,却做出相反的行为的情景吗?比如:想多交朋友,让性格外向一点,但社交场合上面对不熟悉的人却唯唯诺诺,不敢发言;想拒绝一些无效社交,却说不出口;……
在这里,请大家思考一分钟,用笔和纸记下关键字,再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
1)慢慢:我放暑假有点放飞了我减肥的计划。你看现在开始吃甜食,这两天也有吃甜食。还有我会很放纵自己,我之前一直在健身,3月份都有。可能是因放假,最近这段时间好像在做一些跟自己行为相反的一些动作了,这个是我想到的,下周或者明天我也可能还会去放纵自己。
2)喜悦姐:比如说完成个任务,比如说这周想完成个备课,但是一到备课就开始头疼,然后就缓解自己的焦虑,就去刷剧。
分步催化2
<展示PPT A 内化应用及分步催化2>
好,谢谢伙伴们的分享,刚才谈到了我们预想到的未来一些场景,我们还是想做更好的自己,你准备将来怎么应用这自我提问三个步法,来发现内心的重大假设呢?
邀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写下自己的具体提问并给出答案,以便将来应用。之后我会再邀请1-2位伙伴来分享自己的应用。
学习者案例记录:
1)喜悦姐:第一好处:躺平舒服,暂时逃避的快感。第二担心:我看了一下没啥担心,没谁对我有啥看法。第三必要性:耽误了工作,完不成任务,这是不是必要性?(此处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拆书家回应:我们来看看,喜悦姐她给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来看一下,先说好处,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来看剧是可以带来这些快感。
我们会有什么担心?我们做了,当然它成功是没有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在这里反思,我想做我就做到了,我一改我就改完了,就不存在什么要我们去探索的地方。担心如果我努力地去做这些工作目标,有可能是没做成,又或是没做好。有一种可能性,因为我不是你本人,就是一种可能性哈-------人家就说:“你也去做,那做出来又不咋地!”你做出来这个也不是很满意,或者是自己内心另外一个我对自己说:“花时间做出来的也就这样,平平无奇,也不见得很完美,你花那么大的劲!”担心就是指这一方面。
必要性。我这个刷剧带来一个好处,可以很放松很放松自己。那没有这些好处,我就更紧张、更加的焦虑了。你可以这样去理解必要性的意思------它是说如果你做出了潜在的行为,它对你是有用的,你没有这种潜在行为,你不是变得更加焦虑了吗?你如果不通过刷剧,你不是会感觉到我会很头痛、很着急?如果我很简单的归纳一下,大概可以讲成:如果我很努力很认真的去做课程设计的任务,然后又没有很好的成果,或者是都没产出,那我就觉得我我很失败,我努力了也没得效果,那我就对自己更负面地评价,就会让我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就能这样去理解吗?
2)慢慢:在下一明天可能我还会这样,因为我现在是处于一个摆烂的状态,对于下一周或者明天我这样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那我就会这样子问我自己这种摆烂的情况。甜食晚起对我带来有什么好处?其实就是很享受很松弛的感觉。然后第二步,我还会问自己,如果说我真的去健身了,我会有什么担忧,我会问自己,其实我最大的担忧其实有点怕苦怕累,而且有时候我发现,我现在这个程度,体重没有再减了,会有种失败感,别人会说:“你不是在减肥吗?怎么体重没减下来?”我会有这样的担心。然后第三步我会问:我真的有必要在乎这些人的看法,或者对这些好处带我的好处,真的有那么必要去在意这些东西,然后我会想健身其实是我自己的事。我想健身其实主要是并不是为了穿衣服,是真正的瘦下来,是有一个健康的人生状态。现在人越来越老了,少看医生。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谢谢,因为时间的关系,那我今天的拆书就分享到这里,感谢聆听,祝大家都能够找出自己内心的重大假设,看清自我限制的规则,成就“了不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