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在今天的学习之后,我期待大家跟我一样,能掌握正确应对孩子(成人)负面情绪下的不良行为的技能。
《正面管教》p194
当一个伤心的孩子伤害另一个孩子时
理解到一个孩子的错误目的可能是因为自己伤心而报复,并不意味着伤害他人是可以接受的,对身体攻击行为作出弥补,包括三个步骤:
1:对伤害行为进行控制,要将涉及到的两个孩子分开,或将其中一个孩子放到惹事的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通常这意味着把两个孩子分别放在一个冷静的地方,直到他们能足够冷静的做出更好的选择,
2:处理伤心的感受,要花时间找出可能造成一个孩子伤心的原因,并允许这种感受显露出来,当你接纳并认可一个孩子的感受时,你就可以通过让他知道有任何感受,对他来说都是安全的,来支持他的归属感,这是无条件关爱的一种形式,有时候无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消除一个孩子痛苦的原因,父母相互争吵,家庭成员生病或者生活中的其他事件通常都是你无法控制的,但是,允许孩子有一个安全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感觉到支持和倾听就能帮助他恢复过来
3:做出弥补,是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一部分,一种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培养和练习的能力,你可以问那个做出攻击行为的孩子是否需要一些帮助那个受伤害的孩子感觉好起来的解决办法,你可以和他一起想出一些办法,比如提出提供一次服务:为对方清理书桌,给他读一个故事,或给他画一幅画。孩子也可能选择道歉,但你不能强迫他说对不起,这会教给一个孩子说言不由衷的话,如果一个孩子主动真诚的道歉就会有更好的影响。
当孩子对同伴或兄弟姐妹做出攻击行为时我们应该帮他们:
1.进入积极暂停的空间,将两人分开并帮助他们冷静
2.我们需要做到:认可孩子的感觉和情绪;搞清孩子为什么这样;帮助他心情好起来;
3.最后启发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需要提醒的是,情绪是用来觉察的,不是用来控制的,如果他不愿意说对不起,不能强迫他。否则适得其反。
日常生活当中,通常会对做出攻击行为的孩子一顿训斥,然后去安慰被攻击的孩子。
事实证明:攻击人的孩子被训斥后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会变本加厉施加到他人身上,而被攻击的孩子很有可能从此变得喜欢打报告,或者害怕跟他人起争执,丧失了处理争议的能力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
我儿子7岁,女儿3岁。一起玩的时候,妹妹会抢哥哥心爱的陀螺。我一直希望他们能自己处理这样的争执,所以起初并没有要插手的意思,爸爸心疼女儿,好言相劝哥哥让着妹妹,哥哥不乐意但害怕挨揍只能气哄哄转身。以致于这种情况多了,原来相亲相爱的两兄妹跟仇人一样,哥哥讲了好几次要把妹妹送掉,省的跟他抢东西,把爸爸也送掉,因为总是大声吼他。
在读到《正面管教》后,现在遇到这类争执我就利用拆页的方法:把他们拉开,表示了解妹妹想玩的心情,也尊重哥哥不愿给的意愿,玩具是哥哥的,哥哥不同意,我们不能抢。可是妹妹又非常想玩,能不能跟哥哥商量一下,借给妹妹先玩几分钟然后归还呢?如果不行,等哥哥玩10分钟后再给妹妹玩。
这种方法用下来,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请大家回顾一下,在过去的日子里,你有没有因为工作、育儿或者亲密关系的沟通不顺畅而感觉焦虑、失望、愤怒甚至歇斯底里?如果有,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请写下来。并写出最贴切当时感觉的词语。
学习者A:每天叫女儿起床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她总会想尽一切办法赖床
学习者B:爸妈吵架,妈妈喋喋不休,爸爸闷不吭声,我无能为力
A1+反思加工(7-9分钟):
学习了今天的拆页,我们掌握了积极暂停、认可情绪并帮助他(或者自己)感觉好起来、启发孩子为他(或者自己)的行为负责这3步曲,回到刚刚过去失败的案例中,你会怎么处理当时的情况?我们分组讨论,等会请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A:认可孩子赖床的情绪,头脑风暴跟女儿约定最愉快的起床叫醒方式,减少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