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技能点: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刘广深,很感谢大家来聆听我的2-1过级分享。用三个标签做一个自我介绍:
第一个标签是新晋拆书家,第二个标签是心理咨询师,第三个标签是男子汉大丈夫。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填写一个学习者可以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是《了不起的我》,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更好地接受关系的结束。人生一定会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当我们学习了这个方法以后,我们可以在关系结束以后,避免陷入无尽的伤痛,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技能点】用FAB法介绍图书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
《了不起的我》这本书的作者是陈海贤老师,他是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心理作家。
这本书从行为的改变,写到思维的改变、关系的改变,再到转折期、人生发展阶段,讲到我们一生中会遇到的那些问题以及系统的解决办法。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
半年狂销20万册,12万[得到]APP付费用户亲身证实有效。读者公认值得一辈子收藏的好书,看完能用得上的心理学工具。
【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可能是讲学习者能够解决哪些痛苦、突破哪些障碍、实现什么梦想、获得什么价值。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愿意为改变自己付出多大的代价?报几十万的课程?去一趟西藏?
我告诉你,改变可以简单到从你读完这本书开始。这本是一本自助手册,任何时候只要你想有所改变,你就翻开这本书。
过渡语:
下面我们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一下。
原文拆页 《了不起的我》p275-p276
如何接受结束
最终,我们是怎么接受这种失去的呢?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
曾经研究过一些重症患者的心理,发现重症患者接受自己生病要经历五个阶段。其实,这五个阶段也适用于接受像分手这类关系的结束。第一个阶段是否定,就是不相信关系真的会结束,还以为只是跟过去一样吵架而已。第二个阶段是愤怒,就是觉得自己被欺骗、被抛弃了,哀叹为什么是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我们会不停地指责对方,好像对方不仅没有永久离开,还会回来接受我们的指责一样。第三个阶段是讨价还价,想着也许对方会改变,也许我们可以等待,也许我们还有机会再在一起。第四个阶段是抑郁,这就是前文讲的迷茫期。最后,才会进入第五个阶段,我们的心才会慢慢重归平静。
我喜欢的一部电影《情书》,讲的正是接受结束的过程。电影里的女主角博子一直走不出未婚夫登山去世的阴影。故事的结尾,博子的新男友带着她去了她未婚夫遇难的雪山。哪怕在山脚下,博子还拉着新男友的手不安地说:“太过分了,我们会惊扰到他的,我要回去。”
可是那天早晨,当博子看着远处圣洁又安宁的雪山,压抑已久的悲伤终于痛快地释放了出来。她对着雪山一遍遍大喊:“我很好,你好吗?”然后泪流满面。
那一刻,她终于愿意直面逝去的悲伤。而她的新男友就在雪山这边,微笑看着她。雪山那边是结束,雪山这边是开始。生活在让人心碎又带着奇怪安宁的悲伤中,滚滚向前。
所以,该怎么接受结束呢?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固执地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起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
我们很容易对结束有一个误解,以为结束就是没了,就是某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此消失不见了。也许一段关系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再也见不到他(她)了,但是结束并不意味着消失,关系会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是我们存在于这段关系中,现在是这段关系存在于我们心中。当我们从失去的关系中重生以后,就重新获得了这段关系。在对往事的回忆里,它变成我们内心柔软的角落。
[what]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面对分手失业,亲人离世,和重要的人分别等有重大变故的事件,跟人患了重病后的心理过程是类似的,需要经历五个心理阶段。
第一个阶段∶否认,拒绝接受现实。第二个阶段∶愤怒,指责。第三个阶段∶讨价还价,想要改变结果。第四个阶段∶发现结果是不可改变的而抑郁。第五个阶段∶接受现实,回归平静。
[why]
我们怎么度过这五个心理阶段,决定了我们如何从结束的影响里走出来。
(一般情况,大家会怎么做)
大多数情况,我们会交给时间,让时间帮我们走出悲伤。
(一般情况有什么坏处)
但有时候时间是一剂解药,也可能是一剂毒药。
时间要多久呢?也许是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也许是一辈子……
举一个反例
十年前,我和女朋友分手,觉得给不了对方想要的生活,我认为分手对大家都好。
但我发现分手以后,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会刺痛我,我一直在后悔和难过,没有再想去恋爱,我其实一直没有放下,没有真正接受分手的现实。
[how]
如何接受结束,作者给出一个答案,我把原文句子提炼成了三个步骤∶
①接受现实,承认失去。
②哀悼过去,去痛哭,去迷茫……允许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跟好朋友去大吃一顿,唱k,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③重新期待未来,顽固地相信未来会更好,哪怕现在看不到那个未来。
(把反例变成正面例子)
现在我用这个方法来帮助自己接受分手的事实,
①我会告诉自己∶已经结束了,要放下了,
②我会痛骂自己一顿,大哭一场,
③我会告诉自己∶这也许是命运最好的安排,未来一定会更好,我一定能收获属于我的缘分。
[where]这个方法适合用在面对关系结束后,难以走出对从前的羁绊,可以帮助自己发展新的关系。
如果对关系的结束没有太多的在意,也不觉得难以接受,那就不需要更好地接受结束了。
A1 激活学习者经验+显像提问
我们回想过去发生过的,关于关系结束的场景,
比如孩子毕业了以后再其他城市工作,远走他乡,一年只回来一两次……
离开旧的环境,来到新的环境……
女儿远嫁了……
换了工作,曾经的老板变成行业竞争者……
离开拆书帮,跟师父分道扬镳了……类似场景,
你是当时是什么感受,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分组分享
现在我们现场两两一组,轮流进行分享,然后邀请一位小伙伴跟大家分享一下。注意时间,每个人分享的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内。
好,我看到大家分享得热情,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组内分享现在结束,有没有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这位小伙伴(张敏)可以分享一下吗?
分享人张敏∶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工作,因为我原本工作的话不是东莞,然后这边的吃喝所有的东西我都不一定能适应,然后我从那边过来到这边来的话,我就觉得这个工作方向不一样,环境不一样,然后包括日常生活习惯所有的都不一样,我到这边来我也听不懂白话,然后其实是有点拒绝的。
然后接着第二个就是工作的一个环境,因为以前熟悉的小伙伴,然后熟悉的工作事务,包括离家特别近,离我自己家特别近,然后到这边来了之后我也是慢慢适应,但我适应的阶段就是没有说我先否定这边周边一切,我是想着先去适应,我把它每一个过程当做一种体验,吃肠粉我就当做这是一个我第一次来广州一样那种好吃的东西去感受它,然后也没有内心否定它,因为否定我就会很难受。
我的感觉就是慢慢适应。
拆书家刘广深∶
是来到这边开始了新的关系,跟原来的环境的关系结束了。
分享人张敏∶
是的。
拆书家刘广深∶
好,谢谢。有请木门老师来分享一下。
分享人木门老师∶
我就直接在这里分享,我是也严格来说也不是一段关系的结束,而是说一段关系这个状态的结束。这是我跟我妻子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我们就是那种夫妻在一种甜蜜的状态就没有了,就变成了大家都放在孩子上怎么样,当然这也是另外一种幸福,但是就以前那种关系就跟他永远不在一块了。
拆书家刘广深∶
好,这也是一种结束,谢谢木门老师的分享。
A1反思加工
我们进入到下一个A1反思环节,回到前面那个情景里面,如果用上结束的三个步骤,你们会怎么处理?我想给大家2~3分钟时间先思考一下。
拆书家刘广深∶
我还想请刚才两位朋友叫我帮他分享一下 ,有请。
分享人张敏∶
已经承认我现在就是来到东莞了,我现在生活的地方就是在东莞南方的城市,然后我也不能沉迷过去,觉得我以前的地方多么好,然后所以我当时就觉得要适应这边的生活,因为这边没有任何我的亲戚,没有任何我的朋友,我感觉就像自己是孤家寡人来到这边,虽然我是结婚在这里,但是我感觉就是我脱离了我原本生活的一切。然后接下来我就觉得我们既然不在一起,对未来稍微有点期待,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拆书家刘广深∶
谢谢,张敏老师的分享,时间关系,我们的分享到这里。
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的内容,如何接受关系结束的三个步骤,一承认现实,二哀悼过去,三期待未来会更好,哪怕现在看不到未来,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