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贵阳黔灵分舵线下拆书活动。我是今天的分享者周云香。我是终身学习成长者、准二级拆书家、资深物业管理经理人。用一句话介绍我自己就是:做物业管理服务的终身学习成长者。
【FAB书籍介绍】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这样读书就够了》
F:特征(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读书的书籍,作者赵周老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实践家,专注于成人教育和学习方法的研究,他提出了“RIA便签学习法”,R便签指的是原文片段,I便签指用自己的语言转述R原文片段的知识,A便签分为A1和A2,A1对应的是过去的经验和反思,A2对应的是未来规划。“便签学习法”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书籍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A:优势(和其他书对比有什么优势?)
之前我们读的很多书都是跟随作者的思路以知识为中心,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经验,聚集实际问题的解决,让知识“为我所用”。作者赵周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运用,他是“拆书帮”和“拆书学院”的创始人,通过使用“便签学习法”,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书籍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B:利益
你有没有过:读完了一本书只记得标题?读到书中感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当时就划线标注重点,但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划线标注的重点烟消云散。正所谓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一生?想把书中有用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想分享给亲朋好友或者团队,却不知道怎么分享;或者分享了起不到作用,该怎么办?读了这本书,你将会收获到读书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如何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随时取用。
B1:
若你想把书中有用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本书中可以教会你怎么做。
B2:我们今天的拆页就是带着大家一起用一种有趣、简单、高效、实用的方法去分享、转发有用的知识。
【学习目标】学会应用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方法
【分组】三个美女一组,两个帅哥一组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分享。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看一下我给大家准备的手稿内容,阅读完毕后举手示意我。
R:原文拆页
“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法” 来源 赵周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 P116-P117
在拆书帮几十万组便签实践中,我们深知让大家自己写便签的难度。所以,这里提供一个有效、有趣的训练法,叫做“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法”。
这种方法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泛华了对练习场合和学习内容的要求,同时进一步简化了对工具的要求:你不用准备一本致用类图书,也不用准备3张便签,甚至不用刻意为锻炼便签法技能规划时间,只要在你每天本来在做的事情上稍加要求,就会很有效。
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在朋友圈里直接转发任何内容。当你在微信订阅号、朋友圈或某个群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想要转发时,让自己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能加上自己的转述再转发吗?重述的时候体现一下前因后果或适用边界吗?我能补充点儿自己的相关经验吗?我能加上一点儿自己的东西,那你就得到了锻炼。如果对着手机想5分钟还是想不到呢?实在想不出来就放弃转发吧,这篇文章跟你的关系没那么大。同时,那5分钟也没有浪费,在这期间你的大脑得到了高效练习,对应I、A1、A2的思维肌肉也得到了强化训练。
【what】 这个片段就是教我们不用写三张便笺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转发朋友圈训练便签法的简单有效方法。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通常在看到有用的文章、视频等想要分享的时候,都是直接点击就转发朋友圈了,或者就直接原文分享给好友,不会加上自己的语言或者关联自己的经验,这样的转发和分享,一是对内容只是短暂性的觉得有用,过后就忘了;二是起不到分享给圈内好友学习的作用,也没有人会去点开。所以直接转发朋友圈或分享是毫无意义的,自己没学到啥,对别人也没有影响力。
【案例1-反例】
2024年2月27日,我转发一个宣传火灾安全的视频,按理说这个视频很重要,与人人有关,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4个人点赞(估计都是迫于面子,而不是感觉内容重要,也许都没点开),没人互动,说明毫无影响力,引起不了别人的重视。
<这么做的好处>
反过来,如果我们转发或分享有用的文章、视频时,加上自己的语言,关联自己的一些经验,再补充一些文章中提到的好的方法或者好的概念适合用在工作生活中的某些地方,禁忌用在哪些场合。就会让自己内化这个方法,转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圈内好友一看:“咦!我也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当初要是早知道这个方法,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尴尬了”。起到分享学习的作用。
【案例2-正例】
2023年4月21日我帮同学转发了一个宣传新疆旅游的视频,加上了自己的文字,尤其是关联自己的旅游经历,一会儿互动人数就达到了30个以上,因为用自己的文字说出了新疆的美和去旅游攻略,圈内好友一看就有一种想去的冲动,还有确实也有好友想去新疆旅游。这样的朋友圈就增加了影响力。
【how】
如果你也想把“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法”用起来,可以这样来做:
第一,明确意义:明确要分享或转发知识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实在不能明确,就不要转发分享;
第二,转述:用自己的语言把转发分享的意义重新说出来;
第三,关联经历:关联自己过往的某个具体经历,带入情景。
第四,提示注意事项:提示转发分享对象注意事项,变相提要求;
第五,适用范围:这个理论或者方法可以用于哪些场合,不能用于哪些场合。
【where】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特别适合用在产品推广、学习分享、生活分享等方面,尤其是我们在觉得写3张便签有难度的情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训练自己,可以很好与我们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客户或亲朋好友感觉非常接地气。比如:给客户做产品推广的时候,加上自己的使用经历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但是一个对就是单纯的想分享一下的时候,就不太适合这个方法。
A1显像提问
听完我的分享,大家也回想一下,结合刚才的讨论,我们最近转发的朋友圈、或者和朋友分享、和家人的分享、和同事的分享,和孩子的分享,分享的结果是什么,分享或转发对象都是些什么反应,为什么?我们如何根据刚才的5个步骤可以做得更好?请小伙伴们来分享一下。
【现场学习】
分享者:王兰
之前:我从来不转发发朋友圈,因为我害怕转发朋友圈以后,对我的人设有影响,转发朋友圈肯定要写点东西,如果你不写,是赞成这个事情,还是反对这个事情,又担心写了以后,大家对我这个人是什么样的看法,所以我会有这个焦虑,有这个担心,担心别人对我的态度,所以不敢发朋友圈。
今天听了分享之后:看了一篇文章直接转发的过了就过了,但是在文章里面看到有意义有价值的点需要提炼出来关键的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别人看那两个关键的字和关键的点就知道对我来说是有帮助的,那这个宣传效果就不一样了。
非常感谢,王兰小伙伴从之前的就发一个链接甚至不敢发朋友圈的情况,今天结合这五个步骤转发分享,至少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相信这样内容分享出去除了更多的人受益以外,影响力增加的同时也把知识内化了。
A2:未来应用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我们再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用这5个步骤试着去转发朋友圈或者微信分享知识、趣闻时,和之前的转发、分享对比一下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