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好!我是汤玉伟
下面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1, 线下媒体sales。
2, 终生学习践行者。
3, 拆书帮一级拆书家。
【新技能1:设定学习目标】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还是《精进》这本书中的片段,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着我一起完成RIA学习后,通过今天学到的方法,学习者能够学会把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转变成自己的兴趣。
为了便于过程中的讨论,我们做一下分组,两两一组,剩下三人一组。
【新技能2:FAB 法介绍图书】
F: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精进》,副标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作者是采铜。
这是一本关于自我提升的书籍。
作者提倡通过练习和深化个人的长处来达到极致,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全面发展。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训练来直面现实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专注于个人优势来优化个人资源和才能。
A: 相比同类个人成长的书籍,
1.书中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设计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如时间管理、选择标准、行动策略、学习方法、思维工具、才能培养和成功探索等七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自我提升框架。
2.内容独特性:书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持续精确努力的自我提升方法,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步骤的积累来撬动更大的可能性。
B1: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那么有什么具体的方法论来指导嘛?这本书中一些具体的案例,可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助你一臂之力。
B2:今天我们学习的片段是,怎样把一件我们想做的事情,转变成自己的兴趣。
省去了我们挑选兴趣的烦恼,让我们不用刻意去选择自己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把我们自己想做的一件事,转化成兴趣。
原书拆页 P250-251. 片段来源:《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越是急于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就越是寻觅不到,因为这个急于求成的心态,常使我们浅尝辄止或者妄加评判,消耗了我们原本就不多的耐心,使我们离“真正的”兴趣越来越远。
因为努力而热爱
改变这种局面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
一是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
宁可傻一点、笨一点,去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上去又富有挑战的事,或者去做一些少有人做但又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并且咬咬牙,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就能把死循环的闭环打破,开启新的良性的循环。不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并不是说不再追求兴趣或者忽视兴趣的重要性,而是调整一下顺序,不再是要求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二是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要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以读书为例,把生活的乐趣融入读书的乐趣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林语堂先生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很推崇李清照:“最理想的读书方法,最懂得读书之乐者,莫如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及其夫赵明诚。我们想象到他们夫妇典当衣服,买碑文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的情景,真使我们向往不已。你想他们两人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经籍,这是如何的清雅,如何了得的读书真味。”把读书的乐趣融入生活的苦辣酸甜之中,融入夫妻间的浓浓爱意之中,便是李清照夫妇的读书艺术。
三是增加互动,变单向的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或者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
好,时间到,如果还有老师没有读完也不要紧,我将在下面的分享中继续为你进行讲解。
I重述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挑选兴趣爱好很容易,难在坚持,当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想的就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去考虑自己的意志力、耐力,但是一个人的意志力总会有极限的。
WHAT: 今天的这个片段,教我们换个思路、换个角度,把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转变成为我们的兴趣。
WHY:
【新技能3: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常我们选择兴趣爱好,会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打上兴趣的标签;或者从众,跟着朋友一起参与一件事情,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片段中所说,如果我们急于确定给一件事打上兴趣的标签,那我们在后续的发展中,或者短暂尝试就放弃,或者处于艰难坚持中,慢慢消耗掉我们有限的耐心,最终放弃。
片段中给出的方法,让我们在不断深入的体验中,不痛苦的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从中获得满足感,最终转变成我们的兴趣。
【举反例说明】
18年秋天,每天都能正常下班,休息也规律,有很多空余时间,就想给自己找个业余爱好,最好是运动类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扩大一下自己的圈子。
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一个跑步的圈子,一起去体育场跑步,每周日早晨7点,一起跑一个五公里。参与一次这类活动后,我买了跑步的各种装备,每周也跟他们去跑,开始感觉氛围挺好,时间也固定。
但是,随着天气转冷,偶尔会碰到雨天,去的次数开始减少,慢慢开始掉队。再后来,周末要带小孩,去的更少。
最后,就不去了。
HOW:怎么做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原文片段中的这种方法呢?
1,选择去做:选择一件自己当下想做的事情,不管事情是不是很难,不去想这件事我是不是喜欢做,或者比较小众但有意义的事情。
2,沉浸其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件事情里面,把自己融入到这件事情当中,深入体验。
如:情感共鸣:例:比如读书,可以把自己代入文中的角色,去体验文中的情节,和作者互动。或者把文中的内容套用在自己身上,想想自己会怎么做。产生情感共鸣。
创造沉浸式环境:例:在家里,找个角落,布置好座椅、灯光、音乐、沉香这些,为自己读书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自己更愿意读书,享受读书。
实践和体验:买完书,先拆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先读起来,不考虑读书顺序。再就是,可以把自己读到的有感触的内容和朋友分享。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
3,增加互动(展示交流):跟自己的情绪互动,跟自己的身体互动,跟自己的朋友圈朋友互动,短视频朋友互动,找到做同样事情的人一起交流。
如:读书时,跟作者思想碰撞,把读的有感触的内容拍照发圈,发短视频,加入拆书帮,跟我们分享、互动。
【反例变正例】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知道这个方法。当时也不用那么纠结于做什么或者去加入一个活动组织,买装备什么的。
第一步,选择去做,跑步,下楼在小区,先动起来,有时间就下楼跑起来,什么都不去多想,也不用过多的准备。
第二步,沉浸其中,边跑边学,可以买书籍,再去应用书中的跑步方法。跟小区内一起跑步的人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在提高中,享受跑步这件事情。选几部跑步的电影来看看,找找情感共鸣。
为自己找一条离家不远的风景好的跑步路径,干净、有河流、花草树木、石板路,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跑步音乐。让自己沉浸在美好的跑步氛围中。
第三步,增加互动。
跟一起跑步的人聊自己的跑步感受,跑步故事,听听别人的跑步故事,增加互动。线上,发朋友圈打卡、短视频分享跑步时遇到风景,分享自己在跑步中的的学习、体验、成长、遇到的美好和故事,让自己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获得更多的丰盈感和满足感。
WHERE:
适用:业余爱好的选择和投入。
使用情境:工作之余,业余时间充足,没有牵挂,想找一件事情丰富一下业余生活,选择困难。或者在一次失败的兴趣尝试后,不愿意继续尝试找新的兴趣爱好。
不适用:正式工作场景
A1
【新技能4:显像提问法】
请大家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忙完工作回到家里,吃完饭。
我们躺床上或者沙发上,打开电视,拿着遥控不停地换台,最终停在一个节目上,电视在播,而我们自己在发呆、或做其他事情。
或者手里拿着手机,葛优躺在沙发里,漫无目的的刷着短视频、打游戏等等;
有没有突然那么一刹那,我们会反思,这样的状态不好,想找一个兴趣爱好,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提升一下自己。
可以回想一下具体的场景,请在便签上写一下时间、地点等关键词。
请写下发生的事情,当时怎么做的,最后结果如何?
时间 1 分钟,现在开始。
分享
请青颖老师老师分享一下
在家一边拖地一边刷短视频,刷多了感觉没什么有意思的短视频。
有那么一瞬间,感觉刷短视频没什么意思,想给自己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
回应
是的,当我们有很多业余时间,会有那么一瞬间想要找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一下自己。
A1+
【新技能5:A1+ 请学习者反思加工经验】
请老师们进一步思考,如果时间再回到我们故事发生的那个时间点,当我们在茫然、纠结于怎样找到自己的兴趣时,
应用今天学到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去做,
第二步,泡在里面(沉浸其中),
第三步,增加互动。
我们是否有新的启发?
请大家想想,在标签上写下关键字,要求:要有具体的行动方案。
然后在组内分享,写行动方案时间共3分钟。
3分钟之后,我邀请一位老师用1分钟时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行动方案。
【分享】
青颖老师:
第一:在当时的刹那,思考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做,每周直播分享书籍
第二:在家里书房中,准备一个直播的角落,布置好。先把准备分享的书籍自己读透,找个小伙伴一起读书、讨论、一起直播分享。
第三:不是单向的学习,选择直播分享 出去,跟直播听众互动,分享。让自己做的事情给自己带来满足感。
【结语】
好的,最后总结一下。
今天我分享的是如何运用片段中的方法,把自己想做的一件事,转变成为自己的兴趣。
第一步,选择去做,
第二步,泡在里面(沉浸其中),
第三步,增加互动。
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所学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把想做的变成自己的兴趣,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充满乐趣和阳光,让我们的生活更美满、幸福。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