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亲密关系(第五版)》这本书。
F:这是一本两性与婚恋的百科全书。作者是罗兰·米勒,休斯顿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事亲密关系教学25年之久,于2008年荣获人际关系研究国际学会卓越教学奖,并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和PsiChi的EdwinNeWman杰出研究奖。对人际关系有很深的研究。
A:这已次此书的第五版,有很大阅读群体,在京东上好评率为97%,高于大部分同类书籍。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注重专业性,又强调可读性。研究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士可以从中得到学习和参考;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只要他(她)想获得一份满意的亲密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B:我们大家可能都会对亲密关系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比如爱情和性欲真是由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的吗?童年期的经历真能决定未来婚姻是否幸福吗?难道真有一种能够决定“出轨”的基因吗?难道异性友谊真的无法避免“性”的尴尬吗?《亲密关系》可以帮你解决这些疑问,她能使你做的更好。
那些批评伴侣人格和品德的抱怨会贬低伴侣,往往小题大做,把小问题看严重、不容易解决的难题。(想想我们伴侣的那些苛刻的抱怨,无怪乎他们有时会采取防卫行为。)尽可能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伴侣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为明智、准确。这种方法就是行为描述(behavier description),这样不仅能告诉伴侣自己的想法,还能把谈话重点集中在可处理的、单独的某个行为上,而行为比人格更容易改变。正确的行为描述专指某一特定事件,不会涉及普遍性;因而,在沟通中指出问题时不应该使用总是或从不这样的词语。“你总是打断我!从不让我把话说完!”,这样的表达不是正确的行为描述。
我们还应该使用第一人称称述(I—statements)来明确说明自己的感受。第一人称陈述的句子以“我”打头,然后描述清楚明白的情感反应。这种句式能驱使我们辨识自己的情感,这对伴侣双方都有好处,也有助于我们“拥有”并承认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把关注全部放在伴侣身上。因而我们应该说“我现在感到非常生气”,而不要说“你真惹怒我了”。
行为描述加第一人称的陈述方式,可以使沟通变得更为准确和有效。把它们结合起来的简单方法是整合成XYZ陈述格式,也就是“当你在Y情景下做X的时候”(标准行为描述),“我感到Z”(第一人称陈述)。
(举例子)
有两个要好的朋友交流,其中A朋友习惯性打断B朋友的说话,B朋友就抱怨说:“你怎么这么不为人着想,从来不让人把话说完!”,这对A朋友人格和品德进行批评,轻则,可能彼此停止谈话,重则,友谊的小船还真的是说翻就翻。如果B朋友按照XYZ陈述格式来说,“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大家是不是会觉得效果好很多。这样进行陈述有可能得到A朋友体贴的、表达歉意的回应。
(预想异议)
当然,有没有看完后觉得这样的表达只适合伴侣之间,不怎么适合同事和朋友?是不是也觉得这样表述比较书面和西方化,而与我们复杂的实际情况有些不合适?,是的,我也有这种感觉,这就更需要我们联系自己的真实经验,规划自己的具体应用,放到自己的案例中来学以致用。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请各位回想过往在跟父母、伴侣、朋友或同事等相处时发生的一些抱怨和批评的情景,比如抱怨室友从不打扫卫生,抱怨伴侣脏衣服乱扔等,回想当时是怎么说的,结果感觉怎么样。请大家用2分钟在小组里讨论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我妹妹习惯把作业留在最后一个晚上,一是会做作业做到很晚,二是作业质量无法保证,所以我对她这样:“你老是把作业留在最后才做,作业质量很难保证,不能提前些做吗。”,这样方式有过几次后,现在妹妹都不怎么接我电话了。
学习者2:我们宿舍打扫卫生没有一个安排表,只是靠自己主动性,所以我经常去打扫。有一次,我就对室友说:“怎么总是我打扫卫生,今天是我,昨天也是我。”,这样表达室友听起来很不舒服,宿舍打扫卫生的情况也没有得到好转。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请大家根据自己刚刚分享的情景,加工一个具体例子,联系今天的拆解,说明今后在该情景下如何做到准确有效,并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我妹妹习惯把作业留在最后一个晚上做,一是会做作业做到很晚,二是作业质量无法保证,我按照XYZ陈述格式对她这样说:“当我看到你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做作业做到深夜时,我会为你的作业质量和身体健康感到担心。”,这样方式效果会很多。
学习者2:们宿舍打扫卫生没有一个安排表,只是靠自己主动性,所以我经常去打扫。我按照XYZ陈述格式对室友说:“当我看到这两天的卫生没有谁主动打扫时,我感到有些生气。”,我认为这样表达效果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