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4年7月南京分舵第二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非暴力沟通》,用爱的语言化解冲突,建立和谐关系。

开场: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2-1的过级,折页选自《非暴力沟通》。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吴兴珠,口天吴,高兴的兴,珍珠的珠,大家可以叫我珠珠。

我的第一个标签是: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致力于正面管教课程的推广和实践。

第二个标签是: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旨在帮助高考学子精准匹配心仪的院校和专业。在刚刚过去的6月底,7月初,我和我的团队在常州完成了100多个学子的志愿填报规划,在有限的时间内,持续高强度、高密度、高信息量的工作,是我最近这段时间里觉得最有意义和成就感的事情。

第三个标签是:赵周老师带领的100天美好生活践行营营员,在社群的陪伴下建立新的身份认同,养成新的习惯,而我把跑步加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以期有更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分组】根据现场的人员,分为2人一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生活中使用和练习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平和地提出自已请求,更大程度地争取对方的支持。

F: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深入浅出,简单易读,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诠释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用非常落地和实操方式帮助人们和谐相处、平等沟通,表达爱意,解决问题。《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更是用它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缓解仇恨和痛苦,创建和谐的关系

A:这本书樊登老师讲过,在逻辑上我们可以把《非暴力沟通》当作是《关键对话》的升级版。《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更深入地剖析了暴力产生的来源,大量运用了生动真实的案例,呈现了生活中自动反应式的沟通,并给出了一个非暴力的解决方案。

B: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更清晰地表达自己,从而建立更加健康和支持性的关系;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压力和冲突下保持冷静和清晰,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一套沟通技巧,更是一种促进内在成长和和谐人际关系的生活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建立更为深刻和富有同情心的连接。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来自《非暴力沟通》第6页

要达到让双方都能发自内心地相互给予,我们需将注意力聚焦在四个方面——它们是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我们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不论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益于我们,我们只是去观察。要做到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我们的挑战在于不夹杂任何评判。不论喜欢与否,我们只是说出人们做了什么。第二步,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是感到伤心、害怕、喜悦、有趣,还是心烦呢?第三步,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觉察,我们清晰和诚实地表达出自己的状态。

例如,一位母亲想和正值青春期的儿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说话,她可以这样来表达以上三个要素:“菲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团脏袜子和电视机旁边的三团脏袜子,我很生气,因为我希望在我们共用的空间里能多些整洁。”

紧接着,她可以表达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一个具体的请求:“你愿意把你的袜子放在你房间或放进洗衣机里吗?”我们借助这个要素提出对他人的期许,希望他(她)怎么做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之为爱的语言,生命的语言。它是一种在明确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的基础上,既能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能尊重地倾听他人,有意识的使用语言的一种沟通方式。他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彼此尊重,乐于互助。他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

非暴力沟通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清楚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不带分析、批评和指责;另一方面则在于清楚地表达什么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并将这个信息以请求而非命令的形式传达给他人。非暴力沟通关注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如果没有,怎样做才能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它告诉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以使他人更愿意为我们的幸福做贡献,也告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信息,以使我们更愿意为他人的幸福做贡献。

【Why不那么做的坏处】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关注到自己和对方的情绪和需要。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自动进入防御状态。

我们来看一下以下几种场景:

发生的亲子之间的;

比如,希望孩子收拾一下房间,

看看,你的房间都乱成什么样子了,这跟狗窝有什么两样?

而孩子呢要么不说话,要么气冲冲地收拾,也可能既不回应也不行动。

再比如,希望孩子能及时收好玩具;

我都说过100遍了,玩完玩具要把它收好,为什么地上还是一团乱?

在这之后你依然可能大概率使用同样的说辞,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生气而学会主动及时收拾玩具,最大的可能是把你的生气看成收玩具的信号。

发生在夫妻之间的,希望丈夫早点加家:

都几点了,你还知道回家啊?满屏的指责,丈夫可能也因为委屈和不满而怒气冲冲,争吵一触即发。

而我自己最近也有一个失败的案列:有一天晚上就接送上高一的大女儿放学的事,我说:老公,我有点累了,晚上你接一下孩子吧!他下意识地就回应道:就你累,我不累呀,自己去接!

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这个沟通方式可能让我老公感受到了被命令和要求,感觉不太好。

以上几种情况中,我们的本意是希望生活变得更好,孩子能够自我负责,丈夫和妻子之间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和相处,能够互相支持。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因为这样的沟通方式暗含的指责很可能引起对方的抵触、抗拒以及情感疏离,沟通结果都与一开始的目标背道而驰。

【How】

我们来看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观察:不带任何评判的表达出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

感受:表达出看到这些客观事实时自己的情绪感受

需要:说出情绪感受背后的需求

请求:说出想让对方做出的具体事情

【失败案例】晚上接送上高一的大女儿放学的事,我说:老公,我有点累了,晚上你接一下孩子吧!他下意识地就回应道:就你累,我不累呀,自己去接!

【成功案例】

应用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是这么说的:老公,你看啊,最近半个月都是我在接送,你也知道,这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激烈,我也是尽量听她说不反驳,接纳她的情绪(这部分是观察),我觉得有点累(这是感受),需要时间来处理和消化这些情绪(这是我的需要),晚上你能去接一下孩子吗?(这是我的请求)这一次,老公听完后呵呵一笑,没有反对了。

【Where】

非暴力沟通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有人用来改善工作,有人用来改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而作者本人则把它运用到心理辅导和外交、商业谈判以及任何性质的争议和冲突中。我见过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把感受用到非咨询工作状态中,对于促成合作确实很有帮助。书中介绍的改善工作的案例是教师用于提醒学生专心听课的场景,还是很有成效的。我个人的经验是非暴力沟通,对于改善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是非常有帮助。而对于职场中的更多的应用,我期待今后能够听到在座各位的积极反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布催化1-A1显像提问-失败的例子】

请你回忆最近一次的沟通不顺畅的时候,比如你要求老公做个什么事,他第一时间找借口把球踢了回来;跟孩子约定好几点前完成作业,可孩子过了点却依然在写作业,当时你有什么情绪和需求,你是怎么说的,对方是怎么回应的,结果如何?

请大家在小组分享交流,2分钟时间,稍后我们邀请1位小伙伴来做分享,分享时间为1分钟。

学员案例记录:

与孩子约定好看一集动画的时间,用小度计时22分钟。小度提醒之后,孩子继续看,我就上前提醒:时间到了!22分钟到了!上前制止,孩子才能停止。

【分布催化2-A1+反思加工】


接下来,大家结合刚才分享的自己的案例,如果时光倒流,再次回到当时的情境下,用我们今天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你会如何表达自己情绪和需求的,如何提出请求?请大家继续在组内分享交流,时间为2分钟。然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时间依然是1分钟。

学员案例记录:

跟孩子约定好玩30分钟平板,时间到了,孩子没有主动停下来。

妈妈:宝贝,我注意到闹钟已经响了,约定的平板使用时间已经结束了。你还在玩平板,我感到很生气。我更关注于你的视力健康,我希望你和妈妈一样能对自己的视力健康负责任。请你现在就把平板收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