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首先,我想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刘梦,“刘”是传承的姓氏,“梦”这个字则蕴含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愿我能带着家族的期许,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身为陪读妈妈,我深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而学习恰如通往梦想的桥梁。我满心期待让家庭充满爱与理解,以积极的姿态与孩子一起学习。
期望能与大家一道在追梦途中相互激励,共同成长。
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拆书。拆书是一种主要适用于提升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用类知识的学习为重点,突出以学习者为核心,并非以知识本身为核心。知识与学习者的经验紧密关联、规划行动并积极增强能力。
拆书分为个人和组织这两种形式。个人学习通过便签法,即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便签拆解知识,以实现学习后能够活学活用。组织学习则由一位拆书家引领并推动一群人将知识化为己用。就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而言,一位拆书家所创造的价值丝毫不逊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作为学习社群,是由一群热爱拆书学习的人士组成,在全国各地的拆书分舵开展非营利性质的共同学习活动,这是一个青年组织。拆书帮的使命在于助力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优秀的拆书家。
《非暴力沟通》P7-8,选段:非暴力沟通过程
要达到让双方都能发自内心地相互给予,我们需将注意力聚焦在四个方面——它们是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我们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不论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益于我们,我们只是去观察。要做到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我们的挑战在于不夹杂任何评判。不论喜欢与否,我们只是说出人们做了什么。第二步,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是感到伤心、害怕、喜悦、有趣,还是心烦呢?第三步,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觉察,我们清晰和诚实地表达出自己的状态。
例如,一位母亲想和正值青春期的儿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说话,她可以这样来表达以上三个要素:"菲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团脏袜子和电视机旁边的三团脏袜子,我很生气,因为我希望在我们共用的空间里能多些整洁。"
紧接着,她可以表达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一个具体的请求:"你愿意把你的袜子放在你房间或放进洗衣机里吗?"我们借助这个要素提出对他人的期许,希望他(她)怎么做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好。
这个片段讲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也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过程,说的是在与他人开展非暴力沟通时需要涵盖的四个关键要素:观察、感觉、需求、请求。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效的沟通成效。
为什么高效的沟通需要这四个要素呢,我们与他人建立连结需要怀有善意,不带着有色眼镜,也就是不含有感情偏见或者主观见解的去观察行为才是客观的事实。通过客观事实去表述感受、需求,再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请求,这样的过程才会能真的解决问题,高效的沟通。
片段里详细的呈现了四个要素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观察,仅仅陈述事实,杜绝观点。第二谈感受,这是基于事实所流露的情绪。第三讲明确的需求,源于第二点的情绪,阐明自身的诉求。
第四诚恳的请求,为了满足第三点的需求,提出对未来行为的期望。
这样的沟通方式适用于日常的生活及工作场景中的沟通交流;然而,我认为在某些特定的重要商务场合以及紧急情形下,这个方法或许并不适用,紧急情形自不需要解释,而一些特定的重要商务场合,并不需要个人的感受和需求。
其实看了这个片段,我也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上周六晨跑结束后,我准备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我要从客厅的桌椅、餐厅、楼下沙发等等多处收集脏衣服,才能集齐。在收集期间,我嘀咕但是又怕老公听不见,所以声音故意放大,抱怨老公随意放置衣物和装备。其实,我明知这样的嘀咕毫无用处,除了发泄情绪,根本无法实现有效沟通,也解决不了问题。
结合此次所学内容,当时我本可以采用更高效的沟通方式,比如这样说:
“老公,你换下的衣服分散在各个地方。【这是我的观察】这让我心里很不好受。【这是我的感受】因为我得四处去收集,实在太麻烦了。我特别希望每次要洗的衣服都能集中在洗衣机旁的脏衣篮里。【这是我的需求】你下次能不能把要洗的衣服都放到脏衣篮里呀,或者在楼上也设定一个固定收集脏衣服的位置。【这是我的请求】”
通过学习以及我自己的案例,我们看到了非暴力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未来,看看怎样将非暴力沟通运用到新的场景里。我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将非暴力沟通运用到与儿子关于电子产品使用规则的交流中。
当儿子再次沉迷于电子产品而不愿放下时
首先观察:为儿子计时、拍照;在他主动放下手机或者我喊停之后,把他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以及坐姿详细地讲给他听。
再表达感受:“儿子,你又一次长时间拿着电子产品,这让我十分担忧!”
然后需求:“我真心期望你能改一改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这样我就能放心地让你自我管理,而不必总是为此事忧心忡忡。”
最后诚恳请求:“你下次能不能在拿起电子产品的同时就设定好闹钟,严格管理自己使用的时间呢?”
最后再总结一下今天拆书所提倡的非暴力沟通四个过程,也是四要素,即: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愿我们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更高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