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过级现场,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郑炳君。三个标签:1.硬笔书法老师2.两娃的爸爸3.一级拆书家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遇到需要安慰朋友时不在爱莫能助,而是学会共情型提问模型的对话步骤,达到让“受伤”的人感觉到真正被理解的结果。
今天我选的片段来自《提问力》这本书,接下来用FAB法向大家介绍下这本书。
1.F这本《提问力》作者是赵周、李真、丘恩华,三位分别是拆书帮创始人、武汉分舵创始人、广州分舵创始人。主要讲了如何用提问的方式破解各种问题和难题。
2.A这本书的内容来源于拆书帮与在行合作的好评课程,很多资深人士都非常推崇这本书,比如行距文化创始人黄一琨先生,在行创始人姬十三等,书中通过分析和讲解多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读者很容易理解并进行内化运用。
3.B你真的会提问吗?你会苏格拉底提问法吗?如何用提问来破解各种难题?你很可能因为不会提问而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本书能帮助你系统的提升思考力,完成思维模式的升级,成为优秀的提问者,成就卓越人生。
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
为了提高学习讨论环节的效率,我们先分一下组别哈,就分成3组,每组2人。
下面我们花1分钟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举手示意我一下。
R 【主题】 共情型提问模型四步法
【来源】《提问力》P40-41
都说理解万岁,可见人们对被理解有着巨大的渴望。可在现实生活中,你也许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你的朋友和情侣吵架了,口口声声说要分手,打电话和你倾诉;朋友在工作上遇到大麻烦——项目搞砸了,来找你求安慰。这时候,你特别想去帮朋友分担忧愁,可实际情况可能是,你想安慰对方,或者苦口婆心,说了很多良言,给了不少建议,甚至说笑话缓和气氛,但是结果却是爱莫能助,场面非常尴尬,甚至可能一不小心,你也被朋友的坏情绪所感染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熟悉共情型提问模型的对话技巧,则不仅可以陪伴朋友从郁闷聊到开心,真正为他分担忧愁,甚至可以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受伤”的他真正感觉到被理解。
共情型提问就是利用问题和对方建立共情关系,进入同频互动交流状态。共情型提问有四个步骤。
第一,试新鞋。在对话前,不着急说话或给建议,而是先向自己提问,要运用同理心,转化视角看问题。
这里需要提到我们很多人存在的一个误区。同理心不是把自己代入对方的场景。不是问,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会如何?而是好奇地问:
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会如何?
站在他的角度,自己会看到什么?
他在想什么?他感觉如何?
这样切换视角来提问,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
第二,提问。提出宽泛性问题,让对方开口说话,邀请他们进入他们感到最安全、舒适的领域。
第三,聆听言外之意。提问之后,对方就会开口说出很多信息,这个时候需要聆听,听话里话外。话里——他都说了些什么?话外——他的语气、心情、表情、眼神、说话节奏等。聆听也是共情的重要部分,我们愿意听,就是对他最好的陪伴。
第四,适当的距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客观,才能避免和对方一样进入伤心、愤怒、冲动的状态。我们需要帮助朋友客观分析,在合适的情况下给出合理的建议。
我看到很多小伙伴都阅读完拆页了,我和大家分享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片段中讲到,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自己也想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可是很多情况下却有心无力,爱莫能助,毫无效果。如果运用共情型提问四步法的对话技巧,就可以利用问题和对方建立共情关系,让对方真正感觉到被理解。
面对朋友需要倾述或者安慰,或者寻求帮助和建议,通常我们的做法是苦口婆心,说了很多良言,给了不少建议,甚至用说笑话来缓和气氛等等做法。
但是这些做法往往没有什么作用,没有真正为对方分担忧愁,不能提出正确的建议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一不小心,自己也会被对方的坏情绪所感染。
由此可见,没有建立共情关系的表达是很难发挥真正作用的。
举一个我的例子。在4月份的一天,我一个朋友打电话和我聊天,他公司是做入户办理和学历提升的,说他正在准备换一个小点的办公室,公司职员也要解雇掉。原来出了新的政策,6月1日开始东莞实行两个一的落户政策,他们公司的业务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想办法应对。我主要是听他倾述,偶尔回应几句:是啊,这个政策的事情谁也没办法啊,东莞也是为了多吸引人才过来,只能不停降低落户条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能感受到他情绪很低落,但是我的话对他也没有什么帮助,我的情绪也变得低落了。
那我们应该如何运用片段中“共情型提问模型四步法”呢?
第一步:对自己提出同理心问题,感受对方的心情。
第二步:向对方提出宽泛的问题,进入安全舒适的对话状态。
第三步:全心聆听,留意话里话外的信息。
第四步:保持距离,给出适当的建议。
回到我刚才的例子,学习了今天的片段,再回到当时,我可以这样做:第一步,这个政策对他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经营压力,现在肯定非常不好受。换位思考后我更能理解他的感受。第二步,提几个宽泛的问题,这个政策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办公室准备在哪里找?现在的感觉怎么样?第三步,全心聆听,认真听他说,说一些安慰和关心的话语,听的出来他也有些应对的想法和计划了。第四步,给出适当的建议。我会问:你现在的想法是什么?下一步怎么打算呢?可不可以转移主营业务?可以拓展相关业务吗?这样交流完相信对朋友应该是有所帮助的。
A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回顾你最近的一次和亲朋好友的谈话经历,这个谈话是你想帮助他分担忧愁,或是安慰对方,或是给出建议的。比如朋友正在闹分手、同事被上级穿小鞋、老同学打电话来倾诉工作上的烦恼、朋友和家人闹矛盾等情况。你当时是怎么和对方对话的?有没有进入同频互动交流状态?最后的结果如何?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
A1+
学习了今天的方法,那如果回到当时,你可以怎样去做?让对方感受到真正被理解。每个人都尽量表达一下,在小组内分享一下,时间控制在1-2分钟。等一下我再请1-2位小伙伴上台来分享一下。
现场学习者分享:我刚才分享的是我爸爸那个做了手术的时候身体有点不好,然后前两天打电话我也是觉得他状态不是特别好嘛,然后我就说,哎呀,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你越消极的话,你这个身体可能会出状态又不好嘛,不应该这样,应该出去锻炼啊,或者应该走动啊什么的,最后呢其实讲完后也没有什么变化。我感觉就是你刚刚说的可能对他来讲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觉得我们也是出去散步了。我每天该吃饭还是吃饭,但是就是觉得自己没有好,但是他刚才说的这个就是理解对方的心情嘛,就觉得确实是他可能一直在想他做这个手术的话可能身体会好一点。然后用同理心感觉确实可以理解吧,后来你说快发现的问题跟他聊了一下,我就说要不要暑假的时候一起去哪个地方去旅游啊?然后我就问他,我说你年轻的时候什么时候去的上海?我们还有一张照片呀,当时穿了一个风衣,戴绿帽子啊什么什么的。就跟他聊一些他关注的话题,他要找合适的医生,就是到底中医好还是西医好,没有一个合适的这种医生啊,然后就说他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医生,我现在在想他那个其实就是他想去尝试一下那个网上的医生,我说其实当时天也讲,我说可以啊,你可以联系一下,可以过去看看,了解一下情况。就和他聊一些宽泛性的问题,让他把话讲出来,然后我再给出一些建议,这样我爸爸和我聊完肯定会感受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