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1、分组及自我介绍
大家好,现在咱们分一下组:左手边5人为一组,右手边3人为一组。
Hi,我是Roger,很高兴参加本次拆书训练,我的三个标签是:工程师;摄影爱好者;爱读书的人。
2、图书介绍
接下来我要分享的片段来源于《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P246-P247。《认知觉醒》是周岭所著的个人成长书籍,通过探索大脑构造、潜意识与元认知,引导读者实现内在动力的觉醒与成长。4年销量突破百万,豆瓣评分8.1。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的小伙伴可以眼神示意我。
3、R原文片段: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写“每日反思”的方法。
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不管这个点是令人欣喜的感悟,还是令人难受的困惑,只要它在心头燃起火花,就把它摘取下来,记录到文档里复盘。而复盘的方式也极为简单,通常只需3点:
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仅此而已。“每日反思”有时候只有几句话,有时候长达数千字,视心而动,视情而定,只要能让自己更好地看清问题并发生改变就好。比如有一次开车后我觉得很累,在当天的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在开车时,身体的一些部位会不自觉地保持紧张和僵硬,从那以后,我便刻意提醒自己保持放松,用最小的力气去完成动作,尽量让汽车在启动和停止时柔和顺畅。不久后,开车成了我的一种享受,家人也反馈坐在车里非常舒适,没有之前的急停、急刹了。
比如有一次被领导批评。他用词刻薄,让我当场就想回击。在当天的反思中,我认真分析了他的批评,觉得他指出的问题还是很到位的,虽然他情绪不好,但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他对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脾气,并非单独针对我。想到这里,我当即就释然了,并且学会了一招: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再比如2019年元宵节前,我们一家三口去南京夫子庙游玩,到达时我们已经很疲惫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但我们看遍了附近所有能坐的消费场所,都人满为患,没有容纳三个人的地方,最后的游玩只好无精打采地走了个过场。在当天的反思中,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们可以分开休息,因为必胜客餐厅里有两个人的位置,而肯德基餐厅里有一个人的位置,我们的目的是休息,而不是三个人在一起休息,当时竟被这个思维定式给束缚了。通过反思,我审视并优化了自己的选择,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不会这样死板了。
如果你去练习反思,也必然会关注身体、情绪和思维三个层面,进而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当然也会产生很多灵感、顿悟和创意,只要你去实践,就会有很多发现。
4、【I】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主要讲述了开展为什么要做每日反思(好处)及如何反思。
(1)为什么要做每日反思(好处)why
因为写“每日反思”是一个跳出自我、审视自我的过程。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在工作、生活中,如果只是随波逐流,不动脑子地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们顶多是增长年龄,永远看不到庐山真面目。
反之,如果能够针对自己的“痛点”,反复琢磨,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优化,找出更好的认识角度,那我们在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有可能做出更好的决策。长期练习会大大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情绪水平和选择决策能力。
(2)怎么反思?
A、寻找触动点(反思什么)并描述经过: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
一天中发生了很多事,是不是事无巨细、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就是反思呢?
NO!反思不是记流水账!
流水账是表达自己情绪的碎碎念,这样的日志不是反思,它和反思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没有触动点,很少有深入的原因分析和措施提炼,只是在释放情绪,所以这样的日志无法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好的反思是感知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难受的、欣喜的、念念不忘的…这些点正是处在自己成长的舒适区边缘的感悟,人在舒适区边缘学习,成长是最快的。
例如,作者举的第二个例子:
有一次被领导批评。他用词刻薄,让我当场就想回击。
这件事令作者非常难受,情绪几乎爆发。这件事就值得反思,然后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这件事的经过描述出来。
B、深度分析原因——多个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对自己极度坦诚。反思是给自己看的,所以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尤其是在反思痛苦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极度坦诚,把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挖出来,即使内心的想法让自己感到极度难堪、羞耻,但只要它是真实的,就对自己说出来,承认它,并接纳它。对自己坦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会让自己重生。
我们看看作者的原因分析:领导指出的问题还是很到位——我确实存在问题;虽然领导情绪不好,但出发点是好的,他对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脾气,并非单独针对我。
C、提炼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一定要落实到怎样做上。
尽量提炼认知点或行动点。不要沉溺于情绪释放或碎碎念。因为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变,所以要尽可能提炼出具体可操作的认知点和行动点,时不时地看一眼,持续地行动下去,以指导未来的生活。否则很容易让反思变成日记,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看作者的改进措施: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结合我自身经历谈一下:
描述经过:去年,领导在会议上表扬了同事老李,说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听后心里感觉很有压力。
分析原因,我发现老李身上有很多优点:例如老李做事爱动脑经,一件事交给他,他会分析哪里是重点、难点要认真对待,哪里不必过于较真,所以他干工作效率高、质量也有保障,领导有急活、难活都爱找他。
改进措施:见贤思齐,遇到榜样多学习,真学真做,而不是去精神内耗。工作中也开始谋定而后动,分清轻重缓急,每天撰写工作日志,分析自己的漏洞和不足。慢慢地,我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5、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
1. 请各位回想下自己的经历,自己原来是怎么做每日反思的?效果怎么样?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
2.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下,一会儿我们请一个小伙伴用1分钟的时间来分享下。
3.时间到,下面请这位伙伴分享下自己是怎么做反思的,时间1分钟。(现场1位伙伴)
分享:拆书家勤公子:我撰写的日志会按照整个事情的逻辑结构,其中包含一个反思。我使用了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我每次都会反省事业和学业的关系,每次每个过程中都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我的事业,今天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我的学习,我需要学习好几门课程。
感谢。刚才我们的小伙伴分享的案例,她是按照固定模式,学习和工作来进反思。
6、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学会了每日反思,你准备怎样开展?大家可以试试填写下表:
每日反思你的感受(寻找触动点)并描述经过:
高兴、自豪、难受、生气、厌恶、困惑、害怕、内疚、沮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分析原因1、2、
改进措施1、2、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今天主要分享了为什么要开展每日反思、如何开展每日反思。只要你去实践,就会有很多发现,也许你自己的生活也会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
学习者李洁的实践反馈:
周三晚上日记反思:
1、反思周三上午,一名员工找我,说到日常工作中的业务安排不合理,这个工作不该由自己负责。我当时也有点儿忙,就随便说了一句,“这个事也是通盘考虑,你也得有担当啊!”。结果这个员工直接说:“我怎么没担当了”。后面又说了很多自己如何辛苦的事,最后事情没处理好,弄的不欢而散。
2、分析原因:不该说员工担当问题,这属于评判,而不是事实。结果造成了员工的情绪问题。
3、改进措施(1)遇到事情先冷静一下,不要着急,做好倾听。(2)只说事实,不要对行为做评判。(3)从事实出发,解决问题,避免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