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说话2》 所属活动: 2024年7月南京分舵第一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教你当面拒绝人,怎样不尴尬?怎样跟亲密的人提要求?

开场:

打招呼 2分钟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根据今天现场人数,我们将分成2个组,请大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庆茹。1、二级拆书家,2、90后双子座HR,3、喜欢逛菜市场的一枚吃货。今天我要为大家拆解的书籍是《好好说话2》。

一、学习目标1分钟

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三步法主动表达拒绝和提要求,且不伤害人际关系,让双方更愉悦地接受。

两个拆页是并列关系,都是关于在中国这样一个讲人情的社会,如何坚定维护自己的立场?

二、图书介绍2分钟

事件场景:在中国这样一个讲人情的社会,想坚定维护自己的立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当我的同学朋友和我借钱的时候,我可能会磨不开面子拒绝,导致自己内耗难受;当我想要和伴侣提出一些要求时,比如“节假日给自己买礼物啊,下了班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啊”也会不好意思开口,觉得说出来就没意思了或者不知道如何说会让伴侣更好接受。

提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场景?

在工作和生活中中难以拒绝同事朋友的请求,难以开口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自己很内耗甚至很委屈?大家可以试着回忆一下你之前在这些场景下是如何去沟通的?效果好吗?是委曲求全还是不欢而散?

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讲人情的社会,如果不能很好地表达拒绝和提出我们的要求,可能会让我们内耗,难受,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长期来看,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生活幸福指数。

解决:今天拆解的片段会告诉我们通过主动问“你会不会介意呀”来表达拒绝,通过“你这样做会让我很开心”来提出自己的要求,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立场,让自己的生活状态好起来。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一 当面拒绝人,怎样不尴尬

我报了一个健身课程,上了几堂课后,感觉教练不是很专业,想换一个教练试试。但又觉得以后在健身房,还是会跟原来的教练见面,不太好意思开口。我该怎么说,才不会尴尬呢?

常见的说法:“我想换一位教练来指导我,可以吗?”或是由于怕尴尬,放弃提出换教练的要求。

更好的说法:“教练,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如果我想试着换别的教练指导的话,你会不会介意呀?”

在对话中,有的人会自己承担全部的压力,有的人则会把压力释放出来,跟对方一起承担。以“希望换教练”为例,你想对健身教练说的是“我不想继续由你来指导”,但是却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开口,因为你担心直接讲会伤人,怕对方会介意。这个时候,你是在独自承担全部的压力。的确,跟别人提要求或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感到有压力。虽然大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理亏,也有权利提出要求或拒绝,可事到临头却偏偏开不了口,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担心日后相见会尴尬。

可是,如果你一直担心尴尬,那就没办法客观地做决定,只能委屈自己。这时候,我们应该把尴尬释放出来,让对方一起承担,自己就能更有勇气做决定了。遇到这种状况,可以使用一个诀窍:把问题掉转角度,去问对方会不会尴尬,也就是让对方去承担一部分尴尬。

还是以“换教练”为例,同样的意思你可以这样问对方:“如果我换个教练,你会不会介意?”这样说,就是在把自己面对的尴尬转移给对方,让他去面对这种尴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拆页非常接地气哈,表达拒绝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高频的场景,大家可能都有过深刻的感受。

(what)

(简单互动)大家在阅读中看到哪些关键词?对,拒绝,介意,压力释放。

在表达拒绝的过程中,有的人会自己承担全部的压力,有的人则会把压力释放出来,跟对方一起承担。而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对方也是和我们一样害怕尴尬的人。你主动问对方会不会介意,对方如果表示介意,他同样也会害怕让气氛变得尴尬,所以他反而会表现得很大气。而且,问别人“你会不会觉得尴尬/介意”,其实在心理学上就是在靠问题引导对方,让对方自己解释他为什么不会尴尬/介意。运用这个说话小技巧,我们在表达拒绝的时候就不用为自己辩解和找理由了。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把拒绝的压力合理地转移和释放出来,在我们需要拒绝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内耗自己,死活开不了口,要么直抒胸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张口就说,搞得大家都很尴尬。比如原文中换教练的案例,试想一下,如果你直接表明意愿,跟教练说想换人来教,对方通常会追问背后的原因,并且试图为自己辩解。他可能会追问你对他哪里不满意,有没有什么他能改变的地方,怎么做能让你回心转意等问题。对方的追问会让气氛更尴尬,而且你还不得不回应他,这等于是在逼着你证明对方是不行的、是不好的,才导致你除了换教练没有别的选择。这时候,你可能会为了不把话说得太直白,而编造出一些好听的理由,可是,这会让你越来越不好意思拒绝对方。很多人之所以不好意思提要求或是提拒绝,正是因为事先考虑到这种尴尬。

(反例)

举个例子,同事自己晚上要去约会,让我留下来加班帮她处理文件,我虽然心里不想,但又觉得拒绝了很尴尬,就莫名其妙地接受了,然后搞到快凌晨才下班,颈椎开始疼痛。

How三步法)

而如果我们想改善自己表达拒绝的方式方法,既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想让场面过于尴尬,你就可以试试使用拆页的方法—

1、先表达你对对方的歉意“不好意思”。

2、表达你的想法和诉求。

3、把自己担心的尴尬释放出来,让对方一起承担,去问对方会不会尴尬。

比如回到我自己曾经不懂拒绝同事的案例,我可以说:“……,不好意思,如果我说我晚上也有点事情不能帮你加班做材料了,你会不会介意呀?”

事实上,当我们反过来问对方会不会尴尬/介意,把话说开了,自然就觉得没什么好尴尬的了。就像拆页中的案例,作为专业的健身教练,他可能还会安慰你说:“不用担心,健身房里换教练是很常见的事。”这时候,你就可以顺势说出自己之前的顾虑了:“那太好了,我还担心你会介意这种事呢!是我多虑了。”你越是这样说,对方就越要展现出“一点都不介意”的样子,甚至会主动来缓解你的紧张和压力。

(where适用边界)

以上所说的这种说话技巧,就是把自己面对的情境压力,掉转过来让对方去体验。比如,催人还钱时可以这样问:“如果我要麻烦你把上次借走的一千块钱还给我,会不会让你很介意啊?”这时候,该不好意思的是对方而不是你。如果对方表示介意,你也可以把他的话接过来说:“我就是怕你会尴尬,所以之前才一直都不好意思跟你提,但我想,一直不讲也不是个办法吧!”

适用于在人际关系中,因为抹不开面子而不好意思开口拒绝和维护自己合理利益的沟通场景。

(异议预防)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顾虑就是,万一对方就是很难搞,非要追问他哪里做得不好怎么办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也可以什么都不解释,而是说:“没有没有!我觉得你挺好的!我就是想试试别的风格,像你说的,换教练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如果对方还是要纠缠“为什么换人”这个问题,你还可以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抱歉,还是会让你觉得很介意,对不对?”这时候就又轮到对方来解释为什么他不介意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8分钟)

请想象未来你很有可能会遇到的一个对话场景,比如催朋友还钱,比如拒绝让你帮忙加班的同事,拒绝给老同学借钱,拒绝让同事搭顺风车,拒绝朋友安排的相亲。

请每位小伙伴各自独立编写一个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给大家5分钟时间)

要点:

a. 先表达你对对方的歉意“不好意思”

b. 表达你的想法和诉求

c. 把自己担心的尴尬释放出来,让对方一起承担,去问对方会不会尴尬。

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现场学习者分享如下:

这是我和我老公之间真实的故事。

我婆婆的妹妹给我们打电话,婆婆的妹妹长期肾透析患者,最近又摔断了腿。

晚上和老公一起散步的时候,我主动问了老公:老公,二姨妈最近腿摔断了,咱要不要给她打点钱啊?

老公:我妈今天给我说过了,我已经打过钱了。

当时我非常不舒服:你都不和我讲一声的吗?

老公也很生气:难道所有事情我都要和你说吗?

根据我的想象,未来如果遇到类似的场景,我可以这么和老公说:

老公,不好意思,我就是想问一下你,如果我家里亲戚遇到难事,我直接打钱给对方,也不和你商量,也不告诉你,你会不会介意啊?

老公若有所思:以后家里的事情我们俩有商有量,商量一致后再做。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页一是和大家分享,在中国式人情社会当中,我们要如何减少尴尬的情况下表达拒绝,那么进一步,我们如何合理提出自己的诉求,最大可能让对方乐于接受呢,我们先来做一个自测题,看看自己在提要求这方面的沟通力表现如何?

A1请大家自测 1分钟

请你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请按照1-5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请仔细阅读每句话,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当我需要和关系亲密的人(自己的家人/伴侣/闺蜜)提要求时:

I解释自测题 1分钟

20-25分,你急需改善自己和亲密的人“提要求”的沟通方式啦,不然很容易让对方对你觉得你强势又不贴心。

11-19分,拿捏提要求的分寸感可以改善地更好一些。

5-10分,你已经成功避开了和亲密的人“提要求”的误区,非常棒!

你看,即使我们的关系已经很亲密了,表达需求的时候依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避开雷区。那要如何做呢,请看拆页二。

拆页二 怎样跟亲密的人提要求

我希望男朋友每天打一个电话给我,但又不希望对方觉得我太强势,我该怎样跟他提出这个要求,才能让他欣然接受呢?

常见的说法:“希望你每天能给我打个电话。”或是“如果你连每天打个电话都做不到,我就不想理你了!”

更好的说法:“我好喜欢跟你聊天啊,我每天都会等你打电话来!”

我们都会遇到需要向他人提要求的时候,比如希望对方能为你做某件事,或者希望对方能保持一种好行为、好习惯。而对于关系亲密的两个人,怎么拿捏提要求时的分寸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太客气、太正式会显得疏远,太过理所当然又会显得强势,缺乏对别人的体谅。

比如,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人,经常会觉得很多事情对方“应该能想到”,而现在“居然要我主动提”,所以在提要求的时候,往往持有一种“是你逼得我不得不开口”的不满。以“要求另一半每天都打电话”来说,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这难道还需要我提醒吗?每天打个电话很难吗?”甚至等到对方真的打来的时候,也会先说一句:“你还知道打电话啊?”结束时也不忘记叮嘱对方明天也要记得打来。

这样说的潜台词其实是“我想要,你不可以不给!你不给,我会很生气!”这是在用负面的情绪去驱动对方。用负面的或否定性的语言来提要求,比如“如果你不这样/继续这样,就会有不好的结果”,不管怎么包装,都是发号施令的态度,没人能够长期忍受这种不平等的关系。

而同样的意思,如果用正面的情绪来驱动,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可以增加对方做这件事的意愿,你也更容易开口。具体做法很简单,就是用“给甜头”的方式进行正向激励:当你真心觉得对方这样(或者不这样)做,会给你造成困扰的时候,只要反过来想想,如果情况不是这样,会让你有多开心,然后表达这种开心就可以了。

比如,同样是希望另一半每天打电话来,你可以这样说:“我好喜欢跟你聊天,我每天都会等你打电话过来!”这样对方就会知道,单单只是网上聊几句是不够的,你想要的是每天都通电话。更重要的是,这种讲法是在说“如果你做了,我会好开心!”用正面的情绪去驱动对方,那么他自然不会觉得是被要求的,因此也就不会觉得你太强势。而一旦对方按约定打来电话,你可以先说一句:“听到你的声音,心情马上就好起来了!”挂断电话前也可以补一句:“好开心有你陪我聊天!”确保在各个环节,通过“给甜头”的方式向对方传达你的正向回馈,这样做对方就会觉得自己是在主动“让你开心”,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以“避免你生气”。这样一来,每天打电话的这个习惯,也就更容易养成并且保持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互动)大家有看到哪些关键词?

现场学习者:给甜头,正面情绪,负面情绪。

在提要求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个关键词,行为主动权,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行为主动权交给对方。

如果你把沟通的重点放在要求本身,比如“别忘了明天再打给我”,你的潜台词其实是“要记得完成你的任务”,这时候对方会觉得是你掌握了主动权,他是被你要求、被你控制,只能被动配合而已。而如果你的讲法是“如果能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好开心”,这是在用正面的情绪去驱动对方。这里最有趣的是,其实你要求他做的事情没什么不同,但是你让他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而不是“被要求”甚至“被胁迫”。

进一步说,很多人之所以不肯提要求,是因为脸皮薄不好意思。而如果是靠正面情绪来间接提要求,就会比较轻松地开口了。因为你只是在表达“如果你可以做某事,我会很高兴”。这样说没有强迫性,而且主动权也是在对方手里。与“我要你做某事”相比,你更容易开口提要求,对方也容易接受。

(不这么做的坏处)1分钟

因为关系亲密,我们误以为不需要提要求,对方就会做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越来越发现,每个人都不是上帝没有上帝视角,也不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什么都能猜得到,所以遇事都需要开口说出来。但是真的去践行“提要求”的时候,我们可能打直球,直抒胸臆地表达希望对方做什么,甚至威胁对方如果不这么做,就如何惩罚对方。结果呢,对方会感觉我们不是在发布命令就是在威胁对方,长期下去伤害亲密关系。

(反例)

举个例子,我希望男朋友每天打一个电话给我,我们可能下意识会说:“希望你每天能给我打个电话。”或是“如果你连每天打个电话都做不到,我就不想理你了!”男朋友一开始可能也会去做,但心理会感觉你是高高在上的,他是被要求完成任务的,不完成任务就会有惩罚。

How 2分钟

而如果你想改善自己提需求的分寸感,让对方心理上真的能够更好地接受你提出来的需求,而不是迫于你的强势和可能存在的惩罚,你就可以试试使用拆页的方法——1、觉察,明确自己的提要求的真实需求是什么2、化负面为正面,通过“给甜头”的方式进行正向激励3、对方做了你期望做的事情后,继续通过“给甜头”的方式向对方传达你的正向回馈。

还是刚刚提到的案例,“我好喜欢跟你聊天啊,我每天都会等你打电话来!”你看,这样说话的人,首先就有一个很好地觉察,我需要提需求了,我不是不加思考张口就命令对方或者威胁对方,我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是希望对方每天给我打电话且能愉悦地接受这件事情,然后呢,通过给甜头的方式进行正向激励。最后,当男朋友真的打电话来了之后,会继续给甜头传达正向反馈,“听到你的声音,心情马上就好起来了!”“好开心有你陪我聊天!”

【WHERE适用边界】

在没有明确上下级关系的情况下,“提要求”其实都是软性的、间接的。而关系越是亲密,就越不应该以胁迫的方式让对方就范。并且,在亲密关系里,重点从来都不是“提要求”,而是“给甜头”。因为无论如何,对方是希望你开心的。所以你只要表达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因为什么而开心,就能引导对方的行为朝你希望的方向走,不用傻傻等待,不用忍气吞声。“这样做会让我开心”这个逻辑,能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让对方感到快乐和满足。这种互惠的关系,才是健康的关系。

适用于亲密关系中,包括家人、情侣、闺蜜。

【预防异议】 2分钟

这里,我们也讨论一下拆页当中的“给甜头”和“威胁式要求”有什么区别?各位小伙伴有什么看法?

现场学习者:

一个正面,一个负面。

主动和被动。

我列的维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35分钟

好的,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来更好地提出要求,那么,我想请问大家能否将这个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呢?在运用过程中,大家觉得在这三个步骤中哪个步骤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讨论,再或者你认为哪一步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我们一起解决的?

学习者提问:我觉得步骤二存在困难,如何化负面为正面,不是情侣之间如何给甜头?

1. 明确问题

好哒,感谢这位小伙伴提出的好问题,那我明确一下,你的问题是:如果把拆页当中的方法从情侣对话场景扩展到其他的场景,在给甜头的时候要如何化负面为正面?是吗?

学习者反馈:对!

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讨论一下,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讨论解决的问题吗?

学习者反馈:对。是的。

2.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接下来我们试一试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在小组讨论中,请大家注意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追问问题的本质。时间暂定5分钟,我们看到时候大家讨论到什么程度。

学习者桑桑反馈:我觉得步骤二难的本质在于我抹不开面子,我从来不撒娇,突然这样说话,我感觉对方我觉得我很奇怪。

好哒,其他组有补充吗?

学习者刘涵反馈:我们讨论认为本质是负面情绪如何纾解掉?从而转化为正面情绪?比如,我就是习惯抱怨的人,我要如何转化为正面情绪?

我:感谢两个小组的分享,那我们刚刚想讨论的问题是:步骤二存在难点,如果把拆页当中的方法从情侣对话场景扩展到其他的场景,在给甜头的时候要如何化负面为正面?步骤二到底难在哪儿?困难的本质是什么?那两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是有共同之处的,落脚点就在于我们都有自我行为的惯性和固定模式,我到底要如何对自我行为惯性做出改变?大家觉得这是本质吗?

学习者一致反馈:是!

3. 明确问题本质。

好哒,那我们进行下一步,请就这个问题本质,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案。时间15-20分钟,看大家能想出多少思路来。我会给每组发一张大白纸,请把你们讨论出来的思路记录在白纸上。

4.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5. 每组派代表分享。

学习者桑桑反馈:

1、主动告诉对方,我今天学了一个沟通方法,我觉得很好,我打算试一试,我要做出改变,给对方期待。2、投其所好,了解对方真正想要什么,是物质还是情绪价值?3、要践行利他。

学习者刘涵反馈:

1、觉察真实需求。2、评估,负面表达会如何,正面表达会如何,而我自己想要什么结果?3、理智。4、沟通艺术,正面表达,利他,围绕对方。5、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A2催化应用 2分钟

光说不练假把式,希望大家在接下来一周内遇到需要提要求的场景的时候,比如希望对象少抽烟少喝酒,希望孩子能早睡早起,希望孩子不玩手游,希望对象逢年过节给自己买花,等等,试试今天拆页的方法,并记录你实操的故事案例。

要点:1、觉察,明确自己提要求的真实需求是什么2、化负面为正面,通过“给甜头”的方式进行正向激励3、对方做了你期望做的事情后,继续通过“给甜头”的方式向对方传达你的正向回馈。

学习者反馈:

孩子可能平时学习压力大,最近刚好暑假,原本定好了计划每天午饭后我把pad给他玩一个小时的,这两天午饭后玩pad超过一小时还在玩,我希望孩子不要沉迷玩pad,如果是以前,我可能直接发飙开始咆哮了,但是学了拆页我觉得很好,打算试一试。

1、觉察,明确自己提要求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当我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立刻就意识到了,我的真实需求不是表面的孩子不玩pad。我希望孩子在学习阶段不要过度玩pad游戏,当然我更希望同时我们的亲子关系是好的,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不是被我咆哮后,自闭了,不理我这个妈妈了,甚至彻底不学习了来对抗我。

2、化负面为正面,通过“给甜头”的方式进行正向激励

我会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主动和我儿子说:小希,妈妈看你今天上午的作业完成情况非常棒,妈妈特别开心你做英语作业越来越快了,你不仅按照学习计划完成了英语作业,而且还比自己预估的提前了半小时做完,看来定语从句这个章节你已经从之前的搞不懂彻底突破这个难关啦,提前的半小时你没有玩pad,而是读了书虫(英语读物),妈妈真的很开心你喜欢这套书!不枉我们一起精心挑选!

儿子也很开心:是啊,妈妈,定语从句之前老是搞不懂,这两天补课后,搞懂了之后写作业就变得so easy了!而且这个书虫蛮有意思的。

我:妈妈真开心你搞懂了一个这么难的知识点,我上学的时候学到定语从句也觉得头疼,花了好长时间才搞懂。

儿子:妈妈,我觉得英语好像也没那么难搞了,而且看外文小说还挺有意思的。

我:妈妈到现在都还不能顺畅地看外文小说呢,我们家小希已经可以阅读外文小说了,妈妈真替你骄傲!哈哈哈!等你看完这部小说,能不能给妈妈分享一下这个故事啊?

儿子:好啊妈妈。我上午看了开头,这个故事是说******

我:谢谢希希的分享,听你讲故事也是一种享受,娓娓道来。

3、对方做了你期望做的事情后,继续通过“给甜头”的方式向对方传达你的正向回馈。

午饭后,儿子拿出pad和他的同学只玩了一局游戏,半小时不到,又继续看书虫了。

我:希希,你是不是希望早点看完给妈妈分享这个小说故事啊?

儿子:对啊,妈妈,我觉得很有趣,而且我觉得看英文小说很酷哎!

我:儿子,你太棒了,妈妈太开心了,咱一起挑的这套书你能喜欢妈妈真的好开心,而且你今天玩pad游戏时间不长,妈妈要表扬一下你的自律!为你点赞!妈妈也要向你学习,玩手机时间妈妈也要控制,和你一起多看书!

结语(1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找到了如何不磨棱角坚定维护自己立场的同时却又能够不刺伤人的方法,1 “你会不会介意呀” 来表达拒绝,2 “你这样做会让我很开心”来和亲密的人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