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可复制的领导力》 所属活动: 2024年5月25日上午练级场(街道口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BIC反馈法

开场:

各位拆书爱好者、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彭祝勇,父母用一个朴实无华的期望来给我取名:祝愿我勇往直前的面对挑战,所以叫做彭祝勇。参加三级九拆是需要一定勇气的,首先是选择了这条你原本可以不走的爬坡路、而且需要我们有恒心、毅力去坚持,最后需要坦诚对面对自己的不足。

在工作方面,目前在显示制造企业上班,你们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屏幕,很多都是我生产的,所以在坐的不仅是朋友、也是我的客户,请多指教。

我的三个标签:我是四川人、初级学习促进者、初级管理者

如何与我连接:如果你想去四川旅游、如果你想显示行业的发展与就业,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是一个拆书活动,大家肯定很好奇,什么是拆书法、什么是拆书帮,他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首先,我是如何与拆书帮结缘的。我老婆在儿童养育的培训课程中结识了一些育儿专家,他们很多都是从拆书帮出来的,他们在学习、理解、应用知识方面都非常突出。于是,我老婆推荐我去了解拆书帮,经过这两个月的了解,说一说我的看法

第一,拆书法是什么?拆书是一套学习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读书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学习者经验;学以致用,改变行为。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RIA便签读书法、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法。

第二,拆书帮是什么?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如武汉珞珈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盈利性青年自组织,致力于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锻炼学习促进者的能力,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

总之,它是一个不仅能满足自我学习、还能促进他人学习、促进自我发展的优秀平台。

接下来,开始我们今天的拆书活动。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与小孩沟通、在与下属沟通时,他们的抵触情绪非常大,无法达成沟通目的。如何解决沟通时的抵触情绪,就是我们今天要拆解的内容。

今天我要拆解的书籍是《可复制的领导力》,作者樊登,“樊登读书”的创始人,目前樊登读书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6000万,可想而知他的影响力。本书来自作者10年的领导力课程,主要介绍了一系列可操作、可模仿、可践行的管理工具,让人受益匪浅、醍醐灌顶。

今天我们要拆解的内容是一个“负面信息反馈工具”---BIC,拆页已经在大家手中,接下来我们花 2min阅读,完成后可以举手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给于反馈的过程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谈话风格、有金刚怒目,也有和风细雨。风格无所谓对错,但内容有其标准。在这里,我向各位管理者推荐一个给予反馈的标准化工BIC。

BIC是英文”Behavior Impact Consequence“的缩写,意指事实、影响、后果。这一工具在IBM等跨国企业中被普遍使用,是管理者向员工给予反馈的标准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将一件事的事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次性说给员工听,中间不停顿。

我以某员工迟到为例,让大家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事件:小王连续多次开会迟到,作为管理者,为这件事找到员工谈话。谈话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B(事实)

事实是指那些已经发生的行为。比如这周内小王每次会议迟到的时长、出席会议的人员名单等。事实真实存在,很容易被验证,因此在管理者说出事实时,人们一般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因为小王的迟到次数较多,许多管理者开篇第一句话往往是:”小王你经常迟到。”注意,这句话不是“事实”,只是管理者根据事实总结出来的观点,不能用于给予反馈,否则会引起小王的抵触情绪。在事实部分里,管理者需要区分事实和观点,只讲事实,不提观点。

第二部分:I(影响)

影响是指已发生的事实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作用。比如,小王在会议开始后进入会场,会议主持人和其他与会人员的思路会被打断,这是对他人的影响。小王在迟到之后也会错过会议的很多内容,这是对其自身的影响。

第三部分:C(后果)

后果是指在影响的基础上,强调长期持续会引发的负面效果。如果与会者的思路总是被打断,管理者和其他同事对小王的印象会变差:开会总是迟到,不尊重他人,可能会在工作中落后,等等。这些后果事关小王的切身利益,理应引起小王的重视。

管理者在给予员工反馈时将BIC一鼓作气说完,可以让员工比较客观地看到自身行为产生的负面效果,进而产生改进的愿望。

日常管理中,一些管理者在谈话中习惯说一句话就问员工:“是不是这样?”这就给了员工反驳的时机和理由。此时询问,暗示意味和针对性较强,容易激化矛盾。

相比之下,一鼓作气将BIC都说出来,员工就会明白,管理者并不是在针对他个人,而是想要对工作负责。在工作优先的前提下,员工更愿意心平气和地与管理者讨论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很多小伙伴已经看完片段了,如果没看完也没有关系,接下来我带着大家深入理解。

(What)BIC工具,是一种“负面信息反馈”时常用的沟通工具,能帮忙我们解决面谈对象的抵触情绪。

BIC英文为分别是Behavior(事实)、lmpact(影响)、Consequence(后果)",通过陈述这三个纬度的客观事实,确保在沟通过程中始终聚焦在事件本身而不是人个体,从而提高沟通效果、避免抵触情绪。

(Why)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有需要向别人“反馈负面信息”的场景,比如下属迟到、比如小孩看电视时间太长,我们希望对方理解这件事的不恰当性、希望对方纠正。但是,我们往往在反馈的第一步就错误了,我来示范一下。

对待下属迟到:你怎么天天迟到啊,就不能起早一点吗,明天必须来早点。

对待小孩看电视:你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做完了没?你眼睛还要不要了?

不知道大家听到这样的话是什么感受?我是感觉到话里面充满了情绪、不耐烦,而不是对我的关心,你能听到这样的话不抵触、不反抗吗?

(How)那么在上面的这种情况中,我们该怎么沟通呢?就需要用到BIC工具,我们以小孩看电视来举例说明

第一步:讲事实:讲客观事实、行为,不总结、不发表情绪;Behavior

实例:宝宝,晚饭后7点到现在9点,电视开了2H了

第二步:说影响(短期):事件本身对自己、他人的具体影响;lmpact

实例:你的家庭作业还没完成,晚上赶作业可能又要很晚才能睡,明天打瞌睡老师可能罚站哦

第三步:说后果(长期):此类事件多长期发生,对个人、组织的的长远、负面影响;Consequence

实例:如果我们电视看的太多,可能会影响视力,就像妈妈一样得戴个近视眼镜,非常不方便

我们合起来说:宝宝,晚饭后7点到现在9点,电视开了2H了;你的家庭作业还没完成,晚上赶作业可能又要很晚才能睡,明天打瞌睡老师可能罚站哦;如果我们电视看的太多,可能会影响视力,就像妈妈一样得戴个近视眼镜,非常不方便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舒服很多了,我们表达的是事实、关心,自然不会出现抵触情绪。

在BIC内容之后,需要与对方共识“改进方案”,BIC工具帮助你与对方敞开心扉,改进方案则需要进一步沟通。

BIC工具通常应用在与下属、小孩、配偶等平级、下级的沟通场景中,在对上级、对客户、对陌生人的沟通过程中,不一定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在我的工作中,负面反馈的机会非常多,失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去年11月,部门内一名员工一个月迟到6次。这样的行为表现对个人、部门都形成了极负面的影响,于是我展开面谈。

首先,我约下属来到会议室,展示了我打印的整月考勤记录,在客观事实面前,员工没有过激反应。

然后,我询问他考勤异常的原因,他说最近工作loading有点大,下班晚、早上睡不醒

最后,做了几方面的调整,①安排了额外的休息,②工作内容调整

但在谈话后的一个月,迟到状况没有得到改善,最终年度绩效为C。

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在学习了BIC之后我反思发现。在谈话过程中,我只说了事实,没说影响、后果,并直接调整了工作及休息,这会让员工觉得迟到也没啥影响嘛,还能让老板体谅安排额外休息。员工未意识到行为的严重性及可能的后果,进而未做改变,最终绩效C

如果我在沟通时,增加迟到会造成的影响及后果,可能会是另一个结果。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BIC工具是什么、有什么用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应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呢?和大家分享下我的应用计划。

目标:运用BIC工具,对两名绩效不佳的员工展开辅导,12月前使其工作胜任度达到100%。

我会做以下BIC内容准备:

罗列员工工作内容:主要为具体的项目、数据

现阶段的实际表现:个人、部门KPI表现,项目进度,客户对项目满意度

职业发展规划:目前的表现及能力,是否能支撑未来的升职、加薪、职业发展需求

BIC内容,应当同时包含好的表现、待改进的表现,肯定与改进需求同步进行,从而让员工更能接受。

整理好以上内容后,开始具体面谈计划,暂定每个月1次,后续根据表现调整;每次面板应当包含上一次的改进计划结果,以BIC工具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