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学习目标】
过渡语:大家好,我叫赵璞:
①拆书家——二级拆书家
②职业——经历发展期到高光期又跌入低谷期后找到个人IP
③璞阅成长——用阅读改写人生,发愿做100场读书分享
我们即将开始的学习主题是“用记录,改写幸福人生”,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分辨(行为)感恩日记和感谢日记(界定),并能在生活运用(行为)Tanks感恩日记(澄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恩(界定);同时通过对人生路线图的活动收益比较(行为),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时间投入(界定)。
【分组】
本次学习人数比较多,我们按照六到七人一组,分别有2个大环节的讨论和分享,请参与互动,投入越多收获越大。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有人脚步匆匆,有人步履悠闲;有人花3分钟泡面,有人3小时煲汤;有人喜欢收到鲜花,有人喜欢亲手种花。今天之前的我们是否曾问过自己我幸福么?再或者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做饭管娃,忘记了我有多久没有做自己?还有离开家乡在太原打拼努力挣钱的时候,你满脑子都想着什么时间能歇一歇去海边的小镇住上一住?等我的房贷还完了,我一定... ...
提问- 一天天飞快的过去,这是我曾经想成为的样子吗?幸福到底是什么?我找到了幸福的方法吗?如果没有,现在我是否渴望想学习幸福的方法,做自己生命的摆渡人,不论25、35、45、55重新再养自己一遍?
影响- 很多人缺少正确的幸福观,会说自己不幸福,却很少说自己过的非常幸福!简单的认为幸福就是金钱、尊重、成功等,如果不能实现很容易就会被负面情绪充斥着,甚至是焦虑症、抑郁症频发,直至失去此生的意义。
解决-本书研究出人们的幸福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通过使用工具和微习惯帮助学习者觉察出发自内心的感知力;能够引领读者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因上努力、结果随缘。哪怕是身处逆境,也能学会调整心态,在我们了解幸福真像,对自我的满意度提高的基础上,找到幸福的方法。
表达感激——每天记下五件值得感激的事 P10-11
什么样的习惯能让你更幸福呢?你希望生活发生怎样的改变?比如,每周运动3次,每天早上冥想15分钟,每个月看两场电影,与伴侣每个星期二出去逛逛,隔天阅读一些有趣的读物等等。每次建立新习惯时不要太多,一到两个足矣;另外在习惯被固定下来之前,不要试图增加新的。就像托尼·施瓦兹(Tony Schwartz)说的:“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导致的失败好得多……不要着急,成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旦你确定了新习惯的内容,先把它们写在你的笔记本上,然后开始行动。刚开始可能并不容易,但通常30天之内,一个新的习惯就可以被固定下来,变得像刷牙一样的自然。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人们一般抵制建立习惯性行为的原因,常常是觉得它们会限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诸如安排固定的时间和伴侣约会,或是规律性地从事艺术性的活动(如绘画)。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把活动变为习惯和规律——无论是去健身房运动,还是和家人相聚,或是阅读——我们通常永远不会再去尝试它们,结果往往不是顺其自然,而是让我们变成被动地生活(任凭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被他人的需要所占用)。在一个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妥善地安排时间,为更好地发展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时间保证。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自主性和创造性与这种习惯性行为完美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设定的约会时间,我们可以随意地选择约会的地点。最具创意的人们(像艺术家、商人或是家长)都有他们自己的日常习惯。相反的,这些日常规律使得他们更富创意,并可以更好地发挥自主性。
罗伯特·爱孟斯(Robert Emmons)和迈克尔·麦克洛夫(Michael McCullough)的研究表明,把那些感激的事情每日记录下来的人——每天写下最少五件值得感激的事——确实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较高的健康水平。
每晚在入睡前,写下五件让你感到快乐的事即一些让你感激的事。这些事情可大可小,从一顿饭到与一个好友的畅谈,从工作到信仰。 如果每天都做的话,你可能会重复地列出一些事情,这很好;重点是,在重复之外,为了让你每次回忆的情感体验保持新鲜,请在把它们写下来的同时,去想象每件事当时的体验和感受。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多地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
你可以自己做这个练习,也可以与你爱的人一起完成,比如爱人、子女或者是父母、兄弟姐妹。共同表示对生活的感激可以让彼此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学习目标1:
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后, 学习者能够分辨(行为)感恩日记和感谢日记(界定),并能在生活运用(行为)Tanks感恩日记(澄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恩(界定),增强亲密关系。
【I便签】
1、What:知识点和相关理论阐述
【简短互动辨析概念】
拆书家:在本拆页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能让自己幸福的新习惯是什么呢?
学习者:记录感激日记
(Ps. 为了方便不同的表述习惯,本次的讲解“感恩日记”也等同于书中的“感激日记”)。
拆书家:非常棒,我的一个朋友累计写了15年+的日记,借助日记探索感受和需要,在个人IP打造中成为一位优秀的情绪价值陪跑教练。那是不是只要记录下时间、人物、地点就是感恩日记呢?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不是。如果是情绪发泄或者负能量的肯定不是,要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充满幸福感的事情。其实在美好生活中也少不了表示“感谢”,那我们进一步辨析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异。大家先1分钟讨论下感谢和感激的关联有哪儿些?
学习者:感谢会开心、感恩是正向的(艳芸);感谢是当下的比感恩反馈要及时(娟娟)。
【反例-感谢日记】你是一个忙碌的职场人士,希望通过写日记来缓解压力,决定在你的智能手机上记录每天的事项,“今天在公司会议上,我的提案因为团队成员的支持和努力完善,让提案得以认可,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请问这是“感激日记”还是“感谢日记”?
学习者:感谢日记。
【正例-感激日记】感谢大家的反馈,我也举个自己的例子。今年我在云南旅行,记录了一条“老父亲陪着City Walk(乐跑 5km+)的幸福感”,因为老父亲行动不方便需要借助轮椅出行,能坐着轮椅陪着我在大理跑完5Km,让我想到了中考体育800米练习,也是父亲陪着我天天的练习,所以立即就记录下来,也更期望能带着他去更多的地方。请问这是“感激日记”还是“感谢日记”?
学习者:感恩日记。
拆书家:对,现在我每次看到这一条朋友圈的时候都能充满能量和感染力。
拆书家:通过以上的例子大家非常轻松的辨析出来,确实二者是有异同的,我们一起来提炼总结一下。
2、Why:前因后果说明
幸福具有多元化,如果只是单纯提问“幸福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摸不着头绪,听起来很难又很大还很空... ....更不用说怎么去提炼出幸福的方法,难上加难。事实上通过不断的建立新习惯,掌握了底层秘密,幸福也就清晰可见。
3、How:片段给出的方法是什么?
Step1设专属空间,准备一个精美的手账本,或者为自己的朋友圈、小红书等平台设计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标题,再简化就是在手机里建立一个专属相册,命名为#感恩日记、#欣喜时刻、#夸夸日记、#梦想相册
Step2 微行动记录,像储蓄一样把幸福作为财富银行来经营,坚持记录和存档。
Step3 感受高能量,第1、2步是投入,那第3步就是能量,闲暇的时光、想分享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沮丧、失落、无力等等低频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去翻阅自己的【感恩日记】一面滋养自己,一面从中去挑选出你认为能够真正让你充满活力和幸福感的事。
4、Where:这个片段的适用边界是什么?
关于感恩日记只管去记录,有了感激心态的事情都可以写下来,这就是自我调频和自我疗愈的过程,不用担心余额不足,不论是从前的幸福还是眼下的幸福,都是自己的,别人拿不走。
【预防异议】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真的要“每天”、“5条”、“写下来”吗?
其实不用每天都有内容,是在心动、快乐、感受到心流的那一刻就记录下来,建议手写是体验最深刻的,如果暂时不具备条件,手机记事本哪儿怕是一张心动的图片我们保存到“感恩日记”的相册里都是可以的,重点在记“感激体验”。
【A2 编剧本】
请大家想象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或者半个月内,你可能会遇到的1-3个值得你感激(恩)事情的,为自己编写一份小剧本,具体要求如下:
1.事件背景:未来可能发生的;
2.有人物设置;
3.有情节:包含事件、经过、结果;
4.运用今天所学的Tanks感恩日记三步法“建专属空间、微行动记录、感受高能量”。
各位完成后,我将邀请1位拆友为大家做个故事分享。
【学习者分享】
1.事件背景:计划选取的照片是要去北京参加【斯巴达】的剪影,回来后和杉杉的聊天;
2.人物设置:我和同事杉杉
3.情节:【斯巴达】比赛后回来上班,记录了这次比赛的照片以及给到自己的感悟,要向同事杉杉分享。
杉杉:呀,你出门回来了?
钧婷:我去北京参加斯巴达了!
杉杉:你腿上的黑青是?
钧婷:给你看这些被我记录的照片,就是在过障碍的时候碰到剧痛,太累了!尤其是过泅渡的时候差点让淹死,被抓拍到的“丑”照;还有攀岩的时候还摔了下去,起来也要努力往前走。
杉杉:你好厉害呀!
钧婷:这是我第2次参加比赛就拿到第3名,还获得了一个大奖牌!虽然很痛,但下次一定还会去。
【过渡语】我们的钧婷棒不棒?从大家的欢呼和掌声中间也同样获取了高能量,非常棒!本书给出幸福的方法有多种,作者也提出“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接下来要带着大家一起学习的第2个拆页依然是建立习惯,两个拆页间为并列关系。
人生路线图,调谐幸福频率P46-47
虽然内心和思想都很难度量,但我们还是可以对自己的幸福作出评估,并思考如何才能变得更幸福。我们可以从记录每天的事项开始,写下它们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意义。
每天用一点时间记录下当天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模式。比如,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那些获益在未来但我们并不享受的事情上,或是做了太多既没有意义又不快乐的事。据此,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生活作出更好的规划。
虽然有一些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美好生活的基本原则(比如说找寻快乐与意义),但绝对没有任何统一的方法。人类是很多元化的、复杂而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通过记录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超越那些基本原则,而看见自己独特的需要。
用一两个星期的时间,把自己的日常作息记录下来。在每天结束前,写下你是怎么使用时间的,从花五分钟回复电子邮件到看两小时的电视都可以。这个练习不需要特别精确的回忆,它所提供给你的仅是一个整体的回顾。
在每个星期结束时画出一个图表,上面包括你所做的事情,它们带来了多少意义和快乐,以及你所花的时间(你可以为它们评分,看看它们所带给你的快乐与意义。比如说-5分是最低分,而5分为最高分)。在所用时间旁边,注明你希望以后用更多还是较少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如果希望用更多的时间就写个“+”,很多时间的话就写“++”,减少就用“-”,保持用“=”。
【量表自测】
请大家继续拿出我准备的材料中第2页量表,1min时间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在对应的分值中打分,完成这份关于《日常作息》的量表(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一般不符合、3表示一般符合、5表示比较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
【拆书家】5道题目大家都已经完成,有愿意分享下自己的得分吗?
【学习者互动】
6-10分:0人举手
11-20分:2人举手
21分以上:12人举手
【拆书家解读】
21-30分:祝贺,说明你作息规律,各方面时间分配合理,并能从中收获快乐;
10-20分:说明可以较好的时间分配,做的不错请保持;
6-10分:请注意,你需要调整现有的作息安排。
【过渡语】以上的量表仅是我基于今天要学习的片段拆解出来的测试,仅供大家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关于要学习的正文请看下发资料的第3页,花1-2min阅读,看完后请示意我。
学习目标2:
第2个片段同样需要我们用心记录, 希望今天前来的各位学习者,能够通过对人生路线图的活动收益比较(行为),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时间投入(界定)。
【I便签】
1、What:知识点和相关理论阐述
【学习者互动】看到大家都已经阅读完毕,我们一起来做3个简短的互动。
拆书家:人生线路图里包含了3个评估维度,那么它是意义、快乐和时间?
学习者:意义、快乐和时间
拆书家:如果刷剧打游戏的时间多于我们学习成长或者陪伴家人的时间,虽然收获了快乐,但是否有意义呢?
学习者:相对来说没有意义
拆书家:大家是否想将时间花在更能享受的事情上?
学习者:想,但是有时候做不到
拆书家:对,想还能做到就是开场分享的那种“无忧”的状态。
【过渡语】感谢各位的积极反馈,通过上述的问答做了一个小复盘,接下来继续跟随我一起用绘制人生路线图的方法,找一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
2、Why:前因后果说明
记录生活和作息不仅有助于大家回顾过去、认识自己、规划未来,还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与他人交流。因此,养成记录生活和作息的习惯是值得提倡的。
How:片段给出的方法是什么?
第一、回顾反思,在一两个星期内,每天即将结束时详细列出当天的各项活动,如工作、学习、休闲、运动等,并记录其时间分布。
第二、收益评分,分别为每一个活动事项从快乐和意义的维度进行评分,分数设置可以参考前面量表的分值,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分析评分结果,识别出高收益与低收益活动。
第三,调整分配,根据评分结果,对高收益活动增加时间投入(标记为“+”),对低收益活动减少时间或重新考虑(标记为“-”),对于得分适中或保持现状即可的活动,可以在时间列上写上“=”标记,表示保持现有时间安排不变,确保整体时间安排合理且平衡。
4、Where:这个片段的适用边界是什么?
人生线路图的练习主要受到个人意愿、时间与精力投入、隐私与信息安全以及记录方式与工具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在决定是否进行记录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A3 微行动学习】
1.明确问题
【拆书家】请大家仔细想一下,刚刚解析的三个步骤中哪一步是最难的?并思考下为什么,写在便签纸上。
【学习者分享】
1组:调整分配;
2组:收益评分;
3组:回顾反思。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场景分享】现在出现了3个组3个答案,想请各位小伙伴们在小组内进行轮流分享,概述一下各自认为的难点,要求如下:
1)每个小组指定一位组长,组织大家分享;
2)时间有限我们统一意见,针对1个问题来讨论,通过投票来决定;
3)以上时间共计3分钟。
【学习者分享】
1组:调整分配难,每天的时间是死磕死,工作带娃是绝对取舍不了,很难再分配;
2组:收益评分难,会被情绪而影响,尤其是女性群体;改变生活习惯也很难;
3组:回顾反思难,对应的是“格物”,难在我们为什么要去思考、想更多的问题,为什么要从这些问题中去获得幸福的密码;复盘还难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坚持不了每天反思。
3、明确问题本质
【合并总结】好的,感谢3个组的分享和两轮投票表决,提炼大家共同的指向,我们研讨出本质内容:人生线路图三个步骤中【收益评分】最难。
【小组讨论】现在我们分小组再次讨论,选出小组内认为在已明确的原因中最最本质的一条,2分钟后选一名代表分享。
【学习者分享】
1)1组(史老师):如果是个女生的,在事件发生时会被情绪而影响,有情绪的时候是一个分数,情绪过去冷静 后又是一个分数;
2组(艳芸):我们组认为收益评分的难点有三个,1)评分的时候会犹豫,2)每个人感觉到幸福的标准不一样,掺杂主观色彩,3)主观感觉用客观分数不好匹配;
3组(郝老师):首先,我们在面对问题打分的时候蕴含着不同的价值观,有些人认为工作时间对于我来说太长了,另外一个人则觉得我通过努力工作可以获得一些金钱,所以打分的时候包含着每个人的价值观是很难的。王阳明说在知中行、行中知,到底是知重要还是行重要,评分收益难其实就是对认知性挑战,就像来参加读书会是为了有很好的扩展,在得到了“知”之后再去进行“行”才能到达我们自律的标准,用以上的理论说明【评分收益】很难。
【最本质问题确认】
因为价值观上的差异以及认知的挑战导致评分难,包含了1组和2组所讲。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针对这个最本质的原因,去探讨解决方案。
【明确解决目标】在探讨解决方案之前,我想提问一下,大家觉得做到什么程度就算达到合理的【收益评分】呢?
【学习者分享】人生没有圆满,万事只求半程心,达到80%。
【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好的,谢谢郝老师的反馈,那一起继续去探究如何清除价值观对我们【评分收益】而产生的干扰因素,现在请大家继续小组讨论,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要求如下:
① 在小组内安排一位记录人,把大家的想法记录一下。
② 组长组织成员参与讨论
③ 组长带领大家把小组研讨的解决方案合并、归纳,得出2-3条解决方案;
④ 选择一名代表发言。
【学习者分享】
1组:评分收益被价值观去影响,去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被什么样的能力所困扰,去找到自己的能力边界,然后去突破。
2组:1)价值观和认知是受不同阶段的局限,比如小学生到大学、工作后“知”是在不断的扩充,“界”就出现了延展和改变;2)每个人是绝对了解自己的,人生线路图就是可以依靠的大数据,吃饭、睡觉、看书等等我用时多少,一周或者1个月后对我们就有了更细的数据化呈现,帮助我们更精准的认识自己;3)用心去观察自己的状态,用更高维的视角。
3组:比如今天玩了6个小时的手机我并不觉得一定没有价值,因为让我心情愉悦了,那我们采取正确的坐姿、保护好我的眼睛就可以;再比如我今天要学习2个小时,但是就不太想学,刷了2个小时的抖音,那明天就要学习4个小时,是牺牲了明天的时间来平复今天的心情,并不代表明天我就能继续放纵自己,自律性好的人会阶段性的规划。
5、展示成果
【合并总结】其实答案已经在慢慢的出现,我帮大家进行了记录,我牵头一起梳理:
首先,人生线路图三步的实施难点在【评分收益】,而评分收益会被个人的价值观和认知差异影响;进而探讨了怎么去改变已有的价值观,着眼点在于我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了解自己的第一步是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和思维是可以改变,“改”就来到了第二层,发现要打破能力边界不是靠自身,而是靠“记录”的大数据给到我们答案,去看到生命中隐藏的密码,更高维的去看全局。
以上暗藏了本次讨论的解决办法,请问我以上的梳理大家是否表示认同?
【学习者分享】认同。
【宣布】好的,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最终得出的举措如下:
1. 接受思维和认知可以扩充和改变;
2. 聚焦自身,敢于打破能力边界;
3. 做好阶段性规划,用【记录】形成客观的大数据;
4. 用心去观察自己的状态;
5. 在升维后,用高维反观自身并改进。
【A2】布置任务
为了便于今后更加有效地应用这个知识点,特此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请各位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运用“人生线路图”工具进行绘制。一周后请将实际应用的场景、过程以及结果,通过今天的微信群反馈至大家,一起来感受下幸福的力量。
期待各位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展现出学以致用的成果。
【结语】30秒
祝我们,都能够成为发光的自己。在幸福的路上收获一手梦想、一手事业和一手生活。
【作业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