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好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蒋树英,额蒋呢就是蒋介石的蒋,树就是花草树木的树,英是英雄的英,在我的名字当中他会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也像我个性当中的比较积极乐观的那一面,那同样的呢,我最近的一个人生的课题就是在动和静当中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是我目前在做的一个、在思考的一个事情,所以我要给大家分享那个我的一个关键词就叫做思考。
【书籍简介】
今天要跟大家来拆书分享的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我今天已经不是第一次拆了,然后经常我们在工作当中我觉得大家也不是第一次去听到了,在我们努力去达成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目标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经常会觉得时间会不够用,有的时候会力不从心,然后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去处理的呢?我觉得这是一个我给大家的一个小小的一个思考,就效果或者是效果怎么样,我们还可以怎么样?其实在做这样的一些思考的时候我们是在盘点自己的工作的效率和我们的一些处事的方法,那这本书其实他就是从习惯了一个角度来帮助我们去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一个潜能,然后从而去达到让我们从容应对工作和生活成为高校能人的这样的一个目标。
刚才的拆页主题是“寻求第三条道路”,我们在听到标题的时候,应该大概就知道他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和意思了,我相信我们各位伙伴在工作、家庭的一些沟通当中应该会经常遇到两个人观点不一的情况,比如说你会坚持你自己的,然后对方也会坚持自己的,谁也说服不了谁,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对不对?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处理的效果和方法怎么样?因为在这种时候我们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比较多的情况第一种就是我们自己比较强势,然后对方就服从了我们,服从我们的这个观点,但其实他是有怨言的,还有的时候可能是我们自己会妥协了,但并不是说真正的心甘情愿的妥协,这时候我们自己的心里会觉得委屈,那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怎么办?这个拆页里面就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如何去寻找第三条的道路,怎么样去探讨这个解决的方法。也可以总结出来,第一,我们去探讨第三条道路的时候。首先要给对方陈述理由的机会和充分表达自己的时间,这样我们才能够去达成相互的理解,而不是说一方去妥协另一方,不是心甘情愿地去妥协另一方;
第二个就是确认对方的一个立场、感受,还有对方所担心的问题,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你自己从对方的一个角度去出发、去思考然后去感受;
第三,就是双方都充分表达自己了,去相互的理解和尊重;
第四,就是找到双方最关键的那个需求,然后达成解决这个需求的方法,也就是我在拆页里面所说的那个第三条的一个道路。
【A2部分】
我们在这书里面可以看到有一个案例对不对,一个家庭的案例,在这里,我给各位分享我在工作中的一个案例。第一就是,我在做晋升培训的一个项目。我们门店的组长,从干部到组长这个职位,他必须要参加我们的训练营,毕业之后才可以晋升。这是公司出台的一个规定,也等于是公司的一个政策,是必须要落实的。在我们今年上半年年初,我们举办了一期,其中有两个小伙伴,一个是因为家里的事情,一个是因为公司新店开业的事情缺课,有缺课就不能毕业,之后就会影响到他们见习转正的时间。按照原计划,我在九月份会完成第二期,所以这样他们可能只是延期转正一个月,问题不是特别大。我还可以正常地去执行这条政策。但后来因为九月份刚好是中秋,通常中秋是销售与团购高峰期,不得已一定要延迟开第二期训练营的时间,也就是说到十月份我才结束第二期,这样的话,实际上他们就得延迟三个月才能见习转正完成晋升,而这个转正时间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薪资的。问题就来了,他们反馈到事业部的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一听就觉得特别的生气,怎么可以这样,我们的伙伴因为开店,因为工作迫不得已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敬业,店里面人手不够,所以不得已请了假,现在他也在店里面承担起了这个职位的职责,结果公司不让他转正,甚至导致伙伴还要离职。他就直接跑过来跟我说,他说:“树英,你们那两个见习组长没转正的伙伴,直接给我转正,该补发的工资就补发。”
从公司的角度立场出发,我是一定要坚持的,我也就这个事情跟我的上司去沟通了。
现在我请各位小伙伴,你们扮演一下这两个人的角色,如何来沟通?一个是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一个是事业部的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的原则就是伙伴是因为门店工作开业的原因,是为了照顾生意,所以才造成他们请假没有毕业的,一定要给他转正,因为他是愿意为公司付出的人,公司就应该去提拔和奖励这样的人。人力资源部的立场是这个规则是当初我们共同制定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不能随便去破坏公司的规定,他会造成一系列的其他的影响。我们如何利用刚才“寻求第三条道路”的方法去解决。
我们分小组,燕子旁听。新页和艳虹,洪老师跟文元一组。两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三分钟的时间演练。
新页:事业部的总经理跟人力资源的负责人,他是因为正常时间期满就要转正,但是因为他去帮公司开新店,培训没有毕业而不能转正,那现在就是两方僵持不下对吧?
艳虹:这就像在校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有一门课,因为一些很特殊原因学分没有修满,帮学校老师做活动,学分没有修满,学校不给毕业证,然后就没办法毕业。
树英:然后就不能给他转正,不转正的话工资每个月少五百块钱,作为员工是有想法的,公司既然这么不讲人情我就辞职,事业部总经理知道这个事情之后特别生气,他觉得这样我们是不尊重员工,也没有去奖励优秀的员工。
柒公:怎么办
树英:怎么办,你们是讨论一下还是?我觉得也可以这样子,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完了之后两个伙伴来扮演这个角色进行对话,
柒公:那怎么办
新页:官哪个大
树英:一个是部门负责人,一个是零售事业部的总经理,其实都是部门负责人。
新页:一样大是吧。
艳虹:以公司来讲,按照公司的利益出发的话,我觉得老板会站在事业部总经理的角度上会考虑的多一些。
树英:我觉得在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出发点是去寻求第三条道路解决问题,因为第一个首先我们不能无条件的去服从事业部的总经理,公司既然出了这个规则,我们不能朝令夕改啊,我们刚把规则发下去,结果第一批不能实现,然后又改口了。这样对以后人力资源部发布政策就更有影响啊;那第二个就是从人力资源部的角度,得去维护人力资源部的规则和制度。确实对于我们事业部的员工他们是有影响的,他们会觉得我一心一意的为公司付出,而且是在公司开新店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我去付出了。然后你还反而还不给我转正,还要让我不能按期拿到这个晋升的工资,就会涉及到他零售团队的稳定性。
新页:我把她缺的那个钱补上就好了。
艳虹:我的想法是这样,我会先了解你这个晋升培训班多久培训一次。
树英:原则上我们是说三个月一期。
艳虹:对,三个月一期嘛。
树英:然后我们是因为中秋节活动导致延期
艳虹: 事业部总经理,这个人在他眼里很优秀,他一定要留下这个,但是人力资源部呢,就觉得说我不能坏了我的规矩,但是我觉得所有规矩里面都会有特殊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就把当成一个特例来处理,由事业部的总经理来出面做这样子的一个申请,这说明这个 人,比如说罗列一下他过往的业绩,然后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参加这次的培训,这次确实没有办法转正,那我现在就是让她申请参加下一次的培训,那下一次成绩能够正式毕业之后我再把她前面三个月的该给她的给补上。
柒公:我觉得作为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说如果我是人力资源总监,你现在对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但是我有一点,首先公司制度我们制定的时候是一起制定的,现在我们要为这个人打破这个制度,你觉得这个付出来的成本有多高? 同时,如果我们打破这个制度,那么针对其他店的管理人员呢?他们是平等的。
新页:我觉得应该私底下跟他们沟通,这个是两个人是吗?跟他们先沟通,在这个方面他的纠结点是什么?比如说他是在乎那个转正还是在乎钱还是在乎什么?看他的需求点在哪一个点,那作为公司能不能在他需求那个点上找到一个双赢方法,是因为只要摆平这两个人就没事了。
艳虹:像他们这样应该是有业绩考核的吧, 那他三个月这个人,他仅仅是因为没有来参加培训这个原因而导致她没有转正,但是他前提是他其他的条件都有达成,我觉得如果都有达成的话,这个代价是可以付的,因为一个很优秀的人,如果这个人走,对公司来讲也是一个损失。
柒公:我可以为一个人来打破公司的制度?
艳虹:我没有觉得他打破所有的制度,首先这是一个特例,你在说这个的时候,你只要声明就是一个特例,而且特例是因为这个人足够的优秀。
柒公:为什么给这个人特例,不给我特例,给他特例?
艳虹:那你就有一条标准,你达到这个标准才可以。
柒公:如果说在下一次再碰到其他这样的事,每件事情发生当我们破了一个特例的时候,一定还会有其他事情发生,还会碰到其他的特例,那我们怎么办?作为企业的这样一个组织管理者,那么是不是每次工作碰到一件事情我们打破规则做一些特例呢?
艳虹: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讲,可能我原来是营销队伍出来的, 损失掉一个优秀的营销人才,对公司的损失也很大。
柒公:对,好,假设,这个人员她很优秀,非常优秀,但他说了一句话我觉得,不足以证明她很优秀,因为他说了如果不给他转正他就要辞职。
艳虹:这是威胁公司
柒公:对,那么下一次他是不是在碰到别的事情呢?他如果说给我们另外一句话,看公司领导怎么去处置,我觉得我们还会有其他的对策,但这个人,如果说他是坚持这样的话,我觉得可以换一个人。
树英:这个我再补充一下啊,并不是说这个人亲自去跟我们事业部的人说要离职的,而是店长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有一些情绪上的宣扬,是说若是这样子的话,如果不能去他可能离职,是第三方的人来说的。
柒公::树英,你提供的信息,两个有点模糊,前面和后面不一致。
树英:所以我现在澄清一下
艳虹:就是个处在想要离职的这个人,处在她角度去想一下,他有个情绪是正常的。
树英:对,其实我刚才为什么用这种情绪性的语言来表达,其实就是想说明事业部总经理的立场,他所关注的是他的团队优秀人员的稳定性,人力资源部关注的是公司政策的权威性,规章制度的说服力,我们如何去寻求第三条道路去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到这个书本上我们在拆页上所看到的知识点,探讨怎样让双方都能够得偿所愿去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我们所要找的第三条道路,并不是说去妥协某一方。
柒公:所以陈总我的建议是这样的,我作为一个人资总监呢,我提出来看你能不能接受, 做一个营销团队的管控,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企业在管控的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那么我们会不会为一个人打破这个制度,那怎么办呢?就是说他现在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把这堂课程迅速的要树英组织下一次的学习,他来参加这个学习,参加这个学习他就可以过关了,这第一,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她必须要参加这个学习;第二个呢,就是说如果补他的工资,我建议不要补他的工资,还是从营销费用中给他一定的支持或者奖励,另外一个方面,这是上面给他一些支持。如果是补差额,我不建议从公司方面体现出来。这样有利于你管理团队,给他一个说法,同时也表示我们公司对他的爱护, 我们让培训部门给一个人或者是两三个在一起组织这样的课程,付出的成本其实挺高的,同时我们企业对你是很看重的,要不然我不会付出这个成本的, 希望你要好好珍惜;第二个呢就是说之前如果缺了一两个月工资,那如果你很看重的话,我会从营销费用上、从其他地方拔一点营销费用。但是从公司角度的话,公司原则上是没办法给到你的,就这样。
艳虹:其实刚才我有想到另外一个方法,其实我不知道你这个晋升培训时间是有多长
树英:嗯,四天,四天一共是八个课程,她就是缺一个课程
艳红:就是说不能给她单独上一个课
树英:但我们是按训练营的形式来上的,就并不是说单个开公共课的
柒公:那你之前的课他已经参加,他缺一课给补上就行了
艳红:因为这个会比较简单,这个也没有打破规则
树英:对,就是即便是这样他也已经延期了,因为已经到10月份了嘛,就她也已经延期了3个月,九月份整个都没开课嘛,然后第七八月份的一期刚结束,按理来说他结束那期,比如说他结束当月就可以给他按期转正。这个大家当时我觉得就比较好的是,其实刚才我们已经在讨论当中寻求到了第三条道路,也一直在致力于寻求第三条道路,就是从规则之外,即满足到我们伙伴的一个需求,又能够去坚持公司的原则,这就是第三道路,也是我们在这个拆页当中的一些核心的信息,如何去保持双方的一个立场,然后去寻求共同的一个目标,实现、达成。
通过这个拆页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去想一下,做一下思考,我们以后在工作当中还会遇到类似的一些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他,怎么样去运用第三条道路的这个方法去实现,或者一个是对过往遇到的一些事情做一个盘点,之后下一次你怎么做;第二个就是在未来如果再遇到这种双方,因为观点和利益的冲突僵持不下的时候,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运用到第三条道路的一个方法,好,那我今天的一个拆书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