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好!我是 盖盖,盖取⾃我的姓。⼤家如果对盖字有了解的话,应该会有疑问,这个字不是应该读gě吗?字典⾥的解释确实是⽤作姓读gě。但是从祖辈传下来对姓多了⼀点爱,所以念做gě-ài, gài。
我的3个标签:不爱读书的拆书新⼈、为会读书⽽来、书法“⼩学⽣“,前两个标签要连起来哈,不爱读书的拆书新⼈+为会读书⽽来,让⾃⼰变得爱读书;书法⼩学⽣,书法⼊⻔阶段,⼤家有兴趣的我们⼀起交流。
【过渡语】
今天我带来的拆页选自《好好说话2》一书,作者以马薇薇、黄执中为代表,曾参加网络综艺《奇葩说》,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解决渴望表达,想借助沟通传递情感,化解矛盾和尴尬的需求
接下来大家阅读下原文中的一个小片段,咱们先分下小组。
反向激将法
很多人在敦促别人做事的时候,都会使用“激将法”,也就是通过批评目标对象,或者称赞他的对手,激发其羞愧感,使其为了避免愧疚而奋发努力,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最典型的例子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把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有时被贬得一文不值。你的父母可能误以为,既然是亲近的人,说话就可以更严厉更直接,“反正我是为你好”,但是作为小孩,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那你找他去啊!”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激将法,往往都是错误的,因为“激将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一定会带来极强的挫败感。尤其是亲近的人这样做,我们会感到特别受挫,甚至觉得被背叛。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遇到这样的挫败时,仍能毫不退缩地勇往直前。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所以,想要激励别人,可以多用奖励的办法。
而且进一步说,把惩罚变成奖励,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反向使用激将法,也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抬高目标对象的自尊感。这里有个关键的说法:幸好你不一样。
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激励小孩做作业,你的说法应该是:有很多不乖的孩子,但是“幸好你不一样”,最后还可以加上一问“对不对”等待对方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不论对方乖不乖,几乎没人会回答“不对”。而只要对方跟你确认,他就是你所说的那么好的人,那就相当于建立起了他在这方面的自尊。接下来他就有维护这种自尊的动力了
再举个例子,伴侣之间经常会有一方希望另一方能做出一些改变,假设女生希望男生能多陪陪自己,很多时候女生会直接提出要求,并且称赞目标对象的对手。通常的讲法是:“人家xx的男朋友经常带她出去玩!你呢?你的世界里只有打游戏!
而更好的说法应该是:“我听说,xx一点都不在意女朋友的感受,一天到晚都在跟各路狐朋狗友厮混,完全不留时间给他女朋友,幸好你不一样。我的闺密都说你是个很体贴的男朋友,我做什么你都会陪我的,对不对?
所以,这两种话术的差异是,“反向激将法”是靠赞美目标对象,贬低他的对手,来激发目标对象的自豪感,让他为了“维护自豪”而努力。这样既能维护你们双方的感情,又能让对方产生由内而外的驱动力。
What:
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父母拿你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或者现在以为人父母的我们,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时候。类似通过批评目标对象、称赞他人的语言表达都是激将法的表现。使用嘲讽、污蔑请等语言让其羞愧而奋发努力是一个误区。
那么“反向激将法”呢,是靠赞美目标对象,贬低他的对手,来激发目标对象的自豪感,让他为了“维护自豪”而努力。既能维护对话双方的感情,又能让对方产生由内而外的驱动力,让目标对象有好的改变。
Why:
激将法从本质上是一种惩罚措施,惩罚是一种负向反馈,会给人带来挫败,打击自信心。且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奖励推着走,被惩罚逼着退,每个人都是希望收到赞美的。我们可以把错误的惩罚变成正确奖励,在沟通中使用“反激将法”。
Where:
当想激励亲人、朋友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或者好的沟通方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反激将法“,且反激将法的前提是沟通对方有自尊,并且希望维护这种自尊,那么当人缺乏自尊的情况下想促进他改变,需要先帮助他建立自尊。
How:
在和对方沟通中的“反激将法”的具体操作我分为3个步骤,先假设一个让孩子好好吃饭的场景:
1、提出反例。
通过指出他人做的不好的地方,让沟通对象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比如,可以说有很多小孩,或者邻居家的小孩自己不能独立吃饭,还需要爸爸妈妈喂饭。
2、夸奖对方。
要认可沟通对象的做法,这里有个关键的说法:幸好你不一样。目的是通过表扬的方式肯定目标对象,将其和不好的行为分离,引导他正确或者好的行为。比如,对自己的孩子说,幸好你和那些自己不主动、不能独立吃饭的小孩不一样。
3、追问回应。
追问沟通对象,让ta自我认可ta就是有好习惯或者正确行为的人,这样也会有维护这种自尊的动力了,关键句式:对不对。让他内心认可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比如:问自己的孩子,妈妈说的对不对。让他自己主动确认,和不独立吃饭的小孩划清界限。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读完这个拆页,想到小时候我妈会总会给我们说,隔壁邻居家的刘小玉自己都会蒸馒头,当时内心想别人家的孩子会蒸馒头你就要说说,我学会了做饭你都不说一下,所以到现在我也没成为她眼中那个会蒸馒头的孩子。
大家听完我的分享后,有没有想到自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的激将法的沟通呢,比如“别人家孩子”、“看看人家怎样怎样”“能不能多学学人家啊”。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相互分享下,小组分享完成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他的经历。
【学习者分享过往经验】
请鱼儿分享一下小组内分享下激将法的经历。
三宝:咱们一起要过三级的,我都已经通过二级了,你连一级都没过。
鱼儿:(内心想法)当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有更不想过级的想法。
请大家想想有没有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今天学到的“反激将法”得以运用的场景,在便签上写下大家的行动步骤,这里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步骤不能仅是表决心喊口号,要有具体的目标比如在什么场景中、多长时间内进行,具体的行动计划步骤以及可衡量的效果,也就是做如何算是运用到了“反激将法”。
【总结】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如果你希望别人有所改变,沟通中要避免使用激将法,多利用“反激将法“,首先提出反例,指出不好的行为或者做法是哪些,;然后夸奖对方,肯定目标对象,关键话术是“幸好你不这样”;最后追问回应,目标对象自我认可,促进他自主的维护自尊。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