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冯淑娴,我是一位爱学习、爱成长、爱运动的宝妈。
《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是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所著的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领导力的书籍。这本书主要介绍了 7 个习惯,它们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这些习惯被认为是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人际关系和实现个人目标。这本书被誉为是个人和组织发展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应用于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和个人成长等领域。
听完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介绍,接下来我们用3分钟时看一下以下这个片段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P264
有效的沟通
这个例子充分显示有效的沟通多么不易,了解他人又是多么重要。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同理心倾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倾听。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这四个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
表达。再以前面的例子说明。
习惯五知彼解己
我想引起注意,与人谈谈心事。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对,这正是我的感觉。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子:“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想想看,我是那么说的吗?
父:“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
子:“对,学校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乔伊,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父:“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 嗯……
子:“嗯,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父:“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
子:“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父:“教育很重要。”
子:“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吧?”父:“你不想让你妈知道?”
子:“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的。今天学校进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儿子终于吐露真言,原来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此时才是父亲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的时刻。不过在开导过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谈间所传达的信息。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情绪性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倾听。
What
你是否只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视他人的感受?你是否仅凭自己的经验,就否定他人的经历和体验?你是否因为自己的忙碌,而拒绝他人的求助和分享?这些都是我们在沟通中常见的问题。
当你过度关注自己的想法时,对方会感到被忽视。当你轻易否定对方的经验时,对方会感到不被尊重。当你因忙碌而拒绝他人的求助或分享时,对方会感到无助和失望。
作者在此介绍了一种能有效改善这些问题的方法——“同理心倾听”。
同理心倾听是一种倾听他人观点、感受和经历的能力。它要求我们放下自己的立场和偏见,去真正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why
如果我们在沟通中缺乏同理心倾听,对方会觉得我们并非真心想听他说话,也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他,这可能会伤害到他的内心,降低他对我们的信任度。长此以往,他可能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产生隔阂,不再愿意听我们说话,也不再与我们交流,我们将难以建立良好的关系。
How
那么,如何做到同理心倾听呢?本片段阐述了同理心倾听的四个步骤:
1. 重复:重述对方说过的话。
2. 感受:说出对方的感受。
3. 思考:深入探究对方的想法。
4. 引导: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表示理解或认可对方的感受。
上周六中午,我在厨房做饭,两个孩子在客厅玩。突然,一阵哭闹声传来,我赶紧冲出厨房看发生了什么事。只见小女儿躺在地上无助地挥舞着小手,双脚不停地踢着。
我冲过去抱起她,对大女儿说:“你又欺负妹妹了?”大女儿说:“没有,她想抢我玩具,抢不到就哭了。”我说:“你还狡辩!你是姐姐,让着点妹妹不行吗?”顿时,大女儿也哭了起来。
反思: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有几处做得不好:
1. 看到小女儿哭,我很生气,这使我难以做出理性判断。
2. 我抱起小女儿后,没有询问事情缘由,就直接认定是大女儿的错,这是带着偏见的评判。
3. 大女儿向我解释时,我没有听进去,反而直接否定了她,这让她觉得自己被忽视,没有得到妈妈的理解。
WHERE
同理心倾听适用于亲子沟通、亲密关系沟通、同事朋友间的沟通等各种场景。
A1
好的,现在我们讲解完了这个拆页,了解到在沟通交流中如何做到同理心倾听了,那么接下来我将把大家分一下组,以3人一组进行分享,请大家想想自己在过去一个月或一周,你在与孩子沟通、或是与爱人相处、或是与朋友交流时,是否有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在那滔滔不绝,或是用自身的经验否定他们,或是拒绝他人分享的情况?如果尝试用“同理心倾听”你又会怎么做呢?大家在小组内分享。给大家5分钟时间分享,计时开始。
现在经分享之后,我想请一位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
包不娴老师分享:
最近,我女儿在晚上快睡觉的时候就会讲一些学校的见闻。有时会说羡慕某某同学做得好,有时会评论某某同学不好,有时会说有些羡慕妒忌某某同学。我觉得这都是些小女生之间的事情,有时甚至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人家努力了,自然就会有那样的结果。我会有很主观的评判,没有很仔细地听她讲。同时,我又觉得她该睡觉了,所以也没有带着耐心去倾听她想向我表达的那些情绪,可能她自己有一些特别羡慕别人的地方,而自己又做不到,或许她其实是有一些小失落的感觉。但那个时候我心里确实有了自己的主观念头,觉得是她不够努力或是她没搞好,反而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不是那么好的回应给她,没有很好地支持到她,有时候还会催着她,而且我可能也没有把握好时间界限,看到时间差不多了就会着急。所以在这些方面的沟通上,我确实没有做好,这是我的经验教训。
下面进入我们的A2环节,请大家根据今天所学拆页方法,写下你在接下来一个月或一周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同理倾听”这个方法解决一些沟通上的问题呢?目标一定要具体,有明确的时限,行动步骤要有可衡量可观测的预期效果。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准备。三分钟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接下来一周运用“同理倾听”这方法的运用规划。
包不娴老师分享:
目标:在未来一个月内,每天晚上睡前至少花10分钟时间,全神贯注地倾听女儿谈论她的学校生活及情绪感受,不打断、不评判,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让她表达自己。
行动计划:
1、每天晚上确定一个固定的“倾听时间”,比如在睡前20分钟开始,确保没有其他干扰(如手机通知等)。
2、采用开放式问题鼓励女儿分享更多细节,例如:“你今天学校里有什么让你感到开心扰的事情吗?”
3、当女儿分享时,保持眼神接触,用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显示你在认真听她说话。
4、避免立即给出建议或评判,先让女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看法。
5、 反馈总结女儿所说的内容,以显示你的理解和关心,例如:“听起来你对这件事情感到很兴奋/失望,是这样吗?”
6、定期(每周一次)与女儿一起回顾过去一周的经历,让她知道你对她的生活感兴趣并支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