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
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大连分舵的线上拆书练级活动,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金雪菲。
我有2个标签 (或者可以帮到大家的地方):
独立保险经纪人,从业5年,别的方面不敢说,在对整个保险市场的了解上妥妥的专业,如果大家之前买过保险不知道保什么,或者有没有重复缴费的情况,直接找我就可以了,帮大家做一个免费的梳理。
自媒体持续写作。周更3年。在个人品牌的打造与经营方面很有心得。
【分组】
因为我们今天的人数不多,所以就不分组了。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学习目标】
在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学习后,在和他人沟通时不再轻易评论,而是可以应用“表达感受三步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升沟通的效率
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
一天,女儿的书桌非常乱,上面堆满了东西,她的玩具、书、课本、各种各样的笔,写作业的时候,连本子都放不下。
我看到了之后就说说:“你这个桌子乱得跟垃圾场一样的,还能写作业吗?”
女儿一听就不乐意了。“妈妈你能不能不要说我,我很不高兴”
轮到我有点郁闷了:我都没说什么,桌子确实七八糟的,怎么还不让人说了呢?
【提问】
大家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种,原本是好意,却因为一句话不合适,弄得对方心情不好,我们自己还莫名其妙。完全没有达到沟通高的效果?
【影响】
其实因为我们平时习惯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而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想法会以评论的形式出现,对方就更倾向于听见批评和否定,而产生逆反心理,阻碍双方的沟通,使人疏远,隔阂,误解。
【解决】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就是要教会我们,不再用评论来隔阂彼此,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用感受三步法来表达,让沟通更加顺畅、丝滑。
【A1自测题】
开始今天的拆页学习之前,首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测题,并在最后计算出自己的总分。
这个评估帮助你了解自己在生活中体会和表达感受的程度,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不用纠结分数,以自己的第一反应为准即可(1分完全不符合,6分非常符合),打完分请大家将每题得分相加计算总分,时间为2分钟。
我看小伙伴们都做完测试了,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测试结果。
1、24分以上,恭喜你,你的成绩优秀,你非常善于表达事实和内心感受;
2、18-24分,说明你能比较好地表达事实和内心感受,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困扰;希望在今天的学习之后可以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3、18分及以下,说明你在表达事实感受方面还有不少提高的空间,那么相信这堂课一定可以给你很大的帮助。
【片段来源】: 《非暴力沟通》
【主题】:区分感受和观点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WHAT:
【简短互动,精确控场】
大家已经把拆页都看完啦。这个原文片段非常简短,也是一个很常见的互动场景,一位大学生似乎因为室友音响的声音放的很大,他很受困扰。
有哪位小伙伴能告诉我刚才片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学习者(老贾\悦读知行):感受 ,看法
对,小伙伴们都非常有慧根啊,一下子就抓住重点了。这正是我们今天拆页的重点:区分感受和观点。
是的,可能有小伙伴问:那什么是感受呢?
有没有小伙伴来举几个感受的词语?
学习者:开心,难过;喜怒哀乐。。。。。
对,这些都是感受,那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感受呢?
感受:是个体在外界刺激后自发产生的情绪波动和身体感觉,包括心理感受和身体感受,比如:高兴,伤心,愤怒,郁闷等等。
那么,刚才拆页中的这位大学生因为室友音响放得很大而睡不好觉,当作者问他他是什么感受时:他的回答却是“我觉得在晚上不该那么大声”,“声音大了会打扰到别人”这个到底是不是感受呢?
学习者:不是
那是什么?或者说作者说这是什么?
学习者:看法
大家理解得很到位。
看法:则是在经过大脑分析加工后得出的推理,判断及评论等,比如你好笨,我好差劲等。这是非常主观的。
大家都能很好地区分看法和感受的区别,那哪位小伙帮可以帮这个大学生回答一下,他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者:有点生气、还有点烦躁
没错。未了让大家更好地区分看法/观点和感受,我来举几个例子:
例1:热恋中的女孩因为男孩子约会迟到了10分钟,她对男孩说:“我觉得你一点都不在乎我!”
这里是表达想法还是感受呢?
学习者:(想法)
对,是想法,因为这是小丽经过分析得出的判断,并没有表达感受。
如果表达感受:你迟到了半个小时,我很失望,因为我特别期待和你见面。
这是感受还是想法?
学习者:(感受)
对,这里,小丽说了发生的事实以及自己感受“很失望”.
例2 妈妈对女儿说说:你房间太乱了,怎么这么懒?
这个是看法还是感受呢?
学习者:(想法) //
对,是想法,这里”很乱”,懒”都是母亲经过分析后的评论。
妈妈可以这么说:我看见你的房间地板上有很多玩具,我一进来就有点烦躁。
这样就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了。
大家根据例子可以看到,想法是主观的推理判断及评论,而感受是基于事实的,跟自身有关,并不带对他人的评论。
WHY:
为什么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想法呢?因为想法是我们主观的评论,却不一定是对方认可的。习惯于表达想法,很容易让听话的人理解为“评论、批评、judge”等带有很多的主观色彩,从而让对方产生不舒服、疏远、对抗、回避等负面感觉。不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而感受,是很明确地表达基于事实的,我们自己的主观感觉,不带评论,可以在双方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注意这里表达感受的时候,【我】是主体,是客观地表达出我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或者情绪,我们自己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而不是让对方对我们的感受负责。
【适用边界】:
这种表达感受的方式,很实用用于日常跟家人、朋友、同事的沟通。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做法,双方观点不一致,我们出于对家人朋友、同事的关心希望推动事情向双方有有利的方向发展时,用这种表达感受四步法非常有利于增进双方的理解,避免“好心办坏事。”
日常随意闲聊或者跟上司之间的工作讨论就不太合适。
那如何清楚明确的找到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how】
1、确定事实行为或数据:
明确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一些,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客观地说出其行为或结果。(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方式客观地陈述事实),避免使用“很多,总是,经常”这类模糊的频率词
例如:你正在看手机/这次考试你考了50分/你这周迟到3次等。
2、明确自己的需求:
当下自己需求的是什么,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是得到了满足,还是没有。
我们许多情绪,都是因为自己的需求得到或没有得到满足而生产的。
大家想一想,你今天吃到你期盼已久的美食而感到兴奋。是不是你吃到想吃的东西后,你的心愿得到满足而兴奋?
或者是我辛苦了半个月写的拆写稿没有通过,让我感到难过。是不是因为我这段时间付出的努力而暂时没有等到回报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难过呢?
所以,明确自己的需求才能弄明白自己的真正感受。
3、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自己的需求,判断出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出来。可以常用“我看到、听到等(行为),让我感到(情绪……)”的句式。
用“我感到xxx”的句式,而非“我觉得”来把感受表达出来。因为觉得带出来的往往是看法,是带有评论的。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表达感受的常用词汇:
当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可以用:
兴奋 欣喜 感动 感激 高兴 甜蜜 安全 平静……这些词语表达感受。
当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可以用:
害怕 担心 焦虑 震惊 失望 紧张 难过 孤独……这些词语表达感受。
【举例】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我介绍的这个场景:
看到女儿的桌子堆满了东西,很乱,如果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这种方式,那么首先:
第一步:描述事实(我看到你的桌子上堆满了书、笔和玩具,都没有什么空隙)
第二步:明确自己的需求。(我是希望女儿能够学会整理书桌,高效写作业,她没有做到,所以我不高兴、生气)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生气)。
,于是我说:宝贝,妈妈看到你的桌子上堆满了书、笔和玩具,你写作业的时候找东西都要翻来翻去(描述事实)很不方便,妈妈一着急就有点生气(表达感受)。要不然你先把桌子收拾一下,再写作业吧。
女儿也许就会理解我的出发点,不是一上来就要diss她,心平气和地收拾桌子。
既表达了我的感受和需求,也没有让女儿心情不爽,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在生活当中学会体会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让沟通更丝滑,更有效。
学习了那么多之后现在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请大家看下面的场景:
小丽的儿子才刚满一岁,因为小丽和老公都是双职工,所以小丽的公公婆婆帮忙照顾孩子。最近小丽发现公公婆婆经常给儿子吃甜食,多次提醒后也没用,两个老人觉得她小题大做。今天奶奶还给孩子吃了软糖。小丽事后吓了一跳,那么小的孩子吃软糖有可能会窒息,她觉得一定要和婆婆好好谈谈这个问题。
下面就请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一下,小丽应该怎样和自己的婆婆来沟通呢?要求要运用到“表达感受三步法”.
讨论的内容可以参考这样几个问题:
小丽的感受到底是什么的?
小丽怎样说才是表达了感受而不是想法?
小丽如何使用表达感受三步法来和婆婆交流?或者,你有没有更好的步骤建议?
婆婆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给大家5分钟的准备讨论时间,然后我会邀请两位小伙伴为代表来角色扮演,展现一下他们的讨论方案。
学习者实录:
悦读知行和老贾分别扮演小丽和婆婆,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悦读知行(扮演小丽)和老贾(扮演婆婆)
小丽:妈呀,我看到咱家宝贝刚刚吃软糖,噎了一下(表达事实)
婆婆:是嘛
小丽:是的,小脸都通红了,我特别看中娃的成长安全(明确自己的需求),相信您也是这样
婆婆:这个孩子就是喜欢吃甜的;
小丽:是的,确实是,孩子都喜欢吃甜食。我看到她刚刚脸憋红了,而且我看到在网上的新闻小孩吃软糖家长不在身边,噎住了,还得去医院处理,我感到特别的担心 (表达自己的感受)。
妈,要不然这样,咱们要不然不给她吃软糖,或者给她吃糖都时候咱看着点,你看这样行吗? (并提出自己的需求)
婆婆:这个确实还没注意,那以后咱们就不给孩子吃软糖了。
非常感谢悦读知行和老贾的精彩演绎啊。阅读知行在表达的时候非常完美地呈现了表达感受三步法的步骤。一开始是陈述事实,然后是体会自己的需求,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自然地提出自己的需求。
我们来采访一下老贾,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啊:
老贾说:悦读知行虽然提出来自己的要求,但是她确实有讲事实,没有一种评判的感觉,就不觉得她是在挑我的刺,从小孩的安全角度,我也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
拆书家:没错,这正是我们今天学会表达感受的魅力,用平和的方式在双方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提升沟通的效率。
拆书家:时间关系,我们讨论就到这里了,感谢所有参与讨论的小伙伴,我们在讨论中也丰富了步骤,相信大家对于这个表达感受三步法,掌握得很好了。
【A2 催化应用:特定任务】
下面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接下去一周中在自己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场景中可以用到“表达感受三步法”呢?
比如老公经常加班,陪伴你和孩子的时间太少?
比如小朋友不肯整理房间。
比如老人不按时吃药不注意身体?
等等。
请大家挑选一个场景写下来你将如何使用“表达感受三步法”的计划,并在接下去的一周内尝试根据今天的计划,用表达感受三步法进行沟通。然后请在下周六之前把你的尝试结果私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