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晚上好各位,我是锐群,接下来我将陪伴大家度过20分钟的拆书时光。
生活中我们都要经历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沟通,因此我们今天选择探讨的主题是对话中的完整表达。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参与本次拆书后,在沟通中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感受和需求向他人表达时,能够初步的使用“完整表达4要素”把自已的观察、想法、感受和需要这4类信息传达出来,减少沟通时反复补充和解释信息的过程。
【场景介绍法】
【场景】——
十一难得的长假,爱人兴致勃勃筹划了一家人去景区游玩,我就不愿意在人潮人海中拥挤,否定说假期人太多没必要去凑热闹。兴致被泼了冷水,她来了脾气,说平常大家都忙又上班又学习的哪都去不了我理解,难得假期来了,你又嫌麻烦,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样才能满意。结果两人闹得不太愉快。
【提问】——
在处理双方关系和沟通时,你是不是也有不想妥协、委屈自己的时候?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和需要有错吗?要避免误会冲突,我们究竟要如何表达才能让彼此舒服又让对方听得进去?
【影响】——
需求和感受一旦产生就不是你想忽略就能轻易忽略。需求和感受不被他人关注,主动表达却不被理解和接受,彼此容易疏远。一次次的误解和不满,都是双方关系中埋的雷,越亲密的关系越容易被一点点的摧毁。
【解决】——
《720°全景沟通》三位作者,有教授、心理学家和心理学领域专业作家。这本书涉及倾听、交际、冲突等多种场景,720°无死角,有正反例有方法,特别是提供练习题,刷题的同时就掌握了方法。
今天选取的片段,就能让我们找到双方都舒服的表达方式。
在开始阅读原文之前,请各位把发到手上的自测题看一下,仔细阅读每一句话的描述,根据你的情况打分,1为完成不符合,6为非常符合,花3分钟完成它,完成的朋友可以举手示意我
【量表自测题】
1. 因他人语言或行为产生了想法而进行表达时,我会陈述那些引发我想法的所见所闻 分数1 2 3 4 5 6
2. 在交谈中,对谈论的事情或他人言行有了判断时,我会向对方说出我的推测 分数1 2 3 4 5 6
3. 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使我产生了心理波动,我会向对方坦露我内心的感受 分数1 2 3 4 5 6
4. 在交流互动中,我察觉到我的需要没得到关注时,我会说明我的具体需要是什么 分数1 2 3 4 5 6
解释自测题的意义:
这份自测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身在表达需求时,传递的信息完整程度,直接影响的是表达感觉和需要时是否得到更多理解和认可。
≥16分 A+:你能够完整的表达自我需求的信息,在说明需求时较容易获得理解和认可
13-15分 A:有意识的进行有效表达,但是还不是特别清楚哪里可以做的更好,有时候并没有达成沟通目的
≤12分 A-:大多数情况下,表达需求时,并没有传递清楚你的意思,通常会发现得不到对方理解和认可
得到A+的朋友,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否和你认识到的一致,是否能另外激发新的认识,是否能温故而知新。可以带着这几个期待参与其中。
得到A的朋友,可以从今天的学习中,找到针对性的可以加强的地方,优化自己的沟通。
处于A-的朋友,今天的学习可以说是对症下药了,通过本次拆书学习之后会有一个大的启发和提升。
R【阅读原文】
接下来,请大家用5分钟阅读已经发到大家手上的原文前段,阅读完成的请举手示意,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完 整 的 表 达 可 以 使 人 际 关 系 更 融 洽
完整的信息包含以上四种类型的表达:所见、所想、所感和所需。在完整信息表达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拉近和发展。如果你不愿与别人分享你的感受,即使是朋友、爱人和家人也无法了解到真实的你。分享指的是不隐瞒自己的经历、不掩饰直己的不满、不压抑自己的需要。完整的信息表达包括准确反馈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陈述你的推测和结论,表达你的真实感受,想要什么或者想改变什么就直接说出要求和建议 。
当你传达的信息遗漏了某个方面时,这样的信息被称为“不完整信息"。不完整信息会引起别人的困惑和怀疑。别人能感觉到缺少了某些东西,但不清楚到底少的是什么。没有加入感受和希望的判断,别人不会在意;没有对挫折和伤害的描述,别人不会倾听你的不满;没有充足详尽的观察做支撑,没人会相信你的结论;没有对感受和设想的表达, 别人会觉得你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当然,也不是每种关系或者每个场合都需要这种完整的信息表达。 即便与你很亲近的人,大部分的交流也只是用来传递信息。但是遗漏或者掩盖一些重要内容的信息往往是危险的。在与亲近的人交流的过程中,表达一些复杂的问题是避免不了的,这时候,信息表达得不完整就可能使彼此的关系陷人困境。
【what+互动】
回顾原文来看整个片段讲了什么。第一段说了完整的信息是包含4种类型的表达,它们是所见、所想、所感,还有一个是?所需。
当我们的表达包括了这4类要素,就叫什么信息的表达?完整的信息表达。
当我们传达的信息遗漏了某个方面,这样的信息就叫什么?不完整信息,对吗?
【why】
有人会说,假如我有需求,直接告诉对方需求不更加直接了当吗?为什么非得完整表达呢?
当我们有需求,特别需要他人配合和参与的时候,表达得不完整,对方仅凭只言片语解读信息,要么需要补充解释,要么对方已经生成了自己的认知,产生误解,这都会让我们感受得不到认可和理解,这就会从“这人怎么不懂我”“怎么不听人话”的苗头开始,产生情绪波动而种下小小的种子,影响关系。
反之,讲得完整明白具体,会有事实和推论而得到认可,有感受的坦露而得到共情,有具体需求而能让对方清楚需要做出什么行为。
how——根据原文和以上理解,具体在表达需要时,可以参考的方式是什么呢?
1.表达观察
表达所见所知的客观事实,为你的需求提供前提,为想法、感受的陈述提供支撑
2.陈述想法
陈述对事物的判断、推测、结论,非对他人评判
3.描述感受
描述我们在当下情景里,心理所产生的感知、体验
4.说明需求
说明明确而具体的需要,包含具体的行为。
举例:小帅和小美假期出游规划的例子
小帅:(观察)你说的对,难得大家都有空,找个地方出游挺合适的。(想法)因为是假期,同样出游的人肯定不少,我能想象大部分我们能想到的地方都会堵车、排队,并且人山人海,不会有特别好的体验,(感受)说真的,我这会儿就觉得不放松且烦躁,(需要)我们可不可以就在市区周边,稍微有些特色的宝藏小场所,哪怕是吃个家庭餐逛逛海边,来一场city walk,是不是也挺有意义的?
【异议处理】
是不是这4个要素,必须依次按照顺序去表达呢?4要素表达的作用是,让信息更完整,只要包含了其中所要求传递的信息,就比缺失信息的表达更清楚明确。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和情景,来调整语言,在表达完整的同时又令人舒服自然,就是合适的。
【适用边界】
补充说明一下这个方法的注意事项,当我们比较在乎且产生较强烈的自我感受和需要时,就可以使用。但是,当结果的价值重于感受和个人需要时,比如职场、工作中同事间团队间共同协作,重点是为拿下成绩和结果时,不适合把个人需要和感受放在首位。再比如放下自我感受和需要,是可以修复/建立一段重要关系时,那么就不建议执着于这个方法的应用。
【A3情景演练】
接下来请各位注意了,咱们试着看看以下的场景和应用。
场景:
小帅和小美是一对工作上的搭档,他们约了客户洽谈业务,小美迟到了。小帅不满小美的迟到,在与客户的沟通时多少带着点情绪,小美也对于小帅带着情绪洽谈业务很有意见,洽谈结束后两人就这次的情况进行了沟通。
角色:
根据之前分组,其中一位扮演小美,一位扮演小帅,在业务洽谈结束后,小美说明自己在洽谈中希望搭档保持良好状态的需求,而后小帅也坦白了自己对于准时到场的需要。
指令:
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8分钟,讨论结束后,我们再邀请两位扮演者根据今天的技能点进行表达演练。
学习者演练:
学习者A(小帅):小美啊,我们和客户约好2点钟见面,我们都到场了10分钟你才到。在你迟到的那10分钟里,你知道我怎么看你的吗,我觉得你不守时不重视这次会面,觉得你不负责任。我当时是又生气又焦虑,我需要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对工作的态度是认真的,特别是准时赴约,留下良好印象,我们谈成事情的机会才能更大。
学习者B(小美):小帅,你知道我看到的是什么吗?在和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你就一直带着情绪,你让我觉得你很情绪化、不专业,我的感受是紧张又无奈,生怕好不容易的客户就谈没了。我现在能理解你是因为我的迟到影响了你,我保证下次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同时,我的请求是,无论怎样,我们在客户面前始终要保持专业的态度和形象,做好情绪管理,最大的目的是把工作完成了,再来处理我们配合之间的问题。
学习者A(小帅):好的,你这么说,我赞同。
【A2规划应用】
其实你也清楚,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容易,哪怕此刻有很深感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在这个部分的最后,给各位布置一个提升以上技能应用能力的任务:
请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注意你与他人的互动,在你合适的情况下使用一次今天学到的技能来说明自己的需要。请把这个任务规划写出来并上交,要包含你有可能运用到这个技能的具体时间,人物、是在什么样的事件中,以及你要达成的目标。
学习者C的规划应用:
我是一位出租房的楼层为员,我有一位租客,在这周就因为宿醉,回到住处耍酒疯,影响了其他人的休息。当天晚上,我想尽办法把事情平息了,第二天他能好好说话时,又总是保证下次不会再犯。但是,这类情况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虽然我每一次都会在第二天好好跟他谈,几次想赶走他,但是我更希望能把事说明白了,让他从内心真的把这事放心上。
所以我的规划是下周四之内,找一个他下班后的时间,找他聊聊,用上今天的这个表达方法,我打算这么说:
“小张,你前几天,也就是上周五喝了酒,很晚回来,动静挺别大,当天晚上我就接了7-8个电话的投诉,我认为你这样的行为挺别不负责任,只顾自己快活不顾他人感受,我觉得很为难又气愤,我希望大家住在同一橦楼里,都能相互体谅,也彼此不要给大家的休息造成不好的影响,这种情况你不是第一次了,你要继续住下去,我想要你做的是,向大家公开道歉和承诺,要承诺好如果有下次,我就无理由拒绝你再住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