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银川筹备分舵参加大西区线上过级第二次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区别观察和评论

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观察家记录表、晋级准备表”么?

好,现在正式开始我今天的晋级。

【自我介绍】

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金玲,金色的金,玲珑的玲。葡萄酒高级品酒师,职业方向: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

父母给我起名“金玲”,大概是希望我心念玲珑、不缺金银吧。也不知是不是应了那句老话:愿望说出来就不灵验了,我感觉自己的前半生一直是个“憨憨”。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让我遇到了拆书帮,窥得了“玲珑心”的修炼功法,那就是:怎么真学习——把知识变成能力。也让我在当下有些迷茫的处境中,感觉觅得了职业进阶的修炼法门。

【拆书法和拆书帮】

下面说说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以致用为目的的学习方法,即拆为己用。拆书法将知识内化拆为三步:Reading-阅读原文,Interpretation-重述,Appropriation-致用,即RIA便签法。拆书法主要有两种学习形式:自拆和带拆,自拆以提高自己拆为己用,带拆是组织带领、促进他人拆为己用。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教会他人。拆书帮就是基于此理念而诞生的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成员为拆书法学习爱好者,以师徒帮带和社群陪伴的形式习练升级,释放学习爱好者的能量将其培养为拆书家,从而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

为了达成这个使命,拆书帮设置了“三级九拆”和“四条路径”。“三级九拆”涵盖了成为拆书家要掌握的全部技能点,每通一关对应一次定级,全部通关可获得三级拆书家认证。“四条路径”是在获得三级拆书家认证后,继续向学习促进者、主题专家、拆书专家、领导力四个方向精进,成为更有影响力的组织者及领导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是我加入拆书帮后的第一次领拆,于我而言意义非凡。

我选择的拆页是《非暴力沟通》第三章不带评论的观察之“区分观察和评论”小结,在原书第35页。这个片段150字左右,请各位花1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看完后在互动区打个数字“1”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非暴力沟通》 区分观察和评论 P35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区分观察与评论。当我们在观察中夹杂着自己的评论时,他人往往会认为我们在批评他们,并因而产生抗拒的心理。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动态的语言,它不鼓励人们做静态、一概而论的陈述,而是提倡我们在描述观察时,清楚地说出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例如“汉克在过去20场球赛中未进一球”,而非“汉克是名糟糕的足球运动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

这个片段主要讲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区分观察与评论。 什么是观察与评论?这是我们一般成年人都能厘清的两个概念。观察是陈述事实,是实际发生了什么,人们当下做了什么。评论则是我们的看法,基于喜好、价值观、或者经验对他人行为的评判。

【WHY】
为什么要区分观察与评论呢?试想,沟通时如果带着评论,大概率会将双方带入价值观、喜好或着经验的范畴中。如果这个评论又不是他人所喜欢和认可的,那很可能双方的沟通就会陷入情绪的对抗或者对错的互辩中,讨论的就不是当前发生的事,从而也难以进入解决问题的环节。如果沟通时保持观察,陈述的都是实际发生了什么,那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聚焦在事上,讨论和解决事情本身就变得顺理成章。所以,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区分观察和评论。

【HOW】

那如何在沟通中进行观察而不是评论呢?作者提供了两点策略供我们参考:

1、使用动态语言,避免静态的、一概而论的陈述。

世界是瞬息万变的,语言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符号化解读。这就注定了我们说出的语言和不断变化的世界之间的不匹配。

静态语言趋向于稳定和恒常,在时间线上是相对封闭的,有一概而论的特点。比如说“小明总是迟到”,这句话约等于“小明过去迟到,现在迟到,未来也会迟到”,基于现在的情况一概而论地给未来下判断,这样的陈述就是带着评判,从逻辑上来说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动态语言在时间线上是开放的,未来有变量存在的可能性。还是以“小明迟到”举例,换成“小明上一周上班5天,迟到了5次”,这句话会让人想“小明这周会怎么样?会继续迟到还是会少迟到,或者不再迟到?”——让未来有可能性,也让人充满期待。

2、清楚的说出特定的时间和情景,避免模糊不清。

在沟通时,清楚的说出特定的时间、情景,可以让事实表达的清晰、可靠,让沟通的双方直接锚定在所谈论的具体事上,沟通也会显得诚恳很多。如果时间和情景等陈述内容模糊不清,那可能被记忆或经验加工过,就有评判的影子。

我们还是以“小明迟到”来举例,对比一下下面两种陈述哪个是观察?

A. “小明上周迟到了好几次,几乎是天天迟到”。

B. “小明上周周一早晨迟到,周二下午迟到,周三没有迟到,周四和周五早晨迟到。”

例A中时间和情景相对模糊,事实没说清楚,带着评判。例B中时间情景都明确表述,是观察,是清晰的事实。

【WHERE】

当我们想要清晰且诚恳地向他人表达我们的态度时,想要建立非暴力沟通式的善意回流时,陈述观察而非评判是最佳策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经验】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遇到的事。

侄子每周末做完作业有2个小时的自主娱乐时间。那天看到他在看游戏视频,我觉得游戏视频对他成长不好,想让他看更有教育价值的历史记录片。

我:“你这是在看什么游戏呀?画面像打了马赛克,对眼睛不太好吧!”

正看的哈哈乐的侄子,把身体往后坐了坐:“这是‘我的世界’,我们同学最近都玩这个游戏。”

我:“你们小朋友真有意思,居然流行玩这种马赛克游戏。你不是最近喜欢历史吗?咱们一起看历史纪录片吧。”

侄子:“同学们下课都在聊我的世界,我要是不懂就没法儿和他们一起玩儿了!”

我:“你可以和他们聊历史呀,不一定非要聊游戏才能一起玩吧!再说,沉迷游戏的能是什么好孩子……”

侄子有些吃惊,声调也明显升高并不悦起来:“你不了解!我们班长,还有好多男生都喜欢这个游戏。”

我意识到自己的话明显有误,也察觉到他已经抗拒和我再讨论此事,决定做个“不扫兴”的姑姑,闭上嘴,让他享受自己的娱乐时光。

【反思】

学习此片段,才发现在和侄子沟通中,我因为不喜欢游戏,一直在用评判甚至指责的语言讲话。而他也因为我的评判拒绝继续和我对话。如果再次遇到侄子长时间看游戏视频,我会运用“观察而非评论”的非暴力沟通方法,和他进行这样的对话:

1、你看这个游戏视频哈哈哈地乐了半个小时了(观察),讲的什么这么有趣呀?

2、所以你说最近在课间,连班长在内的很多同学都在讨论这个游戏(观察)。除了游戏,你们还聊别的话题吗?(动态语言)

3、你们的话题涉及历史、地理、军事、体育、天文……还有外星文明呢(观察)。你最喜欢和同学们聊的话题是什么(动态语言)?

4、你说的这个话题我还不太了解(观察),有没有讲它的视频或者纪录片(动态语言)?你找一个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目标】

最近有个“烟卡”游戏在小学生间很流行,侄儿也很热衷,还发动家人帮他收集烟卡。这个周末在家,我打算使用以下非暴力沟通“观察而非评论”的方法,和侄子讨论烟卡游戏以及玩游戏的尺度,帮助他建立有益身心的游戏观。

1、不要道德评判,不要带着个人喜好和价值观,不要一概而论。

2、注重观察,描述具体事实,清楚陈述特定的时间、人物、情景。

3、使用动态语言,启发侄子思考烟卡游戏衍生的其他后果。

【计划】

1、周末在客厅,和侄子一起数他的烟卡。陈述:侄子现在有xx张烟卡,这周新收集的xx张,这周玩游戏赢/输了xx张。

2、和侄子讨论小孩怎么玩烟卡的。陈述:烟卡游戏本质是拍纸片,很多大人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游戏,比如拍糖纸、拍青蛙、拍方便面卡……

3、和侄子讨论其他小孩怎么收集烟卡的。陈述:家里吸烟的长辈帮忙收集,XX小孩用零花钱高价购买同学的烟卡,XX小孩为了收集烟卡翻垃圾桶,(网络报道)XX小孩为了攒烟卡偷钱买香烟……

4、和侄子讨论玩烟卡可能有什么坏处。陈述:长辈们为了帮孩子收集烟卡会抽很多香烟,对身体不好;有些小孩用香烟的价格对标烟卡,攀比谁的烟卡更稀有;有的小孩买卖烟卡赚钱;烟卡会让小孩儿对香烟产生好奇感,可能尝试吸烟;香烟容易让人成瘾,吸烟之后很难戒掉,有害身体健康……

5、和侄子讨论玩游戏的尺度。陈述:(1)烟卡的本质是卡片,只是用来玩的,没有其他价值。(2)翻垃圾桶是极不卫生的,买卖烟卡也是不对的,收集烟卡要适可而止,玩游戏也要有是非观。(3)有小孩劝诱吸烟要拒绝,遇到觉得有疑惑的、不舒服的行为也要拒绝,回家后和家里大人讨论。